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 综合检测卷 课时训练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 综合检测卷 课时训练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1-02 15:26:06

文档简介

第四章综合检测卷
(本栏目对应学生用书P231)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图1
《吕氏春秋》中记载:“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小为大,重为轻,圜道也。”图1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材料中的“云气西行”是指(  )
A.Ⅰ B.Ⅱ
C.Ⅲ D.Ⅳ
2.材料中描述的“上不竭,下不满”,是因为自然界中的水(  )
A.联系起四大圈层 B.周期性不断更新
C.塑造着地表形态 D.导致了季节转换
(2023年山西大同期末)植草沟指种有植被的地表沟渠,可收集、输送和排放雨水,并具有一定的雨水净化作用。近年来,北京市许多公园建设了宽阔的植草沟。据此完成第3~4题。
3.与边坡硬化的排水沟不同,植草沟可以(  )
A.增加雨水下渗 B.增加地表径流
C.减弱植物蒸腾 D.减少地下径流
4.许多公园建设植草沟,对北京市的影响是(  )
A.河流泥沙淤积增加 B.水资源更短缺
C.河流流量变化增大 D.缓解城市内涝
图2
(2024年河南濮阳期末)2023年8月,受超强台风“杜苏芮”的影响,河北省多个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图2示意降水停止后河北省某涝灾严重区8月2日和8月6日的积水深度。据此完成第5~6题。
5.8月2日至8月6日,甲、乙、丙、丁四地中(  )
①丙地退水速度最慢 ②乙地积水深度变浅 ③甲地退水速度较快 ④丁地水灾较为严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推测该区域地势最低处位于(  )
A.西北部 B.东南部
C.东北部 D.西南部
(2024年河南三门峡期末)吃水深度是指船舶沉入水下部分的垂直距离。通常船只吃水深度与海水密度呈负相关。读海水温度和盐度与海水密度关系图(图3),完成第7~8题。
图3
7.根据图片可以判断出(  )
A.同一海区,夏季海水密度比冬季大
B.相同纬度的海区,海水密度相同
C.纬度较低的海区,海水密度较小
D.同一洋流流经的海区,海水密度相同
8.船舶在以下各海域航行时,吃水深度最浅的是(  )
A.南海 B.红海
C.马六甲海峡 D.地中海
(2023年湖南邵阳联考)图4为2020年8月至11月南海中沙群岛海域海水温度和盐度垂直分布统计图。温跃层是水体以温度分层时温度梯度最大的一层。据此完成第9~11题。
图4
9.该海域温跃层位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10.温跃层会导致(  )
A.底层海水出现严重贫氧现象
B.海面舰艇更易发现水中潜艇
C.海洋下层冷海水更容易上泛
D.出现“海水断崖”,潜艇沉毁
11.图中表层海水盐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地表径流丰富 B.降水丰富
C.蒸发量小 D.寒流影响
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其受风、洋面、地形等因素影响。温差能是指海洋表层海水和深层海水之间的温差储存的热能。受太阳辐射年周期变化等因素影响,我国海洋表层水温具有明显的地区和季节差异,其中渤海表层水温年较差最大。我国沿海的波浪能、温差能等海洋能源丰富,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据此完成第12~13题。
12.我国南海波浪能资源非常丰富,其主要原因有(  )
①海面摩擦力小 ②受季风影响大 ③太阳辐射强 ④受台风影响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渤海温差能最丰富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图5
(2024年山东德州期末)珠江水系通过八条水道注入南海,各水道出口称之为“门”,虎门潮汐吞吐量居八大门之首。咸潮是沿海河口在涨潮时,致使海水倒灌入河,江河水变咸的现象,珠江口门冬季常受咸潮侵扰。图5示意2023年11月30日11时—12月1日13时大潮期间虎门潮位变化。据此完成第14~15题。
14.12月1日8时相较于0时,虎门(  )
A.水体盐度有所上升 B.有利于大型货船进港
