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晋豫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历史(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晋豫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历史(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31 16:44:33

文档简介

序号 题号 试题形式 题型 分值 知识模块 知识板块 知识点 认知水平 考查能力 学科素养 预计难度
1 1 客观题 选择题 3 中外历史纲要上 古代中国 先秦文明 理解 获取和解读信息 历史解释 中
2 2 客观题 选择题 3 中外历史纲要上+选必1 古代中国 商鞅变法 理解 描述和阐释事物 历史解释 中
3 3 客观题 选择题 3 中外历史纲要上 古代中国 西汉政治 理解 获取和解读信息 历史解释 易
4 4 客观题 选择题 3 中外历史纲要上+选必1 古代中国 北魏选官 运用 描述和阐释事物 家国情怀 中
5 5 客观题 选择题 3 中外历史纲要上+选必2 古代中国 唐代汴河运输 理解 调动和运用知识 家国情怀 中
6 6 客观题 选择题 3 中外历史纲要上+选必1 古代中国 宋代监察制度 理解 获取和解读信息 史料实证 中
7 7 客观题 选择题 3 中外历史纲要上+选必1 古代中国 明清教化 运用 调动和运用知识 史料实证 中
8 8 客观题 选择题 3 中外历史纲要上+选必2 近代中国 洋务运动 理解 描述和阐释事物 史料实证 难
9 9 客观题 选择题 3 中外历史纲要上 近代中国 国民政府统治 理解 描述和阐释事物 历史解释 中
10 10 客观题 选择题 3 中外历史纲要上+选必2 近代中国 边区医疗改革 理解 获取和解读信息 时空观念 中
11 11 客观题 选择题 3 中外历史纲要上+选必1 现代中国 两次“三中全会” 理解 获取和解读信息 时空观念 易
12 12 客观题 选择题 3 中外历史纲要下+选必1 古代世界 罗马法 理解 描述和阐释事物 历史解释 中
13 13 客观题 选择题 3 中外历史纲要下 古代世界 欧洲中世纪庄园经济 理解 获取和解读信息 历史解释 中
14 14 客观题 选择题 3 中外历史纲要下+选必1 近代世界 英国宪政 理解 描述和阐释事物 史料实证 中
15 15 客观题 选择题 3 中外历史纲要下+选必1 现代世界 美国文官制度 理解 描述和阐释事物 史料实证 中
16 16 客观题 选择题 3 中外历史纲要下 现代世界 冷战 理解 获取和解读信息 史料实证 中
17 17 主观题 非选择题 14 中外历史纲要上+选必1 古代中国 古代中国民族关系 运用 论证和探讨问题 历史解释 中
18 18 主观题 非选择题 10 中外历史纲要上+选必1 近代中国 万国公法 运用 论证和探讨问题 历史解释 中
19 19 主观题 非选择题 16 中外历史纲要下 近代世界 蔗糖与近现代世界的发展 运用 论证和探讨问题 史料实证 难
20 20 主观题 非选择题 12 中外历史纲要下+选必2 现代世界、现代中国 粮食安全与农业政策 运用 论证和探讨问题 史料实证 中
序号 知识板块 知识点 认知水平 考察能力 题型 试题形式 知识板块 认知水平 考察能力
1 古代中国 夏商的政治制度 识记 获取和解读信息 选择题 主观题 古代中国 识记 获取和解读信息
2 古代中国 西周的分封制 识记 调动和运用知识 填空题 客观题 古代希腊、罗马 理解 调动和运用知识
3 古代中国 西周的宗法制 识记 描述和阐释事物 作图题 近代中国 运用 描述和阐释事物
4 古代中国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识记 论证和探讨问题 解答题 近代世界 论证和探讨问题
5 古代中国 秦朝统一 识记 计算题 现代中国
6 古代中国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识记 综合题 现代世界
7 古代中国 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 识记 实验题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8 古代中国 郡县制 识记 推断题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9 古代中国 焚书坑儒 识记 简答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0 古代中国 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识记 翻译题
11 古代中国 从汉至元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 识记 写作题
12 古代中国 察举制 识记 改错题
13 古代中国 九品中正制 识记 选做题
14 古代中国 科举制 识记
15 古代中国 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 识记
16 古代中国 唐朝的中央集权 识记
17 古代中国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识记
18 古代中国 元朝行省制度 识记
19 古代中国 汉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识记
20 古代中国 隋唐三省六部制 识记
21 古代中国 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识记
22 古代中国 元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识记
23 古代中国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识记
24 古代中国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识记
25 古代中国 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 识记
26 古代中国 明朝的内阁 识记
27 古代中国 清朝的军机处 识记
28 古代中国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识记
29 古代中国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 理解
30 古代中国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 识记
31 古代中国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 识记
32 古代中国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 识记
33 古代中国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识记
34 古代中国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识记
35 古代中国 中国古代小农经济 识记
36 古代中国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地位 理解
37 古代中国 古代赋税制度 识记
38 古代中国 古代中国经济的南移 理解
39 古代中国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识记
40 古代中国 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经营形态 识记
41 古代中国 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 识记
42 古代中国 中国古代先进的冶金技术 识记
43 古代中国 中国古代陶瓷业的成就 识记
44 古代中国 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识记
45 古代中国 元朝的商业发展 识记
46 古代中国 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 识记
47 古代中国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历程 理解
48 古代中国 古代市的变迁 识记
49 古代中国 草市和夜市 识记
50 古代中国 丝绸之路 识记
51 古代中国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识记
52 古代中国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特点 识记
