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将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的过程,体会分式方程的模型思想。 2.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分式方程。
教学重点 根据题意找出能够表示问题中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
教学难点 根据题意找出能够表示问题中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导入 探索新知 (一)根据题意,列出下列方程。 1.停车场上共停了35辆小轿车和两轮摩托车,地面上数一共有100个轮子,请问小轿车和摩托车各有多少辆? 2.学校开展植树活动,甲班和乙班共植树31棵,其中甲班植树数比乙班植树数的2倍多一棵,求两班各植树多少棵? (二)交流与发现 思考下面的问题,并与同学交流: 1.王师傅承担了310个工件的焊接任务,加工了100个工件后开始采用焊接新工艺,工效提高到原来的1.5倍,共用8天完成了任务。如果采用新工艺,王师傅还需要多少天才能完成任务? 分析: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求出采用新工艺前王师傅每天焊接多少个工件。 如果设采用新工艺前王师傅每天焊接x个工件,那么加工100个工件需要_______天;采用新工艺后王师傅每天加工_______个工件,加工剩余的工件用了_______天。 问题中给出的等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 焊接100个工件用的时间+焊接剩余工件用的时间=8天。 由此得到方程______________。 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吗? 2.甲、乙两班的同学参加植树,乙班每小时比甲班植60棵树,乙班植了66棵树,甲、乙两班每小时各植树多少棵? (1)在这个问题中,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 (2)如果选取一个未知量用x表示,那么其他量能用x表示吗? (3)在这个问题中,给出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4)选择哪个等量关系可以得到关于未知数x的方程? (5)你得到的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吗? (三)总结: 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四)练一练: 1.下列方程中,哪些是分式方程? (1) (2) (3) (4) 2.一个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2,当分子与分母都加上3时,这个分数等于,求这个分数。(只列方程) (五)点拨: 1.分式方程中分母中一定要有未知数。 2.问题中有关的量用已知量或含有未知数的量的代数式表示出来,根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学生阅读课本,然后回答问题,得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分析得出的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区别和联系。 学生阅读课本,并回答问题。 得出等量关系,小组间交流讨论。 总结分式方程的概念。 学生直接回答问题。 学生列出方程。 教师分析,学生记忆。
巩固练习 小结 (一)填空题 1.分母中_______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2.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是135°,求它的边数,如果设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为,则得到方程_______。 3.甲、乙两个火车站相距1280千米。采用“和谐号”动车组提速后,列车行驶的速度是原来的3.2倍,从甲站到乙站的时间缩短了11小时,求列车提速后的速度,如果设列车原来行驶的速度为x千米/时,那么提速后的速度是_______千米/时,得到的方程是_______。 4.一名工人已加工零件1500个,由于改造了工作方法,效率提高了2.5倍,再加工1500个零件少用18h,现在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 若设该工人原来每小时加工x个零件,那么现在每小时加工_______个,原来和现在加工1500个零件分别用_______h和_______h,根据题意,可得方程______________。 (二)解答题 1.A、B两地相距30千米,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骑车去B地。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行2千米,且比乙早半小时到达,求甲乙二人的速度(设甲的速度为千米/时,只列出方程)。 2.一台甲型拖拉机4天耕完一块耕地的一半,加一台乙型拖拉机,两台拖拉机合耕1天耕完这块地的另一半。设乙型拖拉机单独耕这块地需要x天,则x应满足怎样的方程?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式方程的解法的过程,体会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求解的转化思想。 2.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
教学重难点 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导入 探索新知 巩固练习 小结 1.解下列方程: (1) (2) 2.交流与发现: 思考在上节课中,我们得到的两个分式方程: 交流怎样解这个方程? 3.点拨: 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去分母,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 4.例题讲解 例1:解方程 提示:如何把分式方程中的分母去掉是关键。 例2: 点拨: 要解分式方程重点是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解得出方程的解时一定要进行验根。 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思路是:去分母,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 5.练一练: (1)解下列分式方程: a. b. (2)解下列分式方程: a. b. c. d.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学生思考,并交流解方程的方法。 师生讨论怎样去分母。 学生板书。 师生分析,学生板书。 教师总结。 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分式方程增根的含义和产生增根的原因,并会检验分式方程的根。 2.