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大单元教学设计)
01课标解读 02教材分析 03学情分析 04学习目标
05情境任务 06课时安排 07难点突破 08跨学科学习
09背诵清单 10复习设计 11大事年表 12 分类速查
13单元评价
01【课标解读】
1.2022年课标要求
〖导论〗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战场也是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内容要求〗“1.5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通过了解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一二 九运动、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历史意义;通过了解中共七大,认识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
2.2022年课标解读
⑴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基本线索和重要的事件、人物,知道重大史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原因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⑵知道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了解西安事变重要历史意义。知道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及南京大屠杀史实及历史意义,树立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的民族观念。知道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等基本史实,体会抗日将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抗日精神。知道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的基本情况,了解抗日民族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情况,知道正面战场和敌后战争的配合对抗战的重要意义,认识中国军民抵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优良传统。
①准确识记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时空观念)
②通过史料分析,归纳国共合作、井冈山道路的创建、遵义会议及长征在中国革命的重要地位,说明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革命探索中逐渐走向成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③通过共产党革命方针政策的转变,理解共产党始终立足国情,坚持实事求是。(唯物史观)
④通过感悟仁人志士英勇斗争的精神,坚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家国情怀)
本单元教材共五课。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的教学:本课为抗日战争的开篇之课,它对于促进民族觉醒、推动民族团结、激发民族抗争都有着重要作用。九一八事变,日本在东北的暴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抗争,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中国开始了十四年抗日;华北危急,一二·九学生运动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高潮促进了民族觉醒,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在社会各界爱国人士的共同努力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助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的教学:本课分为四个子目: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七七事变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起点,也进一步影响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而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南京大屠杀则是中华民族永远无法痊愈的民族伤痛。因此,本课在本单元乃至整本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的教学:本课主要内容有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等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日史实。抗日战争中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重要会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对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都有着重大意义。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的教学:本课主要包含了平型关大捷、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百团大战。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在中华大地上肆意践踏,祖国山川为之变色。在这场血与火交融的战争中,敌后战场的中国军民为保家卫国而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的教学:本课《抗日战争的胜利》在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教材地位,本课承接了本单元中前四课的内容,全民族坚持抗战是前面四课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的一个总结,中国七大则是在胜利前夜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做的准备,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则是整个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结果。同时,本课还是下一个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开端,抗战胜利后,针对出现的两种不同的建国方针,又开启了人民解放战争的新阶段。
⑶能结合语文、地理、音乐等课程的学习,通过阅读近代的文献材料、图像材料,观察实物材料,查阅地图,并加以分析、概括并提取其中的历史信息。通过探究与讨论,强化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02【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主要内容:
本单元由五节正课组成。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担当起反对民族敌人的历史重任,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同各方面一起努力,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在正面战场,中国军队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在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展开人民游击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都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经过14年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单元大概念架构
1.政治:日本侵略加剧,国共两党合作领导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了近代以来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2.经济:长期的战乱和日本侵略,使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3.思想:毛泽东思想逐步走向成熟,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中外联系:经济大危机波及日本,日本为转嫁危机,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组成部分。
5、专题线索:
一条主线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次会议 中共七大。
两大战场 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产党敌后战场。
两个阶段 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
三次胜利 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五次事变 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皖南事变。
3、整体教学流程透视
(1)课堂导入环节以科学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启发性原则,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采用设疑、悬念导入法、直观导入法、开门见山法、直接破题法、温故知新等方法导学激趣。
(2)导入新课后,出示学习目标,学科核心素养,明确学习的重难点和要求,明晰地让学生知道通过本节学习应该掌握哪些知识点,形成何种能力,从而进入自主学习环节。
(3)自主学习,让学生整体感知教材,对基本史实有一定了解,再对重难点进行精细预习,标画重点内容。
(4)小组合作,问题探究要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展开,教师要把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去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可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5)当堂检测,着重在于以各种形式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通过口答、自背、做题等方式完成。根据课堂情况,灵活掌控教学环节,每节课至少留出3至5分钟进行测验训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到堂堂清,不欠账。
4、本单元教材体例
(1)设计导语激发兴趣,引出重点;
(2)设计插图增强感染力;
(3)设计正文宋体内容明确基本知识;
(4)设计正文楷体内容补充说明;
(5)设计相关史事教会学生提炼有效信息;
(6)设计“问题思考”栏目,引起探究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7)设计“材料研读”培养学生研读材料的能力,活学活用;
(8)设计“课后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9)设计“知识拓展”,扩大学生知识面。
