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教材分析
本课由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三部分构成,分别从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详细叙述了这一时期的系列变革。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是一个充满变革和挑战的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以及经济发展等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春秋时期历史的发展进程。就其地位来看,春秋时期在历史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核心素养
感受春秋时期的时局动荡和社会变化,强化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出土的相关铁制农具等文物图片和相关文献记载的学习,培养历史证据意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2)对诸侯争霸战争进行讨论,培养开放创新的思维品质,以及用联系、辩证的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3)明白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认识到综合国力和文化软实力对国家生存和大起的意义。(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难点
生产力发展与社会转型的关系。
教学突破
对七年级学生而言,理解历史的能力还有待加强。因此为了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课堂讲解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结合春秋争霸形势图,引导学生对春秋争霸的背景进行细致的分析,了解改革对历史进步的推动作用。
教学设想
通过展示铁制农具、牛耕等实物图片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进步。通过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深入理解诸侯争霸的原因、过程和影响。通过对比西周和春秋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的差异,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变迁的规律。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辩证法等历史思维和方法分析历史事件和现象,培养 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文纪录片《中原藏珍·讲述》第13集《九鼎八篮》片段,并提问。
师:按照规定周天子用九鼎,诸侯只能用七鼎。春秋时期诸侯怎么敢用九鼎呢 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春秋时期,去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设计意图】由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历史的趣味性。
二、教授新课
1.王室衰微
师:公元前771年,西周被少数民族犬戎所灭,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其中,东周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
提问:对比西周时期,春秋时期的诸侯发生了哪些变化
以下为师生交流预设。
生1:诸侯不再实行分封制,而是通过设置县、郡并委派官员直接管理。
生2:诸侯不再定期朝觐天子和向周王室缴纳贡赋。
师追问:上述诸侯的变化对周王室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生3: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王室失去了对诸侯的控制。
生4:周王室出现财政危机。
学生结合本课“材料研读”进行总结。
生5: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而地方诸侯的实力不断壮大。政治格局由西时期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成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局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意识和史料实证素养。
2.诸侯争霸
过渡:周王室的权威逐渐丧失,诸侯国的实力不断增强,一些强大的诸侯国开始寻求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甚至试图取代周王室成为新的天下共主。
师:在争霸的过程中,哪些君主先后取得了霸主地位
生: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先后称霸中原,号令诸侯。
师: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
生:管仲改革。
师:与春秋时期相关的成语故事有很多,请同学们展示在课外搜集的成语故事。
学生讲故事:管鲍之交、一鸣惊人、退避三舍、问鼎中原、卧薪尝胆等。
师引导:精彩的故事加深了我们对春秋时期政治形势的了解。那么,这一时期的诸侯争霸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以下为学生回答预设。
生1:我认为春秋时期的争霸导致民不聊生,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不安
生2:争霸虽然有巨大的破坏作用,但是一些诸侯国为了取得争霸的胜利,进行的改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通过争霸,诸侯国的数量逐渐减少,为以后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生3:春秋争霸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契机。周边少数民族在与中原的频繁往来和密切交往中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
……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链的设计,学生能逐步加深对诸侯争霸的理解,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3.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过渡:通过对春秋时政治军事以及民族关系的了解,我们知道了春秋时期是一个充满动荡和变化的时代,那么这些变化的根源何在 下面让我们来探讨一下。
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它揭示了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法律、文化等上层建筑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该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民族交融是这个时期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那是什么决定了这样的发展方向
生:经济基础。
师:春秋时期的动荡和变化的根于经济方面的发展。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状况。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思考下列问题,有疑难的标注下来,集体交流。
