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七单元单元学习任务《写景散文的写作》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第七单元单元学习任务《写景散文的写作》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31 15:37: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写景散文的写作》单元任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1.能赏析写景语句并总结写景技巧。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1.能理解“自然”的多重意涵和表情达意的符号作用。
2.能够总结景与情的三种关系以及精神突围的方式。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1.能理解作者在写景文字背后独特的情理观念。
2.能运用多种语言技巧个性化表达个性化情感。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1.能感受自然美、文字美和文化美。
2.能从个性化情感中传达文人共性的情感。
教学重点
1. 能理解自然的多重意涵和表情达意的符号作用。
2. 能理解作者在写景文字背后独特的情理观念。
教学难点
1. 能运用多种语言技巧个性化表达个性化情感。
2. 能从个性化情感中传达文人共性的情感。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你已坠入文景城,一座写出属于自己的写景散文才能逃出的城池。城中有几座文堡,由朱自清、史铁生、郁达夫、姚鼐等人镇守,可以参照并学习的对象是他们和他们的文章。
城墙告示:“人们生活在自然之中,而大自然也已深深融入人类的精神世界,成为人类心灵的寄托。通过文学作品对自然的描写反观自然,可以提升对自然美的感悟力,激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开始吧,找寻属于你的写景散文。
一、自然关
个性化寻景,探清自然意涵
城门守卫出题:
“自然”是什么呢?文中的“自然”和大自然有区别吗?罗列文中物象,分析“自然”的特点。
总结:
1.自然包括抽象的地理概念(如江南、北国)和具体的景物(如老树、秋蝉)。
2.自然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第一自然是未经改造的自然景观,如泰山风雪。第二自然是人为改造后的人文景观,如《故都的秋》《我与地坛》,作者聚焦的是都市的人文景观,前者是北京,后者是文化遗址。即使是《荷塘月色》,也是清华园中的风景。写景散文中的“自然”多为人文景观,挖掘人文内涵。即便是《登泰山记》,也有岱祠、碧霞元君祠等文化符号,描绘的不是纯粹的自然景物。
3.自然是作者主体主观观察到的独特的客体世界。这几篇文章内容风格各异,但都有主观观察的主体——“我”,也有被观察的客观对象——山水林园、动植物等。在作者主观观察下,同样的地坛才会呈现既荒芜冷落又生机盎然的景象。
那么,在你心中,最触动你的自然物是什么呢?你读到了自然物的哪些独特性呢?
秘文
一二自然皆可写,择一物象而动情。
山野景象亦人文,观照主客书我心。
二、情理关
个性化情理,观照景情关系
史铁生:“你已经了解了自然丰富的内涵。进一步,自然就是我们与世界对话的途径,是传情达意的符号。为什么对我来说,地坛荒芜冷落又生机盎然呢?
总结:
1.自然是作者是传情达意的符号,分为情感和理义两部分。分析对客体景物的处理方式(如取与舍、强调与忽略等),感受作者在景物上投射的情感态度(如褒与贬、颂与怨),能读出对社会现实和生命价值的感悟。
2. 情与景的关系,可总结为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或情景交融。面对同一个景象,作者所处境遇不同、状态不同,其感受大不相同。
3.倾注了个性化情感后,自然就成为作者独有的自然。如地坛从地理位置的公园成为了作者的精神家园,地坛不只在于公园实体,也在于他心中的生命感悟。倾注了个性化理义后,作者独有的自然成为读者共有的自然。读者通过理解苦难后的生命哲思,与作者共情,史铁生的地坛成为大家的精神栖息地。
此时郁达夫和朱自清加入讨论组。
同样对现实不满,作者超越现实、获得精神自由的方式也大不相同。
那么,你对你所选择的自然物有怎样的个性化情理呢?景情关系是怎样的呢?是怎样实现情感突围的呢?
秘文
自然为符传情意,独特情理由心生。
情景三况各有志,个性突围境界升。
三、表达关
个性化表达,精雕言语璞玉
1.史铁生:“不错,你已经进一步了解了写景散文的情理内涵,恭喜你来到最后的表达关,来创作属于你的写景散文。这段话用了哪些语言技巧呢?请从观察顺序、感官体验、修辞抒情等角度回答。”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感悟:
① 注意观察方式与时空顺序
动态观察(移步换景);静态观察,静态的观察者位置不发生改变,只看景物的某一面;多点静态观察。要注意空间地点转换顺序、空间方位顺序、时间顺序的变化、景物的不同类型、时空结合顺序。
②多感官沉浸式体验
动用多种感官,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等;采取多角度的描写手法,直接描写、间接描写。
③综合多样修辞手法与抒情方式
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比、想象联想等,不仅可以让景物更加生动形象、真实感人,而且拓展了景物的广度和深度,使眼前的景物活动起来,使要表达的景物更具有艺术魅力。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将情感融入文字,文字为情感服务。
2.史铁生:”走到这里,你可以创作属于你的写景散文了 。回顾过往,选择一个小景,由个性化景物到个性化情感,由个性化理义到个性表达,我们来牛刀小试一下。“
示例:
自然
——校园中的雕像角落(青苔、鸟鸣、花香)
——对我意义深重的校园一角(学生时代)
情感
——怀念学生时代纯粹的求知精神
——感恩校园的悉心栽培,与校园的办学意义共情
理义
——奋斗的美好回忆总能治愈人心
——人人从校园走来,一方校园养一方人,营造至真至善的风尚
表达
——注意观察方式与时空顺序
——多感官沉浸式体验
——综合多样修辞手法与抒情方式
小结:当作者在景物中寄寓了真实动人的情理,总能引发共鸣,景人共生,情理共享。我们也可以雕琢语言,运用多种语言技巧个性化表达个性化情理,真实动人,让自然物属于自己,也属于大众。
秘文
多样感官沉浸式,多种修辞曲折心。
精雕言语展个性,个性物象引共情。
总结:
一、自然关:个性化寻景,探清自然意涵(寻找触动你的自然物)
二、情理关:个性化情理,观照情景关系(感受他人独特的自然情理)
三、表达关:个性化表达,精雕言语璞玉(创生属于你的自然情理)
最后的任务
回顾在文景城的经历,以“我走过的______”为题写一篇属于你的写景散文,并结合你的感受补齐秘语的最后四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