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综合检测卷
(本栏目对应学生用书P235)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风化壳是风化作用后残留在母岩之上的风化产物。图1中灰色区域示意风化壳的厚度差异。据此完成第1~2题。
图1
1.热带草原带植被的典型特点是( )
A.叶片宽大 B.垂直结构复杂
C.板根发达 D.季节变化明显
2.图中( )
A.热带森林带降水量大,风化强 B.荒漠带蒸发量大,风化强
C.亚热带森林带气温高,风化弱 D.苔原带蒸发量大,风化弱
【答案】1.D 2.A [解析]第1题,热带草原带植被是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下的典型植被,热带草原气候具有全年高温但干旱季节较长的特点,因此植被表现为明显的季节变化,干季到来,树木落叶,到处枯黄,而湿季一到,则满目翠绿,郁郁葱葱,D项正确。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热带森林带降水量最多,加上全年高温,化学反应速率快,岩石风化强,因此风化壳最厚,A项正确;荒漠带蒸发量比较大,但由于降水少,风化并不强,所以风化壳薄一些,B项错误;亚热带森林带气温高,而且降水也很多,风化作用较强,所以风化壳比较厚,C项错误;苔原带虽然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但由于气温很低,使风化作用弱,风化壳比较薄,D项错误。
图2
(2024年河南许昌期末)榕树为常绿乔木,喜光热、生长较快,榕树主干和侧枝上常产生许多须状的气生根,呈现独木成林的景观,但每年都有大量的榕树被风吹倒。我国自古有“榕不过吉”的说法,即榕树种植以江西吉安(27°N,115°E)为北界。图2为榕树景观图,据此完成第3~4题。
3.榕树种植以吉安为北界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地形
C.土壤 D.降水
4.推测榕树树冠和树根的特点是( )
A.树冠扁窄、树根浅 B.树冠扁窄、树根深
C.树冠广展、树根深 D.树冠广展、树根浅
【答案】3.A 4.D [解析]第3题,榕树种植以吉安为北界,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即主导因素是热量条件,A项正确。第4题,榕树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生长快,树冠较大;由材料“每年都有大量的榕树被风吹倒”可知,榕树根系浅,D项正确。
(2024年内蒙古赤峰模拟)气候作为地理环境因子之一,使植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变化,并通过叶片的大小、颜色等体现出来。图3示意世界不同地区植物叶片形态,其中叶片①较大,全年呈深绿色;叶片②以小叶为主,质地薄,夏季葱绿、冬季落叶;叶片③常绿、叶小、厚革质;叶片④呈针状、叶小。据此完成第5~7题。
①橡胶树 ②杨树 ③橄榄 ④松树
图3
5.具有①、②、③、④叶片形态的植物分别适宜生长的地区可能是( )
A.印度尼西亚、中国华北地区、西班牙南部、俄罗斯东部
B.印度尼西亚、俄罗斯东部、西班牙南部、中国华北地区
C.西班牙南部、中国华北地区、印度尼西亚、俄罗斯东部
D.西班牙南部、俄罗斯东部、印度尼西亚、中国华北地区
6.由叶片③的特征可推测当地( )
A.夏季高温多雨 B.夏季炎热干燥
C.全年炎热干燥 D.冬季寒冷干燥
7.叶片①和叶片②的颜色存在季节差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答案】5.A 6.B 7.A [解析]第5题,印度尼西亚位于赤道附近,终年高温多雨,植物叶片宽大,对应叶片①;中国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植物叶片夏季葱绿、冬季落叶,对应叶片②;西班牙南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植物叶片呈厚革质,对应叶片③;俄罗斯东部主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纬度高,冬季寒冷,植物叶片呈针状、叶小,对应叶片④。A项正确。第6题,叶片③常绿、叶小、厚革质,主要是为了防止水分过度损失,减轻被阳光灼伤。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太阳辐射强烈,厚革质的叶片有利于适应当地气候环境,B项正确。第7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叶片①全年呈深绿色,其对应植物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叶片②夏季葱绿、冬季落叶,其对应植物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两地纬度位置不同,光照和热量条件不同,导致叶片颜色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A项正确。
