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酒》教学设计
朱银莲
教材分析:
《春酒》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文章。第四单元都是有关民风民俗的,趣味盎然,文质兼美。《春酒》的作者琦君用细腻的如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童年、对故乡和对母亲的深深眷恋,“思乡”是它的主旋律。本课文字浅显但意蕴却深,教学时应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创设阅读氛围,引导学生在品读、探究、感悟中,与作者“共鸣”,读出作者浓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感受作者细腻传神的语言特点。
教学设想:
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教学中若是面面俱到,难免顾此失彼,蜻蜓点水,不如一课一得,学得透彻。《春酒》又是一篇自读课文,应该让学生自己品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读出作者的情感和文本的意蕴。因此,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准备在教学中以学生的“讨论、探究、感悟”为主,重点突破细节描写的品味,让学生深刻感受细节描写的魅力,体悟作者的情感。
1:创设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生活体验。由王安石的《元日》引入学生对春节习俗的回忆,在漫谈中唤起学生的体验,为进一步的学习做铺垫,创设教学情境
?2:在充分调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认真研读文章,讨论、探究,细细品味文章关键词语和句子,感悟细节描写魅力,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
?3:介绍琦君其人的身世和活动经历,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
4:借助音乐烘托气氛,适当拓展,加深学生对思乡之情的感受体验。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理解作者通过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思乡情怀的方法。
2、学生通过探究和合作交流,品味文中的细节和传神词语,领悟文章的意蕴。
3、体会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发现并领略生活的诗意。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品味文章的传神语言及细节描写。
2、难点:领会文章在素淡的文字中流淌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朗读王安石的《元日》导入:这首诗写的是哪个节日的情景?(学生答)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它喜庆、温馨,通常要到元宵节才结束。你能说说你们家乡过春节有哪些习俗吗?(学生漫谈)今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台湾作家琦君为我们讲述的春节习俗故事,品一品她为我们酿造的《春酒》。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走进作者。(幻灯片展示:作者的身世、经历、主要作品等)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出示学习目标:⑴整体感知:概括本文的主要事件和主要人物。
⑵品味语言:探究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⑶探究主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整体感知:(完成学习目标1)
思考:这篇散文的中心事件是什么?围绕着中心事件还写了那些事?
(中心事件:喝春酒。还写了过新年、喝会酒、自酿酒三件事。)
思考:这篇散文写到了哪些人物?
(童年的我、母亲、乡亲)
三:合作探究,品味语言。(完成学习目标2)
(幻灯片展示:琦君的散文,语言清新素雅,如行云流水一般,普通中透出一股灵气。她特别擅长通过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风貌特点,让人过目难忘。)
现在,请小组合作探究、品味,分别找出关于母亲、我、乡亲的一些细节描写,读一读,品一品,并在全班交流。
(这是教学的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在交流中细细品味。主要让学生自己品读、感受、体验,教师只做适时地点拨。)
例如:“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运用语言描写,刻画出一个善良、大度、充满灵性而又慈爱温柔的母亲形象。?
比较体会:(幻灯片展示)
A:原文:但是你呀,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的,太补了。
改后:但是你呀,只能喝一点点,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的,太补了。
(“一指甲缝”比“一点点”更具体更形象;“舔”与“喝“比说明量更少。)
例如:?“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比喻新奇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新年儿童情不自禁、乐不可支的情形。?
比较体会:(幻灯片展示)
B:原文:我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
改后:我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蝴蝶似的。
(从形态、味道和行为上比较,原文好)
四:探究主旨:(完成学习目标3)
(幻灯片展示:细节是文章的花朵。作者正是通过这些细节描写,写出了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热情,乡亲们的淳朴厚道。)思考:作者描写童年时的我、母亲、可爱的乡亲,叙述家乡的春节习俗是要表现怎样的情感?你觉得文章中的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的情感,找出来读一读。
(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家乡味:童年的味道;母亲的味道;乡情的味道。
(课堂小结:在作者的感叹声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这一杯春酒,已不仅仅是一杯香醇的美酒,它更是一杯思乡之酒,是作者浓浓的思乡情结的寄托。)
读出感情:读出淡淡的哀愁,语气舒缓,语速稍慢。
老师指导后,先让大家品一品,自己读,找几个学生读,然后齐读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幻灯片展示:2006年6月7日,90高龄的琦君永远搁下了那支生花妙笔。临终前,她在病榻上一再念叨:我想回到自己的故乡呵……)故乡,生养我们的地方,思念它的又何止琦君一人,阅读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思考:诗人是借什么来表现思乡之愁的?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仿句练习:(播放音频《思乡曲》烘托气氛)
仿照下列一组句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句子补充完整。(展示交流)
故乡是母亲酿造的一杯香甜的美酒,
故乡是雨点打在门前芭蕉叶上的声音,
故乡是黄昏里母亲一声声悠长的呼唤,
六:课堂总结。
本文作者以春酒为载体来突显“思乡”主旨,琦君笔下的“春酒”已不仅仅是春酒,而是一杯浓浓的思乡之酒,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故乡的风俗美,人情美。春酒是记忆中家乡的味道,是作者思乡情结的寄托,是生生不息的民族根!