师:春秋时期经济发展有何特点
以下为学生回答预设。
生1:农业上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多。
生2:手_业规模扩大,分工更加细致。
生3:商业活动活跃,经济活动得到一定的鼓励和保护,金属货币也得到较为广泛的使用。
……
教师进行分析讲解。
①春秋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逐渐增多,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土地私有制的出现,使得个体小农生产成为可能,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手工业者逐渐从农业生产中分离出来,成为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的独立阶层;商业活动也日益频繁,商品交换成为常态。
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诸侯国的崛起,分封制逐渐崩溃。各诸侯国为了增强实力纷纷进 行变法 强,通过改革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来巩固统治地位。
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礼乐制度逐渐崩溃,传统的礼乐制度无法再适应新的社会实,人们开始寻求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
综上所述,在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转型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转型的根本动力,它决定了经济结构的转变、政治制度的变革和文化思想的变迁.而社会转型又反过来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讲解,学生能初步理解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转型之间的关系,涵养唯物 史观素养。
三、总结本课
师;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是一个充满变革和挑战的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和经济发展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春秋时期历史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历史变迁不仅深刻影响了当的治格局和社会生活,也为后世的统一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板书设计
第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政治: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
经济
文化:民族交融→华夏认同观念
教学探讨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展示文物图片资料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相关知识。通过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等方式,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理解生产力发展与社会转型的关系。部分学生对这一抽象概念理解不足,需要教师进一步采用更加生动具体的教学方式,如案例分析模拟演等,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补充资料
春秋的由来
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道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命名为“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成儒经典之一。《春秋》记录了从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间发生的大事。由于它所记历史事实的起止年代,大体上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为了叙事方便,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
卧薪尝胆的历史故事
吴王阖闾打败楚国后,成了南方的霸主。越国是吴国的邻国,它与吴国素来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为了征服越国,吴王发兵攻打越国。两国在桃李展开了一场大战,吴王阖闾满以为可以打嬴,没想到打了个败仗,自己也中箭受了重伤,再加上上了年纪,回到吴国就咽了气。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即位。阖闾临死时对夫差说:“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
夫差嘱咐人经常提醒他。他经过宫门,手下的人就扯开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吗 ”
夫差流着眼泪说:“不,不敢忘。”
夫差为了报父仇,叫伍子胥和另一个奸臣伯豁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结果越国战败,越王勾践被抓到吴国。吴王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做看墓与喂马这些奴仆才做的工作。越王心虽然很不服气,但仍然极力装出忠心顺从的样子。吴王出门时,他走在前面牵着马;吴王生病时,他在床前尽力照顾。吴王看他这样尽心伺候自己,觉得他对自己非常忠心,最后就允许他返回越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还问自己:“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 ”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这就是后来人们传诵的“卧薪尝胆”。
勾践决心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叫他的夫人自己织布,来鼓励生产。因为越国遭到亡国的灾难,人口大大减少,他制定奖励生育的制度。他叫文种管理国家大事,叫范蠡训练人马,自己虚心听从别人的意见,救济贫苦的百姓。全国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一把劲,好叫这个受欺压的国家成为强国。
越王勾践整顿内政,重视生产,使国力渐渐强盛起来,他就和范蠡、文种两个大臣经常商议怎样讨伐吴国的事。
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要去打齐国。伍子胥急忙去见夫差,说:“我听说勾践卧薪尝胆,跟百姓同甘共苦,看样子一定想报吴国的仇。不除掉他,总是个后患。希望大王先去灭了越国。”吴王夫差哪里肯听伍子胥的话,照样带兵攻打齐国,结果打了胜仗回来。文武百官全都道贺,只有伍子胥反倒批评说:“打败齐国,只是占点小便宜;越国来灭吴国,才是大祸患”
这样一来,夫差越来越讨厌伍子胥,再加上伯豁在背后尽说伍子胥坏话,就给伍子胥送去一口宝剑,逼他自杀。
伍子胥临死的时候,气愤地对使者说:“把我的眼珠挖去,放在吴国东门,让我看看勾践是怎样打进来的。”
夫差杀了伍子胥,任命伯豁做了太宰
公元前475年,越王勾践做好了充分准备,大规模地进攻吴国,吴国接连打了败仗。越军把吴都包围了两年,夫差被逼得走投无路,说“我没有面目见伍子胥了。”说着,就用衣服遮住自己的脸,自杀了。
后来勾践北上中原与诸侯会盟,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 于使自己成就了一番伟业!
- 1 -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