(2024年福建三明期末)图4为漫画《枯萎的外表,强大的内心》。据此完成第8~9题。
图4
8.图示植被类型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红树林
C.草本植被 D.荒漠植被
9.漫画中植被具有的特征是( )
A.枝叶稀疏 B.革质叶片
C.板根、茎花 D.叶片宽大
【答案】8.D 9.A [解析]第8题,漫画中植物的地表部分枝叶稀少,这样有利于减少蒸腾作用,保持水分,而地下部分根系发达,利于吸收地下水。这样的植物一般分布于气候干旱少雨的地区,因此该植被类型属于荒漠植被,D项正确。第9题,漫画中植被叶片退化为针状或刺状,枝叶稀疏,不属于革质叶片,A项正确,B、D项错误;板根、茎花属于热带雨林的特征,C项错误。 (2024年第一次广东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基于卫星数据的研究发现,中国和印度主导了过去二十年的全球陆地“变绿”(植被叶面积增加)。下表是森林、农作物及其他因素对中国和印度植被叶面积增加的贡献率(单位:%)。据此完成第10~11题。
国家 森林 农作物 其他
中国 42.0 32.0 26.0
印度 4.4 82.0 13.6
10.由表可知,对我国植被叶面积增加贡献最大的是( )
A.林地 B.沙地
C.草地 D.农用地
11.导致全球陆地“变绿”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干 B.土地利用方式改变
C.自然植被破坏 D.大气成分变化
【答案】10.A 11.B [解析]第10题,读表可知,森林对我国植被叶面积增加的贡献率为42.0%,高于农作物和其他因素,对应选项中的林地,A项正确。第11题,读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转变为林地、草地和农业用地等,有利于增加植被叶片面积,导致全球陆地“变绿”,B项正确。
图5
(2024年云南昆明期末)图5为两种土壤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14题。
12.与图中Ⅰ、Ⅱ、Ⅲ、Ⅳ土壤剖面对应正确的是( )
A.Ⅰ—淋溶层
B.Ⅱ—母质层
C.Ⅲ—淀积层
D.Ⅳ—腐殖质层
13.与森林土壤相比,草原土壤腐殖质层发育较厚的原因包括( )
①草原植被生长周期短,有机质补充稳定 ②降水较少,淋溶作用弱 ③昼夜温差大,基岩风化物多 ④生物量大,枯枝落叶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与森林土壤和草原土壤相比,造成荒漠土壤发育程度较差的决定性因素是( )
A.生物 B.气候
C.地形 D.人类活动
【答案】12.C 13.A 14.B [解析]第12题,森林植被下,有机质主要以地表枯枝落叶的形式进入土壤,明显集中在土壤表层,有机层位于地表;腐殖质层(Ⅰ)是土壤腐殖质积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层,呈灰黑或黑色,位于有机层之下;淋溶层(Ⅱ)是由于淋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位于腐殖质层之下;淀积层(Ⅲ)是土壤物质沉淀、积累的土层,位于淋溶层之下;母质层(Ⅳ)是指土层下部的层次,是未经受土壤发育过程的显著影响的土壤母质,C项正确。第13题,草原土壤腐殖质层发育较厚的原因是草原植被生长周期短,有机质补充稳定,①正确;草原降水较少,气候干旱,土壤有机质分解慢,淋溶作用弱,②正确;草原土壤腐殖质层发育较厚与基岩风化物多无关,③错误;森林土壤枯枝落叶量更多,④错误。A项正确。第14题,荒漠土壤发育程度较差,主要是因为荒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植被稀少,土壤发育程度低,B项正确。
图6
图6为土壤与其他地理要素的关系图。读图,完成第15~16题。
15.影响土壤质地的主要因素是( )
A.人类活动B.成土母质
C.气候D.生物
16.与陡坡相比,缓坡土壤肥力一般较高是因为( )
A.有机质积累多
B.自然植被茂密
C.矿物养分流失快
D.生物残体分解快