03【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尤其是男生比较关注战争,以抗日为主题的影视剧比较多,对于抗日战争这段史实很多同学有一定的了解;当代中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当今社会的自媒体、短视频等网络信息发达,学生可以较为方便获取时政信息。八年级的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知识构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一些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所以能够完成自学任务,整理历史事件梳理历史大事年表。但是学生思维能力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分析尚缺乏理性思考,要渗透史料教学。初二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要注重对学生引领。
04【学习目标】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知道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发生的基本概况及重要历史意义。
2.通过阅读教材,知道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及南京大屠杀重要史实及历史意义。
3.通过阅读教材,知道正面战争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不怕牺牲的精神。
4.通过阅读教材,知道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基本情况,了解抗日根据地建立和发展情况,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配合对抗战的重大历史意义。
5.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日本对华政策调整和汪精卫叛变及皖南事变的基本史实,掌握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内容和意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6.尝试阅读古代的文献材料、图像材料,观察实物材料,并加以分析,概括并提取其中的历史信息。尝试运用可靠的、典型的史料对历史问题进行论证,有根据地说明自己对历史问题的看法。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中共七大和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前日本政府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正确评价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争的抗战;对敌后战场抗战的评价;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05【情境任务】
情境1、以历史发展时间轴,编写简要的历史大事年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空观念。
情境2、观察并识读《淞沪会战示意图》、《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百团大战示意图》,从历史地图中辨识、获取重要的历史地理信息,了解历史事件的过程——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情境3、通过解读《日军占领沈阳》、人物像《杨靖宇》、《东北抗日队伍抗击日军》、《反动军警镇压北平爱国学生》、人物像《张学良与杨虎城》、《西安事变谈判旧址》、知识拓展张寒晖与歌曲《松花江上》、人物扫描《赵登禹》、人物像《朱德》、《上海守军奋起抗击日军》、《淞沪会战示意图》、《战火中的南京》、《日军活埋南京和平居民》、《日军把南京青年当作刀靶练习刺杀》、《日军“杀人比赛”的新闻报道》、知识拓展《知识青年奔赴延安》、《李宗仁与台儿庄》、《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战斗》、《江西万家岭战役中国军队在抗击日军》、《长沙军民庆祝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知识拓展《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地道战》绘画、《彭德怀在前线》、《百团大战示意图》、知识拓展《八路军挥师东进》、《周恩来的题词》、人物像《张自忠》《左权》、《活跃于冀中平原的回民抗日武装》、《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会场》、《何应钦代表中国接受日军投降书》、《八路军滨海部队收复山东诸城》、知识拓展《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上的地位和作用》等图文资料,获取有效信息,通过材料研读,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认识图文资料是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情境4、搜集这一时期相关的图片,将历史图片进行分类,配上文字说明。在此基础上,开展“图说历史”的活动,以黑板报、手抄报、历史图集等方式进行交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情境5、观察并绘制近代历史地图。根据不同的学习主题,绘制示意图(如九一八事变、台儿庄战役、平型关战役、第三次长沙会战、武汉会战的示意图,抗日根据地分布示意图),展示绘制出的历史地图,解说图中的历史信息——家国情怀。
情境6、观看近代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如《延安》《台儿庄战役》《八佰》等,撰写观后感,进行交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家国情怀。
情境7、举办故事会,讲述中国近代历史上人物的故事如彭德怀、左权、戴安澜、李宗仁、薛岳等,弘扬中华民族敢于斗争的精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情境8、比较近代历史上的同类史事并绘制图表,用板报等形式展示。比如,比较分析中共一大、遵义会议、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认识三次会议的历史意义;探讨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之间的互相配合共同打击日本法西斯;探讨中国的抗战与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之间的联系。--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情境9、课后活动示例:
(一)活动主题:英雄长存我心中——给抗日英烈XXX的一封信。
(二)活动目标:
①引导学生了解更多抗日英烈的事迹,缅怀英烈,继承抗战精神,涵养家国情怀。
②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查阅书籍、参观纪念馆等方式搜集史料,提高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③引导学生用书信这种传统的表达方式与历史人物对话,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三)活动过程:
①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抗日英烈的事迹,如赵一曼、杨靖宇、赵登禹、左权、张自忠、彭雪峰、戴安澜等。
②给抗日英烈写一封信,内容不限,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想任意表达。
③班内展示或交流,展示形式多样。可以是全班同学开一个主题班会,请学生代表念出书信内容。可以设立“书信墙”,把每一位学生的书信都张贴在墙上供大家阅读。编辑学生书信集,内部印刷,交流阅读。
(四)活动说明:
以写信这种传统的交流方式引导学生高效参与活动,培养学生历史分析、历史解释、历史表达的能力,也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抗日英烈,了解革命先烈更多的事迹,从先烈的英勇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
【设计意图】通过写书信的形式,体会英烈的革命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搜集抗日英烈故事及分享,即培养了学生合作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根据故事中的人物,感受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有利于学生体会抗日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
06【课时安排】(四课时同步教案——见同步教案+一课时单元复习)5课时
1.单元线索:
线索1:日本帝国主义不断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局部侵华、华北危急、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进攻武汉、三次进攻长沙、豫湘桂战役(局部侵华--全面侵华--改变侵华策略)
线索2:南京国民政府的抗日--九一八事变后的不抵抗政策、抗日派逼蒋抗日发动西安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正面战场的抗战、皖南事变、豫湘桂战役惨败(不抵抗--积极抗战--消极抗战)
线索3:共产党领导的抗战--东北抗日联军、一二 九学生运动、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敌后战场抗战、中共七大、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的中流砥柱)
2.课时分配:依据大单元理念,便于学生学习,重新整合教材。
第1课时:第六单元第1课《抗日烽火渐燃神州--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局部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抗战)
第2课时:第六单元第2课《一寸山河一寸血--正面战场的抗战》(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台儿庄大捷、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豫湘桂战役)
第3课时:第六单元第3课《坚若磐石中流砥柱--敌后战场的抗战》(平型关大捷、《论持久战》、百团大战)
第4课时:第六单元第4课《浴火重生民族复兴--抗日战争的胜利》(全民族坚持抗战、中共七大、日本投降、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5课时:单元复习
07【难点突破】
【难点1】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
【参考答案】
根本原因 日军进一步侵略华北,中日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
直接原因 蒋介石顽固反共,拒绝张、杨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建议
社会背景 中华民族处于危亡关头,各界群众掀起抗日救亡高潮
个人因素 张学良、杨虎城具有爱国之心
【难点2】中共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有何认识?
【参考答案】
①原因:张、杨发动事变的目的在于逼蒋抗日,并无意杀蒋;杀蒋会导致更大规模的内战,对日本侵略有利;和平解决,逼蒋抗日更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现。
②历史认识:中国共产党代表和维护全民族的利益,是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难点3】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的原因?
