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综合检测卷 课时训练(含解析)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综合检测卷 课时训练(含解析)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0-31 21:32:43

文档简介

第三章综合检测卷
(本栏目对应学生用书P227)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4年安徽芜湖期中)图1示意海拔25千米以下干洁空气组成。据此完成第1~2题。
图1
1.图中甲、乙分别代表(  )
A.氧气、氮气 
B.氮气、氧气
C.氮气、二氧化碳
D.氧气、二氧化碳
2.受人类活动影响,干洁空气中的一些成分所占比例发生明显变化,并引发了相关环境问题。其中表现为明显减少且引发较严重环境问题的是(  )
A.氧气 B.臭氧
C.固体杂质 D.水汽
【答案】1.A 2.B [解析]第1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干洁空气中占比最大的是氮气,对应图中乙;其次是氧气,对应图中甲,A项正确。第2题,目前大气成分中的氧气含量相对稳定,没有明显减少,A项错误;人类大量使用氟氯烃等化学物质使得大气中的臭氧含量明显减少,导致部分地区出现臭氧层空洞,对该地区生物生存造成一定的威胁,B项符合题意;固体杂质和水汽不属于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固体杂质含量减少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水汽含量减少则有可能导致干旱,C、D项不符合题意。
(2023年河北保定期末)大气中的成分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气温也会因大气成分变化而出现波动。图2示意全球年平均气温距平(与平均值的差)变化(含预测)。据此完成第3~4题。
图2
3.与图示问题有关的大气成分及其变化是(  )
A.臭氧 急剧下降
B.水汽 含量减少
C.二氧化碳 含量增多
D.氮气含量 减少
4.最为剧烈的气温波动发生在(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电离层 D.高层大气
【答案】3.C 4.A [解析]第3题,图示信息反映了全球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导致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增强了大气的保温效应,C项正确。第4题,全球变暖主要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含量增多引起的,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主要分布在对流层,因此对流层的气温波动最为剧烈,A项正确。
图3
(2024年福建泉州期末)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与“神舟十七号”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实现“太空会师”,随后“神舟十六号”三名航天员踏上回家之旅。10月31日8时11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中国空间站的轨道高度大约在400千米。图3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第5~6题。
5.返回舱返回过程中(  )
A.会依次经过高层大气、对流层、平流层
B.外部大气气温先降、后升、再降、再升
C.外部空气密度越来越小,气压越来越大
D.距地面50千米内空气杂质、水汽含量逐渐减少
6.大气层中(  )
A.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导致环境污染 B.纬度越低,甲层大气层顶越高
C.乙层因臭氧吸收红外线而增温 D.丙层大气对流明显,天气多变
【答案】5.B 6.B [解析]第5题,根据材料分析,中国空间站的轨道高度大约为400千米,返回舱从空间站返回过程中,依次经过高层大气(丙)、平流层(乙)、对流层(甲),A项错误;读图可知,外部大气气温先降、后升、再降、再升,B项正确;受地球重力影响,大气密度向下递增,返回舱返回过程中外部大气密度会越来越大,气压越来越大,C项错误;距地面50千米内空气杂质、水汽含量逐渐增大,D项错误。第6题,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多,会加剧温室效应,但不会直接导致环境污染,A项错误;甲层为对流层,纬度越低,对流运动越强,对流层厚度越大,对流层层顶越高,B项正确;乙层为平流层,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而使大气增温,C项错误;丙层为高层大气,大气中的水汽和尘埃极少,很难成云致雨,天气稳定,D项错误。
(2023年浙江金华期末)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图4为某地不同高度的气温日变化图。据此完成第7~8题。
图4
7.下列关于对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上部热,下部冷
B.低纬薄,高纬厚
C.夏季薄,冬季厚
D.地面是直接热源
8.该地发生逆温现象的时间段大约在(  )
A.0—3时 B.5—8时
C.11—14时 D.18—21时
