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5《雷雨》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5《雷雨》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31 15:2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雷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剧本特点,熟悉剧情与人物关系。
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人物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
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戏剧冲突,体会剧中的悲剧意识。
文化传承与启示:结合时代背景,思考戏剧反映的现实。
教学重难点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剧本特点,熟悉剧情与人物关系。
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人物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
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戏剧冲突,体会剧中的悲剧意识。
文化传承与启示:结合时代背景,思考戏剧反映的现实。
教学过程
导入,
煤矿公司的董事长周朴园,爱上了女仆梅侍萍,并且有了两个儿子。后来,为了和门当户对的阔小姐结婚,周家在大年三十晚上赶走了侍萍,还让她带走了病得奄奄一息的次子。侍萍走头无路,投河自尽,幸而被救,但从此流落他乡。后来,侍萍嫁给鲁贵,又生下了女儿四凤。这天,侍萍从乡下来看望女儿,却发现
女儿做工的周家主人,就是周朴园……
戏剧介绍
1、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的种类: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
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红色娘子军》) ;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三块钱国币》)、多幕剧(如《雷雨》) ;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 、现代剧(如《雷雨》) ;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如《屈原》) 、喜剧 (如《威尼斯商人》) 、正剧 (如《白毛女》)。
3、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4、戏剧文学的特色有三:一是适合舞台表演;二是要有戏剧冲突;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
5、戏剧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戏剧语言有五个特色:一是动作性;二是个性表现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潜台词;五是动听上口,浅显易懂。
戏剧冲突是戏剧文学最基本的审美特征。伏尔泰认为,每一场戏必须表现一次争斗;黑格尔把“各种目的和性格的冲突”看作是戏剧的“中心问题”;在中国戏剧理论和批评中长期流行着一种说法: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戏剧冲突在戏剧文学中一般有这样几种类型:A、主人公与自然力量之间;B、主人公与其他人物之间;C、主人公与社会力量之间;D、人物自己内心世界中两种矛盾力量之间的斗争。
对于剧本来说,戏剧冲突主要靠台词来呈现和推动。
单元知识短文告诉我们,语言、人物与戏剧冲突是构成一个剧本的三要素。其中,语言是剧本的基础,是第一要素。(投影:“话剧语言”)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是人物心理、动作的外现。舞台说明是一种叙述性语言,用来说明人物的动作、心理、布景、环境等等,直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戏剧的情节。
情节介绍
三十年前,一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替周家少爷周朴园生下第二个孩子(鲁大海)才三天的鲁侍萍,竟被周朴园一家凶狠地逼着留下其长子(周萍),抱起奄奄一息的新生儿走向河边……
三十年后,在畸形情爱中挣扎的周萍,自知罪孽深重,为摆脱后母繁漪的苦苦纠缠,拼命地引诱了使女四凤,而四凤就是周萍同母异父的妹妹。此刻“恨人像一把刀,爱人像一把火”的繁漪妒心大发。恰好,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并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与周朴园进行着一场针锋相对的斗争……待一切真相大白之后,一场罪恶的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四凤羞愧难当,雷雨之夜仓惶出奔,不幸触电身亡,单纯、热情、充满着幻想的周冲(周朴园与繁漪之子)跑去救四凤,也遭不测,周萍开枪自杀,不幸的繁漪疯了,善良的侍萍痴呆了……
作者介绍
曹禺,湖北荆州人,他祖籍湖北潜江。他生于天津的一个封建官僚家庭,原名万家宝。他在中学时代就非常喜欢戏剧,他自己表演过戏剧,而且他是反串喔!大家知道《娜拉出走》吗?易卜生的戏剧。他演女主角。然后他的大学,一开始是在南开大学读政治系,第二年他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雷雨》是他的处女作,是他在23岁时即将从清华大学毕业时完成的处女作。之后又相继完成了《日出》和《原野》。这三部作品是他的代表作,而他的作品,尤其是《雷雨》,是我国戏剧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而曹禺本人,也被我们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2雷雨”这一标题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雷雨,《易·解》云:“天地解而雷雨作。”《说文》注:“雷,阴阳薄动。雷雨,生物者也。”雷雨者,常见于盛夏,郁热积云不散,故怒雷作而暴雨降。乾坤解,阴阳动,万物生。是以雷雨二字,盖可解为自然本性之薄发,生命本能压抑而不死,终成惊雷,裂天重生。
表示故事的背景与环境气氛;预示情节的发展,暗示情节的高潮;象征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沉闷空气里,一场暴风雨式的斗争即将到来。
3曹禺说:“周朴园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这句话该怎么理解?是说他没有一点是非观念,以坏为好吗?