【答案】15.B 16.A [解析]第15题,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极为深刻,其中最为突出的影响是改变地表生物状况,但人类活动并不是影响土壤质地的主要因素,A项错误;成土母质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B项正确;气候的分布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规律,但与土壤质地关系较小,C项错误;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但是与土壤质地关系不大,D项错误。第16题,据图分析可知,在陡坡上,水流速度快,侵蚀能力强,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有机质、矿物养分难以保留,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缓坡水流速度慢,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慢,有机质、矿物养分容易积累,土壤肥力一般较高,A项正确。
(2024年重庆部分区期末)“肥岛效应”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灌丛下方土壤(相比周边地区的土壤)养分富集的情况。图7为某地灌木丛与周边地区岩层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7~18题。
图7
17.灌丛在“肥岛效应”形成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
A.阴雨天气,截留雨水
B.提供枯枝落叶,促进有机质积累
C.晴天遮阳,减少水分蒸发
D.大风天气,防风固沙
18.气候和生物都是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干热地区土壤有机质积累相对较少
B.湿热地区土壤形成的速度相对较慢
C.没有生物的作用也有可能形成土壤
D.生物作用不能加快土壤的形成过程
【答案】17.B 18.A [解析]第17题,根据材料可知,“肥岛效应”的本质是养分富集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枯枝落叶是土壤养分的重要来源,所以灌丛在“肥岛效应”形成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枯枝落叶,促进有机质积累,B项正确。第18题,干热地区由于温度高,有机质分解快,降水少,植被稀疏,土壤有机质积累相对较少,A项正确;湿热地区由于温度高,有机质分解快,降水多,淋溶作用强烈,土壤形成的速度相对较快,B项错误;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相关,生物作用能加快土壤的形成过程,没有生物的作用就不可能形成土壤,C、D项错误。
(2023年福建厦门期末)福建武夷山土壤类型多样。下表为武夷山南部两处土壤剖面的位置及相关资料表。据此完成第19~20题。
土壤类型 剖面位置 剖面层次 深度/厘米 有机质含量/(克/千克) 砾石占比/%
紫色土 海拔217米,坡度角40° 腐殖质层 0~20 20 21.87
母质层 20~45 12 42.35
红壤 海拔354米,坡度角25° 腐殖质层 0~36 28 3.22
淋溶层 36~81 4 3.79
母质层 >81 4 3.16
19.与红壤相比,该地的紫色土( )
A.发育较成熟 B.通气性较好
C.保水性较好 D.质地较黏重
20.与红壤相比,该地的紫色土腐殖质层较薄,主要是由于( )
A.径流冲刷较强 B.成土母质的风化较弱
C.水热条件较好 D.微生物分解速率较高
【答案】19.B 20.A [解析]第19题,由材料可知,紫色土砾石占比达到21.87%,所以紫色土颗粒较粗,通气性较好,B项正确。第20题,腐殖质层主要是因土壤中的有机质未完全分解形成的,不是来自成土母质层,B项错误;该地红壤和紫色土都出自武夷山南部,水热条件差异小,C项错误;微生物主要与当地的气温有关,该地红壤和紫色土都出自武夷山南部,水热条件差异小,微生物分解速率差异不大,D项错误;根据材料可以看出紫色土所在剖面海拔217米,坡度角40°,坡度更大,径流冲刷较强,表层大量腐殖质被带走,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2023年河南焦作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 植被在土壤形成与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图8示意我国伊犁河谷不同植被带0~10厘米土层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含量。
图8
(1)说出土壤有机质的来源。(6分)
(2)分析伊犁河谷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植被类型之间的关系。(4分)