53 古代中国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识记
54 古代中国 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理解
55 古代中国 远古时代的商业发展 识记
56 古代中国 商代的商业发展 识记
57 古代中国 周朝的商业发展 识记
58 古代中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 识记
59 古代中国 秦朝的商业发展 识记
60 古代中国 汉代的商业发展 识记
61 古代中国 隋唐时期的商业发展 识记
62 古代中国 宋朝的商业发展 识记
63 古代中国 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运用
64 古代中国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缓慢发展 理解
65 古代中国 孔子和孟子 识记
66 古代中国 百家争鸣 识记
67 古代中国 儒家思想的形成 识记
68 古代中国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识记
69 古代中国 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识记
70 古代中国 宋明理学 识记
71 古代中国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识记
72 古代中国 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识记
73 古代中国 传统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 识记
74 古代中国 正确对待传统儒家文化 识记
75 古代中国 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识记
76 古代中国 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识记
77 古代中国 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成就 识记
78 古代中国 中国古代的农学成就 识记
79 古代中国 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 识记
80 古代中国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识记
81 古代中国 明清时期科技的衰落 识记
82 古代中国 汉字的形成演变 识记
83 古代中国 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 识记
84 古代中国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和演变 识记
85 古代中国 《诗经》和楚辞 识记
86 古代中国 汉赋 识记
87 古代中国 唐诗 识记
88 古代中国 宋词和元曲 识记
89 古代中国 明清小说 识记
90 古代中国 中国古代文学的时代特征 识记
91 古代中国 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 识记
92 古代中国 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识记
93 古代中国 中西方文化交流 识记
94 古代中国 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识记
95 古代中国 历史纪年方法 识记
96 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 识记
97 古代希腊、罗马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识记
98 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 识记
99 古代希腊、罗马 古希腊文明 识记
100 古代希腊、罗马 古希腊城邦 识记
101 古代希腊、罗马 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 识记
102 古代希腊、罗马 梭伦改革 识记
103 古代希腊、罗马 克利斯提尼改革 识记
104 古代希腊、罗马 伯利克里时代的民主政治 识记
105 古代希腊、罗马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实质 识记
106 古代希腊、罗马 雅典民主机构 识记
107 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 识记
108 古代希腊、罗马 罗马法 识记
109 古代希腊、罗马 《十二铜表法》 识记
110 古代希腊、罗马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识记
111 古代希腊、罗马 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识记
112 古代希腊、罗马 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识记
113 古代希腊、罗马 罗马法的作用与影响 理解
114 近代中国 鸦片战争 识记
115 近代中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识记
116 近代中国 太平天国运动 识记
117 近代中国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识记
118 近代中国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识记
119 近代中国 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识记
120 近代中国 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识记
121 近代中国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识记
122 近代中国 义和团运动 识记
123 近代中国 辛亥革命 识记
124 近代中国 武昌起义 识记
125 近代中国 中华民国的成立 识记
126 近代中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识记
127 近代中国 辛亥革命的失败 识记
128 近代中国 辛亥革命的评价 理解
129 近代中国 资产阶级革命派 理解
130 近代中国 五四运动 识记
131 近代中国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识记
132 近代中国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识记
133 近代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识记
134 近代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识记
135 近代中国 国民大革命 识记
136 近代中国 国共的十年对峙 识记
137 近代中国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 识记
138 近代中国 南昌起义 识记
139 近代中国 土地革命 识记
140 近代中国 红军长征 识记
141 近代中国 解放战争 识记
142 近代中国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识记
143 近代中国 侵华日军的罪行 识记
144 近代中国 抗日战争 识记
145 近代中国 近代中国的基本经济形态 识记
146 近代中国 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影响 识记
147 近代中国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识记
148 近代中国 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识记
149 近代中国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识记
150 近代中国 洋务运动 识记
151 近代中国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识记
152 近代中国 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识记
153 近代中国 中西方工业化比较 识记
154 近代中国 新思想的萌发 识记
155 近代中国 魏源与《海国图志》 识记