周朴园并非没有一点是非观念,而是说他严格运用地主资产阶级的观念来衡量自己,比如说,妻子必须绝对服从丈夫,叫你吃药就吃药;为了门当户对,可以对曾经心爱的人绝情;工人必须好好工作,不得动辄罢工;子女必须绝对服从父亲;金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等等,只要这样做了,大家都是好人,自己自然是个典范,无可挑剔。而实际上,这样的人就成了暴君、魔鬼。
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究竟是真是假,请同学们展开辩论。
同学们、对方辩友们,你们好。我们今天辩论的是周朴园对侍萍的爱是真的还是假的。我方认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爱是真的。理由如下:一、在赶走鲁侍萍30年后,仍然保留着鲁侍萍喜欢的家具,并保留着关窗的习惯,就算跨过半个中国也没有做出任何改变,可见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爱之深切。二、周朴园的衬衣上绣有梅花和“萍”字,来表达对鲁侍萍的怀念之情,如果想要有这种怀念之情,他们之间就必须有真爱。综上所述,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爱是真的。
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爱是假的,周朴园虽对外人表现出对鲁侍萍的深爱与怀念,但他对侍萍的感情并不真,理由如下:首先在年轻时,他与侍萍同居了三年,生下了两个孩子,却在年三十将其赶出家门,明知两人身份悬殊,三年的时光中为什么不为侍萍想好后路,在侍萍被赶出后,为什么不妥善安置她,所以我方认为他不负责任,仅沉溺于虚假的美好生活中,还没努力过、争斗过,就放弃了侍萍。而这种在不负责任上建立的爱,怎么可能是真的呢。其次,在这几十年中,他做出许多貌似深爱侍萍的行为,以此来蒙蔽他人,但他所谓的怀念,只是出于现任家庭亲人之间的貌合神离,而导致的空虚、寂寞。在他的心中,他的第一房太太是极其温柔懂事的梅家小姐,是美化后的女神,而不是那个真实的侍萍。所以我方认为他爱的不是侍萍,而是三年时光对他的一种慰藉。最后在两人相逢后,周朴园并未认出侍萍,相认后态度也发生极大的改变。
周朴园留下的家具,每年都记得侍萍的生日,足见对这个人的感情有多深,请反方解释。
反方:文中有一段周朴园对周萍的话:“这间屋子的家具多半是你的生母曾经喜欢的东西,我从南边移到北边,搬了多少次家,总是不肯丢下的,这屋子的样子也是30年前的老样子,这叫我眼看着舒服一点,你的生母永远喜欢夏天把窗户关上的。”诚然我们不反对在这30年的时间里周朴园对侍萍确实是有貌似很深切的怀念,包括什么她的生日、她关窗户的习惯,但是他在跟周萍说话的时候特意强调你的生母,很显然周朴园对侍萍所谓的怀念,是他众多假面中的一张,在旁人,也就是在他的大儿子和他的家庭面前做出一种他很念旧情的好人形象。
你既然说他留了30年的家具,但是当侍萍看到这些家具的时候,急忙去问四凤说,你看看那个柜子里有没有孩子穿的虎头鞋,在得知没有之后,侍萍放松了一点,那么是我在做梦了,所以说侍萍是以这个来确定是不是周家,那么为什么可以说是两个人的结晶的孩子的东西为什么会在搬家中丢失呢,如此重要的东西对周朴园来说应该更保存的完好,为什么会丢失呢,请正方辩友回答。
首先呢,侍萍认为这双鞋重要,但周朴园并不认为这双鞋重要,她自己觉得重要,并不能代表另外一个人的意思。