【答案】7.D 8.B [解析]第7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因此越靠近地面,气温越高,上部冷、下部热,D项正确,A项错误;低纬度地区气温较高,对流作用强烈,对流层较厚,高纬度地区对流层较薄,B项错误;夏季气温较高,对流作用强烈,冬季相反,因此夏季对流层较厚,冬季对流层较薄,C项错误。第8题,结合图示可知,在5—8时的时间范围内,1 000米处的气温高于10米处的气温,说明该段高度内气温随着高度上升而上升,即出现了逆温现象,B项正确。
图5为甲、乙两地某时段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箭头反映了能量传递方向及大小(箭头越粗,表示能量越大)。读图,完成第9~10题。
甲           乙
图5
9.若①⑤两箭头能量传递的方向及大小相同,说明甲、乙两地(  )
A.纬度相当
B.距海远近相同
C.海拔相当
D.大气透明度相近
10.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热力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  )
A.甲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小,与②大小有关
B.乙地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⑥大小有关
C.甲地的气温日较差较乙地小,与③④大小有关
D.乙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甲地大,与⑤大小有关
【答案】9.A 10.C [解析]第9题,①⑤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大小及方向与所在纬度位置有关。第10题,甲地位于盆地,太阳辐射到达地面需要穿过大气的路程长,故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即④少,因此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小;乙地位于高原,大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弱,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⑧有关;甲地的气温日较差比乙地小,主要与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有关,与③④有关;乙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比甲地大,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有关,即与⑥有关。
(2024年江苏苏州期末)2023年春季,大规模沙尘在我国北方地区肆虐,3月22日,北京出现沙尘天气。图6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7为北京3月21日、22日天气状况变化图。据此完成第11~12题。
图6
图7
11.沙尘天气使22日昼夜温差较21日小,其原因是(  )
A.①减弱,④增强 B.①增强,③减弱
C.②减弱,③增强 D.②增强,④增强
12.沉降的沙尘会加速春季北方积雪消融,主要原因是(  )
A.地面吸收更多太阳辐射 B.大气吸收更多太阳辐射
C.地面反射更多太阳辐射 D.大气反射更多太阳辐射
【答案】11.D 12.A [解析]第11题,读图6可知,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读图7可知,与21日晴朗天气相比,22日白天和夜晚大气中的云量均较多,所以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增强,气温较低;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④)增强,气温较高,昼夜温差小,D项正确。第12题,沉降的沙尘到达积雪表面,和原来覆盖的积雪相比反射率下降,吸收率提高,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使地表升温加快,加速春季北方积雪消融,A项正确。
(2024年江苏镇江期末)山谷风是在天气晴朗的山地区域,风向昼夜间发生转变的风。山区与平原之间,有时会形成类似于山谷风的热力环流。在北京市气象台的天气预报中,常有“白天风向北转南,夜间风向南转北”的播报。图8为山谷风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3~14题。
图8
13.据北京市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可推测,北京市的地势特征大致为(  )
A.中部高、四周低 B.中部低、四周高
C.南高北低 D.北高南低
14.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北京市的山谷风(  )
A.均增强 B.山风增强、谷风减弱
C.均减弱 D.山风减弱、谷风增强
【答案】13.D 14.B [解析]第13题,读图可知,白天山坡升温速度比山谷快,山坡形成低压,山谷则形成高压,近地面气流从山谷流向山坡,吹谷风;夜晚山坡降温速度比山谷快,山坡形成高压,山谷则形成低压,近地面气流从山坡流向山谷,吹山风。根据材料“白天风向北转南,夜间风向南转北”可知,北京的谷风为偏南风,山风为偏北风,由此可知,北京北部地区主要为山地,南部地区主要为平原,地势特征大致为北高南低,D项正确。第14题,在城市热岛效应影响下会形成由郊区吹向城市的城市风。北京北部山地为郊区,城市风由北向南吹,因此白天谷风为偏南风,与城市风风向相反,风力减弱;晚上山风为偏北风,与城市风风向相同,风力增强,B项正确。
图9
