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31 14:3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教学目标
1.时空观念:通过知识填空表格,梳理本课内容的知识线索,让学生掌握本节日本侵华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历程。
2.史料实证:通过对本课史料的分析运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运用史料提取有效信息,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3.历史解释:注重相关历史概念的解读,绥靖政策、攘外必先安内、以华制华、三光政策等,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理解。
4.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三十年代日本侵华的原因、西安事变的意义。
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日本侵华罪行和全民族抗战下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运用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2.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
教学难点:
1.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2. 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的原因。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导入:
日本右翼势力妄称:“在支那事变发展的过程中,日军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性质。最重要的是,日本方面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
那么,中华民族为何要抗争?让我们走进历史,看看真相究竟如何?
一、民族危亡——战争之况
首先,请同学们速读教材,根据时间和地图,补全日军侵华过程的大事记。
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沈阳制造了九 一八事变,标志着局部侵华的开始;1932年,日军在上海发动一 二八事变;1932年3月,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在吉林长春建立伪满洲国;1933年,日军由东北向长城沿线进犯;1935年,日本蓄意制造了华北事变,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7年,日军炮轰卢沟桥,标志着全面侵华的开始;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发动八一三事变;1937年12月13日,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1940年3月,日本侵略者实行“以华制华”的方针,扶植傀儡政权,在南京建立了汪伪政府;1941年到1942年,日军在华北连续五次推行“治安强化运动”。
根据表格内容,我们可以发现日本侵华形势,在时间上的延续,空间上的扩展,侵华程度上的加剧,总之,日军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我们可以肯定的说:日本掠夺中国领土是不争的事实。
一、民族危亡——战争之因
那么日军发动战争是必然还是偶然?请同学们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日本侵华的原因。
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制定侵略中国总方针的东方会议。结合材料一,我们可以得知侵华是日本的既定国策,日本制定大陆政策,蓄谋已久。
1929年秋,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严重影响日本。根据材料二可知日本发动战争的直接原因是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现实原因是日本国内资源的匮乏,根本原因是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我们再来看材料三和材料四,可以看出国民政府对日实行不抵抗政策,给了日本有利战机,客观原因是经济危机使西方大国无暇东顾,对日本实施绥靖政策。
综上所述,日本掠夺中国领土意图明显,是蓄谋已久,发动战争是必然。
一、民族危亡——日军暴行
那么,日本侵略者都进行了哪些侵华暴行?
1.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持续六周的烧杀劫掠,屠杀中国军民达30万人以上。2.进行殖民统治。政治上,实行“以华制华”方针,1940年3月,日本扶持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经济上,对占领区,大肆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实行“粮食统制”,强行“征购”和“配给”;强迫青壮年到日本和中国东北做苦力。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
3.进行了长达五年半重庆大轰炸。
4.强征随军性奴隶,推行“慰安妇”制度。
这是纪录片《22》的片头,为什么叫“22” 这是一部关于慰安妇幸存者的纪录片。
在1937-1945年期间,侵华日军至少强征了20万中国女性为“慰安妇”,到2014年纪录片拍摄时,中国内地仅存的“慰安妇”幸存者只剩下22人,纪录片因此得名;截止2017年8月14日纪录片上映,只剩8人......
作为战争的亲历者,她们的控诉真实再现了侵华日军的暴行,但随着时光的流逝,幸存者一个一个离我们而去,让这种记录变得非常困难,也许我们以后只能靠照片视频文字去追忆这一段历史,而不是活生生的人,这是抢救式的记录。纪录片全程实景拍摄,不仅把我们带回到80多年前的那段难以忘怀的记忆,同时也真实的反映了战争给受害者人身和心灵留下的长久伤害,这种源自真实的力量给人以触及灵魂的感动。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则视频。
5.践踏国际公法,实施细菌战,残杀中国军民。在人类历史上731这个词已经与恐怖、魔鬼、惨无人道等字眼永远的联系在一起,每当提及这段历史,没有一个国人不感到屈辱与悲愤,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二、民族呐喊——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日军大规模的侵略强烈地震动了中国社会,民众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从“东北人民革命军”的坚持抗战,到“东北抗日联军”的浴血奋战,无不体现中国人民的呐喊;
这是一位母亲的呐喊,她叫赵一曼,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斗争中被捕,英勇就义,年仅31岁,在生命最后时刻,她给儿子写下遗书: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抗日救亡运动中,国民党爱国官兵也奋起抵抗,得到了全国民众的积极支持。
日本策动的“华北自治运动”激起了北平学生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即一二 九运动。宣传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救亡运动掀起高潮,全国各地请愿示威,声援学生。然而,学生的爱国运动依然遭到了当局镇压……
当然,工商界也积极支持祖国抗日
三、民族希望——一条伟大的战线
那么这场战要怎么打?
这是抗战前中日军备对比:比较一下红色文字,可以发现当时中日国力悬殊,那么面对如此悬殊的国力差距,抗战要怎么打?
1937年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随后,7月17日,蒋介石发表了准备抗战的讲话:“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也就是说,只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民族才有希望。
1.西安事变
接下来学习这条伟大的战线是如何形成的?
我们先来学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西安事变。
通过阅读材料一、二,可知,西安事变的背景:
①1935年8月1日,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②1935年底,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③在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张学良在西北地区实行联共抗日。
在这样的背景下,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逼蒋抗日。经过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②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请同学们梳理教材,补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
①为了挽留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1935年8月1日,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②1935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会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初步确定。
③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④1937年7月15日,中共提交合作宣言。
⑤1937年7月17日,国民党邀请各派人士及无党派人士在庐山谈话。
⑥1937年8月22日,洛川会议,标志着中共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⑦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次日,蒋介石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国共二次合作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请同学们根据形成过程,总结其成因:
①1935年华北事变,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这是其根本原因。
②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关键转折。
③主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观努力和各界爱国人士的共同推动。
归纳: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过程中有何作用?
我们一起来看下面这则材料: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必须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共产党和红军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起人,要成为抗日政府抗日军队坚强的台柱子。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共在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巩固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共产党是中流砥柱!
那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动员了全国军民共同抗战,凝聚了全民族的力量,为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 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如今,我们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新冠肺炎疫情也是一场考验。万众一心、同舟共济,是我们战胜困难、渡过难关的强大武器。
历史证明: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信念弥坚、饱经沧桑而斗志更旺,从根本上说,就在于我们的民族凝聚力!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课下作业:
请同学们围绕“民族精神的铭记和传承”,为以后自己的职业“画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