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2025年中考物理沪科版一轮复习考点探究(福建)(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2025年中考物理沪科版一轮复习考点探究(福建)(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11-15 09:56: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0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知识清单】
考点1温度
摄氏 温度 定义 物理学中,把物体的①    叫作温度
单位 摄氏度,符号②    
规定 把标准大气压下③    的温度规定为0 ℃,④    的温度规定为100 ℃
常见的温度值 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6.5 ℃,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5 ℃,淋浴适宜的水温约为40 ℃
原理 液体的⑤    
使用方法 (1)估: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2)选:根据估计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3)看:看清温度计的⑥    和⑦     (4)放:玻璃泡全部浸入待测液体中,不能碰到⑧    和⑨    (如图甲所示) (5)读: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待测液体,视线要与液柱液面相平(如图乙所示)
温度 计和 体温 计的 异同 相同点 原理相同,都是液体的    
不同 点 结构 温度计没有缩口,体温计有缩口
量程 实验室温度计:-20 ℃~110 ℃ 体温计:35 ℃~42 ℃
分度值 温度计:1 ℃ 体温计:0.1 ℃
使用 方法 温度计:不能甩,读数时不能离开待测液体 体温计:使用前甩一甩,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考点2六种物态变化
1.六种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 定义 吸、放热 水的三态循环图
熔化 物质从①    态变成②    态的过程 吸热
凝固 物质从③    态变成④    态的过程 放热
汽化 物质从⑤    态变成⑥    态的过程 吸热
液化 物质从⑦    态变成⑧    态的过程 放热
升华 物质从⑨    态变成⑩    态的过程 吸热
凝华 物质从    态变成    态的过程 放热
2.汽化的两种方式
蒸发 沸腾
相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
不 同 点 发生条件 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达到④    ,继续吸热
发生部位 液体表面 液体表面和内部
影响快慢因素 (1)液体的①     (2)液体的②     (3)液体上表面的③     吸热快慢
温度变化 降温制冷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3.晶体的熔化和凝固
晶体 非晶体
有无固定熔点和凝固点 有(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①    ) 无
熔化 规律 图像
过程 (1)AB段为熔化前,物质处于②    。 (2)BC段为熔化中,物质处于③    态,物质不断吸热但温度(为熔点)④    。 (3)CD段为熔化后,物质处于⑤     熔化过程中物质不断吸收热量,物质的温度⑥    ,物质先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凝固 规律 图像
过程 (1)EF段为凝固前,物质处于⑦    。 (2)FG段为凝固中,物质处于⑧    态,物质不断放热但温度(为凝固点)⑨    。 (3)GH段为凝固后,物质处于⑩     凝固过程中物质不断放出热量,温度    ,物质先变稠,最后变为固态
举例 冰、海波、水晶、石英、食盐、各种金属 石蜡、松香、玻璃、沥青
【核心突破】
物态变化的辨识及其吸、放热判断
在学校组织的物理知识情景剧中,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扮演霜、雾、冰、水蒸气,他们的台词正确的是 (  )
A.甲:我是由水凝华而来,这期间需要吸热
B.乙:我是由水汽化而来,这期间需要放热
C.丙:我是由水凝固而来,这期间需要吸热
D.丁:我既可以变成甲,也可以变成乙,这期间均需要放热
1.炎热的夏天,生活中许多现象与物态变化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加冰的饮料中冰块逐渐减少是冰的熔化现象
B.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C.教室内洒水感觉凉爽是因为水蒸发时吸收热量
D.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瓶,瓶壁出现水珠是液化现象
2.表中是几种物质的熔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物质 水银 甲苯 萘 镁 铜 铁
熔点/℃ -39 -95 80 649 1 083 1 535
沸点/℃ 357 111 218 1 090 2 567 2 750
A.表中各物质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
B.温度为80.5 ℃的萘一定处于液态,2 000 ℃的铁一定处于固态
C.在极寒冷的地区使用水银温度计和甲苯温度计都可以测量气温
D.可以用熔化的办法形成铁镁合金
四步识别物态变化及吸、放热
1.明确研究对象当前的状态
2.判断研究对象发生物态变化前的状态
3.根据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4.固态→液态→气态是吸热过程,反之是放热过程
真题精粹——福建8年真题精选及拓展
考向1温度估测
1.(2019·福建)下列数据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
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42 ℃
B.人的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 m/s
C.一层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10 m
D.一个鸡蛋所受的重力约为2 N
考向2物态变化类型的判断 (8年5考)
2.(2024·福建节选)木雕是工匠智慧和艺术修为的价值体现,锯木、刨料、风干、雕刻、开榫、组装、打磨、油漆,每一环节都讲究科学的工艺流程。结合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如图,木头风干时,成垛交叠,留有空隙,可以加快木头中水分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切割木头时,工人要戴上降噪耳塞,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
