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8张PPT。第 一 课孔子与老子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言行记录在《论语》一书中。仁者的叮咛走近孔子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恭、宽、信、敏、……”(1)含义:“仁者爱人”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意思是,尊重别人的人别人也会被别人所尊重,宽容者得人心,守信者得重用,勤勉者有功业,慈惠者可以使人听其召唤。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含义:“仁者爱人” (2)途径:“忠恕”之道,
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知识联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凡事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换位”思考,多替别人想一想!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以下三点:
?尊重他人,求同存异;
?适度忍让,体谅别人;
?与他人坦诚相待,主动与别人沟通。﹡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含义:“仁者爱人” (2)途径:“忠恕”之道 (3)治国:“为政以德” “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以行政手段引导民众,以刑罚来约束民众,虽然可以使民众因求免于刑罚而服从, 但却无法使他们树立以犯罪为耻的观念。如果用道德来引导民众,用礼仪来规范民众,民众就会树立以犯罪为耻的观念,自觉地端正自己的行为。﹡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子曰:“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孔子追求的“礼”是什么?
他主张如何实现“礼”?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克己复礼”“正名”仁与礼的关系?“仁”“礼”“仁者爱人”道德、修养“克己复礼”规范、准则内在自觉
自律外在约束
他律孔子的思想仁礼爱人忠恕为政以德君子克已复礼正名中庸中庸不偏不倚、过犹不及、
凡事掌握好分寸,恰到好处也就是去除偏激,选择正确的道路。它体现的是端庄沉稳、守善持中的博大气魄,宽广胸襟和“一以贯之”的坚定信念,是具有永久的真理性和现实主义的伟大思想。至少我们可以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偏激教训中,体会到孔子这一思想的深刻性。 我读《论语》之 鬼神观(天命观)态度: 对鬼神敬而远之
注重先尽人事 ﹡季路问事鬼神。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
“敢问死?” 子曰:“未知生,焉知死?”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仁者的叮咛走近孔子
万世师表仁和礼——核心思想鬼神观——哲学思想
我读《论语》“为政以德”——政治思想孔子讲学图 孔子30岁左右开始讲学,培养出大批有才干的学生,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在地域上,弟子们来自各诸侯国。就学生而言,有“闻一知十”的高材生颜渊,也有“难与言”的外乡人;就成份而言,除了孟懿子、司马牛等少数学生出身贵族外,大部分都是平民,如子贡是做生意的,子张是农民,颜渊“穷居陋巷”,曾参“提襟肘见”。所以,当时就有人说“夫子之门,何其杂也”。
——《中国教育史讲稿 》以上材料反映了孔子的哪一教育思想?在当时有何意义?教学方法
教育原则(教学对象)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当仁不让于师孔子的教育成就整理一、创办私学,有教无类,扩大教育范围
二、总结出一套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
三、整理六经,继承传播文化
(《诗》《书》《礼》《易》《乐》《春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三人行,必有吾师矣
三军可夺帅也,大丈夫不可以夺志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的名言儒家仁、礼、
为政以德敬鬼神
而远之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知与不知、温习、学与思(教育对象)(教学方法)(学习态度与方法)孔子周游列国孔子在中国“颠簸流离,
游说列国,
惶惶如丧家之犬
不可终日。” 千年礼乐归东鲁
万古衣冠拜素王 自1984年以来,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已经连续举办了23届“国际孔子文化节”,被誉为中国最能代表汉民族历史文化内涵的节庆活动。目前,海内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现有孔庙1300多座,每年孔子诞辰日都有祭孔活动,在世界上有广泛影响。 世界看孔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哥白尼、牛顿、达尔文、培根、阿奎那、伏尔泰、康德)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孔子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993年9月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人作为人类和平共存的基本原则写入《走向全球伦理宣言》孔子与穆罕默德、耶稣和释伽牟尼一起,被称为缔造世界文化的“四圣”。 孔子的思想可谓博大精深,但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不被各国统治者所采纳?讨论探究(1)春秋末年,诸侯争霸,社会动荡,战争不断,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当时社会发生剧烈变革,旧的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日趋崩溃,社会秩序混乱不堪,社会的价值观遭破坏。
(2)孔子“仁爱”、“德治”等主张不太符合诸侯国迫切的军事、经济需要; “恢复周礼”的这一保守思想主张也不适应当时新兴封建制形成发展的需要,而且缺乏统一的中央政权实施礼制;
(3)可见,孔子的“仁”和“礼”的主张不适合天下由分裂走向统一过程中的社会需要。(比较适合天下一统后巩固国家统治的社会需要)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1、在当时(春秋战国和秦朝)未受到太多重视,后来(汉朝至清朝)经发扬和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孔子问礼于老子 但是龙,它在云端,在天上,无法捉摸,深不可测,李聃就像龙一样啊!仁者的叮咛走近孔子
我读《论语》
万世师表
泽被东西智者的低语初识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人。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相传著有《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 老君岩(宋代建于福建泉州清源山)《道德经》石刻书法 仁者的叮咛走近孔子