【参考答案】
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是推动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的主要原因。
②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推动起了主导作用。
③人民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愿望强烈。
【难点4】如何理解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参考答案】
比较项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区别 抗战路线 片面抗战路线 全面抗战路线
武装力量 国民政府的正规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
作战方式 国民党统治区域内划分成若干战区,正面阻击敌人(依靠政府和军队) 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发动群众)
作战地位 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的主战场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起主导作用,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
【难点5】如何理解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参考答案】
(1)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前提条件)
(2)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①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②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③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④抗日战争的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
(3)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团结抗战(根本原因)
(4)推动因素: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白求恩 柯棣华)
(5)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
08【跨学科学习】
地理学科:《淞沪会战示意图》、《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百团大战示意图》
音乐学科:《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卢沟桥之歌》《南泥湾》
语文学科:《吕梁英雄传》,《白洋淀纪事》.《平原烈火》《我爱这土地》《北京人》
美术学科:《八一三淞沪会战》《血肉长城--四行仓库保卫战》《地道战》《狼牙山五壮士》《东渡黄河》等油画;版画《怒吼吧,中国!》、《军民合作,抗战胜利》等;中国画《东北抗联》《八女投江》《太行铁壁》等
影视剧:电影:《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血战台儿庄》、《红高粱》、《南京!南京!》、《拉贝日记》、《八佰》、《悬崖之上》。电视剧《亮剑》、《我的团长我的团》、《战长沙》、《东北抗日联军》、《历史永远铭记》、《吕梁英雄传》
历史著作:《中国抗日战争史》《抗日战争》《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日本对华战争指导史》《中国抗日战争史地图集》《论持久战》等。
09【背诵清单】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背诵清单与思维导图】
核心概念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面对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中国共产党逐步提出的团结抗日的主张。它是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爱国军队、各阶层爱国人士以及海外华侨参加的,团结一致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全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战争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
2.正面战场:是指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国军队控制的连片国土与日军侵华推进线上日控区对峙交战而形成的战场。由于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的军队,因此也称为国民党正面战场。
3.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深入到日本占领区而开辟的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到敌人后方,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打击日本侵略者。
4.“囚笼政策”: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时,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并辅以封锁沟、墙,从敌占区向抗日根据地构成一个个网状的“囚笼”。日军在“囚笼”内实行压缩包围,以束缚根据地军民的抗日活动,达到消灭抗日力量的目的。
5.全民族抗战: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
主题内容
中国近代史内容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分为七个单元,本单元处于七个单元的第六个单元,主要讲述1931年到1945年的历史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为即将到来的解放战争奠定基础。
九一八事变 时间 1931年9月18日柳条湖事件。
结果 蒋介石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完全沦陷,变成了日本的殖民地。
影响 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局部抗战开始。
西安事变 时间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又称双十二事变。
结果 和平解决(周恩来西安谈判)
影响 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七七事变 概况 1937年7月7日,日本进攻卢沟桥 又称卢沟桥事变。
影响 日本挑起全面侵华战争,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第二次国共合作 军事合作 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
政治合作 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淞沪会战 时间 1937.8-1937.11 上海。
影响 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南京大屠杀 概况 1937年12月13日军在南京屠杀中国军民30万人。
国家公祭日
台儿庄战役 概况 1938年春:徐州会战中李宗仁指挥国民党军消灭日军1万多人
意义 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武汉会战 时间 1938.6
重要战役 万家岭大捷
意义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平型关大捷 时间地点 1937.9 山西平型关。
中国主力 八路军第115师
指挥官 林彪。
意义 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百团大战 概况 时间:1940年8-12月目的:粉碎日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囚笼”政策。总指挥:彭德怀。以破坏敌人交通线为主要目标。 参战的有105个团约20万人。
意义 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寇,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中共七大 概况 为了争取抗战最后胜利,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
主要内容 提出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
新党章: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意义 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为中共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抗战胜利 日本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签字投降。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原因 根本:全民族抗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2.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3.世界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意义 1.中华民族一百多年以来反抗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2.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战争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付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3.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抗战精神 同甘共苦、团结御敌、忠贞不屈、视死如归、不畏艰险、百折不挠
第6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思维导图
10【复习设计】
第6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单元复习设计】
复习目标 1.小组合作,完成自学案,以小组形式绘制单元思维导图。2通过阅读九一八事变史料,认识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态度;阅读西安事变史料,认识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的利益。2.阅读教材,结合多媒体图片,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理解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3.查找史料,结合教师提供的史料,侵华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犯下的罪行。4.阅读教材,结合教师提供的史料,学生梳理中国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知道这些战役的重要作用。5.归纳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的内容与重要意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伟大历史意义,深刻体会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和教训。6.完成习题训练,学生在训练中达到复习目标,加深对课本的理解。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很多很杂,我们先整体上理一条线,首先这场战争主要的两个国家是日本和中国,时间范围为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历时14年,中间以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为界,七七事变前日本是局部侵华,七七事变后日本是全面侵华,相对的抗战也经历了37年之前的局部抗战到37年后的全民族抗战。我们习惯上说的抗日战争就是这八年的全民族抗战。可以分为两条主线:日本侵华和中国抗战。
课时 1
复习重点 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中共七大和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复习难点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前日本政府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正确评价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争的抗战;对敌后战场抗战的评价;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考向定位 1.结合历史资料,考查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七七事变、八一三十事变、武汉会战、百团大战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影响。2.联系当前实际,从历史发展观角度考查中共七大。3.结合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考查日本的三次侵华战争。
教学方法 (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教学准备 提前制作课件及评价检测
【复习过程】
【复习导入】
PPT展示: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提问:近代史上在反侵略战争中哪一次取得伟大的胜利?为什么这一次反抗能够取得胜利?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整合知识,全面认识落后就要挨打,培养家国情怀)
【复习环节】
环节一、自主复习(限时)
【教师活动】教师:请同学们阅读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至第22课的课文,给同学们10分钟的时间,来完成【自主复习】中的相关问题。
(一)【基础认知】
1.应知应会
考点1.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
背记要点:九一八事变;华北危机;西安事变。
背记提示:理解民族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
【考点速记】
1)九一八事变和局部抗战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进攻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 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四个多月后,东北三省沦陷。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2)西安事变(1936 年12月12日),又称“双十二事变”(1)过程:张学良 、杨虎城 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中共派周恩来等人前往调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 、联共抗日 的主张,西安事变 和平解决。(2)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初步形成。
考点2.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背记要点:日本全面侵华与国共再度合作;淞沪战役与南京大屠杀。
背记提示:了解中华民族顽强不屈、团结抗战的意志和力量。
【考点速记】
1)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1)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又称“卢沟桥事变”):日军以演习为借口进攻卢沟桥,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奋起反击。二十九军佟麟阁、赵登禹等为国捐躯。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人民全民族抗战的开始。(2)第二次国共合作: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之际,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前线。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及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2)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陷,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战时陪都)。日军占领南京后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以上。
考点3.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
背记要点: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
背记提示:了解抗战前期在正面战场上爱国将士的浴血奋战;理解敌后游击战在抗战中的地位。
学习延伸: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支持的作用。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考点速记】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体现出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1)台儿庄战役 (1938年3月,指挥者:国民党李宗仁 ):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2)百团大战 (1940年下半年,指挥者:共产党八路军彭德怀):主要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考点4.抗日战争的胜利
背记要点:全民坚持抗战;中共“七大”;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背记提示: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伟大意义。
【考点速记】
1)中共七大(时间:1945年4月,地点:延安)(1)内容:大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大会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2)影响: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2)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抗日战争的胜利。(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3)抗战胜利的原因:(1)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2)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3)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4)抗战胜利的意义:(1)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2)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3)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2.知识结构
3.易混易错
1).中国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九一八事变,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2).东北三省沦陷的最主要因素是蒋介石命令东北军不予抵抗。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七七事变后(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是在瓦窑堡会议上,初步形成是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后,正式建立是在国共合作宣言公开发表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初步形成)——七七事变(面临民族危亡)——国民党发表国共合作宣言(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
5).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武汉会战粉碎了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以武汉保卫战结束为标志,中国抗日战争开始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6).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7).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8).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是抗日战争的胜利而非解放战争的胜利。
9).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多年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并不能理解为“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能力提升】
【命题点1】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的原因:
【命题点2】国共两党共进行了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有哪些不同呢?
