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及相关史料,学生能在时间轴上梳理本课的重大历史事件,并能初步理解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之间的内在联系;
2.通过文字、图片、视频以及影视作品等资料,学生能从国际、国内两个角度概括五四运动的背景及其伟大的历史意义;
3.通过合作探究,补充陈独秀、李大钊等这些有血有肉的人物事迹,学生能分析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而深化对唯物史观的理解;
4. 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教学重点:
1.认识五四运动历史和时代意义;
2.理解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中国共产党诞生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依据:课程标准)
教学难点:
1. 理解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一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的”照片,接着提问这幅图片与一百多年前青年学生掀起的哪场爱国运动有关?这场运动为什么会发生?产生了什么影响?”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起来探索这些问题。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出五四运爆发的背景?
结论:
国际方面:
(1)日美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严重;
(2)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国内方面:
(1)北洋军阀统治黑暗;
(2)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逐渐壮大;
(3)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教师:了解了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我们来看一下五四运动的过程,展示一个表格:
提问:第二阶段中主力变为“工人”说明了什么?口号说明五四运动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如何理解“初步”?
结论:第二阶段中主力变为“工人”说明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发光发热。工人阶级的壮大为共产党的诞生提供阶级基础;
教师:了解了五四运动的过程,我们来看一段材料
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谈话
提问:从材料中,我们能看出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结论: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伟大社会革命运动、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过渡】五四运动的爆发到底产生了一些什么影响,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材料探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茅盾说:“五四运动的大功劳,是解放思想。我自己就解放了思想……开始钻研马克思主义”。
据邓中夏《中国职工运动简史》记载:“总共人数无确实统计,大概有六七万人国工人开始以独立的姿态,以如此规模的行动,走上政治舞台。这又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的大事。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教师:五四运动的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同时也为中共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方式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教师:五四运动的爆发也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如何理解这个“新”?
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新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
总结: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2.为中共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方式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3.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4.在近代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教师:五四运动的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让我们来一起学习具体是如何传播的?
总结:
1.时间:俄国十月革命后
2.中心:北京和上海
3.开始传播:
(1)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2)1920年3月,李大钊又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3)同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
结论: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过渡】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在工人阶级领导下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给备受磨难的中国人带去了新希望。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本第二部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总结:阅读材料后,教师概括总结,并且用课件展示参考答案:
1、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2、政治基础: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
3、外部因素:共产国际的帮助。
4、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过渡】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中共成立的时间、地点。
学生思考后,请学生回答。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概括总结,并且用课件展示参考答案:
1.时间:1921年7月23日。
2.地点: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
3.代表: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等
教师:大家阅读下面材料,归纳:《中国共产党纲领》规定了哪些内容?有何局限?
结论:确定了党的名称: 中国共产党。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 。
教师:大家觉得中共一大通过党的纲领中的奋斗目标是否符合中国国情?
学生:不符合
教师:当时中国国情是军阀混战以及帝国主义势力的侵略,因此,这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我们一起来总结下中共一大成立的历史意义。
结论:
(1)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教师:如何理解“前进方向”、“凝聚力”和“焕然一新”?
结论:“前进方向”指的是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凝聚力” 指的是中国共产党是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焕然一新”指的是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型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新的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新的革命前途: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过渡】中共成立后,积极的组织和开展工人运动,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属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了。大家看材料四:
教师: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锦汉铁路大罢工取得了失败,失败后,中共党人痛定思痛,认为必须联合其他阶级,建立统一的革命阵线,才能打败强大的敌人。
结论:中共希望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教师:而下面这个表格,主要讲的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一系列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结果是都失败了。孙中山先生认为,必须通过吸收新鲜血液,改组国民党,才能使国民党变得更强大、更团结。再加之共产国际的帮助,最终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
结论:国民党希望中国共产党帮其进行改组。接下来我们对国共合作达成的背景进行总结:
共产党:①工人运动陷入低潮②力量弱小,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需要
国民党:③孙中山吸取革命的经验教训,欲改组国民党
外部:④共产国际的帮助
教师:国共合作达成最重要的两次会议就是中共三大和国民党一大了。中共三大1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主要内容为通过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党内合作。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召开,主要内容为通过宣言,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国共合作基础是新三民主义,合作方式为党内合作。
教师:结合以下地图概述北伐进程:大革命以广州为起点,在沿途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北伐军势如破竹,两湖战场的北伐军很快占领汉口,九江,打到吴佩孚,江西战场的北伐军占领南昌,歼灭孙传芳。
结论:北伐短时间内取得巨大的胜利得益于国共合作。
教师:正当北伐轰轰烈烈开展之际,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部分国民党掉转方向,革命的利刃转而成了挥向革命者的屠刀。而后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宣告了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北伐的失败。
问题设计:请你对北伐做一个评价,从中总结经验与教训。
结论(1):失败的原因:中共自身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国民党反动力量的强大。
结论(2)教训:必须掌握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必须拥有独立的武装力量;必须坚持革命斗争。
【作业练习】
1.阅读P129“学思之窗”《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感悟五四爱国运动永恒的时代价值。
2.阅读P133“问题探究”蔡和森《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部分材料,谈谈蔡和森为什么信仰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