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重点题型:计算题8类模板-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物理】重点题型:计算题8类模板-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11-01 07:49: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考物理】
重点题型:计算题8类模板
(破题策略方法)
一、命题热点
高考计算题命题形式主要有:①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②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的综合解决力学问题;③应用动力学和能量观点解决力学问题;④应用动量和能量观点解决力学问题;⑤应用动力学和能量观点解决力电综合问题⑥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⑦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⑧应用动力学和能量观点处理电磁感应问题。
二、高分策略
计算题是高考物理试卷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对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等多种能力的考查功能。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物理基础知识外,还必须熟练掌握一些常用的解题技巧和争分诀窍。
1.认真读题抓关键。
认真读题,抓住题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如静止、匀变速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刚好、恰好、至少,最大等等。忌:一目十行、蜻蜓点水、主次不分、反复全题重读。
2.仔细审题定方法。
紧扣题中所读的关键词、关键句,深入理解和挖掘其意,仔细审题,明确研究对象及其受力、运动、能量等情况,从而确定该题的解题方法。忌:理解有误、错用规律、似曾相识、一知半解、照抄照搬。
3.理清思路写规范。
进一步明确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每个过程初末状态及参量,找准参量间的连接关系,理清思路,按运动过程分对象列式。答题表述要规范,要有必要的文字、表达式和结论,要字迹工整,版面整洁,布局美观。忌:条理不清,滥用规律,随意涂改,圈地引线,字迹不清,解方程的步骤太多。
三、方法指导
方法一 模型提练法——建立模型,大题小做
通过“三遍”读题,完成“建模”过程
1.通读:读后头脑中要出现物理图景的轮廓。由头脑中的图景(物理现象、物理过程)与某些物理模型找关系,初步确定研究对象,猜想所对应的物理模型。
2.细读:读后头脑中要出现较清晰的物理图景。由题设条件,进行分析、判断,确定物理图景(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变化趋势,基本确定研究对象所对应的物理模型。
3.选读:通过对关键词语的理解、隐含条件的挖掘、干扰因素的排除,要对题目有更清楚的认识,最终确定本题的研究对象、物理模型及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例1】 如图所示,在x<0的区域内存在沿y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在第一象限倾斜直线OM的下方和第四象限内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一带电粒子自电场中的P点沿x轴正方向射出,恰好经过坐标原点O进入匀强磁场,经磁场偏转后垂直于y轴从N点回到电场区域,并恰能返回P点。已知P点坐标为(-L,L),带电粒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q,初速度为v0,不计粒子重力。求:
(1)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
(2)N点的坐标;
(3)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
思维建模
①带电粒子从P―→ O过程类平抛运动
②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过程匀速圆周运动
③带电粒子从出磁场―→N过程匀速直线运动
④带电粒子从N―→P过程类平抛运动
规范解答 (1)设粒子从P到O时间为t,加速度为a,则L=v0t,L=at2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qE=ma
由以上三式,可解得E=
(2)设粒子运动到N点时速度为v,则v==2v0
所以粒子从N到P的时间t′=t
沿y轴位移h=at′2=L
因此N点坐标为(0,L)
(3)粒子在磁场中运动轨迹如图。设半径为R,粒子在O点时速度方向与y轴负方向的夹角为30°
由几何关系可知R+Rsin 30°=L
又因为qvB=m 解得B=
方法二 数图结合法——抓关键点,找突破口
物理规律、公式与物理图象的结合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其关键是把图象与具体的物理情境结合,并结合斜率、特殊点等的物理意义,确定能从图象中反馈出来哪些有用信息并结合物理规律、公式求解,一般思路如下
【例2】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25)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t=0时刻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以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已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 m/s2,求:
(1)物块与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从t=0时刻到物块与木板均停止运动时,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的大小。
第一步:抓关键点―→获取信息
(1)读题:
(2)读图:
第二步:找突破口→形成思路