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那双鞋是他们大儿子用过的,对于两人来说应该都是极为重要的东西,但是周朴园只是留下了家具,留下了摆设,留下了旁人眼里能看出来的东西,这不正是他现在作秀的途径吗。
周朴园他是一个商人,经常要出外经商,所以说个人的形象特别重要,在自己家里富有之后就会请佣人,佣人打扫卫生就需要翻箱倒柜,如果发现了这种不明不白的东西,不知来源的东西,传到外面可能会对他的形象造成打击。
反方:我想反问正方辩友,一个如此重要的东西,包括他的下人四凤也知道,这些都是第一人夫人的东西,但是这么重要的东西,一个下人怎么有资格、有义务去打扫掉呢。作为一个下人,这些东西就不应该碰或者根本看不到的,你自己特别心爱的东西应该珍藏起来,自己去品味,自己去回味,而不是摆出来,摆到外面去。就说这些家具、照片,摆出来是为谁看,不怕外人损坏。
对方辩友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首先,辩题是周朴园对侍萍的爱是真的假的,对于这个问题来说,周朴园并不是每个时段都爱她,只要存在一个时期爱她,那么这个爱就是真的。
请对方辩友举出爱她的例子。
当他们年轻的时候,他们曾经生活三年,并不是三天,三年时间之长,如果说三十年前周朴园真的爱侍萍的话,那么大年三十侍萍刚生完第二个孩子,身体虚弱,那么周家怎么忍心让她带着一个奄奄一息的孩子流亡在外呢,如果说周朴园对侍萍有真的感情,对这个陪了他三年,生了两个孩子的人没有一丝一毫同情。
对方辩友都说了是周家,并不是周朴园。
请对方辩友仔细细读,用侍萍的原话是你,是你们周家而不是他们周家,并没有排除周朴园这个本人,说明侍萍所有的恨并不是全部针对周家的,尤其针对周朴园这个人,针对这个她爱过的男人,由此可见,周朴园当年对她的伤害多么深。
爱一个人难免会伤害她,过于的爱,不经意一些事情就会伤害,从另一个角度说,因为被他伤害过,所以说周朴园对她的爱的确是真的。
我想补充一下他俩交谈时候的真个细节,请反方辩友你们也仔细读一下,侍萍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关于二儿子鲁大海被鲁侍萍带走这件事情,鲁侍萍的原话是:你们老太太看二儿子快死了才让我才带走的,说的是老太太,而不是周朴园,请对方辩友解释。
我们都知道雷雨是发生在封建时代,封建社会讲究三从四德,周朴园当时是家里的少爷,他的母亲意见是反对的话,他怎么可能把四凤轻易赶走呢,况且周朴园如果真心爱侍萍的话,又怎么会仍由母亲把她赶走呢。
周朴园吸收过德国教育,曾经为了钱他可以淹死2200个小工,那么足以可见他对个人利益的崇尚,即使是真爱他仍然只顾自己。
《雷雨》中充斥着的种种爱欲,归纳起来不过是四个词语:生存,梦想,自由,爱情。而这四个词语,只是用来对抗衰亡,对抗虚无,对抗压迫,对抗孤独。这一切,都不过是尚未寻得“存在的意义”的人们在慌乱中拼却了性命去寻求的“存在感”。然而,一旦找到了存在的意义,人们便可以为了这个意义而放弃存在感甚至存在本身。
你觉得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真的呢还是假的?我想请问女同学,如果你是鲁侍萍,你会相信周朴园吗?
一些女生在下面纷纷说“不会”。
不会?说说理由!为什么不相信他?他不是表现得很真诚吗?又要穿旧雨衣,这间房子又不准下人随便进来,窗户也不能随便打开,一切都保持着三十年前的旧模样……
一女生:当侍萍问他想不想见一见她的时候,他连忙说“不,不,不用”,很决绝的态度。他根本不愿意见她,不想她介入他的生活。
师:他只是想要保持一种美好的回忆,一种美妙的念想,根本不想把它变为现实,是吧?(女生点头)他态度决绝,所以你不相信他。很好,请坐。其他女同学呢?你信他吗?