3.(2023·福建节选)如图所示,民间有“做白粿迎新春”的传统习俗。制作白粿时,先将浸泡过的米放在木桶中蒸熟,再放入石臼中用木棰捶打,最后搓揉成形。据此回答问题。
蒸米时,从木桶中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米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    。
4.(2017·福建)在沙漠中,可以利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应急取水,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  )
A.熔化  凝华 B.凝固  汽化
C.汽化  液化 D.熔化  液化
5.(2022·福建)国家速滑馆在冬奥会历史上首次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技术原理简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CO2经过压缩机时温度降低
B.CO2经过冷凝器时发生凝华
C.CO2经过膨胀阀时发生升华
D.CO2经过蒸发器时吸收热量
若对该考向有疑问,详见“核心突破”
考向3利用物态变化解释生活现象
6.(2019·福建节选)蒸粽子时将碗倒扣在盛有适量水的锅中当支架,把装有粽子的盘子放在上方,如图所示。蒸好后打开锅盖,看到锅盖内表面有许多小水珠,请说明该现象产生的原因。
考向4探究固体熔化规律 (8年2考)
7.(2021·福建)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装置。
(1)按自下而上的顺序安装装置,便于调整石棉网的高度,确保能用    进行加热,提高效率。
(2)取适量的海波装进试管中,将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并搅拌海波,其好处是使海波    。
(3)每隔1 min记录海波的温度,并将数据在坐标图中进行描点,如图乙所示。请根据描点作出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4)分析图像可得海波熔化时的温度特点:    。
8.(2019·福建)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 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
(2)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熔化过程对应图像中的    (选填“AB”或“BC”)段,其熔点为    ℃。熔化过程中海波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放出的热量。
(3)用质量m1的海波实验,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丁中的a。若用质量为m2(m2>m1)的海波做实验,得到的图线可能是图丁中的    (选填 “b”“c”或“d”)。
考向5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 (8年4考)
9.(2024·福建)探究液体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取质量相等的水和盐水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
(1)实验中,除了图甲的器材,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    。
(2)分析图乙中水的图线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水的沸点是    ℃。推断当时实验室的气压    一个标准大气压。
(3)对比图乙中两条图线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选用    煮蛋可以更快地将蛋煮熟。
10.(2021·福建)下列关于水沸腾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继续加热,水温不断升高
B.继续加热,沸点不断升高
C.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变大
D.气泡上升过程中压强不变
11.(2020·福建)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当先调整图甲中    (选填“A”或“B”)的高度。
(2)某小组用相同的装置先后做了两次实验,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a、b两条图线。由图可知:实验中水的沸点为    ℃;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保持    ;若两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分别为ma、mb则ma    (选填“>”“=”或“<”)mb。
(3)撤去酒精灯后,水很快停止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持续    。
(4)各实验小组发现,水沸腾时的温度均低于100 ℃。那么,水的沸点可能与    有关。
考向6用传感器研究物体的热传递情况
12.(2023·福建)利用低温箱和温度传感器探究不同温度的水降温快慢,温度传感器可实时监测并自动记录水温,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在三个相同的杯子中加入    相同、初温不同的水。将温度传感器的探头浸没水中测量水温时,应注意探头不要    。
(2)将三杯水同时放入-30 ℃的低温箱中冷却,箱内的风扇可使箱内气流稳定循环,使得三杯水受冷环境    。
(3)同时用三个温度传感器分别监测三杯水的温度,并获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初温高的水降温    (选填“快”或“慢”);水在凝固过程中,    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为提高实验结论的普遍性,实验时应在每杯水中放入多个探头,对杯子中不同    的水进行测量。
【热点预测】
1.(RJ教材八上P47“想想做做”变式)如图所示,这是自制温度计,当把瓶放入热水中时,细管中的水柱高度将会    ,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玻璃管中液柱变化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准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的建议:    。
2.(传统文化)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处重要宝藏。下列唐诗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加点字),属于液化的是 (  )
A.雪消冰又释,景和风复暄
