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31 15:40: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的背景、内容、结果、影响,学生对变法和改革的概况形成一定的认识。
2.通过分析相关史料,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
3.综合本课所学,总结改革开放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的经验。
4.了解变法和改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学习历代改革家敢于创新和甘于牺牲的精神,增强变革和创新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历代变法改革的内容、影响。
2.历代变法改革的启示、经验。
教学难点:
1.分析古代变法和改革的共性。
2.总结历代改革家的精神品质。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及高一学年已经学习了商鞅变法、戊戌变法、改革开放等相关知识,具备了学习本节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的知识基础,但对于民国时期的改革还相对陌生,还未对中国历代改革的共性、失败原因、改革经验形成系统性的认识。同时,学生经历了初中三年及高中一年分析史料的学习过程,具备了学习本节课的史料实证等素养和能力。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背景导入。
老师:“求新”“求变”是中国的历史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中华文化传承不息的重要原因。中国自古就有改革的传统,历朝历代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和民族交融。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了解历代重要改革和变法的概况,学习和借鉴改革创新精神,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
环节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任务一:结合纲要上11页、29页—30页、51页—52页的内容及选必一22页—23页的内容自主学习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的背景、内容、结果、影响。
学生:整合学习任务单课前学习任务的答案。
教师:出示学习任务一的示例答案,并引出学习任务二。
1、商鞅变法
(1)背景: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处于急剧变动之中。
这一时期,兼并战争不断,各诸侯国为了适应社会变动,实现富国强兵,纷纷推行变法。
(2)内容:
经济: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
政治:实行什伍连坐,建立县制。
军事: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3)影响:这一系列措施打击了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使秦国从一个西部边陲弱国一跃成为虎视群雄的政治军事强国,为秦国成就统一霸业奠定了基础。
2、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两晋南北朝时期,由西部和北部内迁的游牧民族纷纷建立政权,相互之间征伐不断。
势力强大的前秦一度统一北方,但淝水之战后又迅速瓦解。
新崛起的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政权,于439年重新统一北方。
战乱给各族人民带来了苦难,在长期的冲突与交往中,民族交融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2)内容、影响
内容 影响
实行俸禄制,推行均田制、租调制、三长制等 有效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孝文帝亲政后,迁都洛阳、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 民族: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
经济:缩小了南北差距,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王安石变法
(1)背景:
北宋中期,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北部边境又经常受到游牧民族的袭扰。
在这种严峻形势下,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宋仁宗庆历年间,范仲淹进行改革,但新法仅推行了一年多就因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而失败。
1069年,宋神宗起用王安石。
(2)内容:
富国: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均输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等。
强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设军器监。
培育人才:三舍法等。
(3)结果及影响:
变法初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王安石变法涉及面广、阻力大,有些措施也欠妥当。新法实行五六年后,王安石被罢职,变法措施被废止。
4、张居正改革
(1)背景:
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1572年,明神宗即位,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
(2)内容:
大力整肃吏治,加强官吏考核。
裁减开支,清丈土地。
改革税制。
(3)影响:
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严重的封建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他死后,除一条鞭法外,其他改革几乎全部废止。
任务二:探究中国古代的变法和改革的共性,结合课本22页的学习聚焦,思考衡量一项改革成败的标准是什么?
教师: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任务二的问题。
学生:结合任务一中的古代变法概况,进一步思考其共性。
教师:
共性:
改革和变法往往发生在社会大变革时期,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改革和变法的目的大多是为了富国强兵,巩固统治。
标准:是否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是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教师:中国古代的改革充满了曲折与艰辛。在近代内忧外患的大背景下,发生的改革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任务三:请同学们结合纲要上102页、108页的内容及选必一23页——24页的内容自主学习戊戌变法、清末新政、民国改革的相关内容,并填写以下表格。
时代背景 原因 内容 结果/评价
戊戌变法 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维新志士宣传维新思想 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领域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清末新政 统治危机日益严重 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等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新政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很快革命爆发了
民国改革 涉及多个方面 由于民国时期政局动荡,国家始终未能实现实质上的统一,这些改革多以失败告终
任务四:(材料)“伯兄规模太广,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行太大,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而上又无权,安能有成?” ——康广仁《戊戌六君子遗集》
结合材料及课本24页历史纵横,分析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
教师: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任务四的问题。
学生:结合材料、课本24页历史纵横及纲要上关于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教师:
戊戌变法失败原因:
1、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2、触犯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3、改革过程中操之过急,举措失当,涉及面过广,阻力大;
4、把希望寄托在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
5、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低,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即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任务五:请同学们依据教材和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历史阶段的改革概况。
教师:相信同学们在课前学习后对任务五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1、过渡时期
(1)内容: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2)具体史实:土地革命和各项民主改革,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政权
(3)意义: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又深刻的社会变革。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内容:具有良好开端,但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曲折
(2)具体史实:《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
(3)意义:这一时期的探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初步建立起进行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物质技术基础,培养了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积累了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3、改革开放及全面深化改革时期
(1)改革目标部署: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2012年,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部署、总动员,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2017年,党的十九大——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列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并载入党章。
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进一步作出部署,党中央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1、到2021年,党成立100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
2、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到2049年,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2)改革内容: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取消农业税、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打赢脱贫攻坚战、实行乡村振兴战略。
对外开放:从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到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共建“一带一路”、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成功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经济体制改革:从搞好国营大中小企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从单一公有制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到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全面深化体制改革: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3)改革开放意义:
ü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ü40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 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
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任务六:结合课本26页学思之窗,分析改革开放之后,为什么又要全面深化改革?
教师: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任务六的问题。
学生:深入思考任务六的问题,进一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和途径。
教师:
ü当前,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利益格局更加复杂多样,既有安于现状、不愿改革的群体,也存在担心风险、不敢改革的心态,还有急功近利、贸然推进的现象,这都是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表现。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改革进入了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
ü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即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
任务七:40多年来,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成就,它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哪些宝贵经验?
教师: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任务七的问题。
学生:结合正文,多角度、多方面地综合分析。
教师:
第一,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第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第四,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五,必须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挥和增强我国制度优势。
第六,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
第七,必须坚持扩大开放,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八,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第九,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环节三: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梳理历代变法和改革的概况,提炼不同时期的主题,认识到改革是推动社会不断发展的核心动力,历代改革家都将自己的命运与社会的发展紧紧连在一起。自古时势造英雄,我们更缺的是造时势的英雄。当代青年应感悟改革家们的精神,根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家国情怀,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主动担当时代重任,敢于开拓创新、求新求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时代青年的力量。
课后作业:
1、《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填充图册》第一单元专题测评
2、绘制一条关于中国历代变法改革的时间轴。(要求:标注历次变法的背景、时间、内容、影响)
3、课本28页学习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