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新课标要求】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学习目标】
1.能灵活多样地举例,全面、准确地理解和应用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2.能阐述某自然环境要素在自然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3.能全面、准确地应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视角,并据此分析和解释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
【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地理要素在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难点:1、理解地理要素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整体功能。
【预习交流】
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1.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1)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选填序号)
①岩石 ②生物 ③大气 ④土壤 ⑤植物
(2)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整体性的________
①实现途径:水循环、________循环和________物质循环等。
②结果:自然环境要素形成一个相互________、相互制约和相互________的整体。
2.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1)概念:自然环境作为一个________,在自然环境要素共同作用下,拥有了整体功能。
(2)内容
功能 生产功能 稳定功能
概念 自然环境具有合成 的能力 自然环境要素通过 和能量交换,使自然环境具有能够自我调节、保持 稳定的能力
性质 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 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拥有的各个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功能
形成过程 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 二氧化碳的稳定:在海洋 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
氧气的稳定:植物光合作用释放 ,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
举例 生态系统的生物生长发育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稳定、大气中氧气的稳定、一定范围内各物种数量基本恒定
意义 (1)保证了人类的生存和 。 (2)协调 关系,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生产功能和稳定功能的差异。
(3)意义:保证了人类的________和发展。
3.地貌与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联系
水 河流运动塑造地貌,地貌影响河流的流速及水系分布特征
大气 大气运动(风力作用)塑造地貌,高大的山体阻碍大气的运动,进而形成地形雨
土壤 坡陡,易水土流失;坡缓,土壤堆积,土壤肥沃
生物 植被可以涵养水源,进而影响地貌形态;平坦的地形有利于农业发展
4.土壤与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联系
大气 气候的干、湿、冷、暖影响土壤,土壤是气候的反映
生物 土壤的肥力、酸碱性、透气性影响植物的生长
水、地形 土质疏松,易水土流失,进而影响河流的含沙量,并进一步塑造地表形态
岩石 地壳表层的岩石圈经过风化作用成为风化壳,即成土母质
5.生物与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联系
以农业发展为例,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地形、土壤、灌溉水源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影响。
三、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
1.特点
(1)变化性:自然环境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 。自然环境的演化,是要素间 的结果。
(2)统一性:
一个要素的演化必然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各个要素的演化是 的。
2.意义:保证了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协调,形成了阶段性的 组合。
四、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
1.响应原理
2.特点:干扰下的环境变化多为快速的,各要素变化也不同步。
3.现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不断增强,环境变化加快,不利于人类的适应。
【互动探究】
探究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与整体性功能
1、2021年10月11日,340国道山西晋中太谷段因山体出现多处裂缝,存在严重的塌方、泥石流等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被当地交警部门连夜采取强制性道路交通管制措施。7个多小时后,该道路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因提前采取交通管制措施,成功避免了人员伤亡。
(1)此次山体滑坡影响了哪些自然地理要素
(2)山区植被要素的变化与山体滑坡有何关系
探究二: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与要素组合及其对干扰的整体响应
1.庭湖是长江重要的调蓄湖泊,具强大蓄洪能力,曾使长江无数次的洪患化险为夷,江汉平原和武汉三镇得以安全渡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洞庭湖位置及水系图
