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辛亥革命》
教学目标
1. 物史史观: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2.时空观念:运用历史地图从时空上把握武昌起义后全国响应革命的具体情况,说明清政府的统治已土崩瓦解;梳理辛亥革命的历程,了解辛亥革命的曲折历程;
3.史料实证、历史解释:通过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认识识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其影响,辛亥革命的背景及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4.家国情怀:通过黄花岗起义的介绍及观看视频林觉民《与妻书》认识革命者的革命精神,培养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
1.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
2.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1. 多角度认识辛亥革命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教学过程
在近代,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反清斗争,一次是由农民阶级进行的太平天国运动,一次是由资产阶级进行的辛亥革命,无论从时间还是规模来看,太平天国运动远远的超过了辛亥革命,但最终结局结局却出现巨大反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
生1:领导阶级不同
生2:经济基础不同
生3:政治局势不同
.......
教师: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二者的反差与二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紧密相关。我们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进一步去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
师:图片反映了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后面临何种危局?为此中国资产阶级进行了何种救亡探索?结果如何?
生: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前期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为了救亡,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戊戌变法,大把最终以失败告终。
史料二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史料三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者著书立说宣传革命思想
史料四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建立,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迅速发展
师:说的很全面。
中国同盟会是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提出同盟的纲领并把它概括为“三民主义”。依据思路引领中的几个问题,谈谈对三民主义的认识。
分组讨论......
小组1:三民主义没有提出反帝主张,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人民没有明确的权利;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体现了这一纲领的不彻底性。
小组2:三民主义带有阶级和时代局限,但它反映了资产阶级和中国人民获得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理论指导。
......
教师:一系列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的建立,推动革命的迅速发展。但这些起义最终都以失告终。在众多的革命中,1911年爆发的黄花岗起义引起了巨大震动。七十二名烈士用生命献身革命的伟大事业。而他们的年龄只有29岁。
播放林觉民的《与妻书》
看了这则视频,大家有什么感受呢?
生1:体现了他们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与人间大爱
生2:他们用青春和鲜血谱写了壮丽的革命之歌,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
......
教师:革命党人林觉民在参加起义前三天,写下了绝笔《与妻书》,他用壮烈而又柔情的语句诠释了革命者的情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的独立、复兴而斗争。
对于我们青年一代,我们幸逢盛世,定当不负盛世。
教师: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此时的一个事件直接引发了这场革命。这场运动就是?
生:四川保路运动
教师:四川保路运动爆发后,清政府派湖北新军入川镇压,湖北此时防务空虚,革命者趁机发动了起义。
【小结】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条件
1.必要性:《辛丑条约》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无力挽救。
2.可能性
(1)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3)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三民主义的提出。
(4)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5)军事基础: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
3.偶然性:四川保路运动。
三、过程篇: 渐进性与妥协性
教师:阅读教材110-111,梳理辛亥革命的过程。
教师:在东西方历史的发展中,出现了很多相似之处。中国的辛亥革命被称为“中国式的光荣革命”为什么这么说呢?说说你的认识吧。
生1:和平方式实现政权转变。这一方式有利于减少动荡,维护社会稳定,和平的实现政权的过渡;但也说明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也为革命的失败埋下隐患。
师:辛亥革命以和平、妥协的方式实现了政权性质的转变。虽然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但它成功的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推动中国民主化进程,从这方面来看,无疑是一种进步。
教师:革命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就在袁世凯当人临时大总统的第二天,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临时约法颁发的目的是什么?内容体现了哪些原则?有何历史意义?
生1:目的:防止袁世凯专权,维护共和制度
生2:原则——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自由平等、责任内阁
生3:它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从法律上否定了君主专制,促进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但因人设法,损害宪法权威,不能从根本上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四、意义篇
教师:探究:近代史专家胡绳认为: 如果脱离中国近代革命史的全程来观察问题,也许会把辛亥革命看作不过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但它并不是不结果实的。对此你怎么看?
材料一: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伟大里程碑。
——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辛亥革命后,各级政府都比较重视实业,制定和颁行了一系列振兴实业的法令条例。……“只要资本实业”“于民生主义,国计前途,大有裨益”的,政府即予以批准,“力为保护”。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一种时代意识。
——袁伟时《昨天的中国》
材料四:民国建立后,……男人剪辫子、女人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这些社会生活的表征,实际反映的是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料五 :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仍然沉重地压在中国人民的头上。南京政府名义上是中央政府,但并没有实现国家的真正统一,也没有结束国家的混乱状态。——《吴玉章回忆录》(1878-1966)
总结:评价辛亥革命
性质: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进步性
①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起共和政体。
②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③思想: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④风俗文化:促使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
局限性:
①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②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五、本课小结
我们评价辛亥革命要客观公正,将其置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进行评价。既要看到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时代呼唤更具有革命性的阶级和更具先进性的政党来领导中国的革命走向胜利。1921年中共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