小明在地理课上学习了“热力环流”知识后,回家向父母介绍自己的学习所得。图9示意小明制作的一张幻灯片演示稿图。据此完成第15~16题。
15.小明制作的幻灯片演示稿中有一处错误,它是(  )
A.等压面X
B.等压面Y
C.热力环流成因
D.气压高低排序
16.小明父母问甲地有可能出现在哪里,小明的回答可能是(  )
A.城市的郊外 B.沙漠的绿洲
C.白天的陆地 D.夜晚的山坡
【答案】15.A 16.C [解析]第15题,观察演示稿可知,近地面甲受热,气流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上空丙形成高压,而近地面乙遇冷,气流冷却下沉,近地面乙形成高压,上空丁由于气流下沉形成低压,因此丁气压低于丙,气压高低排序为乙>甲>丙>丁,B、D项不符合题意;演示稿中上空等压面X显示丁>丙,等压面绘制错误,A项符合题意;热力环流的成因是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C项不符合题意。第16题,根据题意,结合演示稿可知,近地面甲由于受热膨胀盛行上升气流,城市郊外与市中心相比,气温较低,应是冷却下沉,A项错误;沙漠中的绿洲由于植被原因,比裸露的沙漠温度低,应是气流冷却下沉,B项错误;白天陆地吸热快,海洋吸热慢,所以陆地受热上升,符合题意,C项正确;夜晚的山坡相对山谷,散热较快,因此气温较低,气流冷却下沉,D项错误。
图10
图10为我国某节能房屋示意图。该房屋在不同季节的白天与夜晚,通过开闭某些隔断或窗户,可实现室内、外冷暖空气的交换,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读图,完成第17~18题。
17.图中表示的时段最可能是(  )
A.冬季白天 B.冬季夜晚
C.夏季白天 D.夏季夜晚
18.该节能房屋(  )
A.最适合在海南省推广和建造
B.打开重质墙体的隔断有利于空气的净化
C.充分利用了温室效应和热力环流的原理
D.打开玻璃盖板和窗户有利于热量的保存
【答案】17.A 18.C [解析]第17题,读图可知,室内空气下沉,气温较低;冷空气进入空气间层后,被加热,上升后进入室内,形成局部热力环流,不断地向室内输入热空气,使得室内增温,故该图表示的季节最可能是冬季;结合题意可知,该房屋是节能房,故最可能利用太阳能供暖,该图表示的是冬季白天,A项正确。第18题,结合上题可知,该节能房充分利用了热力环流原理和温室效应原理,C项正确;节能房屋的墙是为建筑供暖的集热墙体,不适合在海南省推广和建造,A项错误;打开重质墙体的隔断是为了使室内空气与空气间层空气循环,有保温作用,如果要净化空气,还需要打开窗户,B项错误;读图可知,关闭玻璃盖板和窗户有利于热量的保存,D项错误。
(2024年第一次广东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位于青藏高原的国家天文台阿里观测站,是北半球首个海拔超5 000米的观测站,具备世界一流天文台的条件,现已建成了以星空为主题的暗夜公园。据此完成第19~20题。
19.下列自然因素与阿里观测站选址关系不密切的是(  )
A.海拔高 B.空气洁净
C.风速小 D.晴天多
20.阿里观测站的建设,可以(  )
①发展星空主题旅游 ②开展天文科普教育 ③进行空间环境探测 ④促进大气环境保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19.C 20.A [解析]第19题,根据材料可知,阿里观测站位于青藏高原,所处海拔较高,空气稀薄,空气中水汽、杂质含量较低,空气洁净,大气能见度高,加上晴天多,有利于天文观测。该地区风速较大,且风速大小与观测站选址条件关系不大,C项符合题意。第20题,阿里观测站的建设可以发展星空主题旅游、开展天文科普教育、进行空间环境探测,①②③正确;不能促进大气环境保护,④错误。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2023年河南信阳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 气象气球是用橡胶或塑料等材料制成球皮,充以氢、氦等气体,携带仪器升空,进行高空气象观测的探测平台。待升至一定高度后,气象气球将爆炸成碎片。根据不同测站气象气球传回的数据,得到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地区0~30千米高度年均温垂直分布状况(如图11)。
图11
(1)判断图中各曲线代表的纬度地带,并结合材料说明理由。(10分)
(2)分析①曲线气温随高度变化的原因。(4分)
(3)说明探空气球最终发生爆炸的原因。(4分)
【答案】(1)判断:①为低纬度,②为中纬度,③为高纬度。理由:对流层高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纬度越高,近地面平均气温越低。
(2)0~17千米高度为对流层,地面是其主要的直接热源,离地面越高,受热越少,气温越低,因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17~30千米属于平流层,有臭氧层分布,臭氧可大量吸收紫外线而增温,因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
(3)探空气球升空后,随着高度不断上升,周围空气越来越稀薄,气压不断减小,气球不断膨胀并最终爆炸。
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材料一 下表为几种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情况表。
下垫面 道路(沥青) 混凝土 砖 石 土壤 沙漠 草 水
吸收率 0.8~0.95 0.65~0.9 0.6~0.8 0.65~0.8 0.6~0.95 0.55~0.85 0.74~0.84 0.9~0.97
