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统一考试试题
地理(高一)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内容:必修一第1单元、第二单元第一节
第Ⅰ卷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和热,是人类生产、生活主要的能量来源。下图示意地球上人类对能源的利用形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 )
A. 约占太阳辐射量的一半 B. 能量主要来源于核裂变
C. 无明显的地区季节变化 D. 是大气运动的动力来源
2. 据图可知,属于对太阳辐射能利用形式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祖国与苍穹同高,天宫会日月争辉"。2023年1月1日,当新年第一缕阳光撒入中国空间站内时(下图),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记录下了这壮观的一刻,并开启直播模式,让观众随着空间站的第一视角鸟瞰地球,一眼千里。完成下面小题。
3. 直播时不能观察到的是( )
A. 悬浮在宇宙中的蔚蓝色地球 B. 黑色天幕上有明亮的星星
C. 阳光照射下明亮的天宫船体 D. 急速划过天幕的众多流星
4. 最可能对航天员直播造成干扰的现象是( )
A. 耀斑爆发 B. 极光现象 C. 狂风暴雨 D. 太阳辐射
图示意寒武纪至新近纪生物多样性和地表温度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5. 图中( )
A. 三叠纪至新近纪生物种类明显递增 B. 二叠纪是爬行类动物的繁盛时期
C. 白垩纪后期裸子植物种类大量消失 D. 物种大灭绝与地表温度变化无关
6. 地质学者在皖南山区的上溪群地层中发现了大量寒武-奥陶纪的水母等古生物化石。推测该地层可能抬升于( )
A. 古生代后期 B. 寒武纪时期 C. 元古宙时期 D. 太古宙时期
探索宇宙奥秘是人类不懈的追求。下图是太阳系模式图(部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若把地球和行星c的位置互换,则地球上( )
A. 温度将大幅升高 B. 陆地将会消失
C. 将不会有大气 D. 将会冰天雪地
8. 与地球相比,行星b没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
①没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②没有固体表面
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偏高④没有昼夜更替现象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抹茶起源于中国,其做法是采集春天的嫩茶叶,经过切割、蒸青等工序精制而成。贵州铜仁市被称为世界抹茶超级工厂,当地在茶芽发到85%以上时,便会给整片茶园覆盖黑色遮阳网棚。完成下面小题。
9. 给茶园覆盖遮阳网可提高茶叶品质,其原因( )
①减少光照②增加湿度③增大温差④提高温度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0. 茶园覆盖遮阳网棚后,( )
A. 棚上太阳辐射增强 B. 棚上大气辐射减弱 C. 棚下大气辐射增强 D. 棚下地面辐射减弱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气压随高度的空间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M地的风向是( )
A. 南风 B. 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12. 较之甲地,乙地( )
A. 气温高,气流上升 B. 气温低,气流下沉
C 气温低,气压偏高 D. 气温高,气压偏低
探空气球是一种携带无线电探空仪上升并传回大气参数的气球。一般而言,气球升至离地3万米左右后会自行爆裂,未爆裂的气球则在该高度大气层中“流浪”,成为“流浪气球”。下图为“某民用‘流浪气球’飞行轨迹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3. 影响探空气球数据传递质量的主要自然因素包括( )
A. 红外线 B. 太阳活动 C. 紫外线 D. 太阳辐射
14. “流浪气球”所处的大气层,随高度增加,气温( )
A. 逐渐升高 B. 先升高后降低 C. 逐渐降低 D. 先降低后升高
我国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结合五大连池(局部)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从火山喷出的炙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A. ①圈层 B. ②圈层 C. ③圈层 D. ④圈层
16. 五大连池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A. 图中各圈层之间不存在能量交换 B. 图中各圈层的能量都来源于太阳能
C. 图中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 图中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
第Ⅱ卷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湖陆风是由于湖陆热力性质差异产生的局地大气环流,在理想状态下湖风和陆风的风速基本一致。巢湖位于安徽省合肥市东南部。受城市、地形等因素的干扰,巢湖湖陆风呈现复杂的特征。图左示意巢湖地理位置和风速观测站分布,图右示意三个风速观测站测得的平均风速日变化。
(1)归纳三个风速观测站测得的巢湖湖陆风日变化的共同规律。