一女生:我觉得我是不相信他的。因为他虽然想要打听侍萍的下落,可是当侍萍说到“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被赶出周家的时候,周朴园的反应是“汗涔涔的”。我觉得他对她只有愧疚之心而已。
师:哦,他是做了亏心事,心里面有愧疚而已。所以他汗涔涔的,根本就不敢面对过去所犯下的罪孽,所以并非想要真的见到她。所以你也不相信。好,请坐。其他同学呢?再找个女同学说说你的见解。
一女生:我觉得这是一种错爱,不是真爱。他是为了娶一个有钱有门第的小姐,就把她赶出家门,刚生完孩子就赶走她了。
师:也就是说,他不顾她刚生下孩子,大年三十就把她赶出去了。这是相当绝情相当冷酷的。如果他心里有一点爱有一点人性的话,他就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来,是吧?(生点头)可是周朴园说他怀念了她30年,半生的情缘。你如何看待这种怀念呢?(点击幻灯片中的人物台词及人物行动)
周朴园用儿子的名字来纪念他的母亲,他屋子里的家俱多半是侍萍从前喜欢的东西,搬了多少次家,总是不肯丢。他一直保持着侍萍生完孩子以后夏天关窗的习惯,他的桌子上面,永远摆放着侍萍的相片。他一个人待着的时候,总是拿起侍萍的相片,戴上眼镜看。甚至跟繁漪在一起的时候,他也把相片拿起来,繁漪问他拿这个做什么,他说:“后天搬家,我怕掉了。”
为什么周朴园如此眷恋曾经的侍萍,而不能与繁漪产生新的爱情?讨论后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并非周朴园堪称情圣,矢志不渝,而是繁漪这种有独立自由的新思想的女人,给不了侍萍所能给予他的那种绝对崇拜、将他神圣美化到极致的满足感。所以周朴园爱的不是侍萍,而是侍萍心中的那个被美化到完全和神圣境界的自己。除了侍萍,没有任何一个人这样爱他。周朴园心里有许多真实的怀念,但这是一种灵魂取暖式的需要,是一种吸血鬼式的索取,他要从别人的爱里边来获取一种生命的滋养。所以周朴园爱的是爱情本身带给他的那种滋养,而不是爱这个人。所以,这个不是真爱。
那么,“三角恋”中有没有真爱呢?一开始周萍和繁漪在一起,既是一种孤独者的互相慰藉,又是一种对周朴园对他们俩在各种层面的压迫的一种反抗,一种冲破束缚的自由感,但同时,周萍感觉到罪恶,他觉得自己像是“一只老鼠在狮子沉睡的时候偷叹一口气”的卑怯行为,他感觉父亲就是狮子,而他自己,就是老鼠。所以他既有罪恶感,又有一种自我鄙弃的感觉。所以他想要逃离。但繁漪就把它拿来当作一根救命稻草一样地抓住了。是他带给她生机,所以她不能放他走。而周萍,又抓住了四凤,他觉得四凤那种清新纯洁,朝气活力,像朝露一样的纯洁能够洗涤他心中的罪恶,他认为四凤是他的太阳,能够照亮他,能够拯救他,所以他拼命地奔向了四凤——
“他见着四凤,当时就觉得她新鲜,她的‘活’!他发现他最需要的那一点东西,是充满地流动着在四凤的身里。她有‘青春’,有‘美’,有充溢着的血,固然他也看到她是粗,但是他直觉到这才是他要的,渐渐他也厌恶一切忧郁过分的女人,忧郁已经蚀尽了他的心;他也恨一切经过教育陶冶的女人,(因为她们会提醒他的缺点)同一切细微的情绪,他觉得‘腻’。”
他对繁漪已经腻了,他要奔向四凤。但繁漪对他说:
“你欠了我一笔债,你对我负着责任;你不能看见了新的世界,就一个人跑。”“我已预备好棺材,安安静静地等死,一个人偏把我救活了又不理我,撇得我枯死,慢慢地渴死。让你说,我该怎么办?”
她威胁周萍:“小心,小心!你不要把一个失望的女人逼得太狠了,她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所以才有了后面雷雨之夜的悲剧。这个三角恋,繁漪是借助周萍来寻找一种生存的感觉,在这个棺材一样的周家,让她能够感觉到自己是活着的。而周萍呢,借助跟繁漪在一起,从而获得一种反抗父权的自由,而周萍后来转向四凤,是因为他觉得四凤能够拯救他阴暗虚弱的灵魂。这个三角恋里,有没有真爱呢?讨论得出结论:没有。都是自私的,都是借助他人获得一种生命的存在感。
师:周朴园对侍萍的爱的虚伪和虚弱,是被他自己的言行拆穿的。比如选文部分的一个人称变化,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教材70面倒数第三行:“你的第二个孩子你不是已经抱走了吗?”“你的”,这第二个孩子是谁啊?
生(齐):大海。
师:大海是不是他们两个的儿子啊?
生(齐):是!
