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交通的变迁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从时间维度梳理出古代、近代交通变革的基本内容。
2.结合地图运用时空定位,能归纳出古代和近代交通变迁的动力、范围、目的、作用,并且能基于以上学习成果,从历史发展的宏观视角,总结出古代到近代交通变迁的趋势,说明交通进步与社会发展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
3.通过研读史料,了解古代、近代太原交通发展情况,进一步理解交通与城市、民族兴衰之间关系,认识到交通与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互相促进,涵养关心家乡的情怀、建设太原的责任感和振兴民族的使命感。
4.从交通变迁的进程中感受人类的勇气与智慧,体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
教学重点:
1.从古代到近代水陆交通的发展情况及变迁的趋势。
2.交通变迁的社会影响。
教学难点:
交通变迁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好,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五单元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 提到交通,我们最直接的反应就是交通工具,例如我们每天上下学骑的自行车等。早在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就出现了轮车,提高了交通运输的效率。苏美尔人还最早将车用于了战争。可见无论古今,车都是重要的工具,而车的使用,对道路建设和交通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见,交通是社会生产力进步的结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水陆交通的变迁,探寻人类文明成果的演进。
一、水陆交通变迁
人类在早期运输物品依赖的是天然的道路与河流,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工道路的铺设和人工运河的开凿。同学们在课前已经阅读了教材,从时间维度比较完整的整理了古代与近代水陆交通方式与交通工具的变迁情况。接下来请同学们完成任务一:结合地图与教材内容分别分析古代、近代水陆交通的动力、范围、目的、影响。
1、古代水陆交通变迁
(1)古代水陆交通变迁之陆
出示秦朝和罗马的陆路交通建设示意图。
提问:阅读两幅示意图,概括秦朝和罗马陆路交通建设的范围、目的、影响。
学生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总结。
预设答案:秦朝和罗马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都修建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全国性道路网,以都城为中心,提高了行政效率,促进了各地之间的经济与文化交流,最终也加强了中央集权。
教师评价并补充。
过渡:人类不仅铺设道路,还开凿运河。
(2)古代水陆交通变迁之河
出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京杭大运河示意图。
提问:依据材料示意图和所学知识,概括隋朝大运河和元朝京杭大运河的目的、影响。
学生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预设答案:隋朝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贯通南北,北至涿郡,以兴辽东之役,南至余杭,以输南方财粮。元朝时政治中心到了大都,经济中心在南方,故而大运河截弯取直不再到洛阳,还开通新河,形成京杭大运河。两朝的大运河不仅巩固了统一,稳定了社会秩序,促进沿线开发,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教师评价与补充: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不仅如此,大运河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南水北调工程共同泽被着中华民族,成为了中华民族渴望打破自然地理限制的进取精神象征。3500里纵穿南北,2500年横贯古今的大运河,成为了瞩目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气势恢弘影响深远,西方的运河同样意义重大。
出示米迪运河和阿姆斯特丹运河系统示意图。
提问:法国米迪运河与荷兰阿姆斯特丹运河系统的修建反映了当时西欧社会情况如何?
预设答案:米迪运河修建于17世纪,虽然当时法国路易十四实行专制统治,但在经济上已走向了重商主义,为了扩大海外贸易,打破西班牙对直布罗陀海峡的垄断,修建了米迪运河,沟通了地中海和大西洋,促进了法国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阿姆斯特丹运河系统的修建与阿姆斯特丹城市发展密切相关,该运河系统是17世纪“海上马车夫”走向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见证,至今仍影响着这座城市的发展。
教师评价并补充:同学们回答得很完整。通过这两大运河我们可以更全面的看到新旧社会交替时期历史全貌,体现了历史的渐进性。总之,运河的开凿与利用,促进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承载着人类互联互通的共同追求与梦想。
教师过渡: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也在不断探索海洋,我们来领略古代交通变迁之海。
(3)古代水陆交通变迁之海
出示磁罗盘24位图、南宋海上贸易示意图及文字史料。
提问: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海上交通的范围与影响。
预设答案:从汉至唐再到宋元,伴随着造船工艺与航海技术的进步,中国古代形成了连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确立了区域性交通网,促进了东西方间经济文化交流。
教师评价并总结补充:海上丝路连接了东西方,也连接了古今与未来,它既是海上交通线,也是贸易商路,更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载体。
过渡:无独有偶,大西洋沿岸的欧洲人也在积极探索海洋。
2、近代水陆交通变迁
(1)近代水陆交通变迁之海
出示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提问:西方在探索海洋方面有何突破呢?产生了什么影响?