B.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考向分析】 从自然界现象中进行物态变化的识别,同时将中华诗词和物理知识进行结合考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物理知识有机结合,既考查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学以致用,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3.(科技热点)氢氧发动机为火箭腾飞提供“硬核”动力,结构简图如图所示。
(1)为便于运输和储存,通常采用降温和压缩体积的方式将氢气和氧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后分别储存于火箭的液氢贮箱和液氧贮箱。
(2)氢氧发动机工作时,液态燃料经过阀门时因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体积急剧膨胀,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使发动机对火箭持续做功,直至上升到特定轨道,该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    转化为机械能。
【考向分析】 本题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和科技工程紧密结合起来,考查物态变化类型的识别和吸放热的实质,试题较易,应准确把握,争取不失分。
4.寒冷的清晨,一杯冒着“白气”的热茶,温暖了我们的手,也温暖了我们的心。关于“白气”的产生涉及的物态变化有 (  )
A.升华和凝华 B.升华和液化
C.汽化和熔化 D.汽化和液化
5.如图所示,这是一种沙漠里能收集空气中水分的甲虫。清晨,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高,甲虫从洞穴中走出爬上沙丘,迎着风整个身体呈倒立的姿势,很快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背部凝结成水珠,水珠越聚越多,顺着背部流入甲虫的嘴里。科学家利用该原理制造了沙漠集水器,实现沙漠淡水的补给,能让沙漠变成一块块绿洲。甲虫能收集到空气中的水蒸气,说明它背部的温度与外界气温相比 (  )
A.一定更高 B.一定更低
C.一定相同 D.无法确定
【考向分析】 物态变化的原理是初中物理的核心素养要求,无论是日常情境还是陌生情境,水的三态变化模型都是需要学生灵活掌握的核心知识。
实验探究——学科核心素养提升
【实验导航】
实验一: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装置: 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陶土网、烧杯、试管、温度计、秒表、水、海波、石蜡等。 实验过程: 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 ℃左右开始,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石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时间/min012345海波的温度/℃石蜡的温度/℃
实验现象: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石蜡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实验结论:晶体有一定的熔点,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
实验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装置: 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陶土网、烧杯、温度计、秒表、水、中心有孔的纸板。 实验操作: (1)组装器材的顺序:①    。 (2)缩短加热时间的方式:用初温较②    的水,适当减少水的质量,给烧杯盖上纸板。 (3)温度计的位置: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水中,且不能接触烧杯底或烧杯壁
交流反思: (1)纸板上小孔的作用:使烧杯内外气压相等。 (2)撤去酒精灯,水不会立即停止沸腾的原因:③    ,水会从石棉网继续吸收热量。 (3)沸腾前后气泡的特点:如图所示,图④    表示沸腾前,图⑤    表示沸腾时
【实验母题】
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进行实验与制订计划
(1)除了实验装置中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实验装置中,石棉网的主要作用是    。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放置温度计时,考虑到冰熔化前后体积的变化,温度计玻璃泡应该放置在固体颗粒中间略  
  (选填“靠上”或“靠下”)的位置。
(4)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    (选填“A”“B”或“C”)的位置。应选用    (选填“大冰块”或“碎冰”)进行实验。采用“水浴法”加热是为了使试管内物质    。
(5)实验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冰的温度为    ℃。
(6)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请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丙中作出固体熔化的图像。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4 -2 0 0 0 0 1 2
分析论证
(7)分析图像可知:第4 min,试管内物质处于    (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冰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温度    ;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0~2 min升温比5~7 min升温快的原因是    。
评估
某同学发现,在冰熔化过程中撤去酒精灯,冰还会继续熔化,原因是    ,冰可以继续  
  热量。
交流合作
(9)试管中的冰全部熔化成水后,无论怎么加热,试管中的水都不会沸腾,请设计一种可以使试管中的水沸腾的方案:        。
如图甲所示,这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在组装器材时,应该按照    (选填“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的顺序。
(2)用纸板给烧杯加盖,可以减少水的散热,从而    (选填“延长”或“缩短”)加热时间。
(3)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时,水中上升的气泡体积    。
(4)实验过程中,第2 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全部实验数据见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93 98 100 102 102 102