(2)结合地形特征,分析2号观测站处夜间风速明显偏大原因。
(3)简述巢湖湖陆风对合肥市气候及环境产生的影响。
18. 课题名称:生命存在的条件
课题资料:
材料一:与其他行星相比较,地球的条件是非常优越的。首先,地球表面平均温度约为15℃,适于万物生长,而且能够使水在大范围内保持液态,形成水圈。而水星和金星离太阳太近,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分别为地球的6.7倍和1.9倍,表面温度达350℃和480℃;木星、土星距太阳又太远,所获太阳辐射的能量仅为地球的4%和1%,表面温度是﹣150℃和﹣180℃;更远的两颗行星的表面温度都在﹣200℃以下,条件十分恶劣。
材料二:在太阳系中,火星环境与地球环境最相似,因此人类首先选择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火星昼夜温差极大,其日间温度能达到20摄氏度,而其夜间温度低至零下80摄氏度,昼夜温差可达100摄氏度左右。另外,火星大气层稀薄,大量辐射弥散在星球上空。同时,星球氧气含量极低,还不及1%。材料三:木卫二(Europa)是距离木星第二近的卫星。它比月球体积还要小一些,还不到地球体积的2%。木卫二的组成与类地行星相似,含水量巨大。木卫二的表面温度很低,在赤道地区平均为﹣163℃,两极更低,只有﹣223℃,所以表面形成永久冻结的冰层.由于其存在内部能量源,冰下深处或拥有液态水,有资料表明木卫二有内部分层结构,并可能有一个小型金属内核。1994年,哈勃空间望远镜的光谱仪观测到,木卫二的表面包裹着一层极其稀薄的大气,含有氧气。课题思考:
(1)材料一反映出地球在太阳系中独特的优越条件是 。除此以外,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另外两个“金锁链”条件是 , 。
(2)读材料二:根据资料和所学知识简析火星上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原因。
(3)读材料三:木卫二上是否存在生命是科学界长期争论的话题,请根据材料及自己的认知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19.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0年9月17日14时11分,在青海省玉树州曲麻莱县(35.54°N,94.44°E)发生里氏3.9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km。
材料二 图甲为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图乙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图,图丙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1)为探测莫霍面的情况,在玉树州曲麻莱县和上海同时进行了地震波测定,与玉树州曲麻莱县相比,上海从莫霍面传至地表用时较____,原因是____。
(2)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了解青海省地球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____。
(3)图乙中A为____,B为____,请说明判断依据____。
2024年10月统一考试试题
地理(高一)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内容:必修一第1单元、第二单元第一节
第Ⅰ卷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题答案】
【答案】1 D 2. B
【3~4题答案】
【答案】3. D 4. A
【5~6题答案】
【答案】5. C 6. A
【7~8题答案】
【答案】7. A 8. D
【9~10题答案】
【答案】9. A 10. D
【11~12题答案】
【答案】11. D 12. A
【13~14题答案】
【答案】13. B 14. A
【15~16题答案】
【答案】15. B 16. D
第Ⅱ卷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题答案】
【答案】(1)上午10—12时陆风逐渐转变为湖风,到午后15—17时风速达到最大,此后风速逐渐减小;夜间22—24时湖风逐渐转变为陆风;到次日上午6—8时风速最大,此后风速逐渐减小。
(2)2号观测站位于湖泊东岸,地势东高西低,且南北两侧均有山地;夜间2号观测站附近盛行陆风,为偏东风;偏东的陆风受地形狭管效应的影响,风速增大。
(3)湖陆风环流有助于调节合肥市的气温,使得昼夜温差减小,气候更加宜人;湖风挟带的水汽有助于增加合肥市的降水量和湿度,改善空气质量;湖陆风增大了合肥市的风速,利于城区污染物的扩散,减轻大气污染,提高环境质量。
【18题答案】
【答案】(1)具有适宜的温度 合适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充足的液态水
(2)大气稀薄(密度低),缺少氧气;平均温度较低(昼夜温差大);缺少液态水;宇宙辐射强。
(3)判断结论一:不存在生命。理由:木卫二体积和质量太小,大气层极其稀薄;远离太阳,温度极低,生命难以产生和存续;即使液态水也深处冰层之下,压力极大;科学探测并未发现真正意义上的生命体存在。
判断结论二:存在生命。理由:木卫二存在大量的液态水,水是孕育生命的必要条件;有大气层,而且还有氧气存在;内能的释放为生命提供热能;有与地球相似的元素构成;科学探测的新发现,如黏土质矿物的存在、海底可能有火山等,间接为生命存在提供了有力证据。
【19题答案】
【答案】(1) ① 短 ②. 上海附近地壳较薄,地震波传播用时短
(2)地震波 (3) ①. 横波 ②. 纵波 ③. 地震波横波传播速度慢,纵波传播速度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