规范解答 由v-t图象可知,在t1=0.5 s时,二者速度相同,为v1=1 m/s,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和a2,则a1=①
a2=②
设物块与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μ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对物块有μ1mg=ma1③
对木板有μ1mg+2μ2mg=ma2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得联立方程得:μ1=0.2,μ2=0.3
(2)t1时刻后,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阻碍木板运动,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方向。设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f,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和a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对物块有Ff=ma1′
对木板有2μ2mg-Ff=ma2′
假设物块相对木板静止,即Ff<μ1mg,则a1′=a2′,得Ff=μ2mg>μ1mg,
与假设矛盾,所以物块相对木板向前减速滑动,而不是与木板共同运动,
物块加速度大小a1′=a1=2 m/s2
物块的v-t图象如图所示。此过程木板的加速度a2′=2μ2g-μ1g=4 m/s2
由运动学公式可得,物块和木板相对地面的位移分别为
x1=+=0.5 m
x2=t1+= m
物块相对木板的位移大小为x=x2-x1=1.125 m
方法三 过程组合法——抓衔接点,用好规律
一个较复杂的物理运动过程往往是由多个连续、简单的物理过程有机链接而成,解题时可将多个运动过程按规律重新组合,使得题目变得简单,从而茅塞顿开。
四、高考计算题选解
题型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1)两个等量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这两个关系可以通过画草图得到。
(2)一个临界条件:即二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能否追上、追不上或两者相距最远、最近的临界条件。
【例1】 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同向出发,在同一水平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甲的初速度v甲=16 m/s,加速度大小a甲=2 m/s2,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乙以初速度v乙=4 m/s,加速度大小a乙=1 m/s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
(1)两车再次相遇前二者间的最大距离;
(2)到两车再次相遇所需的时间。
解析:(1)二者相距最远时的特征条件是:速度相等,即v甲t=v乙t
v甲t=v甲-a甲t1;v乙t=v乙+a乙t1,得:t1==4 s
相距最远Δx=x甲-x乙=(v甲t1-a甲t)-(v乙t1+a乙t)=24 m。
(2)再次相遇的特征是:二者的位移相等,即
v甲t2-a甲t=v乙t2+a乙t,代入数值化简得12t2-t=0
解得:t2=8 s,t2′=0(即出发时刻,舍去)
题型2、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的综合解决力学问题
【例2】如图,两个滑块A和B的质量分别为mA=1 kg和mB=5 kg,放在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木板的两端,两者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5;木板的质量为m=4 kg,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某时刻A、B两滑块开始相向滑动,初速度大小均为v0=3 m/s。A、B相遇时,A与木板恰好相对静止。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求
(1)B与木板相对静止时,木板的速度;
(2)A、B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
【解析】(1)滑块A和B在木板上滑动时,木板也在地面上滑动。设A、B和木板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f1、f2和f3,A和B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大小分别是aA和aB,木板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大小为a1。在物块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前有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设在t1时刻,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设大小为v1。由运动学公式有


联立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式,代入已知数据得⑨
对A有
在t2时间间隔内,B(以及木板)相对地面移动的距离为
在(t1+t2)时间间隔内,A相对地面移动的距离为
A和B相遇时,A与木板的速度也恰好相同。因此A和B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为

联立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得
题型3、应用动力学和能量观点解决力学问题
【例3】如图所示,为皮带传输装置示意图的一部分,传送带与水平地面的倾角θ=37°,A、B两端相距5.0 m,质量为M=10 kg的物体以v0=6.0 m/s的速度沿AB方向从A端滑上传送带,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均为0.5。传送带顺时针运转的速度v=4.0 m/s,(g取10 m/s2,sin 37°=0.6 ,cos 37°=0.8)求:
(1)物体从A点到达B点所需的时间;
(2)电动机因传送该物体多消耗的电能。
(3)若传送带顺时针运转的速度可以调节,物体从A点到达B点的最短时间是多少?
