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31 16:3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教学目标
1.掌握工业革命时期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确立的史实,认识生产力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结合史料概括工业革命后社会生活方式变化的主要史实,体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大机器生产与工厂制度。
教学难点:全面认识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9世纪英国作家狄更斯在小说《双城记》中有这样一段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前面有着各样事物,人们前面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显然,狄更斯描述的是工业革命时期,呈现出的非常复杂分裂、极端对立的社会现实。工业革命时期为什么会呈现这样的社会现实?它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改变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同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知识回顾】
首先,让我们结合高一所学知识,一同回顾工业革命:
教师解说: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中期基本完成,随后扩展到欧美地区和全世界,它既是生产技术的革命,也是社会关系的革命。它既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工业革命如何改变生产方式呢?我们一同学习第一部分,工业革命后生产方式的变化
【新课教学】
一、生产方式的变化——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
(一)生产力变化: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教师:结合PPT,讲解机器大生产的背景、确立、影响。
工业革命前,英国分散的手工工场已经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专业化。例如,1589年,威尔地区一个盐场雇佣了300人,规模相当宏大。18世纪的英国冶铁业,在有高炉的地方,已经出现几十甚至数百人同时工作。
18世纪60年代以来,以改良蒸汽机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革命,引发了从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的巨大变革。
机器大生产带来了劳作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工厂出现了。大批产业工人被工厂主聚集起来,在专业化的厂房中劳作,彻底改变了手工作坊零碎分散的生产状态。
(二)生产关系变化:工厂制度的形成
1、背景
教师:随着工厂的出现,工厂制度逐渐形成。工厂制度是指资产的运营或经营活动主要以工厂为基本单位企业组织制度或组织形式。
2、特点
教师提问: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工厂制度的特点。
阿克莱特在自己的纺织工厂里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独创的管理制度……当他一经发现无能、怠工等情况时,就要毫不留情地加以严肃处理。 为确保工厂机器的正常运转 、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利润的最大增长,各个工厂都制定了严格的纪律,具体地说就是制定规章制度 ,实行强制性劳动工厂主将工人每天十几个小时地固定在某一处,随着机器的节奏不停地做着机械运动 ,以保证最大限度地使用机器。
——宋严萍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管理及特点探究》
学生根据材料回答工厂制度的特点,师引导总结:
时间:倒班制
规章:管理制度 纪律意识
生产:流水线(协同、监管)
原料:统一供应、合理分配
教师:下面我们通过表格来对比一下手工工场和机器工厂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比手工工场和机器大工厂。
教师归纳:由此可见,近代工厂制度建立后,实现了资本与劳动的分离,一举改变了劳动者的社会地位。资本家从市场上招募大批劳动者进入工厂,他们出卖自身劳动力,成为资本的雇佣劳动者、资本的奴役工具。
3、影响
教师提问:那么,工厂制度对工业生产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学生回答: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质,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4、扩展:中国的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
这一制度怎样向近代中国扩展的呢?
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工厂制度在中国兴起的表现,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张謇为实业救国的梦想而办企业,也为这个梦想而受拖累。因为大生企业投资扩张太多,他办学校、开交通、建公园、修水利、开慈善等等……张謇为理想而战,又为理想而败,是没有什么遗憾的,一个有理想、有灵魂的企业,能够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陈红晓《张謇》
学生阅读材料,列举近代工厂制度在中国兴起的表现,并分析影响:
(1)表现:
官方——洋务企业:19世纪中后期,洋务派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等近代企业
民间——民族资本主义企业:19世纪末,张謇、范旭东等民族资本家实业救国、开办工厂
(2)影响:采用机器生产,推动中国近代化;在中国掀起“实业救国”热潮;一定程度抵制西方列强经济侵略;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推动近代思想传播和政治变革。
教师过渡:工业革命不仅是生产领域的变革,更是人类社会整体转型的重要推力,是工业化社会、近代社会形成的重要原因。
教师提问:工业革命后,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哪些方面的变化?
下面,我们来学习本节课第二部分内容: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二 生活方式的变化
教师提问:请大家根据材料归纳工业革命后人们生活方式发生怎样的变化?
1、城市化的发展,生活空间的改变。
教师引导提问一:请同学们阅读材料,概括伦敦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生回答: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伦敦规模迅速扩大,人口数量增加到工业革命中的250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和贸易中心。这说明工业革命大大促进了城市化进程,造就了一批伦敦这样的大城市。
教师引导提问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们生存空间的改变,又引发了哪些问题呢?