C.向海搬运泥沙增多 D.珠江入海径流量减少
15.珠江口门减缓咸潮的可行措施是(  )
A.河口大量修建拦潮闸 B.上游水库开闸放水
C.挖采河沙,疏通河道 D.减少地下水的抽取
(2024年四川雅安期末)太平洋“垃圾岛”被称为世界上移动的“第八大陆”。数据显示,这片“大陆”每平方千米海域有近300多万件塑料垃圾,而且该“大陆”面积逐年增加。据此完成第16~18题。
16.“第八大陆”能沿稳定航线移动的主要动力是(  )
A.洋流 B.潮汐
C.海浪 D.海洋生物
17.该“大陆”面积逐年增加,会导致(  )
①陆地空间资源增多 ②海洋生物资源减少 ③海洋矿产资源减少 ④海洋生态环境恶化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8.在监测该“大陆”移动路径和面积变化过程中,需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
①遥感技术 ②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③地理信息系统 ④无线电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图6
图6为台湾岛地图。读图,完成第19~20题。
19.图中的“某资源”应为(  )
A.石油 B.铁矿
C.海盐 D.天然气
20.影响图中该种资源产地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海水的性质 B.盛行风向与地形
C.运输便利 D.市场需求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2023年江西赣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 近年来,大雨必涝成为我国东部一些城市的通病,面对形势严峻的“雨水问题”,新城新区规划中把建设海绵城市作为缓解洪涝的主要思路。人工雨水花园是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用于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是建设海绵城市的主要方式之一。图7为人工雨水花园示意图,图8为海绵城市示意图。
图7
图8
(1)试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快速城镇化后城市内涝现象增多的主要原因。(6分)
(2)从对雨水的影响的角度,简述雨水花园的作用。(6分)
(3)试对海绵城市建设提出合理建议。(8分)
22.(2024年河北唐山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 我国渤海海水盐度为28‰~31‰,低于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35‰)。据估算,在气温低于或等于-4 ℃时,渤海每天生成约1.86厘米厚的海冰,一部分来不及排出冰体的高浓度盐水会被包裹在冰块内部。淡化海冰技术是通过各种方法,将高浓度盐水从海冰中分离出来,以符合淡水标准。如果渤海海冰作为淡水资源加以利用,可以缓解环渤海地区淡水资源短缺问题。图9为渤海及附近地区年平均气温≤-4 ℃日数的分布图。
图9
(1)解释渤海海水盐度较低的原因。(6分)
(2)图中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________(城市)附近海域,试分析原因。(6分)
(3)淡化海冰技术应用前景广阔,但有人认为目前通过淡化海冰缓解环渤海地区的缺水问题并不合适。请为该观点提供依据。(8分)第四章综合检测卷
(本栏目对应学生用书P231)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图1
《吕氏春秋》中记载:“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小为大,重为轻,圜道也。”图1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材料中的“云气西行”是指(  )
A.Ⅰ B.Ⅱ
C.Ⅲ D.Ⅳ
2.材料中描述的“上不竭,下不满”,是因为自然界中的水(  )
A.联系起四大圈层 B.周期性不断更新
C.塑造着地表形态 D.导致了季节转换
【答案】1.A 2.B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Ⅰ环节代表水汽输送,Ⅱ环节代表降水,Ⅲ环节代表地表径流,Ⅳ环节代表蒸发。“云气”指空中的水汽,“西行”从图中体现为从海洋上空运输到陆地上空,应该体现为水汽输送(Ⅰ),A项正确。第2题,“上不竭,下不满”直译为上面的水不会枯竭,地下的水也不会满溢流出,这体现了自然界中的水在海洋、陆地、大气之间不断循环往复运动,即体现了水循环能够维持全球水量平衡,促进陆地淡水不断更新,B项正确。