【命题点3】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的目的是什么?如何看待敌后战场的作用?
【命题点4】为什么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学生活动】学生:学生开始完成自主学习的内容,学生派出三个代表进行公布自主学习的答案。
学生:学生开始完成自主学习的内容,学生派出三个代表进行公布自主学习的答案。
【自主复习】参考答案
【基础认知】
一、应知应会
学生:学生开始完成自主学习的内容,学生派出代表进行公布自主学习的答案。
(见上)
(二)【能力提升】
【能力提升】参考答案
【命题点1】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的原因:
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反抗日本侵略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要求。(根本原因)
②日本侵华的目的是灭亡整个中国,严重威胁到蒋介石的统治地位。
③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巨大努力。(关键因素)
④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国民党内部有民族自尊心的抵抗派的要求,对国民政府形成了压力。
⑤张学良、杨虎城的积极配合。
【命题点2】国共两党共进行了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有哪些不同呢?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
形成标志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 国民党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革命任务 打倒军阀,统一全国 抗日
建立战线 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最后结果 合作破裂,国共开始十年内战 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命题点3】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的目的是什么?如何看待敌后战场的作用?
示例:目的:变敌人后方为前线、变战略上的内线为战略上的外线、变战略上的被包围为战略上的反包围,给日本侵略者以越来越沉重的打击。
作用:①敌后战场的开辟,奠定了中国抗战两个战场的战略格局,为迅速扭转战争初期的不利局面发挥了重要作用;②敌后战场的坚持斗争,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以战养战”“以华制华”的战略图谋,为维护团结抗战、持久抗战发挥了主战场作用;③敌后战场率先发起反攻,成为中国人民对日反攻的战略基地,对最终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
【命题点4】为什么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示例:①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抗争过程看,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洗刷了民族耻辱。②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探索过程看,100多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但中国人民一直没有摆脱黑暗。正是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壮大并走向成熟,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得到空前发展。③从民族精神的发展来看,面对日本的疯狂侵略,中国人民的民族凝聚力、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等空前增强。④从抗战前后中国的国际地位看,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教师在学生完成的基础上,针对【自主学习】中有问题的题目进行讲解)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学生当堂进行检测。通过对课本的学习,能够巩固夯实基础知识。同时学生回答完基础知识后,小组进行展示,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精神,同时能够对当堂的检测进行点评,发现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的修改并讲解。)
环节二、课中学习
【教师活动】
学习任务(一):自主完成,组内完善、展示、补充,解释时间轴,构建知识体系。(复习目标1)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组内分享、完善、展示、补充,避免知识落实方法的单一性,活跃课堂气氛。
结论:
参考答案:
(设计意图:对于基础史实的落实,用时间轴更能整合重点知识,使知识脉络清晰;对于历史发展规律,进行单元整合,有助于学生理解)
【教师活动】
学习任务(二):
1通过阅读九一八事变史料,认识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态度;阅读西安事变史料,认识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的利益。(复习目标2)
2.阅读教材,结合多媒体图片,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理解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复习目标3)
3.查找史料,结合教师提供的史料,侵华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犯下的罪行。(复习目标4)
4.阅读教材,结合教师提供的史料,学生梳理中国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知道这些战役的重要作用。(复习目标5)
5.归纳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的内容与重要意义。(复习目标6)
6.阅读材料,学生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伟大历史意义,深刻体会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和教训。(复习目标7)
任务1:通过阅读九一八事变史料,认识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态度;阅读西安事变史料,认识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的利益。(复习目标2)
1931年后,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和未搬走的东北军,纷纷组织抗日义勇军,义勇军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同时,中国共产党派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摘编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
【问题】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有什么重要影响?根据材料文字,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东北的抗日武装的?