解析 (1)设在AB上物体的速度大于v=4.0 m/s时加速度大小为a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 θ+μmgcos θ=ma1
设经t1物体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同,t1=,通过的位移x1=
设速度小于v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2, mgsin θ-μmgcos θ=ma2
物体继续减速,设经t2物体到达传送带B点,L-x1=vt2-a2t,t=t1+t2
联立以上各式,代入数据解得t=2.2 s
(2)t1物体相对传送带的位移为Δx1=x1-vt1=0.2 m
t2物体相对传送带的位移为Δx2=vt2-( L-x1)=4 m
因摩擦而产生的内能E内=μmgcos θ·(Δx1+Δx2)=168 J
电动机因传送该物体多消耗的电能为E总=ΔEk+Ep+E内=0-mv02+mgLsin θ+E内=288 J
(3)若传送带的速度较大,沿AB上滑时所受摩擦力一直沿皮带向上,则所用时间最短,此种情况加速度一直为a2,所以有L=v0t′-a2t′2 解得t′=1 s
【变式1】如图所示,光滑曲面AB与水平面BC平滑连接于B点,BC右端连接内壁光滑、半径为r的细圆管CD,管口D端正下方直立一根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轻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恰好与管口D端平齐。质量为m的滑块在曲面上距BC的高度为2r处从静止开始下滑,滑块与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进入管口C端时与圆管恰好无作用力,通过CD后压缩弹簧,在压缩弹簧过程中滑块速度最大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p。求:
(1)滑块到达B点时的速度大小vB;
(2)水平面BC的长度x;
(3)在压缩弹簧过程中滑块的最大速度vm。
解析 (1)滑块在曲面上下滑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2r=mv,解得vB=2
(2)在C点,由mg=m得vC=
滑块从A点运动到C点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2r-μmgx=mv,解得x=3r
(3)设在压缩弹簧过程中速度最大时,滑块离D端的距离为x0,则有kx0=mg,得x0=
由能量守恒得mg(r+x0)=mv-mv+Ep 得vm=
【变式2】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固定有两个很靠近的同心圆形轨道,外圆ABCD光滑,内圆的上半部分B′C′D′粗糙,下半部分B′A′D′光滑。一质量为m=0.2 kg的小球从外轨道的最低点A处以初速度v0向右运动,小球的直径略小于两圆的间距,小球运动的轨道半径R=0.2 m,取g=10 m/s2。
(1)若要使小球始终紧贴着外圆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初速度v0至少为多少?
(2)若v0=3 m/s,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球到达最高点,内轨道对小球的支持力FC=2 N,则小球在这段时间内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是多少?
(3)若v0=3.1 m/s,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小球经过最低点A时受到的支持力为多少?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减少的机械能是多少?
解析 (1)设小球到达外轨道的最高点的最小速度为vC,则mg=
由动能定理可知-2mgR=mv-mv 代入数据解得v0= m/s。
(2)设此时小球到达最高点的速度为vC′,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mg-FC=
由动能定理可知-2mgR-W=mv′-mv 代入数据解得W=0.1 J
(3)经足够长的时间后,小球在下半圆轨道内做往复运动。设小球经过最低点的速度为vA,受到的支持力为FA,则由动能定理可知mgR=mv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A-mg= 代入数据解得:FA=3mg=6 N
设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减少的机械能为ΔE,由功能关系有ΔE=mv-mgR
代入数据解得:ΔE=0.561 J
题型4、应用动量和能量观点解决力学问题
1.表达式:m1v1+m2v2=m1v1′+m2v2′
2.适用条件
(1)理想守恒: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则系统动量守恒。
(2)近似守恒:当内力远大于外力时,系统的动量可近似看成守恒。如碰撞和爆炸问题。
(3)分方向守恒:系统在某个方向上所受合力为零时,系统在该方向上动量守恒。
一、碰撞问题的应用
【例1】(2014·全国大纲)冰球运动员甲的质量为80.0 kg。当他以5.0 m/s的速度向前运动时,与另一质量为100 kg、速度为3.0 m/s的迎面而来的运动员乙相撞。碰后甲恰好静止。假设碰撞时间极短,求:
(1)碰后乙的速度的大小;
(2)碰撞中总机械能的损失。
【解析】(1)设运动员甲、乙的质量分别为m、M,碰前速度大小分别为v、V,碰后乙的速度大小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v-MV=MV′ 代入数据得V′=1.0 m/s
(2)设碰撞过程中总机械能的损失为ΔE,应有mv2+MV2=MV′2+ΔE
V′=1.0 m/s,代入上式解得ΔE=1 400 J。
二、“子弹打木块”模型的应用
【例2】如图所示,悬挂在竖直平面内某一点质量为m2=2kg的木块(可以视为质点),悬线长为L=1m,质量为m1=10g的子弹以水平初速度v0=600m/s射入木块而未射出.求
(1)子弹射入木块时木块的速度及此时绳中的拉力. (3m/s,39.19N)
(2)木块向右摆动的最大高度.(0.45m)
(3)子弹射入木块的过程产生的热量。(1791J)
【解析】(1)对子弹、木球组成的系统,在短暂的打击过程中动量守恒:
得 m/s
对子弹和木球在最低点:,得N;
(2)对子弹和木球向右摆动机械能守恒: 得 ;
(3)对子弹、木球组成的系统,J
三、“板块”问题
【例3】质量M=2 kg的小平板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车的一端静止着质量为mA=2 kg的物体A(可视为质点),如图.一颗质量为mB=20g的子弹以600 m/s的水平速度迅速射穿A后,速度变为100 m/s,最后物体A仍静止在车上.若物体A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取g=10m/s2,求(1)平板车最后的速度是多大 (2.5m/s)(2)A在车上滑动的距离。(1.25m)
【解析】(1)对子弹、物体A和小平板车组成的系统,全过程动量守恒:
,=100 m/s得 m/s
(2)对子弹和物体A组成的系统,在短暂的打击过程中动量守恒:
得 m/s,
A在小平板车上滑动过程由功能关系得:
解得m.
四、圆弧形槽问题
【例4】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1=1kg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小车的左端有一静止的质量为m2=4kg的光滑小球.小车左端离地高度为h=5m。现突然给小球一向右的初速度为v0=5m/s,结果小球在小车上经过一段运动后又自小车左端离开小车,则小球着地时距车左端多远?{s=(8-3)*1=5m}
【解析】:对小球和小车组成的系统,从开始运动到球车分离过程中:
动量守恒:………………………………①
机械能守恒:…………………②
由①②解得:=8m/s,=3m/s , 小球着地的时间为:,故小球着地时距车左端距离为:s==5m。
五、涉及弹簧的综合问题
【例5】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均为4m的小球A和B由轻弹簧连接,置于光滑水平面上.一颗质量为m子弹,以水平速度v0射入A球,并在极短时间内嵌在其中.求:在运动过程中
(1)什么时候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2)A球的最小速度和B球的最大速度.(;VAmin,VBmax)
【解析】:子弹与A球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子弹质量为m,A球、B球分别都为M,子弹与A球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则 mv0= (m+M)V
(1) 以子弹、A球、B球作为一系统,以子弹和A球有共同速度为初态,子弹、A球、B球速度相同时为末态,则
(m+M)V= (m+M+M)V′,
M=4m,解得
(2)以子弹和A球有共同速度为初态,子弹和A球速度最小、B球速度最大为末态,则
(m+M)V= (m+M)VA+MVB
解得, 或=v0,=0(初态速度,舍去)
根据题意求A球的最小速度和B球的最大速度,所以VAmin,VBmax
总结:碰撞问题解题策略可熟记一些公式,
例如“一动一静”模型中,两物体发生弹性正碰后的速度满足:
v1=v0、v2=v0。
题型5、应用动力学和能力观点解决力电综合问题
【例5】如图所示,CD左侧存在场强大小为E=,方向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光滑绝缘小球,从底边BC长L,倾角α=53°的直角三角形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运动到斜面底端C点后进入一细圆管内(C处为一小段长度可忽略的圆弧,圆管内径略大于小球直径),恰能到达D点,随后从D离开后落回到斜面P点,重力加速度为g(sin 53°=0.8,cos 53°=0.6)。
(1)求DA两点间的电势差UDA;
(2)求圆管半径r;
(3)求小球从D点运动到P点的时间t。
解析 (1)WAD=-mgL=-WDA, UDA=
或UDA=EL① 解得UDA=②
(2)由恰好过D点,判断vD=0③ 根据动能定理:从A到D过程
mg(Ltan 53°-2r)-EqL=0④ 解得r=⑤
(3)由于mg=Eq,小球进入电场与水平方向成45°角斜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到达P处水平位移为x,竖直位移为y,则有x=y, xtan 53°+x=2r⑥
解得x=,y=⑦
竖直方向自由落体有y=gt2⑧ 解得t=⑨
