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2课 鸦片战争 课件(46张ppt)+教学设计(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2课 鸦片战争 课件(46张ppt)+教学设计(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3-07 16:36:50

文档简介

姓名
贺文亮
电话
15054482137
学科
历史
年级
高一
邮件
?
单位
山东省青州第二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鸦片战争》信息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鸦片战争》是必修一四单元第一课,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学好本课对于后面几课的学习有一定的示范作用。教材在前言中指出了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第一目虎门销烟主要讲述战争的导火线,而对战 前的中国与世界一句话带过,第二目中主要讲解过程和影响。第三目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给中国带来的变化。从整体史观的角度而言,战前的中国与 世界的情况和两次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两部分的相关内容需要补充说明。
二、学生分析
《鸦片战争》一课,学生在初中时已学 习过,,但教材内容讲述过于简单,对其背景和影响等的表述不够全面,学生对鸦片战争概况只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高中的学生已基本具备了理性分析历史问题的 能力,为了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生要对课本中的隐性的知识内容更感感兴趣,对事物也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此,通 过利用网络资源、历史资料等材料创设历史情景,进而走进历史,感受历史,能够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鸦片战争的必然性;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危害;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经过;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两次鸦片战争的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培养学生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讨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3)通过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历史问题,全面客观的历史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世界形势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当清朝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腐败不堪的时候世界发生了最重要的变化,即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 (2)通过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市场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3)通过介绍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唤起他们的历史责任感。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通过多媒体辅助手段,给学生提供大量视频信息、图片信息、地图信息等,让 学生对历史事件有较整体的认识的同时,通过这些历史信息,让学生通过阅读,训练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综合概括能力。本节课是岳麓版必修一第四单元中的第一 节。通过上课开始的鸦片战争的视频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然后通过地图让学生形成思维,为什么相距如此遥远的国家会发生战争;利用虎门销烟的图片激发 学生的爱国热情;对于鸦片战争的过程以地图图片的形式展现,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对于鸦片战争的影响以概念导图的形式呈现,突出本节课在近代史上的地位。总 之,在设计课件时,通过视频、图片、导图增强直观性,激发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成就感。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正式上课前先给学生播放一段有关鸦片战争的视频,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
观看视频
下载视频供学生观看
讲授
1、 从国际资本主义的蒸蒸日上和国内江河日下状况的对比,深入理解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别,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2、 掌握《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3、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背景、原因)和性质及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4、认识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5. 比较两次鸦片战争的异同点,理解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教师引导分析材料,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PPT展示?
探究
1、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2、我们有本土作战的先决条件,又拥有百倍于英军的武装,为何却败于远道而来的总兵力仅1万人的英军? 如果道光皇帝不查办林则徐,中国能在这场战争中取胜吗?3、有人说:“鸦片战争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它是用侵略手段达到使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鸦片战争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
??? 请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这种观点
小组合作
教师引导,PPT展示第12课 鸦片战争 配用.ppt
?
训练
展示训练题
做训练题
试题.doc
评价
教师评价、点评
?
评价量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量规.doc
?
?
?
?
?
?
?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过多媒体辅助手段,提供大量历史信息,包括视频资料、图片资料、地图资料 等,通过上课开始的鸦片战争的视频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然后通过地图让学生形成思维,为什么相距如此遥远的国家会发生战争;利用虎门销烟的图片激发 学生的爱国热情;对于鸦片战争的过程以地图图片的形式展现,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对于鸦片战争的影响以概念导图的形式呈现,突出本节课在近代史上的地位。考 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我在教材内容上,依据课标要求,进行调整与取舍,把主要精力放在对重难点的突破上,实现有效针对教学。针对教材表述比较理 性,补充一些史实材料,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习方略。通过创设历史情景,营造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并鼓 励学生回答问题,及时肯定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了师生的有效互动,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课件46张PPT。问题探究1:
19世纪上半叶,从英国航行到中国必须绕过非洲好望角,至少要4个月, 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 ?第12课 鸦片战争【课标要求】 列举鸦片战争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西方列强的
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课标解读】