我读《论语》
万世师表
泽被东西智者的低语初识老子
东方智慧道 是 万 物 本 原老子的思想1、哲学思想:“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和规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剔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辩 证 法“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的思想——《道德经》2、辩证法思想(1)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2)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老子的思想主张只要能“守静”,
就可以“以弱胜强”。(2)矛盾双方可
以互相转化无 为 而 治(二)政治思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1、无为而治;
2、无事取天下;
3、治大国如烹小鱼;
4、无为无不为
5、小国寡民老子的思想以柔克刚 以德报怨 大智若愚 深藏若虚
辩者不善 善者不辩 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欲取先予 欲擒故纵 遇弱示强 遇强示弱
善武者不武,善战者不怒;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德经》 老子的名言 道家认为,太极八卦意为神通广大,镇慑邪恶。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早脱离神权统治的民族,古人发现在观察气象当中记录下来的符号, 形成了太极、八卦、 河洛等图象, 它不需依靠神的帮助, 它只要按照这些规律, 就可以认识宇宙间的事物, 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来。 韩国国旗的太极和八卦思想来自中国的《周易》。和谐、对称、平衡、循环、稳定等原理代表着中华民族对宇宙,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太极图是道家取法于自然的意念核心,从整体上看,韩国国旗外方而内圆,外刚而内柔,阴阳相生,动静相宜,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包容精神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1)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是最高的哲学概念。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否定了“天命” 的绝对权威。2)提出了辩证法思想,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方面,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主张“守静”可以“以弱胜强”。3)政治上“无为而治”,反对使用权谋,威逼百姓,要以“无事取天下”。老子的哲学思想及其政治主张(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4)向往“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纯朴的小国寡民的社会,还主张对百姓进行愚民统治,这些保守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消极影响。 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老 子 思 想 的 影 响总 结 中国科学院院士,前华中理工 大学校长杨叔子教授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中国知识分子,有两本书不得不读, 一本是《论语》,一本是《道德经》。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冷成金在他的专著《读史有智慧》中说: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种智谋型文化,那么,法家智慧是最刻毒的一页,兵家智慧是最冷峻的一页,佛家智慧是最超脱的一页,儒家智慧是最深刻的一页,道家智慧是最聪明的一页。儒家道家仁、礼、为政以德无为而治敬鬼神而远之道是万物本原
辩证法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注重学习方法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复习巩固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
(1)“仁” (2)“礼” (3)“为政以德” (4)“有教无类”
A、(1)(2)(3)(4)
B、(2)(3)(4)
C、(1)(3)(4)
D、 (1)(2)练一练D2、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 )
A、“仁”和“礼” B、 “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 “忠恕”之道B3、下列对老子哲学中的“道”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万物的本原 B、抽象的概念
C、具体的物质 D、不可名状的自然本体
4、老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这在当时主要反映了( )
A、新兴地主的要求 B、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要求
C、手工业者的要求 D、富裕商人的要求
CB姓名
崔林涛
电话
学科
历史
年级
高二
邮件
单位
禹城市综合高中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岳麓版必修三第一课《孔子与老子》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课标要求: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材内容和地位: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教材分两课介绍,第一课介绍孔子和老子的主张及其地位;第二课介绍了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背景,以及战国时期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本节课要学习的是第一课《孔子与老 子》,它包括两部分,其一介绍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地位;其二介绍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地位,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可以以此为基本框架组织教学。因为本专题着重讲述“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第一部分。?