【参考答案】历史事件:九一八事变。
影响: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领导:派优秀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坚持抗日,如杨靖宇等;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思考,完成问题,可以书写关键词,完成后展示自己的答案,并能分享自己的方法和思路;其他同学可以针对展示的内容进行补充和质疑。
【教师活动】教师根据巡视信息以及学生发言的反馈信息引导学生分析材料从材料中得出结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从史料中获取关键信息,提高史料分析能力。
任务2.阅读教材,结合多媒体图片,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理解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复习目标3)
进入历史时空,传承家国情怀。
材料一 【通向繁荣开放之桥】
材料二 【肩负民族精神之桥】
(1)根据材料一图文,概括赵州桥的特点。通过赵州桥你能发现什么有关隋朝的信息,请举例说明。
(2)根据材料二图文,简答卢沟桥成为革命文物的原因,谈一谈今天保护卢沟桥的意义。
【参考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地位高、影响大,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久、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石拱桥,在中国造桥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世界桥梁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
信息:隋朝的人物及事迹:隋朝有位优秀的匠师李春,他设计了赵州桥;隋朝的石雕风貌特点:桥身雕饰显示了隋代浑厚、严整、俊逸的石雕风貌。
(2)原因: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卢沟桥,发动“七七事变”,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意义:警钟长鸣,勿忘国耻等。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思考,完成问题,可以书写关键词,完成后展示自己的答案,并能分享自己的方法和思路;其他同学可以针对展示的内容进行补充和质疑。
【教师活动】教师根据巡视信息以及学生发言的反馈信息引导学生分析材料从材料中得出结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从图片史料中获取关键信息,提高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素养。
任务3.查找史料,结合教师提供的史料,侵华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犯下的罪行。(复习目标4)
我们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宣示中国人民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庄严表达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
——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
问题:国家公祭定为哪一天?据材料思考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有何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国家公祭日:12月13日;
现实意义:有利于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表明我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坚定决心;有利于敦促日本切实正视和反省军国主义侵略历史;有利于我们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学生活动】分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解决上述问题。
【教师活动】教师根据巡视信息以及学生发言的反馈信息引导学生分析材料从材料中得出结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史料实证、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任务4.阅读教材,结合教师提供的史料,学生梳理中国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知道这些战役的重要作用。(复习目标5)
1938年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在农村建立了多个巩固的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
1944年部分抗日根据地攻势作战统计
抗日根据地名称 作战次数 歼灭日伪军 攻克、逼退日伪军据点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4400余次 4.1万余人 1785处
山东抗日根据地 3514次 5.9万余人 1265处
——整理自卢毅等《抗日战争与中共崛起》
问题:联系材料,阐述抗日根据地的历史贡献。
【参考答案】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广泛开展游击战,歼灭和牵制了日军兵力;战略上配合正面战场作战,形成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态势。
【学生活动】分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解决上述问题。
【教师活动】教师根据巡视信息以及学生发言的反馈信息引导学生分析材料从材料中得出结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利用史料,提高学生历史解释能力、史料实证素养。
任务5.归纳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的内容与重要意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伟大历史意义,深刻体会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和教训。(复习目标6)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有力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中华民族赢得了崇高的民族声誉!
——摘自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问题:根据材料概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意义。
【参考答案】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学生活动】分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解决上述问题。
【教师活动】教师根据巡视信息以及学生发言的反馈信息引导学生分析材料从材料中得出结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材料研读,增强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提高学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环节三、活动探究
刚才通过【自主复习】我们对国共合作与国共对立、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基础知识有了一个了解,那么接下来,以四人为一个小组,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结合【活动探究】的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完成相应的问题。
【教师活动】活动探究1: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学生活动】学生开始小组讨论,学生开始回答相应的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回答探究1:结论:
(1)中国共产党最早举起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大旗
(2)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主动改编军队和国民党共赴国难
(3)中国共产党开辟了敌后战场,坚持了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4)中国共产党为中国抗战制定了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战略: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路线、持久战战略总方针、游击战争战略战术,为全民族抗战指引了胜利方向
(5)中共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了准备
(6)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对抗日战争胜利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写下了壮丽的历史篇章,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设计意图: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所发挥的中流砥柱的作用的归纳,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教师活动】活动探究2:【看图学史】观察地图,指出1929—1932 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到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1937—1940年)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及影响。分析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与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的共同点。
【学生活动】学生开始小组讨论,学生开始回答相应的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回答探究2:结论:
变化1:主要根据地由南方转到北方;根据地中心由瑞金转到延安。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长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深入敌后抗战。影响: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变化2:斗争对象由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变为抵抗日本侵略者;社会主要矛盾由国民党反动派与人民群众的阶级矛盾演变为中日民族矛盾。原因: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危机加剧。影响: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相同点:都以广大农村为根据地,发动和依靠群众进行革命斗争。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党领导中国革命不同时期革命地点的变化的归纳,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时空观念等核心素养。)
【教师活动】活动探究3:如何理解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学生活动】学生开始小组讨论,学生开始回答相应的问题。
结论: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是最终战胜日本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 1931年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七七事变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军民在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战役中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结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方面获得的第一个胜利,引起了强烈的国际反响。中国战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牵制的日军兵力最多,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中国与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保障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设计意图:通过对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作出的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的贡献的探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环节四、巩固提升
【教师活动】(教师小结并升华)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1937 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小结,使学生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升华家国情怀。)
【学生活动】完成第四部分【巩固提升】的相关练习题(3分钟左右)
1.“所谓抗日战争的起点,简言之,就是抗日战争的重大事件的开始时间问题。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也是一个从小到大、由局部地区抗战逐渐发展到全国性抗战的历史过程。”关于这一“起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一起点是九一八事变 B.这一起点是七七事变