(2023年山西大同期末)植草沟指种有植被的地表沟渠,可收集、输送和排放雨水,并具有一定的雨水净化作用。近年来,北京市许多公园建设了宽阔的植草沟。据此完成第3~4题。
3.与边坡硬化的排水沟不同,植草沟可以(  )
A.增加雨水下渗 B.增加地表径流
C.减弱植物蒸腾 D.减少地下径流
4.许多公园建设植草沟,对北京市的影响是(  )
A.河流泥沙淤积增加 B.水资源更短缺
C.河流流量变化增大 D.缓解城市内涝
【答案】3.A 4.D [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植草沟指种有植被的地表沟渠,可收集、输送和排放雨水,并具有一定的雨水净化作用。通过植被根系以及土壤的吸收渗透,可以加速雨水下渗,而不透水地面阻隔了地表水转换为地下水的过程,故与不透水地面相比,城市植草沟增加雨水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A项正确,B、D项错误;城市植草沟使得植被增加,植物蒸腾作用增强,C项错误。第4题,植草沟通过汇集雨水、净化雨水,对雨水进行汇集和再次利用,缓解水资源短缺,河流的泥沙淤积也减少,A、B项错误;城市植草沟增加雨水下渗,会使地表径流减少,起到防洪的作用,植被具有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作用,河流流量变化减小,C项错误;植草沟通过植被加速雨水下渗,缓解城市内涝,D项正确。
图2
(2024年河南濮阳期末)2023年8月,受超强台风“杜苏芮”的影响,河北省多个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图2示意降水停止后河北省某涝灾严重区8月2日和8月6日的积水深度。据此完成第5~6题。
5.8月2日至8月6日,甲、乙、丙、丁四地中(  )
①丙地退水速度最慢 ②乙地积水深度变浅 ③甲地退水速度较快 ④丁地水灾较为严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推测该区域地势最低处位于(  )
A.西北部 B.东南部
C.东北部 D.西南部
【答案】5.D 6.B [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8月2日至8月6日丙地积水变动值为1,不是最慢,乙地和丁地退水速度最慢,①错误;乙地的积水深度未发生变化,②错误;四地中甲地由3变为1,退水速度较快,③正确;丁地一直处于积水较深的状态,水灾持续时间长,水灾较为严重,④正确。第6题,积水多说明区域地势较为低洼,读图可知,该区域东南部退水速度慢,积水较深,据此可推测区域东南部地势最低,B项正确。
(2024年河南三门峡期末)吃水深度是指船舶沉入水下部分的垂直距离。通常船只吃水深度与海水密度呈负相关。读海水温度和盐度与海水密度关系图(图3),完成第7~8题。
图3
7.根据图片可以判断出(  )
A.同一海区,夏季海水密度比冬季大
B.相同纬度的海区,海水密度相同
C.纬度较低的海区,海水密度较小
D.同一洋流流经的海区,海水密度相同
8.船舶在以下各海域航行时,吃水深度最浅的是(  )
A.南海 B.红海
C.马六甲海峡 D.地中海
【答案】7.C 8.B [解析]第7题,据图可知,温度越高,密度越小,所以同一海区,夏季比冬季海水密度小,A项错误;相同纬度的海区,海水的温度和密度都有差异,海水密度不同,B项错误;纬度较低的海区,温度高,海水密度较小,C项正确;同一洋流流经的海区,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存在差异,海水密度不同,D项错误。第8题,船只吃水深度与海水密度呈负相关,红海的温度较高,盐度最大,海水密度最大,吃水深度最浅,B项正确;南海、马六甲海峡和地中海的海水温度也较高,但海水盐度比红海低,所以海水密度较小,吃水深度较深。
(2023年湖南邵阳联考)图4为2020年8月至11月南海中沙群岛海域海水温度和盐度垂直分布统计图。温跃层是水体以温度分层时温度梯度最大的一层。据此完成第9~11题。
图4
9.该海域温跃层位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10.温跃层会导致(  )
A.底层海水出现严重贫氧现象
B.海面舰艇更易发现水中潜艇
C.海洋下层冷海水更容易上泛
D.出现“海水断崖”,潜艇沉毁
11.图中表层海水盐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地表径流丰富 B.降水丰富
C.蒸发量小 D.寒流影响