师:所以很明显,周朴园跟鲁侍萍不是站在同一边的,他的立场由始至终都十分清楚。所以,他对侍萍所谓的爱,虚伪又虚弱。周萍的爱同样虚弱,他不是虚伪,他是虚弱。他曾经是真的很需要繁漪,后来也真的很需要四凤,但他的这种需要被鲁大海给拆穿了(点击幻灯片)——
“你们都是吃饭太容易,有劲儿不知道怎样使,就拿着穷人家的女儿开心,完了事可以不负一点儿责任。”“我要杀了你,你父亲虽坏,看着还顺眼。你真是世界上最用不着,没有劲的东西。”
鲁大海一语道破天机。周萍是一个虚弱的男人,他需要不断地从女人们身上去吸取爱来补充自己的生命能量,这个也不是真爱!
那我们再来看周冲的“单相思”是不是真爱。周冲的爱看起来很纯真很美好,他向父亲要求把自己一半的学费分给四凤,想供四凤读书,跟四凤谈理想。他把她当女神一样地看。他梦想自己跟她一起坐在“轻得像海燕似的小帆船”的船头,在“浮着两三片白云”的天边飞,“飞到一个真真干净,快乐的地方,那里没有争执,没有虚伪,没有不平等”,他甚至说:“你愿意同我一块儿去么?就是带着他也可以的……你说你的心已经许给了他,那个人他一定也像你,他一定是个可爱的人。”他的意思是说:你不爱我,你爱的是他,没关系,你把他带着,我们三个人一块儿去!
所以,周冲的爱看起来很包容,像神一样。但实际如何呢?曹禺把他给揭穿了(点击幻灯片)——
抓住他心的并不是四凤,或任何美丽的女人。他爱的只是“爱”,一个抽象的观念,还是个渺茫的梦。所以当着他四凤不得已说破了她同周萍的事,使他伤心的却不是因为四凤离开了他,而是哀悼着一个美丽的梦的死亡。
在四凤将和周萍同走的时候,他只说:(疑惑地,思考地)“我忽然发现……我觉得……我好像并不是真爱四凤;(渺渺茫茫地)以前……我,我,我——大概是胡闹。”于是他慷慨地让四凤跟着周萍离弃了他。这不像一个爱人在申说,而是一个梦幻者探寻着自己。
一个做梦的人在审视自己:我到底怎么了?我到底是要什么?其实他爱的只是爱,是美丽的梦,是一个完美的理想,他把这个完美的理想寄托在了四凤身上,而真相让他觉得自己的梦幻灭了。这也不是真爱。最后我们会发现:无论是一个人的爱情,两个人的爱情,还是三个人的爱情,最终都走向了幻灭。
一、片段一:洋火[MS3]
(投影:“洋火一”)
朴 (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
鲁 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
朴 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鲁 是的。
请大家看投影上的文字,与课本原文有什么不一样?(顿)对,“是的”后面遗漏了一句话。
(投影:“洋火二”原文)
鲁 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1.提问:这段对话的具体情境是,周朴园问:“三十年前你在无锡吗?”答案很明确:“是的。”按理说,回答只需两个字就很清楚了,可鲁侍萍为什么还要加上这样一句话呢?──前面我们刚刚看过钱谷融先生的评价,曹禹先生的语言是“精练”的语言。──此处会不会是曹禹先生的一处失误?你们觉得呢?[MS4] (生1答:鲁想要向周暗示自己的真实身份。生2答:意在唤起周对往事的回忆。)(听过几位学生自由发言后,师明确)
①有意识:鲁主动地以无锡引起了两人的对话,当然希望这场有关往事的谈话能持续下去,所以,有意识地提出30年前具体的生活细节,以勾起周的回忆,引发新的话题。
②无意识:说话过程中鲁的思绪不由自主地回到30年前的生活当中。
2.提问:那为什么不是别的生活细节,而单单提到“洋火”呢?(生答:因为这一细节在鲁心中印象特别深刻。)(师追问)仅仅是鲁对此印象深刻吗?
