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三单元 单元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 1.认识诗词的当代价值,提高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增强文化自信。 2.感悟古诗词的魅力,开展古诗词朗诵比拼活动,以声传情,要求学生朗诵出诗人的丰富情怀。 3.借助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方法把握诗歌内涵,体察诗人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理解诗人的精神境界,提升综合审美鉴赏力。 4.在学习本单元作品的基础上,联系对既往文学作品的学习,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写一篇文学短评。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感悟古诗词的魅力,开展古诗词朗诵比拼活动,以声传情,要求学生朗诵出诗人的丰富情怀。 2. 运用比较式阅读方法鉴赏诗词。
教学难点: 1.感受作者的生命状态与精神追求,加深自我思考领悟。 2.把握文学短评写作的基本要求,探讨文学短评的主要写作方法,学写文学短评。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传统文学灿烂辉煌,归功于这些一代又一代的创作者、诗人,下面让我们来诵读他们的诗篇,走进他们的心声。 活动一:朗诵诗文 体悟先贤 课前,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合作探究,诵读诗歌 1.学生从本单元的八首古诗词中任选一首进行朗诵,结合注释,自读自说,梳理诗歌内涵,小组间轮流解释,相互指正点评。 2.教师对朗读诗文的字音、停顿、节奏、语气、情感进行指导,学生可以找专业的视屏和音频进行联系准备 3.课前学生在组内和小组间进行朗诵评比选拔。 学生从本单元的八首古诗词中任选一首进行朗诵,课前评选出的每一个小组朗诵选手到讲台上进行朗诵比拼,看哪一个组的选手朗诵得最好。语文教师组织学生抽签,排出上场进行古诗词朗诵比拼的顺序,并且公布古诗词朗诵比赛的评分标准。 1.古诗词朗诵比赛评分标准(100分) (1)衣着整洁,仪态大方,举止得体,体现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20分) (2)感情真挚、饱满,表达自然。(10分) (3)不读错字,不漏字,朗诵熟练,声音清晰、洪亮、优美。(10分) (4)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正确把握诗歌节奏,体现音韵美。(10分) (5)节奏准确、协调,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20分) (6)能够很好地表达该诗词的主题和内涵。(10分) (7)朗诵富有创意,配以适当的音乐,或以其他有创意的形式朗诵(20分) 2.首先由语文科代表示范朗诵一首古诗词,然后按照古诗词朗诵比赛评分标准(100分),对参加朗诵比拼的同学进行逐个评分。 3.按照抽签的顺序,进行古诗词朗诵比拼。 4.宣布所有参加朗诵比拼学生的成绩、名次,表扬或奖励朗诵优秀的学生。 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一次古诗词朗诵比拼活动,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同一首诗歌有不同的朗诵方法,不同的诗歌更有风格各异的朗诵方法。古体诗中的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杂言诗以及近体诗(绝句、律诗)、曲子词的朗诵方法各不相同,因为涉及到情感、停顿、节奏、重音、语调等方面。从《短歌行》《归园田居》《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任选一首进行朗诵,就一定要仔细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要特别注意朗诵的语气和语调的变化,这样才能够更准确地以声传情,恰当地表情达意。在平时,同学们一定要多观看名家名人的朗诵视频,结合对诗歌的进一步理解,再次进行朗诵训练,认真理解、体会本次朗诵的变化点及其依据;还要仔细观察名家名人朗诵时的体态语,好好学习他们借助肢体动作来辅助表达感情的方式方法,切实提高自己的朗诵水平,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从知人论世专题切入,以小组为单位,组内成员交流探讨、分工合作,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教材注解、学案资料、工具用书等,运用比较式阅读鉴赏方法完成要求任务。(提示:可从作者生平、时代背景、代表作、作品风格、思想情感、历代评价等方面查阅整合) 活动二:走进诗文 感悟诗情 课前学生从知人论世角度切入,以小组为单位,组内成员交流探讨、分工合作,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教材注解、学案资料、工具用书等,自主选择擅长的表格样式根据查找的资料完成填写表格相关内容,运用比较式阅读鉴赏方法,感悟诗情得出启示。(提示:可从作者生平、时代背景、代表作、作品风格、思想情感、历代评价等方面查阅整合) 每个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根据自己擅长或爱好绘制思维导图,可以多种形式呈现,选派代表上台讲解。发表对诗人生命的诗意的认识与对自身生命现实的思考。 参考样式一、以朝代切入绘制小单元表格 朝代作者 简 介时代背景思想情感生命的思考 自我领悟 魏 晋曹操 陶渊明
专 题朝 代作 者简介时代 背景作品 风格生命态度 精神追求生命思考 自我领悟 生 命 的 诗 意 知 人 论 世 魏 晋曹 操陶 渊 明 唐 朝李 白杜 甫白 居 易 宋 代苏 轼辛 弃 疾李 清 照
