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描述矿物(一)
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
本节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中的第四课。学生已经学习了岩石的组成,在上节课中学生已经尝试去描述矿物的特征,但是描述却不一定准确,在对比矿物的资料卡之后,学生可能会有许多的疑问,所以这节课针对学生的疑问,依次讲解颜色、条痕、硬度。本节课包括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观察、描述矿物的颜色和条痕,先让学生描述矿物的颜色,学生会发现颜色比较难描述,特别是有些矿物都是几种颜色混在一起,之后介绍条痕的定义,以及如何确定条痕的颜色,再让学生去比较那个颜色更加的可靠,通过一系列矿物颜色的探究,学生很容易得出条痕的颜色比矿物的表面颜色更加的可靠。第二个活动:观察矿物的软硬。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会了用相互刻划的方法来比较硬度的大小,但是学生会发现矿物如果也用相互刻划的方法比较可能不是很科学、也不是很方便,这时候引导学生用其他物体来刻划来比较矿物的软硬,并且让学生了解对硬度情况的掌握对生活和生产的意义,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本节课的设计中,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去探究、动手做实验,本节课的内容非常少,重点在于让掌握学生研究矿物的这三种特点的方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指导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获取一些矿物颜色、条痕、软硬等方面的基本科学知识。
2.条痕颜色比矿物表面颜色更可靠。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和指导孩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研究活动过程;
2.经历对矿物颜色和条痕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
3.经历矿物互相刻划及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对矿物刻划进行硬度比较的描述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和推动孩子开展观察、描述矿物的活动,积极鼓励孩子在课外或校外继续开展一些研究矿物的活动。
教学难点:
能用所学方法与知识开展应用性观察、描述矿物。
教学重点:
能对观察的矿物进行描述。
教学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铜钥匙、小刀、石墨、矿物石、塑料、瓷砖、石英、长石、云母。
教师准备:同学生一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回顾:
上节课我们观察了很多的矿物,你知道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描述矿物吗?
2.学生讨论
3.交流汇报:透明度、颜色、形状、还有表面光滑和粗糙程度、硬度、反光度、轻重、厚度、气味、条痕……
4.你们对哪些性质的判断比较办法有疑问?学生汇报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其中的几种方法:颜色、条痕、硬度
[ppt2]
板书:观察、描述矿物(一)
二、探究新知
观察和描述矿物的颜色和条痕。
[ppt3—ppt4]
1.投影图片:不同色彩的矿物
2.让学生根据矿物的色彩命名。
3.师解说:很多的矿物是以颜色的名字命名的,因为颜色是最容易观察到的矿物的特征,也是辨认矿物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有些矿物具有多种色彩,有些不同矿物却具有相同的色彩。
投影图片:不同色彩:几种不同颜色的石英;相同颜色:金矿、黄铜矿、黄铁矿
4.哪个同学知道什么是条痕?
[ppt5—ppt6]
学生汇报:把矿物放在白色的无釉瓷板上摩擦,瓷板上留下的痕迹就是矿物的条痕。
5.教师示范
6.学生亲历对矿物条痕观察的活动
观察长石和云母、三种颜色的石英、铅笔、黄铜矿、黄铁矿、磁铁矿
观察这些矿物的条痕
白色瓷板上磨擦,你有什么发现?并记录
7.学生实验、记录
[ppt7]
8.学生观察比较自己收集来的矿物的条痕,交流描述矿物的条痕,教师板书
[ppt8]
9.教师提问这些条痕的颜色与矿物外表的颜色一致吗?为什么?那个更可靠?
10.讨论交流
[ppt9]
11.师讲解:有些矿物的颜色和条痕颜色是一致的,有些不一致,由于条痕可以消除杂质和其他的(如矿物内部的裂痕或表面的氧化薄膜对光的折射、散射等)一些物理因素的影响,所以矿物条横的颜色更加固定、可靠。比如:磁铁矿的颜色有铁黑色和红褐色等,但是条痕的颜色总是樱红色。黄铜矿、黄铁矿、金的颜色虽然是金色的,但是条痕的颜色却不一样。所以条痕的颜色更可靠。
三、观察和描述矿物的软硬:
1.复习导入:
在三年级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的软硬?
(1)用木头和金属相互刻划,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2)用木头、金属、塑料三种物体相互刻划,你又发现了什么现象?
(3)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试一试。
(4)比较物体的软硬,一般有什么方法呢?(互相刻划)
2.比较矿物的软硬:
(1)你有办法比较石英、长石、云母这三种矿物的软硬?
(2)学生用互相刻划的方法实验。把矿物按从软到硬的顺序排列,并填入表中。
(3)学生汇报交流
(4)你还有其他方法进行比较?(用其他物体来刻划)
[ppt10]
3.学生讨论确定: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分别在三种矿物上刻划,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的软;不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但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的较软;不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刻划出痕迹的较硬;用铜钥匙、小刀都不能刻划出痕迹的硬。
4.出示实验提示:要注意刻划的方法是否正确,学生领取实验材料
[ppt11]
5.学生实验观察云母、石英、长石的硬度,及时记录。
6.学生描述云母、石英、长石的硬度
7.学生汇报:石英的硬度最大、长石硬度排第二、云母的硬度最差。
8.小结:我们知道了比较矿物软硬有哪些方法?
学生汇报:
预设一:可以矿物与矿物互相敲击、刻划。
预设二:也可以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刻划。
[ppt12]
9.你知道那种矿物硬度最大,什么矿物硬度最小?
请阅读课本。
(金刚石硬度最大,石墨硬度最小)
硬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生活中,一些行业中了解矿物的硬度很有意义。比如:地质、建筑业上钻探机的钻头,我们平时划玻璃的玻璃刀就要硬度最大的金刚石来做;在钟表等仪器中,快速转动的部分要用硬度次于金刚石的刚玉来做轴承。
课堂总结:
[ppt13—ppt14]
四、课堂练习
[ppt15—ppt16]
作业:
1.完成课堂做课本
2.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很少,所以我把课堂时间大部分都分配学生自己去探究和实验。学生知道颜色是矿物和岩石的重要特征,但是用颜色来命名矿物学生还是会把握不好,主要原因出在学生对颜色的名称不是很清楚,还有就是有些矿物不是很纯,含有一些杂质,学生很容易混淆。在取材的时候要仔细,给学生比较好辨认的矿物。在做条痕实验的时候,学生容易出错的是,把所有矿物都一起来划,导致根本就不知道矿物的条痕是哪个,所以一定要提醒学生做一个记录一个。最后一个实验是硬度的比较,这个实验要在三年级的基础上展开,更进一步,采取了新的材料,我在上课的时候,最大的困难是,本节课很难备出新意,并且很多环节老师扶的比较多,学生的思维参与度不是很高,但是我尽量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实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