预设答案:在15、16世纪欧洲人开辟了新航路,完成了航球航行,全球交通网络逐渐形成,世界真正连为一体。人类进入了海洋时代。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加速殖民扩张,促进了社会转型与资本主义的发展。
教师评价并总结、过渡:同学们回答得很具体。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真正连为了一体,确立了全球交通网,促进了西方外对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发展。而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催生了技术革新,工业革命来临,使人类的交通也发生了变革。
出示蒸汽轮船
提问:1807年,美国的富尔顿发明了蒸汽轮船。蒸汽轮船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预设答案:工业革命后蒸汽机和内燃机成为驱动船舶的主要动力,这促使吨位大、速度快、航距远的远洋轮船出现,远洋运输业发展起来,确立了现代意义上的全球交通网,西方借助全球交通确立了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体系。
过渡:工业革命带动了海上交通的变革,也促进了陆上交通的变革,集中体现在火车和铁路的出现。
(2)近代水陆交通变迁之陆
1814年史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使交通运输效率更高,对交通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于是英国在1822年修建了第一条铁路,随后兴起了铁路建设的高潮,在英国的带动下欧美各国纷纷修建铁路网。
出示蒸汽机车与欧美铁路交通示意图。
教师提问:铁路交通的发展对欧美社会发展起到了什么影响。
预设答案:铁路成为陆路交通主干,带动了各国机器制造业、钢铁业、煤炭业等发展,加速了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进程,人类进入了铁路时代。
教师评价并过渡:同学们回答很好,从对内到对外影响进行了全面叙述。从古代到近代,水陆交通发生了极大的变迁,乃至于变革,现在请同学们完成任务二:从历史发展的宏观视角概括总结水陆交通变迁的趋势如何。
预设答案:首先是动力上,从人力、畜力、自然力发展为机器动力;范围上,从区域互通的交通网,变为全球联动的交通网;目的上,从以政治、军事目的为主,到以经济目的为主,结果上古代水陆交通巩固了统治、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而近代随着交通的变革,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殖民扩张,发展资本主义、确立了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的统治。
过渡:由此可见,水陆交通的变迁会影响社会的发展进程。接下来,我们把眼光聚焦在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太原,看看太原城市的发展与交通的变迁有何关系。
二、交通与社会变迁 太原
1、古代交通与太原社会
(1)古代交通与太原社会之陆
太原古称晋阳,一座晋阳城,半部华夏史。晋阳初建之时就是中原农耕与北方游牧文化交流融汇的结合部,也是各族人民长期共同生活、谋求发展的“交通经济带”,更是“丝绸之路”的东源地和“万里茶道”的拓荒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置太原郡,为了加强对北方地区控制、准备北击匈奴,以咸阳为中心通向晋阳修筑了驰道。
提问:同学们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概括驰道的修建对当时的晋阳有何影响。
预设答案:这条驰道北出晋阳,过长城直通云中,这是陆上“丝绸之路”早期的一条干线,蒙古名马就是由这条线路输入中原的,加强了晋阳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
教师评价并补充:同学们对太原历史很是了解。秦始皇的驰道让晋阳城迎来一个至关重要的发展时刻。由于驰道修进了与陕西隔河相望的山西,并以太原郡治所晋阳为交通枢纽,形成一个“撇”长“捺”短的“人”字形框架,从而使太原成为秦时三晋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加强了晋阳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
过渡:历史上的太原不仅与丝绸之路关系密切,而且在国际地位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明末清初,以晋商为主体、总长1.3万公里的“万里茶道”贯通蒙古、俄罗斯、中亚和欧洲各国,途经两百多个城镇,是继汉唐“丝绸之路”之后的又一条连接欧亚大陆的陆上国际通道。
出示“万里茶道”示意图和“大关帝庙”图片。
提问: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和图片史料,说一说太原作为“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对太原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预设答案:太原重要的交通地位,促进了商贸往来,中外经济文化交往和城市的发展。同时晋商在太原府地区修建的大关帝庙,是研究晋商的重要依据。
教师评价并补充:大关帝庙是研究晋商文化的重要实物遗存,它见证了明清时期晋商关公信仰的繁荣。关公精神是晋商商帮团结的黏合剂,也是晋商文化的载体和符号,地处太原府城中心地带的大关帝庙成为晋商在“万里茶道”上的“心灵家园”。
过渡:太原除了有陆路,还有“河运”,汾者大也,汾河冲击形成了太原盆地,汾河被太原人称为母亲河。
(2)古代交通与太原社会之河
三国时期,“凭汾河以漕太原”,汾河漕运凸显繁忙。从隋到唐宋辽金,山西的粮食和管涔山上的奇松古木经太原入汾河,漕运长安等地,史称“万木下汾河”。由此可见,汾河在两千多年前就是一条黄金水道,沟通着太原人民与外界的交往,太原则是一座活跃的内陆港口。
总结、过渡:不断发展的水陆交通,使太原成为古代交通要地,促进了太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太原人面对表里山河,遇山开路,遇水架桥,这一方水土孕育了太原人谋求发展的坚韧与拼搏。
2、近代交通与太原社会
(1)近代交通与太原社会之运输革命