1、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背景、
原因)和性质及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掌握
《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对中国社会
的危害。(重点)
2、认识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难点)中 国英 国PK 政治 经济 军事 外交战前的中国与英国道光帝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政治上中 国英 国人治
封建君主专制法治
资本主义民主制英 国中 国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
(农业国,重农抑商)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
(完成工业革命,
工业国)英国的铁甲战舰
中国木制军舰军事上中 国英 国装备陈旧船坚炮利对外扩张闭关锁国鸦片战争前夕的国内外形势资本主义制度封建专制统治落后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先进的资本主义经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根本原因军备废弛、军纪败坏 船坚炮利,力量强大对外扩张闭关锁国腐朽落后国力强盛认识:战争爆发是必然的英国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生产力提高(机器代替手工)生产更多商品消耗更多原料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市场) “资本主义如果不经常扩大其统治范围,如果不把新的国家殖民化,并把非资本主义的古老国家卷入经济漩涡之中,它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列宁世界工厂一、鸦片战争(1840—1842,英国Vs中国)
(一)原因:
1、根本原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想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探究一 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概况
从18世纪起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英国居于首位。英国卖给中国的主要是纺织品,呢绒等;中国卖给英国的主要是茶叶,生丝,药材等。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从1781年到1790年,中国出口英国的茶叶总额就为九千六百万银元,而从1781年到1793年英国卖给中国的货物总共才一千六百万银元。只及茶叶的六分之一。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在当时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什么地位?英国是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的?想一想说一说:鸦片输入会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呢?材料一“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地;铜灯
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鸦片给中国带来哪些灾难?清政府就鸦片问题采取了怎样的行动?材料二 “(鸦片)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集·奏稿中》中国禁烟探究二虎门广场虎门销烟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将
收缴英美商贩的110多万千克
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阅读材料:
(1)中国禁烟运动 “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得鲁· 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2)“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指中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
——《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2、直接原因(借口):中国的禁烟运动(1839.6)
影响: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成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
一、鸦片战争(1840—1842,英国Vs中国)
(一)原因:
1、根本原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想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2、直接原因(借口):中国的禁烟运动
3、清政府的政治腐败、国防废弛、财政拮据(清政府统治腐朽没落)。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二)过程:
⑴发动: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⑵结束: 1842年8月,英军侵入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被迫求和。广东——厦门——浙江定海——天津白河口——和谈(道光、琦善)广东——东南沿海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1842年《南京条约》
1843年《南京条约》附件
1844年《望厦条约》
1844年《黄埔条约》(三)结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贸易主权,便利西方列强经济侵略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便利西方国家的对华倾销商品开创了列强向中国勒索赔偿的先例,增加人民负担,激化社会矛盾。最能反映其本质意图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附件 领事裁判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租赁土地、房屋
和永久居住 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便利了列强扩大侵略权益(贸易等主权)为列强后来建立租界提供了借口(领土主权)1、领事裁判权:指帝国主义国家侨民不受拘留国法律管辖的非法特权。
2、片面最惠国待遇:
①最惠国待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等待遇。
②片面最惠国待遇:指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无对等权利,是片面的。 (四)影响:
1、政治: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
的道路被迫中断;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经济:封建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中国被迫卷入资本
主义世界市场。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产生。3、思想: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了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左图是19世纪中叶英国报章上刊登的一幅漫画。仔细观察(从人物的服饰、发型、手中所持的武器等等),并结合教材,多角度分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议一议1.客观原因── 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2.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落后
3.根本原因──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 主义无法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当《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之后,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西方商人简直是欣喜若狂。 英国商人梦想,“只要中国人每人每年需要一个棉织睡帽, 不必更多,那英格兰 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 不应求了” 。从上图这组数据你可以发现什么问题?
英国商品在中国市场上难以销售。
材料一
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英国棉纺织品的消费量3.6亿人均 0.75便士探究三马克思:妨碍对华出口贸易迅速扩大的主要因素,是那个依靠小农业与家庭工业相结合而存在的中国社会经济结构。
  