156 近代中国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识记
157 近代中国 洋务思想 识记
158 近代中国 维新思想 识记
159 近代中国 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 识记
160 近代中国 新文化运动 识记
161 近代中国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识记
162 近代中国 西方文化传入中国 识记
163 近代中国 中西方思想文化比较 识记
164 近代世界 古希腊哲学 识记
165 近代世界 智者学派 识记
166 近代世界 苏格拉底 识记
167 近代世界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识记
168 近代世界 文艺复兴 识记
169 近代世界 宗教改革 识记
170 近代世界 启蒙运动 识记
171 近代世界 新航路的开辟 识记
172 近代世界 葡萄牙、西班牙的早期殖民扩张 识记
173 近代世界 荷兰的殖民扩张 识记
174 近代世界 英国的殖民扩张 识记
175 近代世界 三角贸易 识记
176 近代世界 殖民扩张的后果和历史影响 理解
177 近代世界 英国工业革命 识记
178 近代世界 中外城市化进程比较 识记
179 近代世界 第一次工业革命 理解
180 近代世界 第二次工业革命 理解
181 近代世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识记
182 近代世界 垄断组织的形成 识记
183 近代世界 第三次科技革命 理解
184 近代世界 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 识记
185 近代世界 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比较 识记
186 近代世界 中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比较 识记
187 近代世界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 识记
188 近代世界 资产阶级代议制 识记
189 近代世界 光荣革命 识记
190 近代世界 英国《权利法案》 识记
191 近代世界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识记
192 近代世界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识记
193 近代世界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识记
194 近代世界 美国独立战争 识记
195 近代世界 美国《1787年宪法》 识记
196 近代世界 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确立 识记
197 近代世界 美国的邦联制和联邦制 识记
198 近代世界 法国大革命 识记
199 近代世界 法国《1875年宪法》 识记
200 近代世界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识记
201 近代世界 德国统一和德意志帝国成立 识记
202 近代世界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识记
203 近代世界 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识记
204 近代世界 东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 理解
205 近代世界 美国三权分立的代议制 识记
206 近代世界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识记
207 近代世界 《共产党宣言》 识记
208 近代世界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意义 识记
209 近代世界 巴黎公社的成立 识记
210 近代世界 巴黎公社的性质 识记
211 近代世界 巴黎公社的失败与意义 识记
212 近代世界 进化论 识记
213 近代世界 经典力学 识记
214 现代中国 第一届政协会议 识记
215 现代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识记
216 现代中国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理解
217 现代中国 西藏和平解放 识记
218 现代中国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识记
219 现代中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识记
220 现代中国 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识记
221 现代中国 第一届全国人大和54宪法 识记
222 现代中国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识记
223 现代中国 我国现代民主政治建设 识记
224 现代中国 文化大革命 理解
225 现代中国 现代民主与法制建设 识记
226 现代中国 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 识记
227 现代中国 一国两制构想 理解
228 现代中国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识记
229 现代中国 左倾思想 识记
230 现代中国 过渡时期总路线 识记
231 现代中国 一五计划 识记
232 现代中国 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理解
233 现代中国 社会主义十年探索 识记
234 现代中国 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 识记
235 现代中国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理解
236 现代中国 国民经济的调整 识记
237 现代中国 文革对国民经济的破坏 识记
238 现代中国 改革开放 运用
239 现代中国 经济体制改革 识记
240 现代中国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理解
241 现代中国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识记
242 现代中国 国有企业改革 识记
243 现代中国 南方谈话 识记
244 现代中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识记
245 现代中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理解
246 现代中国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识记
247 现代中国 对外开放及影响 理解
248 现代中国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识记
249 现代中国 中国和苏联建交 识记
250 现代中国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识记
251 现代中国 日内瓦会议 识记
252 现代中国 万隆会议 识记
253 现代中国 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识记
254 现代中国 影响国家外交地位的因素 识记
255 现代中国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识记
256 现代中国 中美关系正常化 识记
257 现代中国 中日邦交正常化 识记
258 现代中国 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 识记
259 现代中国 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识记
260 现代中国 交通工具的进步 识记
261 现代中国 交通工具对生活的影响 识记
262 现代中国 通讯工具的进步 识记
263 现代中国 通讯事业对生活的影响 识记
264 现代中国 现代报刊业走向繁荣 识记
265 现代中国 中国影视事业的发展 识记
266 现代中国 中国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 识记
267 现代中国 网络媒介的优势 识记