进入近代,太原城在近代化的历程中起步晚、进度慢。直到1907年历经磨难与坎坷的正太铁路的建成通车,三晋大地驰进了第一列代表工业文明和速度的火车,一场改变人们生活、促进社会进步的运输革命拉开了帷幕。
(2)近代交通与太原社会之民族兴衰
正太铁路的磨难与坎坷正如近代中国,接下来请同学们完成任务三:通过阅读正太铁路修建过程来探索近代中国的民族兴衰。
学生研读史料,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预设答案:通过研读史料,我们了解到正太铁路修建过程中东端起点一移再移,轨道从标准轨到一米轨,路权长期不自主,这是因国家实力弱小受西方挟制的屈辱与妥协。国人自主设计、测量、修建大部分铁路,最终经过斗争获得了路权,这是时人民族意识觉醒,向西方学习,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见证。
教师点评并补充:同学们将材料进行了归纳整合,较为全面地总结了交通与民族兴衰的关系。从中我们体会到了交通发展与国运兴衰、城市荣衰紧密相关。
过渡:正太铁路的西端为太原府,其对太原社会变迁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组合作探究正太铁路对太原城市变迁的影响。
(3)近代交通与太原社会之城市变革
出示材料。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正太铁路修建对太原城市变革的影响。
预设答案:铁路修建以前,山西的商业中心是太谷……铁路通车后,物资得以实现高效转运,推动了太原商业的发展,逐步成为全省的商贸中心和经济中心。
铁路开通后太原成立了西北机车厂,专业生产机车及铁路设备,促进了太原市工业化进程。
城市人口总量大大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因火车站位于城墙外部,太原城市人口活动范围从从城墙之内发展到了城墙之外,城市空间极大拓展。
教师点评并补充:同学们从不同角度探索了正太铁路修建对太原城市发展的影响。太原市商业整体发展首先表现在百货业。随着正太铁路的通车后大量来自天津的日用百货由铁路输入,因此当时的百货业也被称为津货业,成为太原商业中最为发达的行业之一。“每年由天津输入 洋广各种杂货,年值约三十余 万元”,大大加强了太原与开埠地区的经济交流,加快了太原融入近代化经济体系的进程。
不仅如此,为保障正太铁路运行畅通稳定,围绕正太铁路形成的工业保障体系也提上了日程。由此太原兴起了铁路工厂。阎锡山在位时改组清朝时期的山西机器局,成立了从属于西北实业公司的西北机车厂,专业生产机车及铁路设备。铁路工业成为近代太原乃至山西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近代山西的工业产品及国民经济体系。
铁路业作为一项基础工业,还服务民众出行、物资转运。正太铁路开通后,强大的运载能力为太原的工业化发展提供了购置转运大型机器设备的可能,例如1923年太原府晋丰面粉机器有限公司所购置的机器都由正太铁路所运回,铁路对太原市工业化进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伴随着铁路的通行,太原工商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也促进了人口迁徙和流动,城市人口总量大大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太原城在铁路的带动下实现了“南延北扩”,形成了近代太原城市发展的全新格局。
教师总结过渡:正太铁路是太原城从传统城市向近代城市变革的见证。放眼今天的太原,路通人和,桥兴城活,太原已经进入地铁时代,相信便捷的交通网会为建设锦绣太原城注入新的活力。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水陆交通事业变迁与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加强统治、经济交流的需求、技术的革新,共同推动了水陆交通的发展,从区域交通到环球交通网的变革,使人类从区域互通走向了全球联动,便利人们的生活,推动城市的发展,促进国家与社会的进步与变迁。可见交通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是相互促进的,二者共同激活着人类社会的智慧与生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薪火相传,我们应汲取先人给我们的物质与精神遗产,敢于突破,勇于创造,续写更为灿烂的文明。
教学评价
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课程内容要求及学业质量水平的分层要求,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掌握程度分为以下四个水平:
第一层次:学生能够从相关示意图中了解古代及近代水路交通方式及交通工具的变迁情况;分析出近代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水路交通变迁产生的影响;能从太原交通变迁的个例中总结出交通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第二层次:学生能够根据示意图及所学知识,多维度了解古代、近代水陆交通方式及交通工具变迁的情况,从中分析出交通变迁的趋势,认识到交通进步与社会发展促进作用,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唯物史观;能从太原交通变迁中进一步体会交通对太原发展的重要作用,涵养关心家乡、民族命运的情怀。
第三层次:学生能结合相关示意图与所学知识准确定位水陆交通方式及交通工具的发展变迁的时空,对不同时空水陆交通建设进行解释,分析出水陆交通变迁的趋势,运用唯物史观认识到交通变迁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相促进关系,从中感受人民群众;能从太原交通变迁中,涵养关心家乡的情怀、建设太原的责任感和振兴民族的使命感。
第四层次:学生能结合相关示意图与所学知识准确定位水陆交通方式及交通工具的发展变迁的时空,对不同时空水陆交通建设进行解释,能够从历史发展的宏观视角(纵向、横向)分析出水陆交通变迁的趋势;能运用唯物史观和恰当史料,史论结合,多角度说明交通进步与社会变迁之间的相互促进的关系,体会人类改造自然和不断创新的勇气;能够从太原交通变迁的历史中,进一步理解交通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涵养关心家乡的情怀、建设太原的责任感和振兴民族的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