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宋绍霞
电话
学科
历史
年级
高二
邮件
单位
肥城一中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内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 本课是必修三第一单元的第二课,讲述的是战国时期的思想,第一单元第一课《孔子与老子》讲述的是春秋时期的思想,第三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讲述的是汉代 儒家独尊地位的确立过程。儒家思想的创立和早期发展为儒家思想成为官方统治思想奠定了基础,因此,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既继承与发展了春秋时期的儒家,道家 等学说,同时又对中国古代思想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本节课在第一单元中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儒家思想在吸收道家、法家思想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这充分体现了思想文化发展的规律性:由低级到高级、多元发生、多元组合、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对本课的学习对于整个文化史模块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3、当时各家各派在并立中互相辩驳,推动了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的同时,也为政治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建立与巩固提供了理论源泉。因此,本节内容又有利于加深对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的一些内容的理解。
二、本课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对比项
初中
高中
内容标准
孔子、老子、孟子、庄子、墨子、韩非;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影响和现实意义。
知道诸子百家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认识百家争鸣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知识要点?
孔子、老子、孟子、庄子、墨子、韩非;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影响和现实意义。
知道诸子百家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认识百家争鸣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初中教材主要简介了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和影响,以及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这是高中阶段《课程标准》里的部分内容,高中阶段侧重点在于儒家思想的发展和百家争鸣之间的关系,即儒家思想如何在百家争鸣中吸收各派精华而获得自身发展。
三、本节内容在高中历史教育中的地位
中国两千多年以前出现的以儒、墨、道、法等四派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在相互辩难中形 成的“百家争鸣”,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后世中国人的心理、观念、习惯、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形成了汉民族独具的文化传统,奠 定了中国文化开放宽容、兼容并收的特点。因此,本节课有利于历史学科育人功能的发挥与实现。
四、本节内容教材编排的不足
教材在结构安排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整节课几乎只是在介绍各派学说的观点,而没 有能够很好体现地“争鸣”这一内容,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如何体现“争鸣”这一重要的内容是本节课的一大难点。另外,关于百家争鸣的原因和意义,教材正文 中并没有涉及到这一块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深入地挖掘这方面的内容,进而体现整节课的深度与整体性。
?
?
二、学生分析
1、学习对象分析:??
(1)这个班级的学生属于我校高一的尖子班,学生学习自觉性增强,可以采用自学--指导的教学模式。??因此本节课我围绕“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这个问题,在学案上的课前预习案中适当设置了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史料搜集:讲述你知道的和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相关的名言、成语及典故,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他们的思想主张”。
(2)尖子班,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烈,为适度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因此本节课课堂上我设计了“情景模拟:?假如你是当时诸侯国的国君,你会选择哪家观点,为什么?”、“合作探究: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有哪些时代价值?我们今天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等问题。
(3)思想史对于学生来说相对枯燥、乏味、难懂,因此本节课我通过播放音频、展示丰富、有趣的史料以及讲述历史典故、展示名人名言等方式来增强趣味性,吸引学生。
2、知识背景分析:??(1)高一学生初步具备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分析问题的能力。为深度思考问题提供了可能。??因此本节课我通过问题“儒家、法家、道家三家相比,你喜欢哪一家?为什么?”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三家的价值;通过展示稷下学宫宽松的学术氛围,引导学生深度思考“这种宽松的学术氛围在当时有何作用,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何作用?”。(2)初中相关知识学生已经学习,但是知识掌握程度不够扎实,遗忘较多,而且知识零散,缺乏系统性。需要将零散的知识以表格的形式集中起来,同时对每个问题在分析完以后,要给出学生一个明确、完整、统一的答案。??因此本节课在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这一问题上,我以表格的形式将各派代表人物的观点呈现给学生,并且在百家争鸣的背景、意义等这些问题上,都在问题解决后,在课件上用专门的一页给学生呈现统一的答案。(3)学生缺乏与思想文化史规律性有关的个人经验,这是本课教学的最大困难。因此,教师需要创设情境、设计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相关经验。??在 百家争鸣的原因一目,就通过铁犁、牛耕的使用、诸侯争霸、稷下学宫、战国四公子的图片这四组材料,使学生理解“一定时期的思想总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 等各方面的反映”这一道理。此外,通过秦始皇“焚书坑儒”、汉高祖刘邦倡导“黄老之学”、朱元璋大力删除《孟子》中的章节这三组史料,帮助学生理解儒家、 法家、道家在封建社会中的作用。
(4)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接触过与先秦诸子百家相关的 知识,因此,对这块知识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积淀,但是知识分布零散,而且是从文学角度切入而非历史角度。因此,教师一方面可利用学生的这一基础,让学生课 前进行关于诸子思想的分组搜集资料探究学习,另一方面要注意静心设计,引导学生从历史学科的角度进行知识整合,加深理解。3、课堂问题预测:??四个方面的问题可能成为学生思维的难点:??