C.这一起点的结果是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D.这一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有人评论张学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最能佐证这一评论的历史事件是( )
A.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西安事变
3.《抗日三字经》在抗日战争时期广泛流传,其文如下:“人之初,性忠坚,爱国家,出自然。……七月七,卢沟桥,日本鬼,开了炮。……姚子青,守宝山……此数将,军人魂,青史上,美名存。”其中与“姚子青,守宝山”相关的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卢沟桥战役 C.北平保卫战 D.贺胜桥战役
4.某纪念馆的网址:www..cn。为推断,该纪念馆是( )
A.百团大战胜利纪念馆 B.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C.一二·九运动纪念馆 D.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纪念馆
5.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在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会战,下列会战按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淞沪会战 ②徐州会战 ③武汉会战 ④长沙会战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③①④ D.①③②④
6.下列说法中,对于敌后战场的抗战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B.根据地军民拼死搏杀,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C.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根据地军民开展了广泛的游击战争
D.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了“囚笼政策”
7.这场战役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场战役是( )
A.台儿庄战役 B.平型关大捷 C.平津战役 D.百团大战
8.1940年,某报社论称:“正太路自八月二十日被截断后,迄在游击军控制下,交通未能恢复,自然饶有价值,亦是最足令人兴奋的事态……日人倘使还想‘征服’中国,推行‘新秩序’,真是做梦了。”这篇社论反映出( )
A.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灭亡中国的迷梦 B.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C.百团大战振奋了国人抗战胜利的信心 D.第三次长沙会战在国内外的积极影响
9.“会议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这次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10.金冲及说:“日本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由此可见他认为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全民族抗战 B.综合国力强 C.地大物博人口多 D.科技水平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A B A B B C D A
1.B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题干“关于这一‘起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结合所学可知,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起点,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1931年9月18日,日军炸毁了沈阳北郊南满铁路柳条湖一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由此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九一八事变后,日军扩大侵略,东北军十几万人撤至山海关内,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2.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张学良在1936年发动了西安事变,逼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促成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这一历史事件最能体现张学良的爱国精神和民族大义,因此最能佐证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D项正确;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与张学良无关,排除A项;百团大战是彭德怀领导的,排除B项;台儿庄战役是李宗仁指挥的,排除C项。故选D项。
3.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姚子青,守宝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上海宝山的淞沪会战有关。1937年8月,日军一名军官带兵强行闯过上 海虹桥机场警戒线,被中国守军击毙。日本以此为借口,在上海挑起事端。13日,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会战期间,姚子青率全营守卫宝山,与日军苦战3天,全营官兵壮烈牺牲。谢晋元率部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与日军展开血战,消灭日军200多人,后奉命撤出。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A项正确;卢沟桥战役是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标志,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北平保卫战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发生在北平的一场重要战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贺胜桥战役是北伐战争期间著名的战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4.B
【详解】根据题干“某纪念馆的网址为 www..cn”,结合所学可知,纪念馆网址中的数字反映的是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时间1937年12月13日。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南京进行大屠杀,后建立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已经成为国际祈祷和平与历史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B项正确;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8月到1941年1月,排除A项;一二·九运动发生在1935年12月9日,排除C项;第三次长沙会战发生在1939年9月至1942年1月,排除D项。故选B项。
5.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淞沪会战爆发于1937年,②徐州会战爆发于1938年3月,③武汉会战爆发于1938年6月,④长沙会战爆发于1941年12月,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①②③④符合题意,A项正确;BCD项排序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
6.B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台儿庄战役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心。但是台儿庄战役是正面战场的战役,不是敌后战场的抗战,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A项不符题意,排除A项;根据地的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采用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战法,进行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对日军构成严重威胁,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7.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9月,一支骄横的日军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东侧伏击,歼灭日军一千多人,史称“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B项正确;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之一,排除C项;百团大战历时数月,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详解】据题干“正太路自八月二十日被截断后,迄在游击军控制下,交通未能恢复,自然饶有价值,亦是最足令人兴奋的事态”和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8月至次年1月,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这次战役的主要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C项正确;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灭亡中国的迷梦与题意不符,题干材料涉及的战役是百团大战,排除A项;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胜利与题意不符,题干反映的是百团大战的影响,排除B项;第三次长沙会战在国内外的积极影响与题意不符,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百团大战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9.D
【详解】依据题干“会议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结合所学知识,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于1945年4月至6月在延安召开了中共七大,会议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并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D项正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排除A项;1929年12月,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排除B项;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排除C项。故选D项。
10.A
【详解】根据材料“日本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可知,材料强调日本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即中国实行全民族抗战,这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A项正确;当时中国处于积贫积弱的状况,综合国力强与材料和当时中国实际不符,排除B项;地大物博人口多在材料中并没体现,并不是材料强调的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科技水平高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并非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且与当时中国科技现状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设计意图:通过对本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对本堂课的知识进行巩固提升。)
【课堂总结】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政治方面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都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共七大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了准备。
经济方面 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打破日伪军封锁。
思想文化方面 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通过时空线索构建单元发展脉络,清晰明了)
【教学反思】
优点:
1、通过对本堂课的授课,能够贴近课程标准中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
2、通过整堂课的教学设计,能够使得学生对基础知识,语言组织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3、学生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提升其阅读素养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4、在实际测评中关注个体学生间的差异,有针对性地提升成绩。
缺点:
难点突破的效果不够明显,需进一步加强。
11【大事年表】
中国近代史(1931年-1945年)大事年表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931年9月18日 日策划柳条湖事件,九一八事变爆发
1935年12月9日 一二 九学生运动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
1937年7月底 平津相继沦陷,佟麟阁、赵登禹先后为国捐躯
1937年8月13日 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