材料二:洞庭湖面积最大时的约6000平方公里,目前骤减到约2600平方公里,退居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说出洞庭湖主要补给来源
(2)简要分析引起洞庭湖6-9月水体面积波动的自然原因。
(3)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洞庭湖面积减小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参考答案】
探究一
(1)地貌、植被、水文、土壤等。
(2)山区植被覆盖率的降低可能会引发山体滑坡。
探究二:
(1)大气降水、长江、湘资沅澧四条支流补给。
(2)6月份,长江流域进入梅雨季节,长江水位上涨,高于洞庭湖水位,长江补给洞庭湖;7-9月份,雨带推移到华北,长江水位下降,低于洞庭湖水位,洞庭湖补给长江。
(3)①湖泊调蓄水量能力减弱(或湖泊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节作用减弱),洪涝(旱涝)灾害频繁;②湖泊水量减少,自净能力减弱,水质下降(水污染加剧);③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④湖泊减少,调节气候能力下降。
【习题演练】
冻土,一般指温度在 或 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土,对温度敏感,且易变。根据其融化情况,可分为季节冻土和永久冻土。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冻土广布,冻土内储存着大量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近年来,科学家发现位于西伯利亚的部分永久冻土开始融化,且融化速度在加快。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西伯利亚部分永久冻土融化的首要原因是( )
A.气温升高B.降水增多
C.气温降低D.降水减少
答案:A
解析:导致西伯利亚部分永久冻土融化的首要原因是气温升高,A对。
2.永久冻土的融化可能导致西伯利亚地区( )
A.生态系统更加稳定B.地质灾害增加
C.气候变暖趋势缓解D.湿地面积减少
答案:B
解析:随着永久冻土的融化,西伯利亚地区地质状况将变得不稳定,地质灾害会增加,B对;永久冻土融化,生物生存环境发生变化,生态系统更加不稳定,A错;永久冻土融化,原保存在冻土中的温室气体被排放到空气中,加剧气候变暖,C错;永久冻土融化,地下水和地表水可能增多,湿地面积可能增加,D错。
杏仁桉是世界上最高的树,一般都高达100米。它们最初生长在澳大利亚的半干旱地区,树根扎得又深又广,吸水量特别大,有“抽水机”的雅号。树叶细长弯曲,而且侧面朝上。其木材是制造船、电线杆等的极好材料,世界很多地区进行了引种。下图为杏仁桉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杏仁桉的树叶特征是为了( )
A.适应干燥气候B.防止被大风刮倒
C.便于吸收雨水D.增大受光面积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杏仁桉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半干旱地区,叶片侧面朝上可以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干燥的气候,A正确。杏仁桉叶片朝向不能防止被大风刮倒,B错误。叶片侧面朝上,不利于叶片截留更多降水,C错误。杏仁桉的叶片侧面朝上,与阳光投射方向平行,叶片与阳光接触面减小,不能增大受光面积,D错误。
4.1984年起,我国西南某些地区开始大规模引种杏仁桉。这一举措却给当地带来了生态灾难,这种灾难主要表现为( )
①地下水位逐渐降低,旱情更加严重
②土壤盐碱化更加严重
③林下的草本、藤本植物逐渐枯萎
④土壤肥力逐渐降低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杏仁桉因吸水能力强,被誉为“抽水机”;杏仁桉吸取地下水,地下水位逐渐降低,旱季的旱情更加严重;林下的草本、藤本植物因缺水而逐渐枯萎,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因缺水而肥力逐渐降低,①③④正确,B正确。土壤盐碱化是因为人类不合理的灌溉,加之蒸发旺盛而形成的,②错误。
下图中湖泊是我国西部内陆重要的淡水湖,湖岸分布有大面积的芦苇,但不均匀。近十多年以来,湖泊面积明显减小,并逐渐变为微咸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湖泊面积减小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昼夜温差减小B.芦苇面积增加
C.生物多样性减少D.湖泊蒸发量增加
答案:C
解析:水比热容大,大面积水面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使得昼夜温差减小,而湖泊面积缩小,使得昼夜温差变大,A错。湖泊面积减小,适宜芦苇生长面积变小,B错。湖泊面积减小,湖泊周边环境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C对。蒸发量减少,D错。
6.近十多年以来,该湖逐渐变为微咸湖的主要原因是( )
A.灌溉用水增加B.湖区降水减少
C.全球气候变暖D.湖水下渗加剧
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湖泊西岸,有大量城镇分布,西部内陆地区降水少,河流为主要灌溉水源,随着种植业的发展,灌溉用水增加,注入湖泊的淡水减少,湖泊水的盐度略有升高,A对。湖区降水短时间不会有明显变化,B错。该湖泊所在区域位于西北,河流补给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受全球变暖影响,短时间内,河流流量增加,会使湖泊盐度降低,C错。湖水下渗状况在短时间内不会有大的变化,D错。
7.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究里海的前世与今生,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该地理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可知,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请帮助他们探究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答案:山脉隆起,里海与地中海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