268 现代中国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识记
269 现代中国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理解
270 现代中国 毛泽东思想 理解
271 现代中国 邓小平理论 理解
272 现代中国 “三个代表”思想 识记
273 现代中国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 识记
274 现代中国 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识记
275 现代中国 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识记
276 现代世界 俄国十月革命 识记
277 现代世界 苏俄的诞生 识记
278 现代世界 苏俄的政治体制 识记
279 现代世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识记
280 现代世界 新经济政策 理解
281 现代世界 斯大林模式 理解
282 现代世界 赫鲁晓夫改革 识记
283 现代世界 戈尔巴乔夫改革 识记
284 现代世界 苏联模式的探索过程 识记
285 现代世界 1929—193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识记
286 现代世界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 识记
287 现代世界 罗斯福新政 理解
288 现代世界 凯恩斯主义 识记
289 现代世界 国家干预经济模式 理解
290 现代世界 西方国家经济滞涨现象 识记
291 现代世界 战后西欧和日本的发展 识记
292 现代世界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识记
293 现代世界 西方“福利国家”制度 识记
294 现代世界 第三产业的兴起 识记
295 现代世界 美国的新经济 识记
296 现代世界 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 识记
297 现代世界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 识记
298 现代世界 美国霸权主义 识记
299 现代世界 杜鲁门主义 识记
300 现代世界 马歇尔计划 识记
301 现代世界 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识记
302 现代世界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识记
303 现代世界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识记
304 现代世界 东欧剧变 识记
305 现代世界 苏联解体 识记
306 现代世界 两极格局结束及其影响 理解
307 现代世界 多极化趋势加强 识记
308 现代世界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识记
309 现代世界 布雷顿森林体系 识记
310 现代世界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识记
311 现代世界 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 识记
312 现代世界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识记
313 现代世界 欧洲联盟 识记
314 现代世界 欧洲一体化 识记
315 现代世界 北美自由贸易区 识记
316 现代世界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识记
317 现代世界 世界贸易组织 识记
318 现代世界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识记
319 现代世界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识记
320 现代世界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之间的关系 识记
321 现代世界 区域经济合作 识记
322 现代世界 相对论 识记
323 现代世界 量子论 识记
324 现代世界 现代科学技术 识记
325 现代世界 浪漫主义文学 识记
326 现代世界 现实主义文学 识记
327 现代世界 现代主义文学 识记
328 现代世界 苏联文学 识记
329 现代世界 亚非拉美文学 识记
330 现代世界 新古典主义美术 识记
331 现代世界 浪漫主义美术 识记
332 现代世界 现实主义美术 识记
333 现代世界 印象画派 识记
334 现代世界 现代主义美术 识记
335 现代世界 浪漫主义音乐 识记
336 现代世界 现代主义音乐 识记
337 现代世界 电影的起源与发展 识记
338 现代世界 电视的起源与发展 识记
339 现代世界 影视艺术与人类生活 识记
340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识记
341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 识记
342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商鞅变法的原因 识记
343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商鞅变法的内容 识记
344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商鞅变法的作用 识记
345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 识记
346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识记
347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识记
348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孝文帝迁都洛阳 识记
349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孝文帝改革的评价 识记
350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识记
351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庆历新政 识记
352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识记
353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王安石变法的失败 识记
354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戊戌变法的背景 识记
355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戊戌变法的内容 识记
356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戊戌变法的失败 识记
357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戊戌变法的意义 识记
358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识记
359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识记
360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农奴制改革的评价 识记
361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识记
362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明治维新的背景 识记
363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明治维新的内容 识记
364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明治维新的性质 识记
365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明治维新的评价 识记
366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识记
367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日本和英国的工业化 识记
