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
教学目标
1.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 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教学重点:
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历史局限性。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好,大家想一想18岁的我们在干什么呢?
我们是高三学生,坐在教室里认真学习,准备高考。而18岁的邹容已有了深刻犀利的革命思想,撰写《革命军》。在书中,他高呼:“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公例指一般规律,公理指公认道理。他认为革命具有必然性和正义性。
何为革命?暴力是革命的唯一手段和方法吗?
第19课 “低烈度与大业绩”—— 辛亥革命
一、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
1、清末新政
请同学们阅读【历史纵横】,了解清末新政的内容,思考清政府改革的目的和效果?
2、战场的刀枪
3、文宣的笔墨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第一次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16次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及三民主义。它们分别是要解决什么问题呢?
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材料,分析三民主义对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谈谈你对革命舆论的理解。
3、预备立宪
在革命运动高涨之际,清政府又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906年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组建“皇族内阁”。但这些改革不仅没有加速反而出现了倒退,亲贵们排斥汉族大员。耐心没了,期许失望。这一刻不少立宪派人士在眼前仿佛看到了孙文国父般的微笑,一股脑投入革命的怀抱,支持革命。立宪派的改良和清政府的改良自救,使辛亥革命的烈度大为减弱。
二、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1、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革命的炮火迅速蔓延全国,14个省区纷纷独立,清廷统治土崩瓦解。从张难先《湖北革命知之录》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这场暴力革命从交战地区、交战时间,伤亡人数等方面与欧洲革命相比,无不体现“低烈度”的特征。
2、中华民国成立
武昌起义的成功和各省纷纷宣布独立,使统一的 、全国性的革命政权的建设问题开始提上议事日程。各种政治势力经过一段时期的明争暗斗,终于建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选举产生了第一届政府成员,黄兴任陆军总长,黄钟英任海军总长,伍廷芳任司法总长,王宠惠任外交总长等,从名单上看可见,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由革命派居于主导地位的民主共和政府,此举无疑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3、南北议和
在帝国主义列强、袁世凯及立宪派等势力的策动下,以伍廷芳、唐绍仪为首的南北代表又在上海举行议和谈判,双方最终达成清帝退位、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的秘密协议。那这次妥协实现了革命目的了吗?请同学阅读《清帝逊位诏书》思考问题3.
“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标志着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的结束,同时也宣告了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结。(体现共和价值理念)
“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可以看出清帝退位南北妥协,避免了大规模流血冲突,加快了中国实行“共和”的步伐,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政权的和平交接。(人民)
“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这体现了各民族领土合一为中华民国,为民国全面继承清朝疆域提供了法理依据,在客观上发挥了维护国家统一的作用,对构建由多民族构成的“中华民族”具有重要意义。(统一)
由此可见,革命并不代表一往无前,迂回转移未必不是一种策略。革命成果的达成除了暴力之外,还有谈判妥协等方式。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但“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此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袁世凯的篡权和复辟活动,给新生的中华民国留下了重大隐患。
因此为了维护民主共和,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在袁世凯就任第二天公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请同学们研究约法内容,分析为什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被称为中国法制史上的里程碑?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立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等原则。可见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试图以法律手段捍卫共和的果实。从而进一步说明辛亥革命是理性的,不盲目,不冲动,审时度势,低烈度的革命。
因此,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光荣革命”。你是否赞同?请同学们谈谈你的理由。
5、评价
辛亥革命是在革命条件尚不充分,但清王朝已经一触即溃的情况下,革命党人前仆后继,背水一战、以退求全的中国民族民主革命之首创伟业,可谓 20 世纪中国式的‘光荣革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由于没有找到解决中国前途命运问题的正确道路和领导力量,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我们该如何看待辛亥革命呢?请同学们结合所学谈谈“你眼中的辛亥革命”。
由于时代的局限,辛亥革命并未能完成其预定的目标,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但辛亥革命也是进步的,它终结了千年不变的王朝轮回,埋葬了腐朽没落的专制皇权,建立了模式一新的中华民国,开创了顺应潮流的共和时代,在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等领域谱写了辉煌史诗,它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可见,辛亥革命虽是“低烈度”的革命,但它推翻帝制,建立民国,移风易俗,短暂春天。取得了历史从未有过的“大业绩”。
课后请同学们结合所学并查找相关资料,用史实说明辛亥革命的偶然性与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