(3)伊犁河谷高山草甸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分析其原因。(4分)
(4)推测若自然植被遭破坏会给伊犁河谷土壤带来哪些不利影响。(6分)
【答案】(1)地面植被残落物和根系;作物的根茎,还田的秸秆;土壤微生物;动物的遗体及分泌物、排泄物等。
(2)草原植被、森林植被有机碳含量较高;蒿类半灌木、沼泽植物有机碳含量较低。
(3)高山草甸所处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化合物分解速率和微生物活动速率慢;高山草甸根系密集且接近地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的腐殖质较多,有机碳含量高。
(4)水土流失加剧;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土壤逐渐退化。
22.(2024年河北保定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 植被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图9示意我国华北地区的某代表性树种的季节变化,该树种常见于民居庭院的门前或山区。
图9
(1)判断图中树种的植被类型,并说出该树种外观的季节性变化。(6分)
(2)该树种多种于民居庭院门前,试分析原因。(8分)
(3)华北地区部分山区该树种长势北坡较南坡好,试做出解释。(6分)
【答案】(1)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季节性变化:春发芽,夏茂盛,秋落叶,冬秃枝。
(2)种于门前,在夏季繁茂的枝叶可以遮阴纳凉;冬季树木落叶,不遮挡阳光;树木四季变换的景致可以为庭院增色,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3)华北地区水资源较少,水分条件对植被影响较大,南坡为阳坡,蒸发量大,土壤水分条件差,不利于树木生长;北坡为阴坡,气温低,蒸发量小,土壤保水能力强,墒情较好,有利于树木生长。北坡气温较南坡低,树木生长慢,生长周期长,长势好。第五章综合检测卷
(本栏目对应学生用书P235)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风化壳是风化作用后残留在母岩之上的风化产物。图1中灰色区域示意风化壳的厚度差异。据此完成第1~2题。
图1
1.热带草原带植被的典型特点是( )
A.叶片宽大 B.垂直结构复杂
C.板根发达 D.季节变化明显
2.图中( )
A.热带森林带降水量大,风化强 B.荒漠带蒸发量大,风化强
C.亚热带森林带气温高,风化弱 D.苔原带蒸发量大,风化弱
图2
(2024年河南许昌期末)榕树为常绿乔木,喜光热、生长较快,榕树主干和侧枝上常产生许多须状的气生根,呈现独木成林的景观,但每年都有大量的榕树被风吹倒。我国自古有“榕不过吉”的说法,即榕树种植以江西吉安(27°N,115°E)为北界。图2为榕树景观图,据此完成第3~4题。
3.榕树种植以吉安为北界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地形
C.土壤 D.降水
4.推测榕树树冠和树根的特点是( )
A.树冠扁窄、树根浅 B.树冠扁窄、树根深
C.树冠广展、树根深 D.树冠广展、树根浅
(2024年内蒙古赤峰模拟)气候作为地理环境因子之一,使植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变化,并通过叶片的大小、颜色等体现出来。图3示意世界不同地区植物叶片形态,其中叶片①较大,全年呈深绿色;叶片②以小叶为主,质地薄,夏季葱绿、冬季落叶;叶片③常绿、叶小、厚革质;叶片④呈针状、叶小。据此完成第5~7题。
①橡胶树 ②杨树 ③橄榄 ④松树
图3
5.具有①、②、③、④叶片形态的植物分别适宜生长的地区可能是( )
A.印度尼西亚、中国华北地区、西班牙南部、俄罗斯东部
B.印度尼西亚、俄罗斯东部、西班牙南部、中国华北地区
C.西班牙南部、中国华北地区、印度尼西亚、俄罗斯东部
D.西班牙南部、俄罗斯东部、印度尼西亚、中国华北地区
6.由叶片③的特征可推测当地( )
A.夏季高温多雨 B.夏季炎热干燥
C.全年炎热干燥 D.冬季寒冷干燥
7.叶片①和叶片②的颜色存在季节差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2024年福建三明期末)图4为漫画《枯萎的外表,强大的内心》。据此完成第8~9题。
图4
8.图示植被类型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红树林
C.草本植被 D.荒漠植被
9.漫画中植被具有的特征是( )
A.枝叶稀疏 B.革质叶片
C.板根、茎花 D.叶片宽大
国家 森林 农作物 其他
中国 42.0 32.0 26.0