368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日本的经济发展 识记
369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日本的对外扩张 识记
370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 识记
371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识记
37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识记
37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马恩河战役 识记
37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凡尔登战役 识记
375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索姆河战役 识记
37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美国参加一战 识记
37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结果 识记
378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识记
379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巴黎和会 识记
380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国际联盟 识记
381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华盛顿会议 识记
38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识记
38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非战公约》 识记
38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 识记
385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秘密协定书 识记
38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识记
38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德国入侵波兰 识记
388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法国的沦陷 识记
389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不列颠之战 识记
390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北非战争 识记
391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苏德战争 识记
39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太平洋战争 识记
39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识记
39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识记
395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识记
39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莫斯科战役 识记
39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斯大林格勒战役 识记
398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中途岛战役 识记
399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阿拉曼战役 识记
400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 识记
401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瓜岛战役 识记
40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库尔斯克战役 识记
40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诺曼底登陆 识记
40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雅尔塔会议 识记
405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识记
40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识记
40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识记
408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亚非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 识记
409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西班牙内战 识记
410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识记
411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识记
41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慕尼黑阴谋 识记
41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雅尔塔体系 识记
41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识记
415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美苏争霸 识记
41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美苏从对峙走向缓和 识记
41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冷战结束 识记
418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联合国的成立 识记
419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识记
420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美苏冷战 识记
421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识记
42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华沙条约组织 识记
42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识记
42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识记
425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世界反战和平运动 识记
42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二战后世界反战和平运动的特点和作用 识记
42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朝鲜战争 识记
428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越南战争 识记
429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中东问题 识记
430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中东和平之路 识记
431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两伊战争 识记