分析论证
(5)由表可知:水面上方的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6)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评估
(7)水沸腾后,烧杯上方出现大量“白气”,这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小水珠。
(8)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水还能继续沸腾一小会儿,这说明水沸腾时不需要吸热。这种判断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9)图乙是A、B两个实验小组根据各自的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水的沸腾图像,两图像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
【参考答案】
知 识 讲 堂
知识清单
考点1:
①冷热程度 ②℃ ③冰水混合物 ④沸水 ⑤热胀冷缩 ⑥量程 ⑦分度值 ⑧容器底 ⑨容器壁 热胀冷缩
考点2:
1.①固 ②液 ③液 ④固 ⑤液 ⑥气 ⑦气 ⑧液 ⑨固 ⑩气 气 固
2.①温度 ②表面积 ③空气流速 ④沸点
3.①相同 ②固态 ③固液共存 ④保持不变 ⑤液态 ⑥不断升高 ⑦液态 ⑧固液共存 ⑨保持不变 ⑩固态 下降
核心突破
例题 D
变式训练
1.B 2.A
真 题 精 粹
1.B 解析: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 ℃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A不符合实际;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 m/s,故B符合实际;三层楼的高度在10 m左右,一层普通教室的高度在3 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 g=0.05 kg左右,受到的重力为G=mg=0.05 kg×10 N/kg=0.5 N,故D不符合实际。
2.汽化 人耳
3.液化 做无规则运动
4.C 解析:沙漠中的水分首先从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然后水蒸气遇到塑料膜凝结成液态的小水珠,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越积越多,最后落下来,被收集到杯中。
5.D 解析:CO2经过压缩机时,压缩机对CO2做功,CO2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故A错误;CO2经过冷凝器时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了液化现象,故B错误;CO2经过膨胀阀后依然是液态,物态没有发生变化,故C错误;CO2经过蒸发器时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发生了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D正确。
6.锅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相对较低的锅盖,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珠。
7.(1)酒精灯外焰 (2)受热均匀 (3)如图所示。
(4)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8.(1)46 (2)BC 48 大于 (3)c
解析:(1)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其示数为46 ℃。(2)海波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所以熔化过程对应图线中的BC段;由图可知,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不变,其熔点为48 ℃,熔化过程中海波的内能增加,因此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3) 海波是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有一定的熔点,用质量为m2(m2>m1)的海波做实验,海波的质量变大了,加热到熔点吸收的热量变大,所需时间变长,但熔点不会改变,仍是48 ℃,故图线可能是图丁中的c。
9.(1)秒表 (2)保持不变 98 小于 (3)盐水
10.C
11.(1)B (2)98 不变 < (3)吸热 (4)气压
解析:(1)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应先确定铁圈B的高度。(2)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图中所示水的沸点是98 ℃,水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由图乙知,a的初温与b的初温相同,a先沸腾,说明吸收的热量相同,a升高的温度高,根据Q= cmΔt知,a的质量小。(3)撤去酒精灯后,水很快停止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持续吸热。(4)水沸腾时的温度均低于100 ℃,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就低于100 ℃,水的沸点可能与气压有关。
12.(1)质量 接触杯底或接触杯壁 (2)相同 (3)快 放出 (4)位置
热点预测
1.升高 换用内径更细的玻璃管
2.D 解析:我们一定要准确识别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物态变化现象,并能分类整理,比如露和雾的形成,烧开水时、打开冰箱冷冻室时冒出的“白气”,冰箱里拿出的鸡蛋表面“出汗”,冬天到屋里后眼镜片变模糊等都是液化现象,霜、雪、树挂、雾凇的形成是凝华现象,东北地区屋顶冰柱的形成是凝固现象,冰雪的消融是熔化现象。在本题A中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B中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C中雪的形成是凝华,D中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D正确。
3.(1)液化 (2)汽化 内能
4.D 5.B
实 验 探 究
实验导航
①自下而上 ②高 ③陶土网温度高于水的沸点 ④甲 ⑤乙
实验母题
母题1 (1)秒表 (2)使烧杯底部均匀受热 (3)靠下 (4)C 碎冰 受热均匀 (5)-3 (6)如图所示。
(7)固液共存 保持不变 晶体 水的比热容大 (8)烧杯中的水的温度高于冰的熔点  吸收 (9) 将烧杯中的水换成沸点更高的液体
母题2 (1) 由下到上 (2)缩短 (3)变大 (4) 96
(5) 大于 (6) 不变 (7)液化 (8)错误 (9) 水的质量不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