1937年12月13日 日军攻陷中国首都南京,南京大屠杀
1937年9月 八路军“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1938年春 台儿庄战役,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国民党)
1940年3月 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
1940年6月 武汉会战
1940年8月 百团大战,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1941年1月 皖南事变
1941年底至1942年初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5年4至6月 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
1945年8月 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
1945年8月15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无条件投降,中国胜利,台湾10月回归
1945年9月2日 日本签署投降书
12【分类速查】
一、“第一”类
1.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二、标志类
1.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4.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5.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
三、人物类
1.杨靖宇: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后被日寇杀害。
2.张学良、杨虎城:著名的爱国将领,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
3.赵登禹、佟麟阁:在保卫北平战役中,壮烈殉国。
4.李宗仁:国民党爱国将领,指挥台儿庄战役,取得正面战场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5.林彪: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师长,指挥平型关大捷,取得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胜利。
6.彭德怀:八路军将领,指挥百团大战取得胜利。
7.张自忠: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在枣宜会战中壮烈殉国。
8.左权:八路军副参谋长,在反“扫荡”作战中血洒疆场。
四、意义类
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13【单元评价】
第6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选择题
1.《盛京时报》报道:“九月十八日晚间,北大营一部分官兵炸毁柳条湖附近之南满铁路,因而引起中日两军之大冲突。”报道中的“冲突”( )
A.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B.导致日本全面侵华,华北形势危急
C.迫使张学良宣布“改旗易帜” D.促使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2.“从1932年春到1934年,在东北的南满、东满、北满和吉东地区相继建立了十几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反日游击队。仅据日方的统计,从1931年至1935年末,伤病者17.13万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杰出代表人物是( )
A.杨靖宇 B.赵登禹 C.佟麟阁 D.谢晋元
3.十四年抗日战争中,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具备的历史标签是( )
A.东北沦丧 B.转变时局 C.日军暴行 D.欢庆胜利
4.自11月18日起,国民政府各院部即络绎迁往重庆。20日,中央电台奉命广播《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这条消息后,中央党政人员纷纷乘轮西上,中央电台人员也撤离南京去长沙。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军阀割据纷争的混乱
C.侵华日军步步逼近 D.国民党政权覆灭
5.如图是蔡若虹1938年创作的漫画《神圣的握手》,漫画中的大门象征着中国的国门,一个日本士兵手持手枪正企图闯进中国,但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两只大手紧握在一起,将日本士兵的头,一只手和一只脚死死地夹在门缝中,令其动弹不得。这说明( )
A.敌我力量对比此消彼长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C.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国共两党通力合作共同御寇
6.国家公祭鼎铭文:“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共御外辱。”材料中的事件发生的地点在( )
A.旅顺 B.南京 C.重庆 D.上海
7.《新华日报》报道:“1938年4月7日、8日……歼敌万余人,坦克车被击毁30余辆,缴获大炮70余门,战车40余辆,装甲车70余辆,汽车100余辆。”该新闻报道的战役是( )
A.台儿庄战役 B.武汉会战 C.百团大战 D.平型关大捷
8.2020年,武汉因战胜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成为了中国的焦点!历史上,武汉也是一座革命与英雄的城市!下列有关武汉会战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武汉会战中为了避免损失,中国军队有序退出了武汉
B.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C.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D.武汉会战的领导人是周恩来
9.1947年,上海市政府将四行仓库西面的满洲路改名为晋元路,以纪念曾在此驻守的一位抗日将领。其驻守的这场战役隶属于(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武汉会战
10.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该言论( )
A.有利于解放区土地改革的进行 B.表明持久战是抗战取胜的有效途径
C.有助于三大战役的顺利进行 D.反映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战的必要性
11.下列图片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建立的根据地分布示意图。据图可判断( )
A.中国革命任务已经完成 B.中国国家性质发生变化
C.中国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12.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令人向往的圣地,“到延安去”成为不愿意做亡国奴的人们的共同选择,这些人中有文学家、音乐家、电影明星、更多的是青年学生。这表明( )
A.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 B.抗战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C.敌后战场成为抗日主战场 D.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13.同学们在进行单元复习时,搜集整理了关天培、左宗棠、邓世昌、张自忠、左权等人的事迹。该单元的主题是( )
A.应对边疆危机,巩固国家统一 B.反抗专制统治,确立民主政体
C.向西方学习,进行近代化探索 D.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
14.如图为抗日战争时期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的人员构成统计图。从图中信息可知( )
A.全民族的浴血奋战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B.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C.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D.民间抗日群体是抗日战争的主力军
15.张海鹏在关于抗日战争胜利原因的谈话中说:“(甲午中日战争)50年后,中国终于一雪前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最主要的是中国自身的努力。”“中国自身的努力”主要在于( )
A.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B.坚持全民族抗战
C.反法西斯同盟援助 D.解放区土地改革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惩办国贼,拒签和约,“五四运动”取得的胜利是史无前例的……完全是中国人民群众斗争的胜利。中国人民在斗争中表现的反帝反封建的觉悟和彻底性,也是空前的。尤其是工人阶级首次登上政治舞台,便显示出巨大的力量,使中国革命面目焕然一新,从而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徐海祥等编著《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史通论》
材料二: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中共中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1936年,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筑梦中国》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五四运动”取得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因素,(至少写出2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时局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历史经验和教训,谈谈一个国家在面对危机时应当怎么做。
17.2023年11月20日,日本福岛核电站第三批次核污水排放结束,从8月24日正式开启排污,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已有超2.3万吨核污水流入太平洋。核废水的排放,对中国等国造成巨大危害。中日关系的历史演变告诉我们,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吴玉章在回忆录中沉痛地写道:“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1)材料一中吴玉章评价的是哪次战争?这次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整个抗日战争,是靠两个战场支持的……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虽然败仗居多,牺牲惨重,但毕竟阻滞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图谋……但是如果离开了敌后战场对日军的牵制,离开了敌后根据地对日本占领者的骚扰和打击,正面战场坚持的时间是极为有限的。
——摘自《正确看待抗战两个领导中心,中共是中流砥柱》
(2)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各自发挥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一次经典战役。
材料三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某地以后,进行了灭绝人性的烧杀抢掠“大竞赛”。日军滔天罪行罄竹难书,震惊了世界,被中外舆论称为“现代史上破天荒的残酷记录”“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英国《曼彻斯特卫报》记者田伯烈《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
(3)材料三反映的是日本法西斯制造的哪一次惨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有哪些?并谈谈中国设立国家公祭日和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现实意义。
18.国共关系是指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成立以来的关系,国共双方从20世纪20年代起多次对抗与合作,深刻影响着中国政治,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造就革命武装的骨干力量,在共产党人的建议下,国民党一大决定创办一所军校,在第一期学生中,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有56人,占学生总数的1/10。这所军校将政治教育提到和军事训练同等重要的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这是与旧式军校根本不同的地方。
——《中共广东历史简明读本》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所军校与旧式军校相比有什么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这所军校”创立后,国共两党合作展开的重大军事行动是什么?
材料二 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摘编自《内战百科》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1927年至1937年(含1937年)日本发动的侵华事变名称。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的背景。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坚持兵民是胜利之本,提出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敌后根据地军民广泛开展地雷战、地道战等游击战的战术战法,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协力合作,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局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以弱胜强的雄浑史诗!