参考样式二、以全单元为切入点 参考样式三、以全单元思维导图为切入点 知识拓展: 运用比较式方法阅读鉴赏诗词,除了从知人论世方面切入,还可以从诗词的语言、形象、手法技巧、思想情感等角度切入,可以分版块、分专题进行比较分析,充分感受诗词的语言、节奏、音韵、意境之美。更快更好把握诗歌内涵,体察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 三:叩问心灵 书写生命 一、文学短评定义 文学短评属于文学评论。文学短评是指对各种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文学作品、文学理论等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议论性文章。 文学短评虽篇幅短小,但是它也必须是一篇观点鲜明、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论据充分的文章。它既有议论性,又有文学性,也有人称它为鉴赏短文。 二、文学短评的方法 不同文学体式的评论着眼点各不相同,在对其作短评时应该“因体而论”。诗歌是一种内容高度概括、感情强烈、语言精练的文学体裁。鉴赏古诗词,要注意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了解写作背景,把握作品主题;分析作品意象,领悟作品意境,体会作者情感;分析、品味赋比兴、联想想象、象征、夸张、对比、用典、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手法的作用。文学短评是一种精短的、以作家作品为评论对象的议论性文章,它既有议论性,又有文学性,是理、情、文的统一。写作文学短评,大致有“阅读—定题—评论—写作”四个步骤。其中,“阅读”须细,“定题”宜小,“评论”贵透。 (一)“渠清如许有源头,识得庐山真面目”----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写作文学短评之前,一定要细读作品,先进入而置身于作品之中,读懂作品,然后又要跳出作品,远而观之,客观、超然地评价作品。我们一般采取“总体—部分—总体”的步骤。“总体”就是从头至尾通读作品,得出初步而概括的印象;“部分”就是对重要部分仔细地阅读,找出画龙点睛的句子,通过分析研究,加深印象,从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主要的特色,初步形成观点;“总体”,就是再次浏览全文,获得对作品全面完整的认识,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作出准确判断。 (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定题小巧,选准角度 对同一作品,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就可以获得不同的认识,获取不同的短评写作角度。要想写好文学短评,一定要精心选择好角度,切题要小。选择自己有所研究的、有所心得的、把握得最准确的、能够评好的角度来写。 文学短评写作的角度与内容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写文学短评可从思想内容、艺术手法、构思技巧、语言特色入手,选择作品内容或者作品形式的某一个特点进行评论,定题要小而巧,做到突破一“点”,兼顾全部。 1.赏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 2.分析作品的形象。 3.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 4.分析作品的构思技巧。 5.鉴赏作品的语言。 (三)“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观点鲜明,视角新颖 文学短评,就是要“评”——要评论,要论述,要讲道理。写文学短评要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然后就原作内容进行复述或引用,应采用“述评结合”的方法,阐释自己的看法。 写作时,首先要根据命题者的要求确定评论重点,有明确的评价。确定了评论重点,就确定了评论的中心,也就确定了鉴赏、评价的主攻方向。一般的议论文要有中心论点或论述中心,文学评论也是这样。不过,文学评论的中心论点就是对作品的评价,这个评价一定要明确,没有明确的评价,文章就没有统帅,没有灵魂。评论、说理是短评的重头戏,决定着一篇短评的价值高低和分量轻重。要写好短评的评论、说理部分,除了注意议论文的三要素和运用各种逻辑推理之外,关键是要说新理——要有新的评论角度,要提出独到的见解,写出独到的认识,表达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对文学作品的评价视角要新颖,要能有独到的、恰当的见地与发现。如:评《登高》“无边落木”一联,可解读出“杜甫绵长的心思如江水流动无法停止”的蕴意;也可解读出“落叶归根,长江东去”,诗人在寻找归处,由景及人,表达了无尽的哀愁。 (四)“慧眼识得东风面,文内文外总是春”----安排结构,注重写法 文学短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短评的结构要小巧而完整。通常情况下,一般采用“①总—②分—③总”“总—分”“分—总”的结构模式。①“总”,就是开头用简短精练的语言,开门见山地把这篇文学短评总的内容概述出来。②“分”,就是对照作品作深入的分析思考,有的放矢地列出鉴赏评析的要点,然后采用叙评结合、评析结合的手法,对原作品作深入的、有条理的分析。③“总”就是结尾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 范文范例: 浅析《琵琶行并序》中的音乐描写 音乐描写,做到了以声传情,声情交融。把音乐与演奏者的身世之悲、听者(诗人)的主观感受结合在一起来写,大大加深了读者对乐曲内容及其内在情韵的体验。如果说琵琶女在校音定调时,已流露出情感,那么,随着正式弹奏的开始,感情的流露渐趋明朗。在千变万化的曲调旋律中,诗人仍然意在表现人物的感情。整个演奏过程,或低回掩抑,如泣如诉;或圆润流美,莺歌玉转;或高亢明快,铁骑交锋,无不生动地传达出演奏者内心深处浪涛般起伏不平的感情,交织着她对人生诸般滋味的深切感受。 点评:本篇文学短评有如下亮点:一是精心选点,以小见大;二是切口虽小,挖掘颇深;三是论据充分,评论深刻。同时能够做到“叙”“议”有机结合,是一篇规范的、有深度的、有见解的文学短评。 三、总结 本单元八篇诗词都非常经典,透过这些篇章,我们一同穿越时光的河流,逆溯而上,在感同身受他们生命状态与精神追求的同时,感悟着传统诗词的大美。四、课后作业: 请结合李清照《声声慢》中开篇十四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表达效果,写一篇文学短评。不少于600字。 写作提示 抓住关键词《声声慢》中开篇“十四叠”,逐字分析字里句间蕴含的词人凝重的情感,并结合语言表达效果及词句的意境, 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