材料二 图12中小区①为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较高的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74;小区②为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较低的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64。
材料三 图13中小区③为风速较大的小区,风速为3米/秒;小区④为风速较小的小区,风速为2.5米/秒。
图12             图13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下垫面的吸收率对小区气温上升的影响及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三分析,风速与热岛强度呈________(填“正”或“负”)相关,简述其原因。(8分)
(3)分析材料所述研究成果对小区建筑规划和设计有何启发。(8分)
【答案】(1)影响: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低的小区气温上升幅度要小于吸收率高的小区。原因:吸收率低的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较少,因此它通过地面辐射释放到空气中的热量较少。
(2)负 原因:风速越大,空气流动性越强,由风带走的热量也越多,因而风速大有助于减弱小区的热岛效应。
(3)尽量使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小的建筑材料,避免采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大的沥青、混凝土来铺装全部地面;增加绿地和水面面积,以增加下垫面热容量(减少地面辐射量);通过合理布局小区建筑物(建筑密度布局要适当),加强小区的自然通风,从而有效改善小区的热岛效应。(答案合理即可)第三章综合检测卷
(本栏目对应学生用书P227)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4年安徽芜湖期中)图1示意海拔25千米以下干洁空气组成。据此完成第1~2题。
图1
1.图中甲、乙分别代表(  )
A.氧气、氮气 
B.氮气、氧气
C.氮气、二氧化碳
D.氧气、二氧化碳
2.受人类活动影响,干洁空气中的一些成分所占比例发生明显变化,并引发了相关环境问题。其中表现为明显减少且引发较严重环境问题的是(  )
A.氧气 B.臭氧
C.固体杂质 D.水汽
(2023年河北保定期末)大气中的成分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气温也会因大气成分变化而出现波动。图2示意全球年平均气温距平(与平均值的差)变化(含预测)。据此完成第3~4题。
图2
3.与图示问题有关的大气成分及其变化是(  )
A.臭氧 急剧下降
B.水汽 含量减少
C.二氧化碳 含量增多
D.氮气含量 减少
4.最为剧烈的气温波动发生在(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电离层 D.高层大气
图3
(2024年福建泉州期末)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与“神舟十七号”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实现“太空会师”,随后“神舟十六号”三名航天员踏上回家之旅。10月31日8时11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中国空间站的轨道高度大约在400千米。图3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第5~6题。
5.返回舱返回过程中(  )
A.会依次经过高层大气、对流层、平流层
B.外部大气气温先降、后升、再降、再升
C.外部空气密度越来越小,气压越来越大
D.距地面50千米内空气杂质、水汽含量逐渐减少
6.大气层中(  )
A.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导致环境污染 B.纬度越低,甲层大气层顶越高
C.乙层因臭氧吸收红外线而增温 D.丙层大气对流明显,天气多变
(2023年浙江金华期末)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图4为某地不同高度的气温日变化图。据此完成第7~8题。
图4
7.下列关于对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上部热,下部冷
B.低纬薄,高纬厚
C.夏季薄,冬季厚
D.地面是直接热源
8.该地发生逆温现象的时间段大约在(  )
A.0—3时 B.5—8时
C.11—14时 D.18—21时
图5为甲、乙两地某时段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箭头反映了能量传递方向及大小(箭头越粗,表示能量越大)。读图,完成第9~10题。
甲           乙
图5
9.若①⑤两箭头能量传递的方向及大小相同,说明甲、乙两地(  )
A.纬度相当
B.距海远近相同
C.海拔相当
D.大气透明度相近
10.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热力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  )
A.甲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小,与②大小有关
B.乙地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⑥大小有关