二、学生分析
对于孔子和老子这两位思想家,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稍有涉及,有所了解,但未必有 深刻的体会。本课的学习将使学生温故知新,对这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较深的理解,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尝试着将书本知识运用于现实。针对学生的这 些特点本节课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具体做法是:通过看图学史,体会论从史出;通过模拟孔子问答,理解孔子的主张;结合现实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 运用,认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价值。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儒家、老子和道家,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及其内在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图片的解读和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理解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模拟孔子和弟子、国君的问答,体会孔子的主张;通过对今天城市管理问题的思考和对1987年美国国情咨文引用老子话语的分析,领会孔子、老 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仁爱思想和以德治国主张,领会道家的智慧,认识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 ?PPT课件《孔子与老子》课件.zip
【课前】利用音频技术播放背景音乐,展示本课相关图片,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氛围。孔子仁的思想_baofeng.mp3【导入新课】近代学者夏曾佑说过:“中国之教,得孔子而 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 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这话道出了孔子对中国文化产生 了深远影响。这节课,我们将了解孔子和与孔子同时代的思想家老子,他们一个创立了儒家,另一个是道家的鼻祖。?【新课学习】一、孔子及其思想(一)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利用图片史料教学:看图学史:师生共同解读一组图片(孔庙、大成殿、杏坛、牌坊、孔子墓碑、世界各地的孔庙、孔子周游列国图等),了解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走进山东,它的自然风光令人着迷,比如五岳独尊、蓬莱仙境、大明荷花、微山芦苇,但是它的人文景观更胜一筹,它承载着历史的厚重,给人以智慧的启迪。认识这片金壁辉煌 、规模宏大的建筑吗?这是孔子故里曲阜的孔庙,它与孔府、孔林并称为“三孔”,199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孔庙大成殿里,孔子的塑像被当作神一般供奉着。大成殿前的杏坛,是孔子晚年讲学的地方,它记刻着这位伟大教育家的功劳。孔庙周遭一座座拔地 而起的牌坊彰显着一位圣人的业绩。看看孔林中的孔子墓,墓碑上刻着什么字? ——“大成至圣文宣王墓”, “大成”,乃集大成之意,“至圣”,最高的圣人,这是何等的荣誉!孔子先后获得这些封号:汉平帝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唐玄宗封孔子 “文宣王”,元代封他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尊为 “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我们是否可以从中洞察出什么呢?(孔子的封号一加再加,直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反映了孔子地位的上升和儒家思想有封建社会深受重视。)类似的孔庙、孔子塑像散落于世界各地,在韩国汉城、越南河内 、日本东京、德国柏林 、英国伦敦等地都能见到,这说明了什么?(孔子不仅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死后的孔子倍享殊荣,生前的孔子却十分落魄。这张图片反映了孔子生命历程中的一件大事——周游列国, 55岁时他率领一群弟子周游列国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没人理睬他,这时的孔子像一只流浪狗。但他坚持了十四年,直到68岁才回到鲁国 ,然后把主要精力用于教育,同时整理了《诗》、《书》等古代典籍,为文化传承做了很大贡献。
?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通过多媒体播放音频资料
听音频,进入情境,为上课做好准备,。
PPT展示孔子的相关的图片。
讲授背景
展示文字资料、图表,视频,引领学生学习
通过看文字资料及图片分析孔子思想的地位影响
?
展示孔庙、大成殿、杏坛、牌坊、孔子墓碑、世界各地的孔庙、孔子周游列国图?
讲授孔子思想的内容
通过表格总结孔子思想的内容
阅读教材,完成表格
探究
展示老子地位和后人评价他的图片、文字材料
根据图片和资料归纳老子的地位和对世界的影响
?
PPT展示图片、文字资料
总结
设问:试着以孔子的“仁者爱人”、“为政以德”的思想来看待城市管理问题,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悲剧的重演?
学生自由发表言论,培养其历史责任感和史论结合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看图学史是本课的一个特色。图片比文字更直观,且富有历史感。在学习第一目“孔子及其学说”时让学生先解读一组图片,初步形成对孔子生前身后的感性认识,为理性分析孔子思想做个铺垫;在学习第二目“老子及其思想”时让学生观察“泉州老君岩”图片,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都能感受到这尊雕像的精妙和老子的 “无为”思想。2.历史学是严谨的,但学习历史的方式可以活泼一点。学习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少不了解读《论语》和《老子》。本课解读《论语》不用平常的古 文今译,而是全班同学集体诵读《论语 》摘录,了解其内容,再由两个学生用现代文模拟对 话。因为《论语》本是对话体例,模拟对话有助于学生理解其含义,又身临其境,领略到孔子的谆谆教诲。在第一目向第二目的过渡中采用做一道选择题的方式,用 不多的时间让学生在回顾儒家以德治国时发现另一种治国主张,在思想冲突中接触老子的智慧。
3、?在 本节课教学的导入部分先出示音频和几组图片,介绍本节课的大概内容,引起学生关注,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和认知需求,为正式上课的切入做好铺垫。 利用视频下载的有关视频导入本课,这种导入方式可以明确相关,让学生知道本节课主要讲述的内容,强调出该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与自身学习的相关性, 关注教师的后续的知识讲解,增加了形象化、直观化、可视化,还利于强化导入中的情绪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