六:作业布置。
1、推荐阅读表现海外游子思乡的文学作品。
琦君的《故乡的桂花雨》 ????琼瑶的《剪不断的乡愁》
?萧乾的《枣核》
2、搜集关于思乡的诗词。
《春酒》练习设计
一:积累词语,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枸杞( )斟酒 ( )煨炖( )酬谢( )
炮制( )家醅( ) 挑剔( ) 两颊( )
二:结合语境,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一马当先:
顾名思义:
如法炮制:
兴高采烈:
三:仿照下列一组句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句子补充完整。
故乡是母亲酿造的一杯香甜的美酒,
故乡是雨点打在门前芭蕉叶上的声音,
故乡是黄昏里母亲一声声悠长的呼唤,
四:搜集描写乡愁的诗句。
五:推荐阅读
琦君的《故乡的桂花雨》 琼瑶的《剪不断的乡愁》
萧乾的《枣核》
课件19张PPT。 元日?
????????????????????????????? 王安石? (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酒
关 于 春 酒春节时走家串户用来待客的酒喝春酒是从古至今一直流传的为了使春节更加欢庆的一种民俗。正月所酿的酒(《四民月令》)春 酒
琦 君
琦君,1918年出生,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而她现在已成散文大家.
琦君出版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堪称一位写童年故事的圣手。包括《烟愁》、《细纱灯》《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
她是著名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的作者。⑴整体感知:概括本文的主要事件、说说文中的主要人物
⑵品味语言:探究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⑶探究主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学习目标:琦君的散文,语言清新素雅,如行云流水一般,普通中透出一股灵气。特别是一些细节描写,让人过目不忘。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 小组讨论在文章中找出有关人物的描写,看看在作者笔下,他们都有怎样的特点? 原文:
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
改后:
但是你呀,就只能喝一点点了,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
原文: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
改后: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蝴蝶似的。
台湾作家琦君是写童年的圣手。她曾经这样深情地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在她五十多本文学作品中,童年、故乡、母亲、师友占据了她创作题材的绝大部分,营造了一个只属于她的艺术世界。 细节是文章鲜活的花朵,琦君正是通过这些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写出了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热情,乡亲们的淳朴厚道。…⑶探究主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思乡2006年6月7日,90高龄 的琦君永远搁下了那支生花妙笔。临终前,她在病榻上一再念叨着:我想回到自己的故乡呵 ……乡 愁
余光中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故乡是母亲酿造的一杯香甜的美酒,
故乡是雨点打在门前芭蕉叶上的声音,
故乡是黄昏里母亲一声声悠长的呼唤,
故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练习 拓展练习故乡是母亲酿造的一杯香甜的美酒,
故乡是雨点打在门前芭蕉叶上的声音,
故乡是黄昏里母亲一声声悠长的呼唤,
故乡是小巷深处撑起的一把油纸伞,
故乡是屋檐下挂着的一串串红辣椒,
故乡是月夜里一曲悠扬的笛声……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乡思。 是啊,当我们老了的时候,很多东西都想不起来的时候,也许只有故乡的亲人,故乡的山山水水,故乡的一切的一切,是我们心底永远无法抹去的记忆。思乡,是我们生生不息的民族根,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永远珍藏。课外选读有关游子思乡的文学作品,并把它推荐给班里的同学。
如琦君的《故乡的桂花雨》
琼瑶的《剪不断的乡愁》
萧乾的《枣核》
搜集关于思乡的诗词
朱银莲老师上的《春酒》一课,具有以下几点特色。
一:导入有特色。
在师生轻松的交谈中,让学生很容易地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为整体把握文章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重难点有突破。
主要表现在点面切入合理。面的方面是概括主要事件,理清了作者的思路,把握了文章的结构和基本情感。点的方面是分析细节描写,品味关键语句,通过讨论、交流、感悟,让学生自己读出人物的特点,品出词语的含义,体察作者的思乡之情,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把课堂还给了学生,突破了重难点。
三:老师善引妙导。
教师设置的问题与针对性,环环相扣,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师生配合默契。老师有极强的亲和力,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轻松融洽,解决问题水到渠成。
四:课堂效果好。
听说读写的培养,训练落实到位。各个环节设计完美,衔接过渡自然,板书设计一目了然,给人印象深刻,让学生在愉快的交流中掌握了知识。
(推荐人:黄长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