——习近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你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得到什么启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B C D B A D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D D A B
1.A
【详解】根据题干“ 北大营一部分官兵炸毁柳条沟附近之南满铁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晚,日军炸毁柳条沟附近的南满铁路的一部分,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三省沦陷,中国局部抗战开始,A项正确;1937年7月,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1928年底,迫使张学良宣布“改旗易帜”,使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中国,与九一八事件不符,排除C项;促使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是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改旗易帜”,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在及其艰苦的环境下,符合题意,A项正确;赵登禹牺牲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保卫北平的战斗中,排除B项;佟麟阁牺牲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保卫北平的战斗中,排除C项;谢晋元在淞沪会战期间坚守四行仓库,与日军展开血战,排除D项。故选A项。
3.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陕西、西安火车站、华清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此相关的是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凌晨 ,张学良、杨虎城按照计划,东北军一部包围华清池,扣留了蒋介石;同时, 第十七路军控制了西安全城,扣留了 陈诚、 邵力子、 蒋鼎文、 卫立煌等国民党军政要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因此选项“转变时局”符合题意,B项正确;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时间,东北三省沦陷,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日军暴行主要表现是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等,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4.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自11月18日起,国民政府各院部即络绎迁往重庆。20日,中央电台奉命广播《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这条消息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国民党迁都重庆,主要原因是抗日战争时期淞沪会战的失败威胁到南京,C项正确;北伐战争时期国民党没有迁都重庆,排除A项;军阀割据纷争的混乱没有使国民党迁都,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全民族抗战时期南京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国民党政权没有覆灭,排除D项。故选C项。
5.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两只大手紧握在一起,将日本士兵的头,一只手和一只脚死死地夹在门缝中,令其动弹不得”说明国共两党通力合作共同御寇,D项正确;材料中未说明敌我双方的力量变化,排除A项;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正式形成,排除B项;1938年10月至1943年7月是全国抗战的战略相持阶段,材料表达不出抗日战争是否已经进入相持阶段,排除C项。故选D项。
6.B
【详解】根据题干“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共御外辱”和所学知识可知,日军攻陷南京,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因此,材料反映的是历史事实是南京大屠杀,B项正确;旅顺大屠杀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937年12月13日,国民政府迁往重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南京大屠杀,与上海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7.A
【详解】依据题干“1938年4月7、8日.......缴获大炮70余门,战车40余辆,装甲车70余辆,汽车100余辆”得出,这是台儿庄战役,1938年日军进攻战略要地徐州,在李宗仁指挥下,双方在台儿庄地区展开激战,结果中国军队大败日军,消灭日军一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A项正确;武汉会战从1938年6月11日日军进攻安庆起,至10月25日中国军队撤出武汉止,历时4个半月,排除B项;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排除C项;平型关大捷发生于1937年,排除D项。故选A项。
8.D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可知,武汉会战是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发动的战役,与周恩来总理无关,D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在武汉陷入三面包围情形下,为了避免损失,中国军队有序退出了武汉,A表述正确,排除A项;武汉会战历时四个多月,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B表述正确,排除B项;武汉失陷后,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C表述正确,排除C项。故选D项。
9.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谢晋元是抗日将领,淞沪会战中以“八百壮士”死守上海四行仓库,鼓舞了人民的抗战热情。A项正确;太原会战发生在山西,排除B项;台儿庄战役发生在山东的台儿庄,排除C项;武汉会战发生在湖北省的武汉,排除D项。故选A项。
10.B
【详解】题干材料中毛泽东分析了中国的抗日战争需要经历三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阶段,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该言论表明持久战是抗战取胜的有效途径。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指出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B项正确;解放区土地改革和三大战役都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与抗日战争无关,排除AC项;题干主旨是论述抗日战争的持久性,没有提到国共合作的必要性,排除D项。故选B项。
11.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国共两党的阶级矛盾。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走向农村,在南方创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与国民党形成了对峙局面。根据题干那些“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日本不断侵华,中日民族矛盾激化,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后方变成抗日前线,有力配合了正面战场,因此据图可判断中国主要矛盾发生变化,C项正确;当时中国革命的任务依然是反帝反封建,并未完成,排除A项;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当时的国家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排除B项;当时中国社会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依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故选C项。
12.D
【详解】依据题干中的对延安的描述可知,共产党坚持的全面抗战路线,即动员全国一切人力、物力、财力,争取抗战的胜利,这种包容性和广泛的动员能力,使得延安成为了众多抗日救亡志士的向往之地。人们前往延安,正是对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认同和支持,D项正确;此选项更多是在描述一个现象,而没有直接涉及延安或共产党的具体抗战策略或地位,排除A项;选项描述的是抗战的一个战略阶段,与题目中描述的延安成为圣地、人们纷纷前往的现象无直接关联,排除B项;题目中并未直接提及敌后战场的地位或作用,而是强调了延安作为圣地对人们的吸引力,排除C项。故选D项。
13.D
【详解】根据材料“关天培、左宗棠、邓世昌、张自忠、左权等人的事迹”及所学知识可得,这些人物都关于中国近代面临着民族危机的加重,这些人物通过自身的努力,起来进行反抗,关天培在虎门战役中牺牲,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进行了英勇的反抗,张自忠、左权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所以他们的共同点是反抗外来侵略,D项正确;应对边疆危机只符合左宗棠,排除A项;左宗棠等地主阶级的代表,没有进行反抗专制统治的活动,排除B项;关天培、邓世昌、张自忠、左权等反抗外来侵略,未体现近代化的探索,排除C项。故选D项。
14.A
【详解】根据材料“抗日战争时期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的人员构成统计图”可知全民族都曾经为抗战胜利作出贡献和牺牲,意在说明抗战胜利是全民族抗战的结果,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国共合作,排除B项;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击日军的主战场,战略相持阶段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才成为抗击日军的主战场,排除C项;据图所示民间抗日群体只占12.98%,不是主力军,排除D项。故选A项。
15.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关于抗日战争胜利原因”“最主要的是中国自身的努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凝聚力即坚持全民族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B项正确;鸦片战争后国人近代民族意识开始萌发、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意识初步觉醒,排除A项;反法西斯同盟援助不属于中国自身的努力,排除C项;解放区土地改革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与抗日战争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6.(1)原因:中国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斗争;工人阶级发挥了巨大的力量。
(2)因素: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国内各方的共同努力等。影响: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做法:根据国情作出正确抉择;以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为重;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要坚定信心、团结协作等。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完全是中国人民群众斗争的胜利。”可知,“五四运动”胜利的原因是中国人民积极参与斗争;根据材料“尤其是工人阶级首次登上政治舞台,便显示出巨大的力量,”可知,“五四运动”胜利的原因是工人阶级发挥了巨大的力量。
(2)因素:根据材料“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可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根据材料“中共中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可知,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国内各方的共同努力等,都是促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因素。影响:根据所学可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做法:本题为开放性题目,站在国家的角度上回答,言之有理即可。例如:根据国情作出正确抉择;以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为重;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要坚定信心、团结协作等。
17.(1)甲午中日战争。影响: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合理即可)
(2)正面战场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战役,有力地阻击了日军的侵华步伐;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深入敌后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取得了百团大战等战役的胜利,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信心和抗战热情,为抗战的最后胜利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合理即可)
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敌后战场:百团大战。(合理即可)
(3)南京大屠杀。原因:战争的正义性;实行全民族抗战(或国共合作);中共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国际社会的援助。(合理即可)
现实意义:牢记历史,缅怀先烈,勿忘国耻;深刻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珍惜和平,开创未来,担当历史责任;等等。(合理即可)
【详解】(1)战争:根据材料一“这真是空前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