C.甲地的气温日较差较乙地小,与③④大小有关
D.乙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甲地大,与⑤大小有关
(2024年江苏苏州期末)2023年春季,大规模沙尘在我国北方地区肆虐,3月22日,北京出现沙尘天气。图6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7为北京3月21日、22日天气状况变化图。据此完成第11~12题。
图6
图7
11.沙尘天气使22日昼夜温差较21日小,其原因是(  )
A.①减弱,④增强 B.①增强,③减弱
C.②减弱,③增强 D.②增强,④增强
12.沉降的沙尘会加速春季北方积雪消融,主要原因是(  )
A.地面吸收更多太阳辐射 B.大气吸收更多太阳辐射
C.地面反射更多太阳辐射 D.大气反射更多太阳辐射
(2024年江苏镇江期末)山谷风是在天气晴朗的山地区域,风向昼夜间发生转变的风。山区与平原之间,有时会形成类似于山谷风的热力环流。在北京市气象台的天气预报中,常有“白天风向北转南,夜间风向南转北”的播报。图8为山谷风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3~14题。
图8
13.据北京市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可推测,北京市的地势特征大致为(  )
A.中部高、四周低 B.中部低、四周高
C.南高北低 D.北高南低
14.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北京市的山谷风(  )
A.均增强 B.山风增强、谷风减弱
C.均减弱 D.山风减弱、谷风增强
图9
小明在地理课上学习了“热力环流”知识后,回家向父母介绍自己的学习所得。图9示意小明制作的一张幻灯片演示稿图。据此完成第15~16题。
15.小明制作的幻灯片演示稿中有一处错误,它是(  )
A.等压面X
B.等压面Y
C.热力环流成因
D.气压高低排序
16.小明父母问甲地有可能出现在哪里,小明的回答可能是(  )
A.城市的郊外 B.沙漠的绿洲
C.白天的陆地 D.夜晚的山坡
图10
图10为我国某节能房屋示意图。该房屋在不同季节的白天与夜晚,通过开闭某些隔断或窗户,可实现室内、外冷暖空气的交换,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读图,完成第17~18题。
17.图中表示的时段最可能是(  )
A.冬季白天 B.冬季夜晚
C.夏季白天 D.夏季夜晚
18.该节能房屋(  )
A.最适合在海南省推广和建造
B.打开重质墙体的隔断有利于空气的净化
C.充分利用了温室效应和热力环流的原理
D.打开玻璃盖板和窗户有利于热量的保存
(2024年第一次广东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位于青藏高原的国家天文台阿里观测站,是北半球首个海拔超5 000米的观测站,具备世界一流天文台的条件,现已建成了以星空为主题的暗夜公园。据此完成第19~20题。
19.下列自然因素与阿里观测站选址关系不密切的是(  )
A.海拔高 B.空气洁净
C.风速小 D.晴天多
20.阿里观测站的建设,可以(  )
①发展星空主题旅游 ②开展天文科普教育 ③进行空间环境探测 ④促进大气环境保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2023年河南信阳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 气象气球是用橡胶或塑料等材料制成球皮,充以氢、氦等气体,携带仪器升空,进行高空气象观测的探测平台。待升至一定高度后,气象气球将爆炸成碎片。根据不同测站气象气球传回的数据,得到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地区0~30千米高度年均温垂直分布状况(如图11)。
图11
(1)判断图中各曲线代表的纬度地带,并结合材料说明理由。(10分)
(2)分析①曲线气温随高度变化的原因。(4分)
(3)说明探空气球最终发生爆炸的原因。(4分)
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材料一 下表为几种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情况表。
下垫面 道路(沥青) 混凝土 砖 石 土壤 沙漠 草 水
吸收率 0.8~0.95 0.65~0.9 0.6~0.8 0.65~0.8 0.6~0.95 0.55~0.85 0.74~0.84 0.9~0.97
材料二 图12中小区①为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较高的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74;小区②为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较低的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64。
材料三 图13中小区③为风速较大的小区,风速为3米/秒;小区④为风速较小的小区,风速为2.5米/秒。
图12             图13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下垫面的吸收率对小区气温上升的影响及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三分析,风速与热岛强度呈________(填“正”或“负”)相关,简述其原因。(8分)
(3)分析材料所述研究成果对小区建筑规划和设计有何启发。(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