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7.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01 12:5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试卷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第 一 部 分 积 累 与 运 用( 4 7 分 )
一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9分)
1 .他博闻强识(shí zhì),学识(shí zhì)渊博。
2. 她把试卷(juǎn juàn)卷(juǎn juàn)起来,匆匆走出了教室。
3.我最近看了一本人物传(chuán zhuàn)记,它讲述了一位伟人的传(chuán zhuàn)奇故事。
4. 启明为了给自己谋得一份新差(chā chà chāi)事,在招聘网站搜索着适合他的岗位。他发现 同一岗位、不同招聘单位之间的薪(xīn) 资差(chā chà chāi)异很大,待遇也相差(chā chà chāi) 很多。
二、读拼音,写字词。(6 分)
诵读经典作品,能让我们聆听先贤智者的 jiào huì( );阅读当代作家zhì pǔ( )
的美文,能让我们体会到人间的挚爱真情。读《三国演义》,我们能知zhū gě liàng( )的
神机妙算;阅《红楼梦》,我们能知jiǎ( ) 府 的xīng wáng shèng shuāi( )……
这样精彩的书中世界,错过了qǐ( )不是很可惜
三、选择万花筒。(9分)
1.下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皎 洁(jiǎo) 借鉴(jiàn) 馈 赠 诲人不倦
B. 投 奔(bèn) 酵母(jiào) 烦锁 天罡地煞
C. 补 偿(cháng) 日 寇(kuò) 磁石 不能自己
D. 过 瘾(yǐng) 粉黛(dài) 嬉笑 无病而伸
2.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默而识之( 记 住 ) B. 却只漫浪诵读(随意)
C. 学而不厌(讨厌) D.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要紧,重要)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弟弟画的画眉鸟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B. 他希望大家都有一知半解并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求学精神。
C. 每年中秋节,妈妈做的节日菜肴,都让全家人吃得津津有味。
D. 阅读名著,我们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那些朴实无华的文字背后所蕴藏的真情实感。 4. 对下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默而识之”的意思是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
B.“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的意思是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哪有不到的呢
C.“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意思是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
D. “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的意思是如果随意读书,就不要记录了,记也记 不住。
5.下列句中引号的作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B.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了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C. 当大多数同学千篇一律地开始写“秋天来了,树叶黄了, 一片一片地飘到了地上”时,我心里
忽然掠过了不安分的一念 ……
D. 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 6.如果把“三到之中,心到最急”这个句子放入下列句子中,正确的一项是()。
①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②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 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③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A.① 句之前 B.①② 句之间 C.②③ 句之间 D.③ 句之后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人谈读书》中朱熹认为读书有三到,分别是:心到、眼到、口到。 B.《九成宫醴泉铭》是初唐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楷书代表作之一。
C.《我的“长生果”》告诉我们写作文要一直借鉴和模仿。
D. 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中的“源头活水”是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8. 同学们准备模仿书法家欧阳询的楷书书写宣传片的片头,下面最恰当的一幅是( )
9.下列公益用语贴在图书馆最不合适的一句是()。
A. 知识就是力量。
B. 除了你的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什么都别带走。
C. 静静地阅读,就是最美的风景。
D. 切莫高声语,恐惊读书人。
四、按要求完成练习。(4分)
1. ( )是同一本书,不同的人( )会有不同的阅读方式。(用合适的关联词填空,并仿写
一句)
2.做笔记锻炼了我的记忆力,也增加了我的理解力。(写出修改建议)
3.连环画一类的小书已不能使我满足了。(换一种说法,保持句子意思不变)
4. 一本书像一盏灯,指引我们走向别样绚丽的人生旅途。(仿写句子)
一本书像 ,
五、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9 分 )