掌握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教学重难点 掌握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探索新知 1.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2.解下列分式方程: (1) (2) 3.例题讲解: 例1:解方程:。 解:方程两边都乘得: 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得:。 检验可知,当时,分式与的分母都为0。 所以,不是原方程的根,应当舍去。 原方程没有解。 分析:事实上,原方程可以写成: ,即。 由此看出这个方程无解。 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 增根: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方程变形的过程中,产生的不适合原方程的根叫做方程的增根。 增根应当舍去。 想一想: (1)解分式方程为什么要验根? (2)怎样验根? 点拨: 与解一元一次方程不同,解分式方程可能出现增根,这是因为分式方程不允许未知数取分母的值为零的那些数,把原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后,方程中未知数的允许值范围扩大了,如果转化后的整式方程的根恰使原方程中的分母为零,那么就会出现增根。所以解完方程后要检验是很必要的。 学生回答问题,并做在练习本上。 师生分析,然后学生板书。 分析方程无解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习增根。 师生分析,然后学生板书。 学生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教师点拨。
巩固练习 小结 1.验根的方法: (1)把求出的根代入原方程检验。如果求出的根使原方程的一个分母的值是0,那么这个根就是方程的增根。 (2)把求出的根代入解分式方程时两边同乘的整式,如果那个整式的值为零,那么这个根就是增根,应当舍去。 2.练一练: (1)解下列分式方程: a. b. c. d. (2)小亮从图书馆借了一本书,共280页,借期是两周。当他读完书的一半时,发现以后平均每天读书的页数必须增加1倍才能在借期内读完。小亮读前半本书时平均每天读多少页?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总结。 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模型→求解→解释解的合理性”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会利用分式方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会利用分式方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导入 探索新知 1.回忆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1)审清题意; (2)设未知数,用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其他未知量; (3)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解方程,并检验; (5)写出答案。 2.例题讲解 例1:甲、乙两地相距360千米,张老师和王老师分别乘坐早7时发出的普通客车和8时15分发出的豪华客车从甲地去乙地,恰好同时到达。已知豪华客车与普通客车的平均速度的比是4∶3,求两车的平均速度。 分析: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是: 普通客车所用时间-豪华客车所用时间=时。 解:设豪华客车的平均速度为4x千米/时,普通客车的平均速度为3x千米/时。于是豪华客车从甲地乙地所用的时间为时,普通客车从甲地到乙地所用的时间为时。根据题意,得方程。 解这个方程,得。 检验可知,是这个方程的根。 因为(千米/时),(千米/时),所以,豪华客车的平均速度为96千米/时,普通客车的平均速度为72千米/时。 想一想: (1)从例题的条件出发,还可以求出哪些未知量? (2)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 例2:阳光小区有A型和B型两种住宅出售,A型与B型住宅每平方米的价格分别是全楼每平方米平均价格的1.1倍与0.9倍,而且A型比B型的面积少40平方米。如果A型比B型的面积的售价分别为33万元与36万元,求全楼每平方米的平均价格。 根据题意,思考下列问题: (1)如果设全楼每平方米的平均价格为x元,那么A型住宅与B型住宅每平方米的价格分别是多少? (2)A型住宅与B型住宅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3)根据“A型住宅比B型住宅的面积少40平方米”这个等量关系,列出的方程是____________。 试着解这个方程。 (4)去分母,即两边都乘____________,得到____________。 解这个方程,得x=____________。 (5)检验它是否是方程的根? 根据例题中提供的信息,每小组编制出另一个用分式方程解决的问题? 想一想: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检验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师生共同分析问题,然后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板书。 小组讨论问题,并回答问题。 师生分析问题,然后学生回答问题。 小组讨论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检验意义: 1.检验所得到的根是否为原方程的根; 2.检验原方程的根是否符合题意。
巩固练习 1.假日里,小亮、小莹、大刚去离家18千米的某村进行社会调查。他们先步行了8千米,然后乘汽车前往,共用2小时到达。如果汽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10倍,求他们步行的速度。 2.甲、乙两地相距180千米,一辆客车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1小时后有一辆轿车也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轿车的速度是客车速度的3倍,且轿车比客车早1小时到达,求两车行驶的速度。 3.大刚家、王老师家与学校在同一条马路上。大刚家距王老师家3千米,王老师家距学校0.5千米。大刚的腿摔伤以后,王老师每天骑自行车接大刚上学。已知王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他步行速度的3倍,他每天比平时步行上班多用20分钟,求王老师步行的速度与自行车的速度。 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小组讨论,然后回答问题。 教师提示:分为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小结 1.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 2.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检验的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