【变式1】如图所示,在沿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有一固定点O,用一根长度为l=0.40 m的绝缘细线把质量为m=0.20 kg、带有正电荷的金属小球悬挂在O点,小球静止在B点时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37°。现将小球拉至位置A使细线水平后由静止释放,g取10 m/s2,sin 37°=0.60,cos 37°=0.80,求:
(1)小球运动通过最低点C时的速度大小;
(2)小球通过最低点C时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大小。
(3)小球运动中的最大速度及此时绳中拉力。
解析 (1)小球受到电场力qE、重力mg和绳的拉力FT作用处于静止状态,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
qE=mgtan 37°=mg
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 mgl-qEl=mv
解得小球通过C点时的速度vC== m/s。
(2)设小球在最低点时细线对小球的拉力为FT,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T-mg=m,解得FT=3 N。
(3)当小球切线合力为零时最大速度,即B点。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 mglcos37°-qEl(1-sin37°)=mvB2 解得vB=2 m/s
在B点对小球的拉力为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g cos37°—qE sin37°=m,解得F=4.5 N。
【变式2】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30°的斜面上,固定一宽L=0.25 m的平行金属导轨,在导轨上端接入电源和滑动变阻器R。电源电动势E=12 V,内阻r=1 Ω,一质量m=20 g的金属棒ab与两导轨垂直并接触良好。整个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B=0.80 T、垂直于斜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中(导轨与金属棒的电阻不计)。金属导轨是光滑的,取g=10 m/s2,要保持金属棒在导轨上静止,求:
(1)金属棒所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
(2)通过金属棒的电流的大小;
(3)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中的阻值。
解析 (1)金属棒静止在金属导轨上受力平衡,如图所示
F安=mgsin 30°,代入数据得F安=0.1 N。
(2)由F安=BIL,得I==0.5 A。
(3)设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R0,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E=I(R0+r),解得R0=-r=23 Ω。
题型6、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1.圆心的确定方法
方法一 若已知粒子轨迹上的两点的速度方向,则可根据洛伦兹力F⊥v,分别确定两点处洛伦兹力F的方向,其交点即为圆心,如图(a);
方法二 若已知粒子运动轨迹上的两点和其中某一点的速度方向,则可作出此两点的连线(即过这两点的圆弧的弦)的中垂线,中垂线与垂线的交点即为圆心,如图(b)。
2.半径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 由物理方程求:半径R=;
方法二 由几何方程求:一般由数学知识(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等)计算来确定。
3.时间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 由圆心角求:t=·T;
方法二 由弧长求:t=。
【例6】 如图所示,在真空中坐标平面的区域内,有磁感强度的匀强磁场,方向与平面垂直,在轴上的点,有一放射源,在平面内向各个方向发射速率的带正电的粒子,粒子的质量为,电量为,求带电粒子能打到轴上的范围.
【解析】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有,则.如答图所示,当带电粒子打到轴上方的A点与P连线正好为其圆轨迹的直径时,A点既为粒子能打到轴上方的最高点.因,,则.
当带电粒子的圆轨迹正好与轴下方相切于B点时,B点既为粒子能打到轴下方的最低点,易得.
综上,带电粒子能打到轴上的范围为:.
【变式】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矩形区域abcd内充满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现从矩形区域ad边的中点O处,垂直磁场射入一速度方向跟ad边夹角为30°、大小为v0的带电粒子。已知粒子质量为m,电量为q,ad边长为l,重力影响忽略不计。 (1)试求粒子能从ab边上射出磁场的v0的大小范围。
(2)问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长时间是多少?