(1)理解“一定时期的思想总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反映”这一规律。?
(2)理解历代封建王朝“外儒内法、剂之以道”的思想统治权术。??(3)理解“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的含义。
(4)理解“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兼容并包、开放宽容的特点的基础”。
?
?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背景,以表格形式对比记忆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的主要思想主张,理解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阅读文字史料,把握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搜集资料,体会合作与分享的乐趣;培养学生通过分析自主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发自内心的真正热爱的感情,增强学生的文化和价值观自信,并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
?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本节课主要采用录音、视频观看、ppt。录音主要在文字材料的出示环节用,用录音代替老师或学生读,效果清晰,能保证学生更好的理解材料;视频主要在重难点问题环节用,以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播放录音,并提出问题:提起中国传统文化,你会想起什么?
学生回答问题
录音播放
讲授
1、 概念解析:百家争鸣
2、 材料解析:百家争鸣的背景
3、 课堂展示:与百家相关的典故,并总结百家的主张。
4、 课堂讨论:百家争鸣的意义
5、 情感升华:百家的时代价值,如何对待民族传统文化?
1、 分析材料
2、 展示课前成果
3、 合作探究
课件33张PPT。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主讲教师:宋绍霞
工作单位:肥城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肥城市第一高级中学 宋绍霞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概念解析 百家争鸣
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思想文化自由活跃的局面。 “百家”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十家。“争鸣”是指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不同见解。生产力水平提高,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一、历史背景材料一战乱不断春秋五霸一、历史背景材料二周王室势力衰微,分封制崩溃,
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社会动荡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在都城临淄设立的我国最早的官办大学,?是一个官办之下有私学、私学之上有官学的官私合营的高层次的培育人才的基地。 稷下学宫的性质反映了当时教育的一个
什么新变化?
私学兴起,教育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一、历史背景的官办大学,?是一个官办之下
有私学、私学之上有官学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在都城临淄设立的我国最早的官办大学,?是一个官办之下有私学、私学之上有官学的官私合营的高层次的培育人才的基地。 当时教育的这种新变化对“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产生了什么影响?1、培养了大批知识渊博的文士。
2、为学术繁荣提供了阵地。一、历史背景思想基础孟尝君信陵君春申君平原君战国四公子1、经济上:生产力水平提高,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上:周王室势力衰微,分封制崩溃,
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社会动荡。
3、思想文化:私学兴起,教育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为学术繁荣提供了阵地。
4、阶级:“士”阶层的崛起
一、历史背景思想是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反映 讲述你知道的和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相关的名言、成语及典故,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他们的思想主张。考考你二、主要主张“仁政”;性善说;浩然之气
“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礼法并施
“兼爱”、“非攻”;“尚力”;节俭
“齐物”;“逍遥”;顺从自然
中央集权观,改革观
假如你是当时诸侯国的国君,你会选择哪家观点,为什么?模拟历史秦统一天下,采取了哪家的主张?为什么?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后,采取的是哪家的主张?为什么?汉高祖刘邦 朱元璋曾经一边读《孟子》,一边看到不称心处就骂:“这老头要如生在今日,岂能放过他!”根据朱元璋的标准,认为应该删去的,都一一给予注明,结果共删去《孟子》全书85处,剩下170余节,编成《孟子节文》,于洪武五年(1372)颁发各级学校,作为钦定的教材。 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种智谋型文化,那么法家智慧是最刻毒的一页,儒家文化是最深刻的一页,道家智慧则是最聪明的一页。
——冷成金《读史有智慧》畅所欲言 儒家、法家、道家三家相比,
你喜欢哪一家?为什么?1、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三、历史意义 稷下学宫最大的特点就是宽松的学术气氛——不论你是何家何派、以何种形式发表思想、各抒己见,均为来者不拒、往者不追,支持鼓励他们“不治而议论(见《史记·田敬仲世家》)”,大力奖励各家学术探讨,纵论天下大事。“合则留,不合则去” 三、历史意义1、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宽容开放的特点。二、主要主张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还要到2500年前孔子的思想中去寻找智慧。
—— 1988年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一次集会上的发言 ?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有哪些时代价值?合作探究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以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庄子的天与人“不相胜”——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一个国家,没有先进的科技,一打就垮,没有民族精神,不打就垮。
——杨叔子院士合作探究我们今天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和创造源泉。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先,在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下,我们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其次,要用理性的科学的态度,以多维的价值尺度来审视、对待传统文化 。
第三,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最后,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