绝密★启用前
2015-2016学年度(下)红星镇中心学校第一次月考
九年级数学试卷
考试范围:全册;考试时间:120分钟;命题人:周树成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如图,AB是⊙O的直径,C、D是⊙O上的点,AD=CD,连结AD,AC,若∠DAB=550,则∠CAB=( )
A. 140 B.160 C. 180 D.200
2.一次函数y=2x-2的图象不经过的象限是(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3.如图所示,如果AB为⊙O的直径,弦CD⊥AB ,垂足为E,那么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CE=DE B.弧BC=弧BD C.∠BAC=∠BAD D.AC﹥AD
4.下列图形不能体现y是x的函数关系的是( )
5.如图是某公园的一角,,弧的半径长是米,是的中点,点在弧上,,则休闲区(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米2 B、()米2
C、()米2 D、()米2
6.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BOC=100°,则∠A的度数为( )
A.40°B.50°C.80°D.100°
7.如图,BC为半圆O的直径,CA为切线,AB交半圆O于点E,EF⊥BC于点F,连接EC.则图中与△CEF相似的三角形共有( )
A. 1个 B.2个 C.3个 D.4个
8.小华、小明两同学在同一条长为1100米的直路上进行跑步比赛,小华、小明跑步的平均速度分别为3米/秒和5米/秒,小明从起点出发,小华在小明前面200米处出发,两人同方向同时出发,当其中一人到达终点时,比赛停止.设小华与小明之间的距离y(单位:米),他们跑步的时间为x(单位:秒),则表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
A. B. C. D.
9.若二次函数y=x2-6x+c的图像过A(-1,y1),B(2,y2),C(5,y3),则y1,y2,y3的大小关系是( )
A.y1>y2>y3 B.y1>y3>y2 C.y2>y1>y3 D.y3>y1>y2
10.某公司准备与汽车租凭公司签订租车合同,以每月用车路程xkm计算,甲汽车租凭公司每月收取的租赁费为y1元,乙汽车租凭公司每月收取的租赁费为y2元,若y1、y2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3所示,其中x=0对应的函数值为月固定租赁费,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当月用车路程为2000km时,两家汽车租赁公司租赁费用相同
B.当月用车路程为2300km时,租赁乙汽车租赁公车比较合算
C.除去月固定租赁费,甲租赁公司每公里收取的费用比乙租赁公司多
D.甲租赁公司平均每公里收到的费用比乙租赁公司少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
11.如图,在菱形ABCD中,AC与BD相较于点O,点P是AB的中点,PO=3,则菱形ABCD的周长是 .
12.如图,PA、PB是⊙O的切线,A、B为切点, AC是⊙O的直径,∠P= 40°,则∠BAC= .
13.在□ABCD中,点E为AD的中点,连接BE,交AC于点F,则 。
14.如图,正方形ABCD边长为4,点P在边AD上,且PE⊥AC,PF⊥BD,垂足分别为E、F,则PE+PF的值为 .
15.已知抛物线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①>0;
② ; ③>; ④>1.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评卷人
得分
三、计算题(共18分)
16.(本题8分)计算:sin600cos300+
17.(本题10分)
在⊙O中,直径AB=6,BC是弦,∠ABC=30°,点P在BC上,点Q在⊙O上,且OP⊥PQ.
(1)如图1,当PQ∥AB时,求PQ的长度;
(2)如图2,当点P在BC上移动时,直接写出PQ长的最大值.
评卷人
得分
四、解答题(共72分)
18.(本题12分) (1)任选以下三个条件中的一个,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①y随x变化的部分数值规律如下表:
x
-1
0
1
2
3
y
0
3
4
3
0
②有序数对、、满足;
③已知函数的图象的一部分(如图).
(2)直接写出二次函数的三个性质.
19.(本题12分)某车间的甲、乙两名工人分别同时生产只同一型号的零件,他们生产的零件(只)与生产时间(分)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若乙提高速度后,乙的生产速度是甲的倍.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点A的坐标为 ,点B的坐标为 ;
(2)请分别直接写出甲、乙两人生产全过程中,生产的零件(只)与生产时间(分)的函数关系式;
(3)当两人生产零件的只数相等时,求生产的时间。
20.(本题12分)如图,为的直径,点为上一点,若,过点作直线垂直于射线,垂足为点.
(1)试判断与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直线与的延长线相交于点,的半径为3,并且.求的长.
21.(本题12分)如图,AB是⊙的直径,弦CD与AB交于点E,过点作⊙的切线与的延长线交于点,为的中点.