【解析】:(1)设带电粒子在磁场中正好经过cd边(相切),从ab边射出时的速度为v1,轨迹如图1所示, ①
根据几何关系分析得:R1=l ②
由①②两式求得:v1=Bql/m ③
没带电粒子在磁场中正好经过ab边(相切).从ad边射出时速度为v2,转迹如上图2。

由几何关系分析得:R2=l/3 ⑤
由④⑤两式求得:v2=qBl/3m
带电粒子从ab边射出磁场的v0的大小范围为:v≥1v0≥v2

(2)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周期为
根据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轨迹占圆周比值最大即运动时间最长。
同时据几何关系,当 最长时间
题型7、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例1】在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第二象限有沿y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E1,第三象限存在沿x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E2,第四象限中有一固定的点电荷。现有一质量为m的带电粒子由第二象限中的A点(-a,b)静止释放(不计重力),粒子到达y轴上的B点时,其速度方向和y轴负方向的夹角为45°,粒子在第四象限中恰好做匀速圆周运动,经过x轴上的C点时,其速度方向与x轴负方向的夹角为60°,求:
(1)E1和E2之比;
(2)点电荷的位置坐标。
解析 (1)设粒子在第二象限中的运动时间为t1,进入
第三象限时的速度为v0,有
b=··t b=v0t1
设粒子在第三象限中的运动时间为t2,在B点时速度为v,x轴方向的分速度为vx,则
v=v0
vx=v0
a=··t
a=vxt2
联立以上各式得=,t2=。
(2)设O、B的间距为l,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则l=v0t2=2a
l=rcos 45°+rsin 30°
由以上两式得r=4a(-1) 所以点电荷的位置坐标:xD=rsin 45°=2a(2-)
yD=-(l-rcos 45°)=2a(1-)。
1.抓住联系两个场的纽带——速度。
2.求解策略:“各个击破”
3. 处理带电粒子在场中的运动时,要做到“三个分析”:
(1)正确分析受力情况,重点明确重力是否不计和洛伦兹力的方向。
(2)正确分析运动情况,常见的运动形式有:匀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和一般变速曲线运动。
(3)正确分析各力的做功情况,主要分析电场力和重力的功,洛伦兹力一定不做功。
【变式1】如图所示,相距为d的平行金属板M、N间存在匀强电场和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为B0的匀强磁场;在xOy直角坐标平面内,第一象限有沿y轴负方向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第四象限有垂直坐标平面向里、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正离子(不计重力)以初速度v0沿平行于金属板方向射入两板间并做匀速直线运动,从P点垂直y轴进入第一象限,经过x轴上的A点射出电场进入磁场。已知离子过A点时的速度方向与x轴成45°角。求:
(1)金属板M、N间的电压U;
(2)离子运动到A点时速度v的大小和由P点运动到A点所需时间t;
(3)离子第一次离开第四象限磁场区域的位置C(图中未画出)与坐标原点的距离OC。
解析 (1)设平行金属板M、N间匀强电场的场强为E0,则有U=E0d
因为离子在金属板方向射入两板间并做匀速直线运动有qE0=qv0B0
解得金属板M、N间的电压U=B0v0d
(2)在第一象限的电场中离子做类平抛运动,有cos 45°=
故离子运动到A点时的速度v=v0
又qE=ma,vy=at,tan 45°=
解得离子在电场E中运动到A点所需时间t=
(3)在磁场中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有qvB=m 得R==
如图所示,由几何知识可得=2Rcos 45°=R= 又=v0t=
因此离子第一次离开第四象限磁场区域的位置C与坐标原点的距离:
=+=+
题型8、应用动力学和能量观点处理电磁感应问题
考点1、电磁感应与电路结合的问题
1.分析电磁感应电路问题的基本思路
2.电磁感应中电路知识的关系图
【例1】如图所示,MN、PQ为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间距L=0.50 m,导轨平面与水平面间夹角θ=37°,N、Q间连接一个电阻R=5.0 Ω,匀强磁场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磁感应强度B=1.0 T。将一根质量为m=0.050 kg的金属棒放在导轨的ab位置,金属棒及导轨的电阻不计。现由静止释放金属棒,金属棒沿导轨向下运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且与导轨接触良好。已知金属棒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0,当金属棒滑行至cd处时,其速度大小开始保持不变,位置cd与ab之间的距离s=2.0 m。已知g=10 m/s2,sin 37°=0.60,cos 37°=0.80。求:
(1)金属棒沿导轨开始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
(2)金属棒到达cd处的速度大小;
(3)金属棒由位置ab运动到cd的过程中,电阻R产生的热量。
解析 (1)设金属棒开始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则
mgsin θ-μmgcos θ=ma 解得a=2.0 m/s2
(2)设金属棒到达cd位置时速度大小为v、电流为I,金属棒受力平衡,有
mgsin θ=BIL+μmgcos θ I= 解得v=2.0 m/s
(3)设金属棒从ab运动到cd的过程中,电阻R上产生的热量为Q,由能量守恒,有
mgssin θ=mv2+μmgscos θ+Q 解得Q=0.10 J
考点2、电磁感应与动力学结合的问题
【例2】 如图所示,光滑斜面的倾角α=30°,在斜面上放置一矩形线框abcd,ab边的边长l1=1 m,bc边的边长l2=0.6 m,线框的质量m=1 kg,电阻R=0.1 Ω,线框通过细线与重物相连,重物质量M=2 kg,斜面上ef(ef∥gh)的右方有垂直斜面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0.5 T,如果线框从静止开始运动,进入磁场的最初一段时间做匀速运动,ef和gh的距离s=11.4 m,(取g=10 m/s2),求:
(1)线框进入磁场前重物的加速度;
(2)线框进入磁场时匀速运动的速度v;
(3)ab边由静止开始到运动到gh处所用的时间t;
第一步:抓关键点→获取信息
第二步:抓过程分析→理清思路
规范解答 (1)线框进入磁场前,仅受到细线的拉力F,斜面的支持力和线框的重力,重物受到自身的重力和细线的拉力F′,对线框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sin α=ma
对重物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Ma
又F=F′
联立解得线框进入磁场前重物的加速度a==5 m/s2。
(2)因为线框进入磁场的最初一段时间做匀速运动,则重物受力平衡:Mg=F1
线框abcd受力平衡:F1′=mgsin α+F安
又F1=F1′
ab边进入磁场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Bl1v
回路中的感应电流为I==
ab边受到的安培力为F安=BIl1
联立解得Mg=mgsin α+
代入数据解得v=6 m/s。
(3)该阶段的运动时间为t1==1.2 s
进入磁场过程中匀速运动的时间t2==0.1 s
线框完全进入磁场后的受力情况同进入磁场前的受力情况相同,所以该阶段的加速度仍为a=5 m/s2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得s-l2=vt3+at 解得t3=1.2 s
因此ab边由静止开始到运动到gh处所用的时间t=t1+t2+t3=2.5 s。
考点3、电磁感应与能量结合的问题
【例3】 (2014·天津卷)如图所示,两根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固定在倾角θ=30°的斜面上,导轨电阻不计,间距L=0.4 m。导轨所在空间被分成区域Ⅰ和Ⅱ,两区域的边界与斜面的交线为MN,Ⅰ中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斜面向下,Ⅱ中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斜面向上,两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0.5 T。在区域Ⅰ中,将质量m1=0.1 kg,电阻R1=0.1 Ω的金属条ab放在导轨上,ab刚好不下滑。然后,在区域Ⅱ中将质量m2=0.4 kg,电阻R2=0.1 Ω的光滑导体棒cd置于导轨上,由静止开始下滑。cd在滑动过程中始终处于区域Ⅱ的磁场中,ab、cd始终与导轨垂直且两端与导轨保持良好接触,取g=10 m/s2,问:
(1)cd下滑的过程中,ab中的电流方向;
(2)ab刚要向上滑动时,cd的速度v多大;
(3)从cd开始下滑到ab刚要向上滑动的过程中,cd滑动的距离x=3.8 m,此过程中ab上产生的热量Q是多少。
解析 (1)根据右手定则判知cd中电流方向由d流向c,故ab中电流方向由a流向b。
(2)开始放置ab刚好不下滑时,ab所受摩擦力为最大摩擦力,设其为Fmax,有Fmax=m1gsin θ①
设ab刚好要上滑时,cd棒的感应电动势为E,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E=BLv②
设电路中的感应电流为I,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I=③
设ab所受安培力为F安,有F安=BIL④
此时ab受到的最大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由平衡条件有F安=m1gsin θ+Fmax⑤
联立①②③④⑤式,代入数据解得:v=5 m/s⑥
(3)设cd棒中产生的总热量为Q总,由能量守恒定律有m2gxsin θ=Q总+m2v2⑦
由串联电路规律有Q=Q总⑧
联立解得:Q=1.3 J⑨
答图
300
O
v0
B
c
a
b
d
PAGE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