43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海湾战争 识记
43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识记
43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秦始皇的历史功绩 识记
43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秦始皇的暴政 识记
43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秦始皇的评价 识记
43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识记
43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唐太宗的评价 识记
439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康熙帝的历史功绩 识记
440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康熙帝的评价 识记
44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孔子的政治思想 识记
44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孔子的教育思想 识记
44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孔子思想的影响 识记
44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 识记
44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柏拉图的政治思想 识记
44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识记
44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克伦威尔的贡献 识记
44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识记
449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克伦威尔的评价 识记
450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识记
45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华盛顿在担任总统时期的主要事迹 识记
45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华盛顿的历史贡献 识记
45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 识记
45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拿破仑失败的主要原因 识记
45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拿破仑的评价 识记
45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孙中山的主要活动事迹 识记
45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评价孙中山 识记
45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非暴力思想 识记
459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识记
460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评价甘地 识记
46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凯末尔的主要活动 识记
46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评价凯末尔 识记
46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 识记
46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主要理论贡献 识记
46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列宁的贡献 识记
46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毛泽东的历史功绩 识记
46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邓小平的历史功绩 识记
46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识记
469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詹天佑与中国铁路事业 识记
470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李四光与中国地质力学 识记
47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牛顿的主要科学成就 识记
47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 识记
47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爱因斯坦对和平事业的贡献 识记参考答案及解析
历史
2025届高三年级10月份联考
历史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员,具有监察、奏报、弹劾之职,因此其设置是为加强
1.A【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这类头像件数少且在当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选A项。“走马承受”的设置
时的其他地区和文明中几乎不可见,可知这是古蜀文
并未分割地方官员的行政职权,排除B项:C项表述
明特有的文化遗存,因此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故选
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未涉及其他地方监察机构,无法
A项。材料无法体现与其他文明是否存在交流,排除
体现地方监察体系的严密性,排除D项。
B项:材料无法体现阶级分化的时间,排除C项:没有7.C【解析】从材料信息看,用人间的道德标尺来塑造
比较,看不出手工业技术水平的高低,排除D项。
众神形象,意在通过神的“怀善美之心”“行良善之
2.A【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商鞅对秦国税收进行改
事”来给世人树立道德的榜样,起到教化世人的作用,
革,按粮食的产量来征收租税,统一田赋会让农民感
故选C项。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理想化众
到公平,从而增加政府的公信力,使百姓慎重对待自
神形象不仅针对士阶层,也无法体现士阶层的人格追
己的职业,客观上稳定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故选A
求,排除B项:理想化人格的塑造是人们对美好事物
项。材料未体现抑制工商业,排除B项;统一田赋,并
的追求,并非精神世界与现实生活的悖离,排除
不等于加重百姓负担,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儒家仁
D项
政理念,排除D项。
8.C【解析】从材料中“以杜洋人借名”“不准让与洋
3.C【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汉初从马政管理和民间养
人”“少人洋人之手者约二三千万两”等信息可知,洋
马两大方面来发展马政事业,且加强北方、边搬地区
务股份制企业的出现及其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
对马政事业的管理,可见这些地区主要出于边境安全
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分洋商之利的作用,故选C
考虑,为战时提供战马做准备,因此为反击匈奴积聚
项。洋务股份制企业出现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而
了力量,故选C项。马政主要是为皇室和战争提供马