(提示学生关注句中的“我们”一词。投影:“洋火三”,突出“我们”)两人都印象很深刻。因为,30年前的生活,在鲁、周心目中,记忆最深的就是他们两人一起生活的情景,也正因为这样,鲁在说话中自然地用了“我们”一词。
3.提问:这一刻,鲁的思绪回到了30年前,那周呢?(生齐答:周也一样。)(投影:洋火四)从哪里看出这一点呢?(生齐答:“沉思”“沉吟”)
朴 (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在无锡呢。
鲁 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
朴 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鲁 哦,好地方。
4.提问:同学们,我们可不可以大胆地设想一下,此刻,由于“洋火”这个生活细节的触发,他们两个脑子里可能浮现出了什么样的生活情景呢?(师提示:“洋火”是什么?)看来应该是与点火、点灯有关的情景。注意,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相关信息。
(学生思考片刻,生1答:因为侍萍生孩子受了病总要关窗户,所以室内经常点灯,周在灯下照顾鲁的情景。生2答:鲁为周缝衣服的情景。)(师追问)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生2答:因为下文提到周的破衬衣。师生一道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台词“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师肯定生2的细致,并明确)我们可以想见鲁在灯下一针一线地绣那朵梅花的情景。
5.想象思考:[MS5] 同学们,我们想象一下:一盏油灯,红色的火焰在跳动着,一位年轻姑娘正在灯下专注地绣花。在她身边,一位年轻的父亲怀里抱着婴儿,静静地看着她……眼前这幅画面,让你产生什么样的感觉呢?(学生自由作答:温馨、甜美、幸福等等)
(师满含深情地)是啊,多么美好温馨的画面啊!想象得出,30年前这段生活,留给鲁、周二人的正是这样一种美好、温馨的记忆,以至于30年后他们仍念念不忘。(投影:“洋火五”,突出“好地方”)对他们来说,无锡,正是这段美好生活的见证。
二、片段二:你们[MS6]
1.提问:那么,这样的美好生活有没有一直维持下去呢?(生齐答:没有)是的,这段美好的生活不久便被无情地结束了。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师生共同回顾有关剧情)哦,鲁被赶出了周家,绝望之中投水自尽。而且,鲁是在一种怎样的情形下被赶出来的呢?(与学生一同回顾,强调)一个年三十的晚上,一个风雪夜,鲁生下孩子才3天。
2.提问:那么,这段经历留给他们的又是怎样的记忆呢?(顿)(投影:“你们一”)
侍萍 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
3.朗读:请大家自由朗读,要注意体会人物此时的心理。(生读)现在,我们请同学个别地朗读一下这段文字,好不好?(女生1朗读,师评)刚才的同学表现相当出色,我感觉她不是在朗读,倒像是倾吐自己的心声。
4.提问:同学们,大家觉得,对周朴园,对30年前被赶出周家那段经历,鲁侍萍内心是怎样一种感受呢?(向刚才朗读的女生回)你的感觉是──?(女生1答:恨,悔)非常好。(投影:“你们二”,突出“恨”)其实你刚才动情的倾诉,已经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是的,(向全体)面对周朴园,鲁侍萍心里有着无限的怨愤。(再向女生1)因为,正是周朴园,给你带来那么大的痛苦,那么多年的痛苦。(女生1点头表示同意)等了三十年,现在,总算有了一个机会,鲁当然要尽情地释放心中郁积的怨愤了、(向全体)于是,她声泪俱下地痛斥周这个卑鄙小人。(顿)是这样吗?(生脸上有疑惑之色)那么,她是怎样痛斥的呢?我们再来看这段话──(投影:“你们三”,突出四个“你”字。师略述相关的台词,重音突出句中的“你”。再投影:“你们四”,突出两个“你们”)哎,不对!鲁痛斥的是周朴园,怎么又变成“你们”了呢?是“你们”逼“我”离开?“我”是被“你们”赶出来的吗?(再面向全体)怎么回事?搞错了么?是因为鲁侍萍情绪激动,所以说话有些语无伦次了吗?(生议论)
(顿)哦,还有呢──(投影:“你们五”,再次突出“你们”)
朴 从前的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
鲁 那是因为周大少爷一帆风顺,现在也是社会上的好人物。可是自从我被你们家赶出来以后,我没有死成,我把我的母亲可给气死了,我亲生的两个孩子你们家里逼着我留在你们家里。
朴 你的第二个孩子你不是已经抱走了么?
