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教学目标
1.能通过相关史料的阅读,了解西汉建立的背景(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2.能通过时间轴、地图、史料等,从特定的时空论述汉朝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光武中兴时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和重要意义(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探讨王莽篡汉、东汉衰亡的原因,尝试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认识到强大的王朝应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4.概述两汉文化的成就,能够从中认识到文化成就是汉代大一统国家的盛世景象,国家统一为文化发展繁荣提供了条件(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两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上的巩固措施。
教学难点:
两汉衰亡的历史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材料展示:《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汉书·王吉传》
教师讲解:春秋末期所发展起来的大一统思想,是古人推崇的一种政令统一、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和人心所向,它流行于战国秦汉,并成为秦汉时期政治思想领域中的主流。
过渡:汉在秦建立的大一统封建国家后,建立了强大的汉朝,巩固了大一统,强大的汉朝是如何建立的?又经历了怎样的巩固大一统之路?
【讲授新课】
一、大一统之源:汉朝的建立
环节一:整体感知
知识回顾:梳理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学生活动:回顾所学,梳理本单元的四个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从传说时代的部落联盟,到夏商西周中国文明诞生和早期国家的形成,秦建立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而本课汉朝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时期)
设问1:通读课本,概括两汉的大事件,并列出时间轴。
环节二:设问激趣
设问1:根据材料,感知西汉建立的背景。
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设问2:通读课本,概括西汉强大的表现。
学生活动:结合西汉建立的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疆域、文化方面概括。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握本课在单元定位,同时整体感知本课内容。从西汉建立初期的凋敝到强汉的建立,激发学生的探知欲。
过渡:从西汉初期的经济凋敝,到强大汉朝的建立,直至今天的汉人、汉族、汉字、汉语的称呼和沿用,都是汉王朝坚实基础造就的。汉朝经历了怎样的措施和建立过程?
二、大一统之固:汉朝的建构
环节一:依托材料,探究学习
探究1:根据材料,概括从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到光武中兴,盛世建构的共同因素是什么?
材料一 汉兴,扫除繁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汉书 景帝纪》
材料二 (汉武帝)谓大将军青曰:“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
——《资治通鉴·汉纪》
材料三 (建武十七年)幸章陵……时,宗室诸母因酣悦,相与语曰:“文叔少时谨信,与人不款曲,唯直柔耳。今乃能如此!”帝闻之,大笑曰:“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
——《后汉书·光武帝纪》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合作学习
(共同因素:制度构建、治国思想转变)
1.文景之治:治秦之弊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概括西汉初期在思想、政策、制度、经济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2.汉武盛世:治前之弊
探究2:阅读材料,分析汉武帝时期在政治、经济、思想、疆域所面临的问题。
材料一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材料二(丞相田蚡骄横,汉武帝不满说)“君除(任命)吏尽未?吾亦欲除吏!”
——《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
材料三(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
——《史记 平准书》
材料四(豪强地主)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史记 平准书》
材料五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汉书 董仲舒传》
材料六(文帝)匈奴连岁入边,烽火逼于长安……(景帝)匈奴五次入边,杀掠人口,动以万计。 ——《史记 匈奴列传》
学生活动:根据材料,合作探究,分析概括关键词。
(政治:王国势大,威胁中央;丞相专权,威胁皇权。经济:富贾不仁,威胁统治;豪强兼并,威胁安定。思想:思想各异,不利一统。疆域:匈奴屡犯,威胁边疆。)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分类概括汉武帝为实现政治、经济、思想、疆域大一统多采取的措施。
(政治大一统:推恩令、设中朝、察举制、分刺史、用酷吏。经济大一统:经济大一统:改革币制、盐铁官营、均输平准、收财产税。思想大一统:尊崇儒术、五经博士;疆域大一统:巩固边疆、开拓疆域。)
(1)推恩令
学生活动:梳理王国问题解决的始末,感悟汉武帝在加强中央集权制度上的智慧。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巩固大一统)
(2)尊崇儒术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史料阅读”,分析汉武帝所采取措施对巩固大一统的作用。
(确立儒学为主流意识形态推动国家统一,巩固大一统)
(3)疆域统一
学生活动:依据地图,概括汉武帝稳固和扩大疆域的措施及对巩固大一统的作用。
(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3.光武中兴:强汉之续
学生活动:概括光武帝如何调整统治政策,延续兴盛的。
(政治加强集权、发展经济、重视儒学)
4.强汉之象
学生活动:将汉朝史学、文学和科技成就列入框中,并思考汉朝文化繁荣与大一统的关系。
(文化的繁荣是大一统国家兴盛的表现,大一统国家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基础)
设计意图:此部分对本课内容整合贯通,学生能够运用相关史料,从当时的情境和历史的角度论述汉朝盛世的出现对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意义;能够运用历史地图概述汉朝疆域的措施,说明汉朝时期我国的疆域。此部分综合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三、大一统之思:汉朝的解构
设问1:强大的汉朝为何两度衰落,王莽篡汉、东汉衰亡并最终瓦解?各自的原因是什么,有又怎样的共性?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课本概括衰落的原因,并概括共性。
(政治黑暗、土地兼并、矛盾尖锐)
设问2:强国应该如何延续强大?
学生活动:根据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选贤任能、抑制兼并、缓和矛盾、重视民生)
材料升华:秦汉大一统的政治、经济形势促使大一统的文化观迅速形成……大一统思想已深入人心,即使在全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下也是如此。
——《中华文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