列强以资本输出作为侵略手段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匹需求,并非用于农业生产,排除A项:发展马政事
这与材料信息时间不符,排除A项:洋务股份制企业
业,无法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
属于地主阶级洋务企业,其创办的目的是通过分洋商
体现民族交往与融合,排除D项。
之利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并非回应民族资产阶级的
4.C【解析】从材料信息看,中正官及大师、小师的职
诉求,排除B项:洋务股份制企业虽以募股的形式筹
能是“辨姓族”“定士族”“辨宗党,举人才”,结合所学
集资金,但经营方式依然是官督商办,企业的经营和
可知北魏通过九品中正制,强化门阀士族的特权地
管理大权依然掌握在官府手中,这类企业的产权关系
位,体现出民族交融对政治的影响,故选C项。此举
混乱,未实现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排除D项。
并非针对汉族实施,无法体现争取汉族政治认同,排
9.A【解析】面对日本在经济方面的侵略,国民党政
除A项;以家世门第作为选官标准,不利于选拔德才
府单纯的认为只要法币价值高于日币我们就是胜利
兼备的人才,也固化了阶层,故排除B、D两项。
了。法币价值高于日币,不等于中国货币强于日币,
5.B【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汴河作为大运河重要的河
这反映了国民党政府治国理政思想的狭隘性,该漫画
段,成为商旅往来的水路通道,故选B项。A、C、D三
是对国民党政府的讽刺,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只
项在材料中均无法体现,排除。
是国民党对日币的一种想法,无法得出通货膨胀的结
6.A【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走马承受是路级监察官
果,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法币价值
1
HN2025 届高三年级10 月份联考
历史试题
本试题卷共8页,20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 分钟。
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据统计,四川广汉三星堆两个祭祀坑出土的青铜人头像多达57件,但戴金面罩的铜人头像(如下图)却只有4件。这类戴金面罩的人头像在商周时期中国其他地区和其他文化中几乎不可见。这反映了古蜀文明
A.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B.缺少与其他文明交流
C.最先出现了阶级分化
D.手工业技术相对发达
《商君书》载:“訾(度量)粟而税,则上壹而民平……民平,则慎;慎,则难变。”商鞅此举
A.客观上稳定了农业生产
B.一定程度抑制了工商业
C.加重了百姓的赋役负担
D.蕴含了儒家仁政的理念
3西汉初期,大力发展马政事业,除沿袭秦制设立太仆及属官外,到汉文帝时,在上郡、代郡等北方、西方边疆地区新设立了边郡六牧师苑令,分管下属的36所大型马苑,集中奴婢3万人养马共30万匹,并颁布鼓励民间养马的政策措施。汉初发展马政
A.旨在适应农耕发展需要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为反击匈奴积聚了力量
D.促进了民族的交往与融合
4.北魏孝文帝以中正“辨天下姓族”“定四海士族”,“以八国姓族难分,故国立大师、小师,令辨其宗党,品举人才。自八国以外,郡各自立师,职分如八国,比令之中正也。”孝文帝此举
A.旨在争取汉族士人的政治认同
B.利于选拔德才兼备的优质人才
C.体现出民族交融对政治的影响
D.重视士人才学促进了阶层流动
5.唐代汴河(又称通济渠),北起黄河,南至淮河,可以西通河洛,东达江海。下表中描述的现象共同反映了汴河的
史料 出处
“(汴州)北通涿郡之鱼商,南运江都之转输” 《汴州遗迹志》
大梁(汴州)崔无隐之兄“以贾贩江湖之货为业。初一年,自江南返大梁,获利可倍” 《太平广记》
A.灌溉作用
B.商业价值
C.政治功能
D.军事用途
6.宋仁宗景祐元年,右正言刘涣因丰州路走马承受张承震奏言其监并州诸仓时,“多作违非、颇为逾滥”,而被降职。宋神宗元丰六年,祁州、定州因差禁军防送罪人,“有违配法”,而遭到定州路走马承受陆中奏劾。由此可知,“走马承受”的设置
A.旨在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缩减了地方官员的行政职权
C.有效地防止了地方分裂割据
D.凸显地方监察体系的严密性
7.明清时期神魔小说中,神的形象往往冲脱现实的束缚,具有人间社会的道德标尺,在魔幻化的神魔世界中成为符合人们审美的理想化人物形象。众神皆拥有绝佳的外貌,高深的法术,怀善美之心,行良善之事。这种理想化神仙形象的创设
A.深受明末清初进步思想的影响
B.满足了士阶层对理想化人格的追求
C.具有劝诫世人良善的教化功能
D.凸显了精神世界与现实生活的悖离
8.轮船招商局《局规》规定:股票及取息手折均编号,填写姓名、籍贯等,“以杜洋人借名”;股东出让股票须到局过户,“不准让与洋人”……统计九年以来,华商运货水脚,少入洋人之手者约二三千万两。相当于当时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1/3。这表明,洋务股份制企业的创办
A.源于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程度日益加深
B.旨在回应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的诉求
C.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分洋商之利的作用
D.实现了洋务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
9.1938年4月3日,笔名为K的画家在《华西漫画》上刊登了一幅作品(如下图),画面主体是一个天平,天平两端,一端是日币,一端是中国法币,画外音是蒋委员长说:“日币价值低于法币正是我们的胜利把握。”这幅作品反映了
A.国民党政府理政思想的狭隘性
B.大量发行法币造成了通货膨胀
C.日本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法币价值高于日币是取胜关键
10.1946年9 月,边区政府发出统一边区各医院名称的通知,将原有的中央、边区和分区的医院,统一编为陕甘宁边区国际和平医院及第一至第七分院。此后,医院又全部实行军事建制,又以原来的医院为基础,重新组建了第一至第七后方医院。边区政府此举
A.保障了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
B.体现出对战略资源的整合
C.促进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D.顺应了民族解放战争需要
1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两次划时代会议的伟大决策都
A.对所有制结构进行了彻底的变革
B.改变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布局
C.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活力
D.提升了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
12.有学者认为,罗马法就像一个早产的婴儿,被表面上繁荣的商品经济催生在古罗马大地上,它虽然具有现代法特别是现代民法的基本特征,但适应其生长的经济基础存在时间并不长。这一观点
A.揭示出罗马法衰落的必然性
B.益于推动中世纪罗马法的复兴
C.阐明罗马法自身的理论缺陷
D.说明罗马法理念具有普世价值
13.下图是欧洲中世纪庄园的劳动场景与平面布局。下列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注:村庄内有磨坊、面包房、啤酒坊、手工作坊等, 表示庄园、教会、农民的耕地交错排列)
A.多种经营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B.耕地划分方式蕴含防范风险的理念
C.庄园生产经营活动由农民自主安排
D.庄园耕地的收获物全部归领主所有
14.英国革命的宪制意义,在于以“人民主权”取代“君权神授”,成为新宪制赖以建立的合法性基础,但面对平等派提出的由“真正的人民”掌权的诉求,英国议会却将人民主权理论放逐在正统英国宪制理论之外。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B.政治变革具有渐进性特征
C.保守势力垄断权力 D.立宪体制的阶级色彩浓厚
15.1939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哈奇法》明确规定,禁止联邦文官参加政治选举,同时也禁止联邦政府机构和部门的雇主逼迫文官支持政治候选人或者为政治选举捐款。这些规定