鲁 那是你们老太太看着孩子快死了,才叫我抱走的。(自语)哦,天哪,我觉得我像在做梦。
全都是“你们”,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你们”,是谁呢?(生自由答出:是周家的人)(师追问)比如说──?(生答:周家老太太)(师与学生一道明确)这“你们”,自然是包括周本人在内,可是,显然并不只是周一个人。看来,在鲁侍萍眼里,30年前那场悲剧的罪魁祸首,并不只是周朴园,还有他家的“老太太”等为代表的封建家长。(提醒学生注意“30年”前的社会现实,“光绪二十年”是1895年,是清王朝时代,周家,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大家庭)讲到封建大家庭,我们很容易联想到《红楼梦》中的──(生自由答出“贾府”)对,曹禹先生曾经说过,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关系,相当于《红楼梦》中贾宝玉与──(生接:与林黛王的关系)(师问)是这样么?请问,贾宝玉与周朴园的身份是什么?是贵族公子。那林黛玉的身份呢?鲁侍萍的身份又是什么呢?(师生共同明确)对,周鲁的关系,其实相当于贾宝玉与袭人、晴雯的关系。(顿)贾宝玉要想与同为贵族青年的林妹妹自由结合尚且不能,试想一下,如果宝玉执意非袭人或晴雯不娶,他能如愿吗?(生自由答:绝对不可能)没错。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当年将鲁侍萍赶出家门,周朴园是有着极大的苦衷的,有相当大的被迫的成分。对于他最终的绝情,鲁当然是怀着明显的怨恨的。不过,从鲁的这几个“你们”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到她对周一定程度的原谅、宽恕。尤其是──(投影:“你们六”)“我亲生的两个孩子你们家里逼着我留在你们家里”一句台词,听起来是如此拗口,如果不是为了有意识的强调“你们家里”,是无法解释的。大家觉得呢?(生点头表示赞同)
5.补充资料:关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课文之外的、《雷雨》的其他语言片断中找到类似的意思。(投影:“人心易变一”)
鲁 (落眼泪)凤儿,可怜的孩子,不是我不相信你,我太爱你,我生怕外人欺负了你,(沉痛地)我太不敢相信世界上的人了。你妈就是在年青的时候没有人来提醒,──可怜,妈就是一步走错,就步步走错了。人的心都靠不住,我并不是说人坏,我就是恨人性太软弱,太容易变了。
这是第三幕中,鲁侍萍带着四凤离开周公馆后,要求四凤发誓永远不再与周家人来往时说的话,这是鲁30年的苦难换来的生活“经验”。请大家特别注意最后一句话,(投影:“人心易变二”,突出末句)不难看出,这里所谓的“太软弱,太容易变”的“靠不住”的人,指的其实就是周朴园。某种程度上,我们不妨这样说,对于周朴园,最让鲁感到不满的,与其说是周在感情方面的“绝情”,不如说是他的“软弱”,不能为爱情作抗争,不能为爱情作出牺牲。[MS7] (生点头表示赞同)
(顿)那么,对周朴园的这种宽容,会不会是善良的鲁看花了眼呢?我们不妨来看看周本人的表现──
三、片段三:汗涔涔
(投影:“汗涔涔一”)
鲁 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
朴 (苦痛)哦!
鲁 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
朴 (汗涔涔地)哦。
1.提问:我们一起来看周朴园的两句台词,很简单,两个“哦”字。但我们可以感觉得出来,他此时的内心却并不平静。当鲁在叙述往事的时候,周的心理是怎样的呢?(生1答:愧疚)(投影:“汗涔涔二”,突出“苦痛”)问:为什么他心里会感到苦痛呢?(生2答:为他自己给鲁造成的伤害。)
2.提问:(投影:“汗涔涔三”,突出“汗涔涔”)(面向全体)同学们,“汗涔涔”,是怎样一种情形呢?(生找出课文的注解明确)此时,周为什么会冒汗,而且是“汗涔涔”呢?(顿)是因为天气热吗?(有学生小声说“不是”。师追问到底是不是,有学生说天气是很热,师生一道找出课文开头的舞台说明“午饭后,天气很阴沉,更郁热”的语句。问:)那么,仅仅是天气原因让周满脸冒汗吗?