【答案】9.C 10.A 11.B [解析]第9题,由材料可知,温跃层是水体以温度分层时温度梯度最大的一层。图中③处水温上、下变化最大,C项正确。第10题,温跃层会导致底层海水难以与上部海水进行交换,出现严重贫氧现象,A项正确,C项错误;跃温层无法改变海水透光率,B项错误;密度跃层会出现“海水断崖”,导致潜艇沉毁,D项错误。第11题,图中所示海域位于中沙群岛附近,年降水量大,表层海水首先接收到雨水,导致表层海水盐度较低,B项正确;中沙群岛岛屿面积较小,地表径流较少,A项错误;表层海水温度较高,蒸发量更大,C项错误;中沙群岛位于南海,主要受暖流影响,D项错误。
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其受风、洋面、地形等因素影响。温差能是指海洋表层海水和深层海水之间的温差储存的热能。受太阳辐射年周期变化等因素影响,我国海洋表层水温具有明显的地区和季节差异,其中渤海表层水温年较差最大。我国沿海的波浪能、温差能等海洋能源丰富,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据此完成第12~13题。
12.我国南海波浪能资源非常丰富,其主要原因有(  )
①海面摩擦力小 ②受季风影响大 ③太阳辐射强 ④受台风影响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渤海温差能最丰富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12.B 13.B [解析]第12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波浪能是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我国南海地区海面摩擦力较小、受夏季风影响较大、受台风影响较多,这些都会使该地区的波浪动能大,因此上述影响因素都是波浪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①②④正确;太阳辐射对波浪的动能影响较小,③错误。第13题,根据材料信息“温差能是指海洋表层海水和深层海水之间的温差储存的热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深层海水的温度几乎没有变化,所以表层海水温度越高,温差能越大,我国渤海海域表层海水温度最高的季节是在夏季,所以夏季渤海温差能最丰富,B项正确。
图5
(2024年山东德州期末)珠江水系通过八条水道注入南海,各水道出口称之为“门”,虎门潮汐吞吐量居八大门之首。咸潮是沿海河口在涨潮时,致使海水倒灌入河,江河水变咸的现象,珠江口门冬季常受咸潮侵扰。图5示意2023年11月30日11时—12月1日13时大潮期间虎门潮位变化。据此完成第14~15题。
14.12月1日8时相较于0时,虎门(  )
A.水体盐度有所上升 B.有利于大型货船进港
C.向海搬运泥沙增多 D.珠江入海径流量减少
15.珠江口门减缓咸潮的可行措施是(  )
A.河口大量修建拦潮闸 B.上游水库开闸放水
C.挖采河沙,疏通河道 D.减少地下水的抽取
【答案】14.C 15.B [解析]第14题,据图可知,12月1日8时相较于0时,虎门的潮位显著下降,由此判断可知,由于潮位下降,珠江口的淡水向该地区注入量增加,水体盐度有所下降,A项错误;此时潮位较低,水深较浅,不利于大型货船进港,B项错误;潮位下降使海水的顶托作用减弱,使珠江水注入海洋更加顺畅,从而使珠江向海中搬运的泥沙量增多,入海径流量可能会增加,C项正确,D项错误。第15题,珠江口较为宽阔,且交通运输繁忙,修建拦潮闸不仅成本高,同时影响交通,A项错误;上游水库开闸放水可增大珠江径流量,将珠江口的咸水冲入海中,且实施可行性最高,成本较低,B项正确;挖采河沙会对河道造成破坏,疏通河道可能会便于海水上溯,不利于减缓咸潮,C项错误;减少地下水的抽取能够减缓海水入侵地下水,但对减缓咸潮上溯珠江口几乎不会产生影响,D项错误。
(2024年四川雅安期末)太平洋“垃圾岛”被称为世界上移动的“第八大陆”。数据显示,这片“大陆”每平方千米海域有近300多万件塑料垃圾,而且该“大陆”面积逐年增加。据此完成第16~18题。
16.“第八大陆”能沿稳定航线移动的主要动力是(  )
A.洋流 B.潮汐
C.海浪 D.海洋生物
17.该“大陆”面积逐年增加,会导致(  )
①陆地空间资源增多 ②海洋生物资源减少 ③海洋矿产资源减少 ④海洋生态环境恶化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8.在监测该“大陆”移动路径和面积变化过程中,需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