求证:AF=AC;
22.(本题12分)如图,在Rt△ABC中,∠A=90°,O是BC边上一点,以O为圆心的半圆与AB边相切于点D,与AC、BC边分别交于点E、F、G,连接OD,已知∠B=60°,BD=,AE=3.
(1)求⊙O的半径OD;
(2)求证:AE是⊙O的切线;
(3)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23. (本题12分)如图,直线l经过⊙O的圆心O,且与⊙O交于A、B两点,点C在⊙O上,且∠AOC=30°,点P在OA上,直线CP与⊙O相交于另一点Q,且QP=QO,求∠OCP的度数。
参考答案
1.D
【解析】解:如图,连接OD,OC,
∵OA=OD
∴∠ADO=∠DAB=55°
∴∠AOD=180°-2∠DAB=180°-110°=70°
即弧AD=弧CD的度数等于70°
∴∠COD=70°
∴∠COB=180°-∠AOD-∠COD=40°
根据圆周角定理可得∠CAB=∠COB=20°
故选D。
2.B
【解析】
试题分析:一次函数的性质:当时,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当时,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当时,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当时,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
∴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不经过第二象限
故选B.
考点:一次函数的性质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即可完成.
3.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得到CE=DE,弧BC=弧BD,所以选项A、B正确,根据圆周角定理:“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可知∠BAC=∠BAD,所以选项C正确,由前面证明得到AB是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再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AC=AD.选项D错误.故选D.
考点:1、垂径定理;2、圆周角定理.
4.C
【解析】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与,对于的每一个确定的值,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相对应,这时是的函数。C选项中,对的每一个确定的值,都有两个值与其相对应,故y不是x的函数。故选C
5.C
【解析】
试题分析:连接OD,先根据半径OA长是6米,C是OA的中点可知OC=OA=3,再在Rt△OCD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D的长,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DOC的度数,由S阴影=S扇形AOD-S△DOC即可得出结论.
连接OD
∵弧AB的半径OA长是6米,C是OA的中点,
∴OC=OA=×6=3米,
∵∠AOB=90°,CD∥OB,
∴CD⊥OA,
在Rt△OCD中,
∵OD=6,OC=3,
∴∠DOC=60°,
故选C.
考点:扇形的面积
点评:根据题意求出∠DOC的度数,再由S阴影=S扇形AOD-S△DOC得出结论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圆周角定理,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圆周角定理,根据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可得∠BOC=2∠A。∵⊙O是△ABC的外接圆,∠BOC=100°,∴∠A=∠B0C=50°。故选B
7.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圆周角定理及切线的性质结合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可判断.
由题意得△CEF∽△ABC∽△BEF∽△BCE∽△ACE
故选D.
考点:圆周角定理,切线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熟记直径所对是圆周角是直角,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8.D
【解析】
试题分析:跑步时间为x秒,当两人距离为0时,即此时两个人在同一位置,此时,即时,两个人距离为0,当小华到达终点时,小明还未到达,小华到达终点的时间为s,此时小明所处的位置为m,两个人之间的距离为m。
考点:简单应用题的函数图象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通过计算两个人相遇时的时间,以及其中一个人到达终点后,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即可画出图象。
9.B
【解析】
把A、B、C三个点的坐标代入函数方程,算得y1=c+7, y2=c-8, y3=c-5,排序得y1>y3>y2
10.D.由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判断a与0的关系,由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判断c与0的关系,然后根据对称轴及抛物线与x轴交点情况进行推理,进而对所得结论进行判断可得②④是正确的,故选D。
11.24.
【解析】
试题分析:在菱形ABCD中,AO=CO,
∵P为AB的中点,
∴OP是△ABC的中位线,
∴BC=2OP=2×3=6,
∴菱形ABCD的周长=4×6=24.
故答案是24.
考点:1.菱形的性质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12.200
【解析】
试题分析:PA、PB是⊙O的切线,A、B为切点,,在四边形OAPB中,,因为∠P= 40°,所以,互补,所以;是弧BC所对的圆心角、圆周角,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心角、圆周角的关系
考点:切线,圆心角、圆周角的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切线,圆心角、圆周角的关系,学生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切线的性质,熟悉圆心角、圆周角的关系
13.1:2【解析】∵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
∴△AEF∽△BCF,
∴AE/BC =AF/CF ,
∵点E为AD的中点,
∴AE/BC =AF/CF =1/2 ,
14.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结合PE⊥AC,PF⊥BD可得四边形PEOF为矩形、△PD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结果.
