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英 国一、位置及领土组成1、海陆位置
英国位于欧洲西部的西部,是西欧的一个岛国,面积24.2万平方千米。
东北临北海,西邻大西洋,南隔英吉利海峡、多佛尔海峡与法国相望。
2、经纬度位置
50°N~60°N,
5°W~0°大西洋北海法国一、位置及领土组成2、领土组成:由大不列颠岛(包括苏格兰、英格兰和威尔士三部分)和北爱尔兰岛组成。
其中,英格兰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二、自然环境环境特征1、地形特征:以平原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势起伏较小.(中部、北部多山地、丘陵,东南部为平原;海岸线曲折)2.气候: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均匀)3、河流:河流短小、数量众多,河流大多从西向东流,多运河 泰晤士河为国内最大的河流4、资源及分布:煤、铁资源:奔宁山脉
石油、天然气:北海三、经济:1、工业:英国在不同时期出现不同的工业部门和工业中心※第一次工业革命:曼彻斯特的纺织工业和伯明翰的钢铁工业(奔宁山脉的煤炭开采)。※二战后:出现了以汽车、飞机、电子工业(苏格兰)为主的工业部门。※20世纪60年代:石油加工工业发展(北海沿岸的阿伯丁)。世界上资本主义工业化最早的国家伦敦周围、英格兰中部、苏格兰南部英国:工业化最早国家,农业不占重要地位工业革命 标志 部门 波及地区第一次 蒸汽机 纺织、钢铁 英(伯明翰和
曼彻斯特—煤)第二次 电气化 电力、 德(鲁尔区)、日(太沿岸)
(传统工业) 石油化工 英(中部)、美(五大湖)
汽车、飞机制造第三次 微电子 航天、核能 美(西海岸硅谷)
技术 半导体
高分子合成 日(北九州硅岛)
德(南部慕尼黑)
英(苏格兰)工业发展的条件①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有利于海运和对外贸易
航海事业
造船工业
②煤炭资源石油资源丰富③工业发展历史悠久英国工业区的分布传统工业区
依托:煤铁、殖民掠夺
分布:英格兰中部
—工业中心:
伯明翰—钢铁、
曼彻斯特—纺织、
格拉斯哥—造船
新工业区分布:
伦敦周围
苏格兰中部(电子)英国名车:宾利英国名车:劳斯莱斯银魅——参考价格: 15.5亿元3、农业:※奔宁山区及以西地区:乳畜业发达(为什么?)迎风坡降水多,日照少,气候凉爽,有利于牧草生长。※东南部:小麦、甜菜产区。(为什么?)西风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
纬度较低,气温较高,热量充足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四、主要城市伦敦:0°经线穿过,英国最大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英国最大的港口、综合性工业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之一。(思考:伦敦形成的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什么?)
伦敦位于英格兰东南部,跨泰晤士河两岸。泰晤士河河口宽阔,涨潮时,海轮可抵达伦敦市内。
(水源、河海运、军事防卫) 英国为何被称为“雾都”(秋冬)?
英国工业发达,燃烧煤、石油、天然气以及交通尾气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杂质和污染气体。
四面环海,水汽充足。
位于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南下的冷水交汇处,温暖的海水遇冷容易凝结成雾。
来自大西洋的温暖西风带来大量水汽,与陆地上的冷空气相遇凝结成雾。
伦敦所处的盆地地形,不利于水汽、尘埃和烟雾扩散。(尤其是秋冬季节,地面温度低,暖湿的海洋气流遇到下层较冷的空气和弥漫于空气中的烟灰、尘埃,形成弥天大雾。)伦敦的标志——圣保罗大教堂牛津大学城英吉利海峡及英法海底隧道 穿越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的列车 英法海底隧道建成后,会产生哪些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节省时间,缩短距离,较低交通成本
占用土地少,节约用地
没有交叉口干扰,高速安全
加强欧洲大陆与英国的经济联系
减少交通油耗,减少噪声污染,减少尾气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实现节能减排
图13示意某国部分地区的地形(a)和人口密度(b)。读图,完成1~2题。1.M、N、P、Q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A.M地?? B.N地? ? C.P地? D.Q地
2.影响L地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洋流??????????? D.距海远近AA读图5,回答3~4题。3.英国小麦区分布在东南部的主要原因是
①热量较好??? ②降水较多??③光照较好??? ④水网密布
A.①④ B.①③? C.②③D.②④B4.关于图示地区气温叙述正确的是
A.1月等温线走向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影响
B.7月等温线走向主要受洋流影响
C.伦敦7月份气温可能为16℃
D.英国7月南北温差大于1月D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甲乙两国水系图”材料二:甲国运河众多,大多是在1760到1840之间建造的,在修造铁路之前,担负繁重的运输任务,被称为甲国“工业革命的催化剂”。而乙国运河则寥寥无几。(1)据图说出甲、乙两国的河流水系的异同点。
(2)请从自然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角度分析甲乙两国运河长度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1)相同点:河流短小、数量众多:
不同点:甲国河流大多从西向东流,多运河;乙国河流从中间向四周流(2)自然原因:甲国地势起伏较小,适宜开凿运河;(乙国以山地为主,地势崎岖,不利于开凿河运)社会经济原因:甲国内煤铁资源丰富,运河主要连接中部传统工业区的煤铁产地和主要城市,早期工业发展对河运的依赖性强:乙国内资源贫乏,对海运的依赖性强或城市多沿海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