①遥感技术 ②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③地理信息系统 ④无线电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6.A 17.D 18.A [解析]第16题,洋流是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大规模海水运动,垃圾岛能沿着稳定航线移动,说明海水移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且洋流的海水运动距离也较长,所以推断“第八大陆”能沿稳定航线移动的主要动力是洋流,A项正确。第17题,该“大陆”是漂浮在海面的垃圾,这些垃圾不可能增加陆地空间,①错误;海洋垃圾会污染海洋环境,导致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海洋生物资源减少,②④正确;海洋垃圾对海洋矿产资源影响不大,③错误。D项正确。第18题,遥感技术能监测海上垃圾岛面积的变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以获取垃圾岛的位置,进而确定其移动路径,①②正确,A项正确。
图6
图6为台湾岛地图。读图,完成第19~20题。
19.图中的“某资源”应为(  )
A.石油 B.铁矿
C.海盐 D.天然气
20.影响图中该种资源产地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海水的性质 B.盛行风向与地形
C.运输便利 D.市场需求
【答案】19.C 20.B [解析]第19题,根据图中该资源的分布,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该资源为海盐。第20题,图中的盐场选址在台湾岛西侧,主要是因为西侧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晴天多,蒸发旺盛,同时又有平坦的地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2023年江西赣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 近年来,大雨必涝成为我国东部一些城市的通病,面对形势严峻的“雨水问题”,新城新区规划中把建设海绵城市作为缓解洪涝的主要思路。人工雨水花园是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用于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是建设海绵城市的主要方式之一。图7为人工雨水花园示意图,图8为海绵城市示意图。
图7
图8
(1)试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快速城镇化后城市内涝现象增多的主要原因。(6分)
(2)从对雨水的影响的角度,简述雨水花园的作用。(6分)
(3)试对海绵城市建设提出合理建议。(8分)
【答案】(1)快速城镇化后建设用地增加,路面被硬化,绿地、水域减少;降水后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激增,容易形成涝灾,城市内涝增多。
(2)雨水花园可以滞留、吸纳雨水,增加雨水下渗量;补充地下水源;通过导水管收集、蓄积雨水并回收利用;对雨水有净化作用(净化雨水中的悬浮颗粒、有机污染物等有害物质)。
(3)建设人工湿地;修建人工湖;铺设渗水砖;建设渗水路;建设城市公园、城市森林等。
22.(2024年河北唐山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 我国渤海海水盐度为28‰~31‰,低于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35‰)。据估算,在气温低于或等于-4 ℃时,渤海每天生成约1.86厘米厚的海冰,一部分来不及排出冰体的高浓度盐水会被包裹在冰块内部。淡化海冰技术是通过各种方法,将高浓度盐水从海冰中分离出来,以符合淡水标准。如果渤海海冰作为淡水资源加以利用,可以缓解环渤海地区淡水资源短缺问题。图9为渤海及附近地区年平均气温≤-4 ℃日数的分布图。
图9
(1)解释渤海海水盐度较低的原因。(6分)
(2)图中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________(城市)附近海域,试分析原因。(6分)
(3)淡化海冰技术应用前景广阔,但有人认为目前通过淡化海冰缓解环渤海地区的缺水问题并不合适。请为该观点提供依据。(8分)
【答案】(1)纬度高,气温低,蒸发较弱;周围河流汇入,起到稀释作用;海域较封闭,与外海海水交换不畅。
(2)葫芦岛 原因:葫芦岛附近海域纬度高,海水温度低,结冰时间长,冰层厚度大。
(3)成本高;海冰资源季节性强,夏季无法淡化海冰;大量开采海冰会导致海水盐度升高,改变海洋自然环境;海水盐度升高会影响生物群落变化,影响海洋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