∵正方形ABCD
∴∠AOD=90°,∠ADO=45°
∵PE⊥AC,PF⊥BD
∴四边形PEOF为矩形,△PD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PE=OF,PF=DF
∵正方形ABCD边长为4
∴
∴
考点:正方形的性质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均相等.
15.② ③
16.
【解析】根据三角函数特殊角函数值得
原式=
17.(1)PQ=,(2)
18.(1)见解析(2)1、对称轴为,2、开口向下3、与轴有2个交点4、交 轴正半轴
【解析】(1)
方法一:由?可得:C=3,,,所以,,C=3,
所以二次函数解析式为:
方法二:由②可得:,,,
解之得:,,C=3,
所以二次函数解析式为:
方法三:由③可得:C=3,,,解之得:,,C=3,
所以二次函数解析式为:
(三种选其一即可)
(2)1、对称轴为,
2、开口向下
3、与轴有2个交点
4、交 轴正半轴
19.(1)25,150;(2)y甲=25x(0≤x≤20),y乙=50x-350(10≤x≤17);(3)150
【解析】
试题分析:(1)仔细分析函数图象的特征即可求得结果;
(2)仔细分析函数图象的特征根据待定系数法求解即可;
(3)先求得两个图象的交点坐标,即可求得结果.
(1)由图可得甲每分钟生产零件25只;乙在提高生产速度之前已生产了零件150只;
(2)由图可得甲:y甲=25x(0≤x≤20),乙:y乙=15x(0≤x≤10)
设y乙=kx+b,把(10,150)(17,500)代入到
,解得
∴y乙=50x-350(10≤x≤17);
(3)令y甲= y乙得25x=50x-350,解得x=14
此时y甲= y乙=350只,还有150只未生产.
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
点评:函数的应用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是中考常见题,一般难度不大,需熟练掌握.
20.(1)直线CD与⊙O相切.理由见解析;(2)3.
【解析】
试题分析:(1)连接OC,根据OA=OC,推出∠BAC=∠OCA,求出∠OCA=∠CAM,推出OC∥AM,求出OC⊥CD,根据切线的判定推出即可;
(2)根据OC=OA推出∠BAC=∠ACO,求出∠COE=2∠CAB=60°,在Rt△COE中,根据CE=OC?tan60°求出即可.
试题解析:(1)直线CD与⊙O相切.
理由如下:连接OC.
∵OA=OC,
∴∠BAC=∠OCA,
∵∠BAC=∠CAM,
∴∠OCA=∠CAM,
∴OC∥AM,
∵CD⊥AM,
∴OC⊥CD,
∵OC为半径,
∴直线CD与⊙O相切.
(2)∵OC=OA,
∴∠BAC=∠ACO,
∵∠CAB=30°,
∴∠COE=2∠CAB=60°,
∴在Rt△COE中,OC=3,CE=OC?tan60°=3.
考点:切线的判定.
21.证明:联结AD,BD
∵为的切线
∴⊥即=
∵为的中点, ∴
∴
∵为的直径,
∴
∵=
∴
∴
∴AF=AC
22.(1)3;(2)证明见试题解析;(3).
【解析】
试题分析:(1)由AB为圆O的切线,利用切线的性质得到OD垂直于AB,在直角三角形BDO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根据tan∠BOD及BD的值,求出OD的值即可;
(2)连接OE,由AE=OD=3,且OD与AE平行,利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得到OE与AD平行,再由DA与AE垂直得到OE与AC垂直,即可得证;
(3)阴影部分的面积由三角形BOD的面积﹣扇形DOF的面积,求出即可.
试题解析:(1)∵AB与圆O相切,∴OD⊥AB,在Rt△BDO中,BD=2,tan∠BOD= tan60° ==,∴OD=3;
(2)连接OE,∵AE=OD=3,AE∥OD,∴四边形AEOD为平行四边形,∴AD∥EO,∵DA⊥AE,∴OE⊥AC,又∵OE为圆的半径,∴AE为圆O的切线;
(3)===.
考点:1.切线的判定与性质;2.扇形面积的计算.
23.
【解析】
试题分析:解:①根据题意,画出图(1),
在△QOC中,OC=OQ,∴∠OQC=∠OCP,
在△OPQ中,QP=QO,∴∠QOP=∠QPO,
又∵∠AOC=30°,∴∠QPO=∠OCP+∠AOC=∠OCP+30°,
在△OPQ中,∠QOP+∠QPO+∠OQC=180°,即(∠OCP+30°)+(∠OCP+30°)+∠OCP=180°,
整理得,3∠OCP=120°,∴∠OCP=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