请同学们读以下材料:
工人的居住条件也很恶劣,几乎每个城市都可以看到贫民窟。以伦敦的贫民窟为例,“这里的街道通常是没有铺砌过的、肮脏的、坑坑洼洼的,到处是垃圾,没有排水沟,也没有污水沟,有的只是臭气熏天的死水洼。城市中这些地区不合理且杂乱无章的建筑形式阻碍了空气的流通。由于很多人住在一个不大的空间里,所以这些工人区的空气如何,是不难想象的”。……所有这些悲惨遭遇使得英国的工厂工人营养不良、身体畸形乃至丧失劳动力,大批工人早早去世,在工业化初期,工人的平均寿命反而比工业化之前还要低得多。
——李昕《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制度》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回答:大城市工业人口猛增,但城市规划建设滞后,工人的生活的环境相当恶劣。
教师引导提问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学生结合课本内容,思考作答: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逐渐建设新城,疏解中心城市人口,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
2、交通运输业的进步
教师:PPT展示图文材料。我们再来看这两张图片,蒸汽机车和汽船的使用说明什么?
学生:说明交通运输业的进步,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提取这则材料中的关键词,我们会发现交通运输业的进步,便利了人们的出行。特别是铁路运输以其速度快,成本低而受到人们的青睐。工业革命对煤等矿石的需求刺激了运河的开凿。这些都推动欧美国家逐渐形成水陆交通运输网,促进了城市间,国际间的人口流动与贸易往来,大大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使世界联系更加紧密。
3、乡村面貌的改变
教师:ppt展示材料
学生阅读材料,归纳:工业革命也促进了乡村面貌的改变。
教师引导总结: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农业机械日益普及,普遍建立了大农场,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大量人口从农业时代闭塞、宁静的乡村田园生活中走出,开阔了眼界。
4、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增强
教师:ppt展示材料
从前习惯于做农活的人们很快明白季节、日出日落和气候波动不再决定劳动日程了。相反,钟表、机器和车间规定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产业工人一般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至14小时。工厂的汽笛声从早响到晚,在一整天里,工人的步伐都要跟上机器单调的运转。与此同时,他们还要面对时时刻刻的严格监督,打个盹或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学生阅读材料,归纳
教师补充:工厂制度及蒸汽机车等交通工具出现后,人们必须遵守时间。城市中社会上层人士出行往往戴表,大城市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其市区街道多设有标准钟。我们看第三幅图片,这就是英国的伊丽莎白塔,也就是著名的“大本钟”。钟楼坐落在泰晤士河畔,是伦敦的标志之一,外墙上有四面巨大的钟朝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英国议会开会期间,钟面会发出光芒。大本钟于1859年建成,为英国最大的钟,也是世界第三高钟楼。
从这些材料中我们看到,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前所未有地重视时间,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
5、初等教育发展,文化素质提升
教师:ppt展示材料
做某些工作,几乎包括工业中的一切工作在内,都需要有相当的文化程度......都需要一定的技能和常规性,而要达到这一点就要求工人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德】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归纳
教师补充讲解: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城市化迅猛发展等现实原因,对广大民众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英国政府以立法确定教育的合法性,加大教育经费支持,促进教育发展。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英格兰5-12岁儿童的入学率已达80%。自20世纪初清政府推行“癸卯学制”以来,中国出现了大量的小学堂和中学堂,这对普及初等教育起到重要作用。
教师过渡:工业革命给民众的生活带来哪些消极影响?
学生根据材料归纳:时间过长,工作与生活环境恶劣,传染病与职业病严重危害产业工人的健康。
教师引导补充:19世纪,欧洲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比较著名的有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德国的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经过一系列的斗争,产业工人的待遇有所提高,最长工时受到限制,最低工资得到了一定保障。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教师:我们重新来看英国作家狄更斯对工业革命时期社会的描述:我们重新来看英国作家狄更斯对工业革命时期社会的描述,你是否理解了英国作家狄更斯认为工业革命是最好的时候,也是最坏的时候?
学生回答:最好的时候:城市化发展,生活空间改变;交通运输业进步,乡村面貌改变;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增强;初等教育推广,文化素质提升,等等。 最坏的时候:工人劳动时间过长,工作与生活环境恶劣,传染病与职业病,严重危害产业工人的健康,资本家压榨工人,阶级矛盾激化社会处于爆发一场社会大革命的边缘。
教师:以上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内容。下面,我们通过几道习题来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巩固.
【本课小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近代以来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的出现,加快了社会前进的速度,不仅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飞跃,也给人们的劳作方式与生活方式带来深刻的影响。从而使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除了我们所讲之外,工业革命对我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可以说是方方面面。同学们可以在课下,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进一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