(师生共同明确,主要是周内心的原因)注意,此时,周并未认出鲁侍萍,站在眼前的,只不过是一个下人的母亲,可是,即便是一个“局外人”的客观的讲述,也会让周产生如此强烈的情绪反应,感受到如此强烈的痛苦;我们可以想见,他内心的愧疚与痛苦有多深。如果周只是一个随意玩弄女性的封建纨绔子弟,有没有可能出现这样的心态和情绪反应呢?(生纷纷表示不可能是)
小结:同学们,品味了上面这几个语言片段之后,你们觉得,眼前的周朴园是怎样一个人呢?是的,在30年前,他与鲁有过一段甜蜜的生活,真实的感情,对此,他一直念念不忘,他多年来保留的旧习惯也可以为证;而对于30年前将鲁赶出家门的绝情行为,他有着发自内心的愧疚与忏悔。可以说,此时,我们眼里看到的,是一个有温情的周朴园,有良知的周朴园。
显然,这并不是周朴园的全部。随着剧情的推进,随着他们两个人谈话的深人,和鲁侍萍一样,我们对周的认识越来越真切;周朴园的形象,也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完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四、片段四:半晌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
朴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 不是我要来的。
朴 谁指使你来的?
鲁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朴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1.提问:这是周朴园认出了眼前这个“四凤的妈”就是鲁侍萍后的一段对话。此时,周朴园的内心世界又是怎样的呢?
2.朗读:请同学们揣摩人物的心理,试着将这段对白朗读一遍。朗读时,可以采用同桌、邻座间两两合作的形式。可以是一人读另一人听,也可以是两人分别“扮演”一个角色来进行对话。
(学生自由朗读片刻)现在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表演一下好不好?(学生主动举手,确定男女同学各一人合作朗读。)
3.提问:在认出鲁之前,周热切地向“别人”打听侍萍的消息,并声称要为死去的梅修坟墓,给人的印象是,他深深地怀念着梅。可是,一旦梅真的站在他面前,为何他的态度突然发生那么大的改变呢?(生1答:他担心鲁来敲诈。生2答:周惟恐自己的财产、名誉受到威胁。)
请大家关注这段文字中的舞台说明,特别是其中“望”这一动作与“半晌”一词,刚才同学朗读时是否将“半晌”的停顿体现出来?
4.提问:他为什么要“望”相片,又“望侍萍”,又为什么停顿“半晌”未说话?
(讨论明确)当周认出侍萍后,一开始,他很惊讶,苍老的鲁与年轻的梅怎么也不能对应起来。当周最终确认了这一事实后,他感到有些失望,失望于他心中美好的理想的女子的幻像破灭了。[MS8] 接着涌上心头的是恐慌,经过“半晌”的电光石火的思想斗争后,理智占了上风,物质利益成为第一考虑,所以,他忽然严厉地开始质问鲁到这儿来的目的、企图。
此时,原先温情脉脉的周朴园消失得无影无踪,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明确)对,周只考虑自己,不考虑他人;只考虑金钱、地位、物质利益,而把感情抛在一边。他原先的温情,良知,顷刻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剩下的只是自私、冷酷。
电影片段欣赏:电影《雷雨》(孙道临、秦怡主演)从周、鲁相逢到鲁烧毁支票的片段。
五、片段五:支票
(本环节重点探讨周开支票的动机,由此窥见周复杂的内心世界。)
(同学讨论后明确)①为自己:用钱将鲁家人打发走,封住他们的嘴,让“鲁家的人以后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免除后患。(自私、冷酷)②为自己:真正的要弥补罪过,表达忏悔之意,求得内心的安宁。③为侍萍:想让鲁安度余生,为她提供生活保障。(有温情、有良知)
小结:刚才的讨论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周朴园的内心世界极为复杂,在他身上,这种多情与绝情、温情与冷酷、人情味与铜臭味,时时交织在一起。难怪曹禹先生会这样说──(投影:“曹禹”)
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没有人性。为了钱,故意淹死两千多个小工,这是他的人性;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MS9] (夏竹《曹禹与语文教师谈(雷雨)》,《曹禹研究专集》上册,第197~199页)
要完全认清周朴园这个人物复杂的、多层次的内心世界,把握周朴园的复杂性格,是有着相当的难度的。(投影:“郑榕”)
1997年12月11日,北京上演了“北京人艺”排演的新版《雷雨》。剧中周朴园的扮演者郑榕,此时已是73岁高龄,在此之前他扮演这个角色有400多场。当掌声响起时,郑榕自己却说,到了这次演出,我才刚刚弄明白,周朴园是怎样一个人。(2002年6月10日CCTV-10科教频道《人物》栏目)
连郑榕先生这样杰出的艺术家尚且有这样的体会,更何况在座的我们呢?──也许,这恰恰是《雷雨》的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