A.与自由主义政策相适应 B.试图加强对文官的控制
C.有利于政府工作稳定性 D.消除了政党政治的弊端
16.1949年,苏联和东欧国家决定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苏联通过经互会,可以获得某些东欧成员国的先进工业技术和科技成果,可以得到所需产品和推销产品的市场;同理,苏联向东欧国家提供燃料和原料,吸收其难以打进西方市场的产品,用以货易货方式解决外汇短缺问题。这表明,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
A.建立在成员国实行市场经济基础上
B.对打破西方经济封锁起了积极作用
C.使苏联东欧国家形成平等伙伴关系
D.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苏冷战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取材于贞观八年(634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事件,图中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材料二 清朝初年,以“从俗从宜”为民族政策的基本方针,实行政教分离政策,继续采取“以蒙治藏”的方式,借助蒙古势力实施对西藏地方的管理。顺治十年,清政府册封五世达赖喇嘛,确立了达赖喇嘛“领天下释教”的宗教领袖地位。同时,又册封顾实汗(明末清初蒙古和硕特部首领),要求他“作联屏辅,辑乃封诉”。
雍正和乾隆时期,清政府逐渐改变管理策略,实行藏人治藏,并派遣驻藏大臣直接参与西藏地区的治理,驻藏大臣拥有直接上书皇帝的权利,甚至可以自行处理某些西藏事务。1751年,乾隆帝授予七世达赖喇嘛管理西藏行政事务的权力,建立起由“三俗一僧”组成的政教合一的噶厦政府,负责处理西藏日常政务,但重大事务及驿站紧要事件均需呈请达赖喇嘛并驻藏大臣酌定,涉外事务,唯有驻藏大臣有权办理。
清朝对于西藏的治理措施相对于元明而言,更为有效,除政治上的领导管辖外,也
通过驻军、用兵、厚赐宗教军事首领、茶马贸易等措施,加强对西藏地区的军事和经济管理。
---摘编自张飞翔《清前期中央对西藏的治理方式研究》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步辇图》的史料价值。(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清朝政府经略西藏方式的变化,并简析清政府治藏政策的影响。(10分)
18.《万国公法》是最早正式引入近代中国的西方法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材料- 1864年美国来华传教士丁韪良(注:曾担任美国驻华公使的翻译)将亨利·惠顿的《国际法原理》翻译为《万国公法》,将西方法律正式引入中国。丁韪良认为翻译此书是“视其理足义备,思于中外不无裨益”,可使“中华士大夫虽未肄习洋文,而于公法之学,亦得悉其梗概”,同时“于邦国交涉事务,殆不无裨益”。
——摘编自闫行健《从惠顿的<国际法原理>到丁韪良的<万国公法>》
材料二 丁韪良提出“中国古世公法论”,他认为以《春秋》为代表的儒家典籍堪称中国古代国际法著作,而中国古代国际法是近代国际法的源头:“盖公法萌芽于古之中国,希腊渐扩渐充至于今日而大备。”在《万国公法》第一章释义明源中就将公法解释为本于公义且出于天性之法,性者理也、理者天也,天理是绝对化、普遍化和神圣化的,于是公法也就具有了相应的意蕴。“公法中源”说很快被中国学者发扬光大并推向极致,甚至将中国语境之“公法”上升为万国之公法,万世之公法。
—摘编自吴官政、王传丽《论国际法在中国的传播及发展—从“公法”译词展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丁韪良翻译《万国公法》的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公法中源”说进行合理阐释。(6分)
19.糖是创造甜蜜,也是引发罪恶的世界性商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特别是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之后,蔗糖开始作为压仓之物大批地从亚洲运往欧洲大陆销售,继而出现专门运送蔗糖的商船,导致可供欧洲人挑选的蔗糖种类丰富且数量繁多。18 世纪之前蔗糖主要作为贵族奢侈品和药物使用,18世纪以来蔗糖变得越来越日常化、平民化。作为茶、咖啡、巧克力和酒精饮品的甜味剂,作为烘焙面包和制作水果甜点的原料之一,1850年之后,英国贫困阶层的蔗糖消费超过了富裕阶层。
据《拉丁美洲史稿》记载:“由于欧洲市场上对糖的需求量很大,价格昂贵,可以获得巨利,王室便设法予以推广……至十八世纪末,新西班牙地区的产糖量已达到二万五千吨,其中的三分之二出口。”
—摘编自马江伟等《论拿破仑“大陆封锁政策”对欧洲制糖业的影响》
材料二 糖是中世纪贵族盛宴上的珍稀“白金”;是用来炫耀权力和财富的神秘香料;是战争时期与和平时期的“神药”。同样,它也是压迫非洲奴隶的罪魁祸首;是破坏环境、引起政治争端的关键因素;是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元凶 它就是改变世界体系运转的枢纽,象征着甜蜜与权力。
——摘编自(英)尼尔·巴特利《糖的暗黑历史》
(1)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市场对糖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的原因。
(4分)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相关知识,以“甜蜜与罪恶”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12分)
20.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二战后初期,英国粮食短缺甚至引起粮荒,为提高国内粮食生产自给程度和应对粮食危机,英国继续实行战时配给制,国家负责农产品的统一收购和分配。1947年出台的《农业法案》规定,由政府代表和生产者代表参加年度审核确定相应农产品价格和补贴标准,以此来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此外,农药、化肥的大量投入,以及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的使用越来越普及,极大促进了农产品产量的提高和食品自给率的增加。1973年,英国加入欧共体,将本国农产品市场纳入共同体共同的农业政策轨道。21世纪以来,随着农业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英国政府对农民除了按照欧盟共同农业政策进行补助外,还通过财政拨款引导农民选择更加科学、环保的耕种模式,以保护农业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李崇淮《战后英国农业初探》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就高度重视农民土地问题,颁发《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为保障粮食生产打下坚实基础。囿于国家粮食供需矛盾加剧,1953年国家正式实施粮食统购统销政策。1978年,我国将土地经营权按户分包给农户自主经营,使农民在经济活动中由单纯的劳动者变成既是生产者又是经营者,大大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8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除个别品种外,政府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21世纪以来,我国对粮食安全政策进行了新一轮的调整,逐步完善了支持保护政策体系,取消农业税,推出“四补贴”(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此后又将“三项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目标调整为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摘编自罗海平等《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粮食安全政策及时代启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二战后英国进行农业政策调整的因素。
(6分)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两国农业政策调整的相似性。(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