1.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我从《 》中的名句“敏而好学, ”中懂得了谦虚好学的 道理;跟随作家 学习《忆读书》,我懂得了“读书好, ,读好书”的道理;和作家 一起品味了人类文明的“长生果”———书。
2. 《论语》中孔子对待知识的态度是“ ,是知也”。
3. 《观书有感》(其一)中比喻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的名句是“ ”。
六、新素材 图书漂流活动生活实践题。(10 分)
“悦读吧”图书漂流活动 为了让图书发挥更大的价值,让社区里的孩子有机会阅读更多图书,开拓视野,快乐成长,社 区将举办图书漂流活动。活动当天您可以将图书拿到活动现场,捐赠给活动中心,其他时间可以 直接拿到社区服务中心捐赠。活动当天,儿童可以参与学习手工制作书,听“故事妈妈”讲故事,和
其他小朋友一起阅读等活动。 主办单位:社区服务中心 活动时间:1月21日上午9:30—10:30 活动地点:冰心公园东门 备注: ①如果当天下雨,活动时间另行通知。 ② 凡是捐赠三本及以上图书,可获得精美小礼品一份。
1.本次活动的主题 是 ,活动地点在 。 (2分) 2.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 √ ”,错误的打“×”。(4分) (1)图书只能在活动当天进行捐赠。( ) (2)活动当天如果下雨,活动还是会如期举行。( ) (3)参与者在活动当天捐赠三本及以上图书,将获得一份小礼品。( ) (4)蓝蓝可以在1月21日上午11:30去现场学习手工制作书。( ) 3.备注的第②条内容存在语病,请将它修改后写在横线上。(2 分 ) 4.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句宣传语。(2 分 )
第 二 部 分 阅 读 与 探 究(23 分 )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23分)
( 一 )
【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选自《论语》)
【乙】司马温公①幼时,患②记问③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①矣。唯司马温公迨⑤ 能倍诵⑥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 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有删改) 【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曾主编《资治通鉴》。②患:担心。③记问:记
忆背诵。④游息:游玩休息。⑤迨(dài):等到。⑥倍诵:“倍”通“背”,背诵。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1 分 )
A. 敏而好学(灵敏) B. 不耻下问(以 … … 为耻)
C. 温公尝言(曾经) D. 能倍诵乃止(才)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2. 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大意。(4分)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3. 关于甲、乙两篇短文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 2 分 )
A. “不耻下问”告诉我们不要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B. “默而识之”中的“识”和“见多识广”中的“识”意思相同。
C.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不如人,是因为别人背诵时,他却在玩耍休息。
D. “书不可不成诵”意思是读书不能不背诵,强调背诵的重要性。
4. 请从两篇选文中梳理出古人读书的方法(至少两种)。(2分)
5. 古人的读书经历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请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体会。 ( 2 分 )
(二)母亲与读书
大抵所有少年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而我的梦想,是成为齐天大圣孙悟空。犹记得四岁那年, 妈妈买的《西游记》不过是一套薄薄的连环画,却足以令我对这个上得天、入得地的孙大圣佩服得不 得了。借一把芭蕉扇就能扇灭火焰山上的火, 一双火眼金睛能识别对方是人是妖, 一个筋斗就是十 万八千里,岂能不是英雄 可是,童年里,不仅有孙悟空带给我的惊喜,还有妈妈逼哄我读书,那犹 如末日般的记忆!
有时,妈妈会和颜悦色,“宝宝,咱们来读读《三字经》,来,‘人之初,性本善’”;有时,妈妈会一脸 庄重,“儿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今天你必须要背会这几首诗”;更多的时候,妈妈 会字正腔圆地为我诵读长篇大论,说是培养我的语感。那时,在“高压”式的阅读训练下,我能在客 人面前一字不落地背诵《三字经》和近百首唐诗,高兴得妈妈常常对我又抱又亲。那时,虽然阅读能 愉悦母亲和满足自己小小的虚荣心,但在心底,我是抵触阅读的!讨厌晦涩的唐诗宋词,而且那时 的我又哪能体会什么“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呢 有那个琢磨的时间,我更愿和小伙伴玩球、 打游戏!我曾以为,我永远也不会真心喜欢上阅读。
小升初很快来临,默写古诗词是必考题目。当许多同学为之困扰时,我却可以轻松应对。也因 为语文的高分,我得以进入当地最好的初中。看着录取红榜上自己的名字时,我心里略微明白了, 妈妈的坚持还是有道理的。
上初中了,我狂热地喜欢上了侦探小说。多少次,趁爸妈睡熟,我躲在被窝里偷偷看,代价是第 二天上课时的昏昏欲睡。我还常常模仿侦探小说里反派人物的口气,故作深沉地跟爸妈说话,全然 不顾妈妈眼底深深的担忧。 一次,妈妈劝我要读适合自己的、健康向上的课外书,我却振振有词: “不是您让我看书的吗 我看这些书挺好的啊,有什么不对啊 ”妈妈叹息着走开了。 一天晚上,我 看完推理小说后入睡,梦见有人拿着一把枪在追我,小说里熟悉的场景让我大声呼叫,冷汗淋漓。 闻声赶来的妈妈心疼地抱着我哭道:“儿子,你的心智尚未发育成熟,不足以承受这些,我们不看了, 好吗 ”在妈妈的泪水里,我突然明白:人生分好多个阶段, 一个阶段只能阅读一个阶段的书,阅读不 当,也会让成长变得不快乐!
