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7张PPT。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1、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
A 农业 B 重工业 C 交通运输 D 商业
2、今天的长春有着“汽车城”的美誉,它生产的第一辆汽车下线于
A 解放战争 B 土地改革 C 一五计划 D “大跃进”时期
3、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是在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抗美援朝胜利
C “一五”计划完成 D 三大改造完成
4、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中写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句诗描述的是哪座桥的宏伟气势?
A南京长江大桥 B郑州黄河大桥C钱塘江大桥D武汉长江大桥
5、今年是我国第 个五年计划的第五年。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计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第5课 三大改造1、三大改造指的是对哪三个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国家分别采取了什么对此进行改造?什么时候改造进入高潮?
3、三大改造什么时候基本完成?完成了什么巨大的历史转变?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任务:
(生产资料私有制 改造 公有制 )1、农业
2、手工业
3资本主义工商业三大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
大
改
造农 业手 工 业资本主
义工
商 业合 作 社赎买、
全行业
公私合营社
会
主
义
制
度
基
本
确
立1956年底一、 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合作化1、原因:
2、时间:1953-1956年
3、形式:生产合作社
4、目的:走集体化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个体经济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毛泽东主席“关于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传达到广东省中山县 农村互助合作运动在轰轰烈烈地进行。这是某村在大会上选出的模范生产小组毛泽东亲自主持编写了怎样办合作社的书,这使得农业合作化进入了高潮。到了1956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合作社,并完成了从初级社到高级社的过渡,这比毛泽东的计划早三年。农业合作化完成。“穷棒子精神” 1952年秋,河北尊化王国范领导的合作社,23户贫农,全社仅有一只驴,入社三条腿,还有一条腿是别社的,农民家里一穷二白,生产资料极为缺乏,人们称这个社是“穷棒子社”。但就是这么一个穷棒子社,不依靠政府的财政,依靠自己的劳动,去离该村35里的深山打柴,1952年冬季到1953年春季共打了400多元柴,帮助一些困难户解决了生活问题,还为社里添置了一头牛,一只驴,30只羊,一辆铁轮车,还有一些生产资料。到了1953年冬季,社里又添置了1头骡子,5头牛,65只羊,12只猪,1辆铁轮车,还有喷雾器等生产工具。毛泽东听了后,豪情满怀地说:“我看这就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难道6万万穷棒子,不能在几十年内通过自己的努力变成一个社会主义的又福又强的国家吗?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
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二、公私合营
1、对象:资本主义工商业
2、时间:1954-1956年
3、政策:赎买
3、方式:公私合营
4、特点:和平过渡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了赎买政策。1954年起逐步发展企业公私合营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1956年底,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黑龙江哈尔滨市各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联欢大会 一九五六年底,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上海一家绸布商店庆祝公私合营。天津盛锡福帽厂实行公私合营天津市青年资本家宣誓积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上海部分工商业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1月工商界代表乐松生向毛泽东送喜报。荣氏第二代
荣毅仁荣氏企业--一个家族的神话荣氏第三代荣智健三、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四、三大改造完成的重要意义: 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问题:过急、过粗、过快巩固练习:1、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 小农经济必然导致 两极分化
B. 小农经济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C. 农村还存在地主阶级的剥削
D. 农民要求实现合作化B2、20世纪50年代,下列哪些部门不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 B. 手工业
C. 资本主义工商业 D. 国营企业
3、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在
1954年 B. 1955年
C. 1956年 D. 1957年DC4、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 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 个体手工业互相合作
C. 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加以限制
D.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5、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分别是什么?
建立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赎买政策D1.建国初期,毛泽东曾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句话的意思是( )
A.人民生活急需改善
B.我国的建设令人悲观
C.我国工农业发展不平衡
D.我国工业基础薄弱D2.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使“天堑变通途”,这直接反映了(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顺利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C.经济体制改革蓬勃开展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成就辉煌B3.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在政治上当家做主,在经济上翻身成为生产资料主人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 )
A.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
B.新中国的成立和三大改造的完成
C.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土地改革的完成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改革开放B4.1953年春,河南安阳的一个村支部书记表示“我是共产党员,家里再困难,三天不吃饭,也要带领大家把社办下去,决不向困难低头。”他所说的“社”是指( )
A.人民公社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农村信用社
D.农村供销社B1.右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2.希望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要完成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调查报告,准备今年6月访问一位经历过“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民,最适合的是( )
A.林大爷(78岁) B.谢伯伯(52岁)
C.田大叔(46岁) D.杜阿姨(38岁)3.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土地( )
A.从农民所有转变为集体所有
B.从国有转变为农民所有
C.从集体所有转变为国家所有
D.从集体所有转变为农民私有4.(2010·宁德中考)有人问一位被称为“纺织大王”的资本家为什么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时候,他说:“是的,我是一个资本家,但是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 )
A.对农业的改造
B.对手工业的改造
C.对养殖业的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5.陈云在一届人大上发言时说:“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第一次。”陈云所说的这种和平方法是( )
A.开展土地改革 B.建立生产合作社
C.制定一五计划 D.实行赎买政策6.(2010·南京模拟)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应出现于( )
A.1949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6年7.(2010·南充中考)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8.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二次巨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这两件大事相关的年份分别是( )
A.1949年,1951年
B.1949年,1952年
C.1949年,1954年
D.1949年,1956年9.右图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
发展历程示意图。图中A、B、C
三处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正确的
是( )
A.鸦片战争 辛亥革命 新中国成立
B.洋务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大改造完成
C.洋务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 人民公社化运动
D.甲午中日战争 辛亥革命 土地改革完成 10.识读下图:
请回答:
(1)两幅图片分别出现于哪一历史时期?
(2)由图一到图二可以看出土地所有制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3)图二中农民积极报名加入的是什么社?走的是什么道路?
(4)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农村土地实行由“分”到“合”政策的目的是什么?11.(2009·烟台学业考试)荣毅仁,中国
著名的民主人士,被陈毅副总理称为“红色资本家”。追溯荣氏家族企业的发展史,可归结为“创办—发展—衰落—再发展”的轨迹,这一轨迹也印证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读右图:
(1)请你判断,这幅示意图反映的史实应是荣氏家族企业发展的哪个时期?这一时期出现图片所示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九一八事变后,北方面粉市场被日本侵占,日本的棉纺织品也在中国大量倾销。荣氏企业(主要生产面粉和棉纺织品)陷入困境,他们多次向国民政府请求帮助都没有结果……荣氏企业损失了总资产的35%……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有哪些特点?
材料三
(3)荣毅仁接受了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迎来了荣氏企业的再发展时期。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和方式是什么?
(4)通过荣氏家族企业的发展轨迹,谈谈你对中国民族企业发展的认识。祝同学们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