印度 4.4 82.0 13.6
10.由表可知,对我国植被叶面积增加贡献最大的是( )
A.林地 B.沙地
C.草地 D.农用地
11.导致全球陆地“变绿”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干 B.土地利用方式改变
C.自然植被破坏 D.大气成分变化
图5
(2024年云南昆明期末)图5为两种土壤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14题。
12.与图中Ⅰ、Ⅱ、Ⅲ、Ⅳ土壤剖面对应正确的是( )
A.Ⅰ—淋溶层
B.Ⅱ—母质层
C.Ⅲ—淀积层
D.Ⅳ—腐殖质层
13.与森林土壤相比,草原土壤腐殖质层发育较厚的原因包括( )
①草原植被生长周期短,有机质补充稳定 ②降水较少,淋溶作用弱 ③昼夜温差大,基岩风化物多 ④生物量大,枯枝落叶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与森林土壤和草原土壤相比,造成荒漠土壤发育程度较差的决定性因素是( )
A.生物 B.气候
C.地形 D.人类活动
图6
图6为土壤与其他地理要素的关系图。读图,完成第15~16题。
15.影响土壤质地的主要因素是( )
A.人类活动B.成土母质
C.气候D.生物
16.与陡坡相比,缓坡土壤肥力一般较高是因为( )
A.有机质积累多
B.自然植被茂密
C.矿物养分流失快
D.生物残体分解快
(2024年重庆部分区期末)“肥岛效应”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灌丛下方土壤(相比周边地区的土壤)养分富集的情况。图7为某地灌木丛与周边地区岩层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7~18题。
图7
17.灌丛在“肥岛效应”形成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
A.阴雨天气,截留雨水
B.提供枯枝落叶,促进有机质积累
C.晴天遮阳,减少水分蒸发
D.大风天气,防风固沙
18.气候和生物都是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干热地区土壤有机质积累相对较少
B.湿热地区土壤形成的速度相对较慢
C.没有生物的作用也有可能形成土壤
D.生物作用不能加快土壤的形成过程
(2023年福建厦门期末)福建武夷山土壤类型多样。下表为武夷山南部两处土壤剖面的位置及相关资料表。据此完成第19~20题。
土壤类型 剖面位置 剖面层次 深度/厘米 有机质含量/(克/千克) 砾石占比/%
紫色土 海拔217米,坡度角40° 腐殖质层 0~20 20 21.87
母质层 20~45 12 42.35
红壤 海拔354米,坡度角25° 腐殖质层 0~36 28 3.22
淋溶层 36~81 4 3.79
母质层 >81 4 3.16
19.与红壤相比,该地的紫色土( )
A.发育较成熟 B.通气性较好
C.保水性较好 D.质地较黏重
20.与红壤相比,该地的紫色土腐殖质层较薄,主要是由于( )
A.径流冲刷较强 B.成土母质的风化较弱
C.水热条件较好 D.微生物分解速率较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2023年河南焦作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 植被在土壤形成与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图8示意我国伊犁河谷不同植被带0~10厘米土层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含量。
图8
(1)说出土壤有机质的来源。(6分)
(2)分析伊犁河谷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植被类型之间的关系。(4分)
(3)伊犁河谷高山草甸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分析其原因。(4分)
(4)推测若自然植被遭破坏会给伊犁河谷土壤带来哪些不利影响。(6分)
22.(2024年河北保定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 植被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图9示意我国华北地区的某代表性树种的季节变化,该树种常见于民居庭院的门前或山区。
图9
(1)判断图中树种的植被类型,并说出该树种外观的季节性变化。(6分)
(2)该树种多种于民居庭院门前,试分析原因。(8分)
(3)华北地区部分山区该树种长势北坡较南坡好,试做出解释。(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