  
马克思:中国人不能同时既购买商品又购买毒品。
  
  
英国输华的商品中,有许多西方人的日常用品,如刀叉、睡帽、钢琴……自然经济的抵制购买力低下输华产品不合中国人生活习惯2.假如你是一名受雇于英国商人的市场调查人员,
你能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现象
的原因吗? 材料二 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的修订……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
——1854年2月13日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思考:英国人又是如何看待商品滞销原因的? 提示:
归结原因:通商口岸开的不够多,市场不够大 解决办法:修约,扩大权益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一)原因:
①根本原因:19世纪五十年代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列强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②直接原因:英法美企图通过修约要求遭到拒绝。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分析出现的问题: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市场,并没有满足西方各国的胃口。
英、法、美为此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提出“修约”要求。中国政府拒绝了他们的无理要求。矛盾激化1856年10月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二)过程:1856年爆发
1860年结束无恶不作,破
坏巨大,洗劫
空前暴行:侵略者:时间:英法联军进攻
俄美充当帮凶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占地面积约5200亩,有150余景。圆明园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建筑艺术的结晶,而且是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被西方人誉为“万园之园”。 1858年《天津条约》
允许各国公使进驻北京
开放十处通商口岸
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军舰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1860《北京条约》
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增开天津为商埠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三)结果:列强迫使清政府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1858年)、《北京条约》(1860年)。香港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清政府被迫应对变局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利益1、中国丧失了更多主权和利益。 2、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3、清政府权力机构开始发生变化,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兴起,中国现代化运动开始起步。(四)影响:相 同根本原因
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战争性质侵略的非正义的掠夺战争不 同侵略国家英国→英法出兵,美俄参与侵略时间两年→四年侵略区域长江以南沿海→深入到内地危害

影响开放的口岸增多(5个→11个), 领土、主权更多地遭到破坏,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继 续扩 大比一比思考:
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思考:我们有本土作战的先决条件,又拥有百倍于英军的武装,为何却败于远道而来的总兵力仅1万人的英军? 如果道光皇帝不查办林则徐,中国能在这场战争中取胜吗?
两场战争暴露了中西方之间存在着哪些差距?男耕女织机器生产(1)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差距
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差距三、两场战争——不得不面对的思考 思考:我们有本土作战的先决条件,又拥有百倍于英军的武装,为何却败于远道而来的总兵力仅1万人的英军? 如果道光皇帝不查办林则徐,中国能在这场战争中取胜吗?
两场战争暴露了中西方之间存在着哪些差距?对外扩张和世界贸易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2)外交---对外扩张和闭关锁国的差距三、两场战争——不得不面对的思考 思考:我们有本土作战的先决条件,又拥有百倍于英军的武装,为何却败于远道而来的总兵力仅1万人的英军? 如果道光皇帝不查办林则徐,中国能在这场战争中取胜吗?
两场战争暴露了中西方之间存在着哪些差距?
(3)思想解放和文化专制的差距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文字狱
八股取士三、两场战争——不得不面对的思考 三、两场战争——不得不面对的思考 思考:我们有本土作战的先决条件,又拥有百倍于英军的武装,为何却败于远道而来的总兵力仅1万人的英军? 如果道光皇帝不查办林则徐,中国能在这场战争中取胜吗?
两场战争暴露了中西方之间存在着哪些差距?清

船英



舰(4)船坚炮利和装备陈旧,战斗力低下的差距思考1:我们有本土作战的先决条件,又拥有百倍于英军的武装,为何却败于远道而来的总兵力仅1万人的英军? 如果道光皇帝不查办林则徐,中国能在这场战争中取胜吗?
两场战争暴露了中西方之间存在着哪些差距?君主立宪君主专制
(5)资本主义制度和封建君主专制的差距
军事
经济
外交
思想
科技
制度落后三、两场战争——不得不面对的思考 封闭所以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挨打必须思变思变才能崛起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本课小结寻找商品市场和原料场地这一阶段列强侵华的最基本特征:武力侵略原因:根本、直接过程结果:《南京条约》影响:政治经济思想原因:根本、直接过程结果:《北京条约》《天津条约》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