曾经懵懂无知的少年渐渐长大,现在的我,已学会甄别和选择阅读更适合自己身心成长的书 籍。《论语》让我沐浴圣贤光芒,一路前行;《十万个为什么》是我通往大自然的密钥;《钢铁是怎样炼 成的》告诉我要坚强不屈,做命运的强者。如今,我吟诵唐诗宋词,也不再觉得它们晦涩枯燥,而是 觉得它们充满了灵动的生命力。
书香伴我成长,见证我的一次次蜕变,也见证了母爱无疆。
1. 根据短文内容梳理信息,完成表格。 ( 4 分 )
阅读时间 阅读书目 对书的感受或评价
童年
《三字经》、唐诗 刚开始抵触,后来认 为很有用
侦探小说
现在 《论语》
是“我”通往大自然的 密钥
2.关于读书,“我”曾经有过哪些错误的认识或行为 (3分)
3.短文为什么以“母亲与读书”为题 可不可以换成“我与读书” 为什么 (2分)
4.短文结尾的作用是 5.你一定也读过很多书吧!请仿照短文中画“ ”的句子,再写两个分句。(2分) 。(1分)
第三部分表达与交流(30分 )
八、习 作。(3 0 分 )
读一本好书如同交一个好朋友。把读过的好书推荐给同学,就像把好朋友介 绍给他们一样。请你从读过的书中选择一本,介绍这本书的书名、作者、出版社等 基本信息,重点写一写推荐这本书的理由。
要求:①可以恰当地引用书中的语句;
②语句通顺,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一、 1.zhì shí 2.juàn juǎn 3.zhuàn chuán 4.chāi chā chà
二 、教 诲 质 朴 诸 葛 亮 贾 兴 亡 盛 衰 岂
[解析] 本题考查重点字词的书写。注意“诲”“衰” 等易错字的写法。
三、1.A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与字形。B 项,“烦锁” 应写作“烦琐”。C 项,“日寇”的“寇”读作kòu,“不 能自己”的“己”应写作“已”。D 项,“过瘾”的“瘾” 读作yǐn,“无病而伸”的“伸”应写作“呻”。
2.C [解析] 本题考查字义。“学而不厌”的“厌” 意思是满足。
3.B 4.D 5.A6.C 7.C 8.A 9.B
四、1.即 使 也 示 例:为了革命事业,即使是刀山火 海,我们也得勇往直前。
2.将“增加”改为“增强”。
3.连环画一类的小书怎能使我满足呢
4.示例:一艘船 带领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知识 海洋
五、1 . 论语不耻下问冰心多读书叶文玲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六、1.捐赠图书冰心公园东门
2. (1)X(2)×(3)√(4)X
3.凡是捐赠三本及以上图书者,可获得精美小礼 品一份。
4.示例:爱心图书捐赠,让生活充满书香。
七、(一)1.A
2. (1)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 的,这才是智慧。
(2)(读书时)花费精力多的,收获就长远,他所 精心背诵的书籍,是一辈子也不会忘的。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小古文中的句子。先结合 课上所学与题中的注释理解句子中的关键词 语,再进行翻译,最后将句子梳理通顺。
3.D
4.示例:多问(或:多请教)、熟读成诵、理解意思。 5.示例: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对改善我的学习
方法和态度很有帮助。读书一定要虚心好学, 熟读成诵,用心读、坚持不懈地读,等等。
(二)1.《西游记》连环画对孙大圣佩服得不得了 初中 狂热地喜欢,却不益于身心成长
让“我”沐浴圣贤光芒,一路前行《十万个为 什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告诉“我”要坚 强不屈,做命运的强者
2. 抵触背诵《三字经》和唐诗,认为读书不如玩耍; 熬夜读不适合自己心智发育阶段的侦探小说, 影响正常学习。
3. 不可以换。因为“我”童年、少年时期的读书活 动是在妈妈的指导下进行的,此题目也写出了 妈妈对“我”的关爱。此题目涵盖了全文的内
八、略
容,又表达了“我”对妈妈的感激与赞美,所以以 “母亲与读书”为题更好。
4.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5.示例:《安徒生童话》让我的童年充满阳光;《老 人与海》告诉我要迎难而上,坚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