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55—57页。
【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以及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教材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激活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经验,促使学生逐步归纳内化,上升到数学层面来认识圆,体会到圆的本质特征,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感受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通过对圆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不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圆是一种常见的、简单的曲线圆形,在学习《圆的认识》以前,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对于学生来说,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这是学生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很难将圆的认识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联系起来,对圆的理性认识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这节课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加强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折、量、画、议的手段,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知识的体验,得到成功愉悦,增强学习兴趣,达到顺利完成本节内容的目的。
知识目标: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及其正确的画圆方法。
技能目标:在经历操作、观察、思考等探索活动,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和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数学能力,感受圆的内在美。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深刻认识圆的特征并掌握画圆的方法。
教具准备:圆规、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铅笔﹑圆规﹑尺子,圆片
在生活情境中感知圆
1、谈话引入。
2、师:圆与其它平面图形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3、你在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见到过圆?
4、欣赏生活中的圆。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素材,采用动画渐变的形式,展示生活中的圆,一方面为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不知不觉地感知“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态。】
二、在探究活动中掌握圆的特征
1、尝试画圆。
(1)、交流画圆的工具。
师:以前画过圆吗?用什么物品画的呢?
师:那现在我们就用圆规任意画一个圆。
(2)、交流画法。
学生动手操作画圆,并边画边思考在画圆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师:通过画圆你有什么会?
(3)、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演示画圆的过程。
【设计意图:从学生自主画圆画得不是很规范,到互相介绍画法和注意的问题,是一个很实在的数学活动。由于学生十分投入,所以对圆心和半径的直接感受是非常深刻的,这就为深入研究圆心、半径、直径积累了充分的感性认识。并且学生通过尝试、表述、概括等步骤,循序渐进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2、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
(1)自学课本第56页第一段,并把重点句画出来。
(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了吗?请在你的圆上标出来。
(3)老师随学生的交流演示画圆。
【设计意图:对于圆的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书上说写得很明确,让学生自学圆各部分名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用数学语言表述的能力,从而发展数学思维。】
4、合作交流、探究圆的特征。
(1)拿出课前准备的圆形纸片,通过动手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你有什么发现?并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课件出示合作要求)。
(3)反馈交流,进一步理解圆的特征,结合学生的交流板书出圆的特征。
(4)设疑——总结,在同圆中才能说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
【设计意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这样的设计更突出了对学的过程的重视,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相互交流、讨论、补充、启发,得到圆的特征,不仅使学生的认识从具体上升到抽象,而且使学生感悟了研究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发现、总结圆的特征,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5、结合古代墨子对圆的概括,进行思想教育,并利用课件进行演示说明:“圆----一中同长也”的意思。
【设计意图: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文化历史,体会到数学的文化魅力,并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圆的特征。】
3、再次画圆,加深理解。
(1)用圆规画一个半径2厘米的圆,交流如何才能做到既准确又快速地画好圆。
小结:①画圆心、②定半径、③旋转一周
(2)再利用刚才的方法快速的画一个半径3厘米的圆。
(3)思考:在画圆的过程中,你认为圆心的作用是什么?半径的作用是什么?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再次画圆并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得出半径及圆心的作用,实践得出的真知会让学生有强大的成就感,而且这一个环节是每个同学乐于尝试也很容易成功的。】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判断。
(1)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
(2)画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圆规的两脚之间的距离应为是4厘米. ( )
(3)半径2厘米的圆比半径 1.5厘米的圆大. ( )
2、课本上第58页第2题。
【设计意图:利用基础性的知识巩固新知。】
3、
4、
并用动画演示如何在地面上画圆。
【设计意图: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试画花坛较直观地向学生渗透圆心是决定位置、半径是决定大小的特性,使学生对刚刚形成的知识做到活学活用,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从而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今天的表现如何?能否给自己今天的表现画一个圆满的句号呢?
圆很美,课后请你利用圆来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
六、欣赏美丽的圆
课件自动播放。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心o
半径r 无数条,长度相等
直径d 无数条,长度相等
d=2 r r= d
同圆中
o
d
PAGE
5(共28张PPT)
圆的认识
一、导入新课
对于圆大家一定都不会陌生,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形的
尝试自己动手画圆
二、初次画圆
自学圆各部分的名称
自学要求:
1、打开书本第56页,大声读一读第一段,把重点的句子画出来。
2、在刚刚画的圆上标出圆心、半径、直径。
1、在圆形纸片上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找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三、小组合作探究。
2、量一量或比一比半径长度和直径的长度。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1)半径有多少条?所有的半径长度相等吗?
(3)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2)直径有多少条?所有的直径长度相等吗?
合作要求:
1、在圆形纸片上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找一找圆心、半径和直径。
三、小组合作探究。
2、量一量或比一比半径长度与直径的长度。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1)、半径有多少条?所有的半径长度相等吗?
(3)、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2)、直径有多少条?所有的直径长度相等吗?
合作要求: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圆的国家,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墨子作出了圆的概念:
“圆—— 一中同长也 ” 。
这个定义比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给圆下定义要早1000多年。
墨子
你知道吗?
“圆—— 一中同长也 ” 。
o
(1)用圆规分别画一个半径2厘米和半径3厘米的圆,并用字母标出它的圆心和半径。
四、再次画圆。
(2)思考:在画圆的过程中,你认为圆心的作用是什么?半径的作用是什么?
0
1
2
3
4
6
7
8
5
2厘米
一、定圆心
二、定半径
三、一只脚旋转一周
判断
×
×
√
1、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
2、画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圆规的两脚之间的距离应为是4厘米. ( )
3、半径2厘米的圆比半径 1.5厘米的圆大. ( )
一、
o
6 cm
r =______
o
10cm
d =______
o
高3.5cm
r =______
6cm
10cm
3.5cm
3cm
二、练习中深化认识圆
1、看图填空。
d =______
3 cm
o
10厘米
14厘米
9厘米
三、你能把它们分别剪成最大的圆形卡片吗
(也就是剪成圆的半径或直径是多少)
能力提升
学校要做一个圆形大花坛,你有什么办法
在地上画出一个半径为10米的圆吗?
请欣赏美丽的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