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古诗词三首《枫桥夜泊》 教学设计+ 课件 +音频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古诗词三首《枫桥夜泊》 教学设计+ 课件 +音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01 13:22:0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文五年级上21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课题 21 古诗词三首 单元 第七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内容分析 五年级学生虽然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但由于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优裕,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也就难以深刻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情感,需教师创设一定的情景加以引导、点拨。
核心素养目标 1.会写“泊、愁、寺”3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枫桥夜泊》。3.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
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2.能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解读题目,走近作者引导语:一千二百多年前,一个叫张继的人进京赶考,后考取了进士。后来他因安史之乱而羁旅在外,但他在客居漂泊途中写下的这首诗却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枫桥夜泊》。(板书题目,指导书写“泊”字,学生齐读)1.理解诗题:“泊”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指什么?在哪儿停泊? 预设:“枫桥”表示地点。“夜”表示时间。“泊”是事件。谁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题意:夜晚将船停泊在枫桥边。2.作者简介。张继,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进士。诗多纪行游览、酬赠送别之作,风格清远,以《枫桥夜泊》最为知名。3.写作背景。张继于公元753年(天宝十二年)考取了进士。而就在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公元756年(天宝十五年)六月,玄宗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二、通读感知,读懂诗意1.自学生字词,读通、读顺古诗。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1)学生自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指名读,相机正音。(3)指导书写“愁、寺”。“愁”和“寺”都是上下结构的字,“愁”要写得上大下小,“禾”的末笔捺变点,“火”的点、撇要收些,形成避让关系,下部“心”要略扁。“寺”要写得上宽下窄,“土”的竖和“寸”的竖钩要错开,不要对齐写。2.初解古诗大意,读出韵味。(1)理解诗意: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和插图,想想每句诗的大概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意:漫天寒霜里,月亮在乌鸦的啼叫声中慢慢西沉。江边枫叶摇曳,渔船上灯火点点,面对这些景象,诗人心中充满愁绪。此时,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敲响的钟声传入客船。(2)引导朗读:我们初步理解了诗句的大致意思,请大家再来读读《枫桥夜泊》,看能不能读准诗的节奏。(3)多种形式读:指名读——范读——全班齐读。三、品读诗句,想象场景1.品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思考:(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2)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2.品读诗句。(1)“乌啼”是什么意思?(乌鸦的啼叫)(2)什么时候会有满天的霜?有谁看见过满天的霜?预设:“霜满天”其实写的是诗人的感受,是诗人身处深秋夜里的一种感受,从侧面表现出天气很冷。(3)品读“对愁眠”:“对”在这里是“面对、对着、陪伴”的意思。“愁”在这里指诗人对着江枫、渔火满心愁绪,难以入眠。(4)引导想象: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预设:诗人看到月亮逐渐西沉,江边枫叶摇曳,渔船上灯火点点;听到了几声乌鸦的啼叫;感受到霜气降临。课件出示:所见:月落 江枫 渔火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6)教师点拨:前两句中“月落、江枫、渔火”写所见,“乌啼”写所闻,用乌鸦的啼叫衬托月夜的静谧。过渡语:在这静谧的深秋之夜,诗人还听到了什么呢?预设:诗人听到了姑苏城外寒山寺传来的阵阵钟声。(7)指名读“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8)教师点拨:后两句写诗人听到的声音,以动景衬静景。四、创设情境,体会诗情1.感悟诗情。(1)从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预设:从“霜满天” “对愁眠” “夜半钟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凄凉。(2)你认为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此时此刻的情感呢?(板书:愁)(3)引读全诗。①教师引导:在这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外的枫桥。江南水乡清冷、幽静的夜景,令诗人愁绪万千。此时,又听到钟声悠悠传来,引发了诗人悠远的思绪和无尽的感慨,怎一个愁字了得!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慨,再来朗诵这首诗。指名读。(提示:用深沉、缓慢的语调来朗读此诗)②创设情境:在这幽冷清凉的深夜,诗人迟迟未眠的时候,寒山寺的钟声突然悠悠地响起,穿过寒霜,飘入船舱,一记,两记……记记撞击在诗人的心坎。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再读这首诗。(学生齐读)2.对比《山居秋暝》与《枫桥夜泊》的异同。 (1)交流讨论,师生评价。(2)总结发现:诗人是选择不同景物、不同时空,或选择相同景物却从不同角度来表达自己独特心情的。
作业设计 作业:1.背诵并默写《枫桥夜泊》。
板书设计 枫桥夜泊所见:月落 江枫 渔火所闻:乌啼 钟声动静结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0张PPT)
21.古诗词三首
《枫桥夜泊》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枫桥”是地点。“枫”是季节,即秋季。
“夜”是时间。“泊”是停船。
枫桥夜泊
解读诗题
张 继 唐代诗人
张继,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天宝年间进士。诗多纪行游览、酬赠送别之作,风格清远,以《枫桥夜泊》最为知名。
作者简介
张继于公元753年(天宝十二年)考取了进士。而就在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公元756年(天宝十五年)六月,玄宗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背景资料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解读诗意
枫桥夜泊


上部的“秋”要写紧凑,下部的“心”写扁平,注意“心”三点的位置。
“寺”字的“土”要扁,下横长。“寸”竖钩的竖与“土”的竖不要写成一笔。
字词学习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漫天寒霜里,月亮在乌鸦的啼叫声中慢慢西沉。江边枫叶摇曳,渔船上灯火点点,面对这些景象,诗人心中充满愁绪。此时,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敲响的钟声传入客船。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解读诗意
品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思考: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品读诗句
乌啼:乌鸦的啼叫。
霜满天:其实写的是诗人的感受,是诗人身处深秋夜里的一种感受,从侧面表现出天气很冷。
对愁面:指诗人对着江枫、渔火满心愁绪,难以入眠。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品读诗句
想象: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所见:月落 江枫 渔火
所闻:乌啼
所感:霜满天
品读诗句
寒山寺
在苏州城西阊(chāng)门外5公里外的枫桥镇,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 。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品读诗句
诗人听到了姑苏城外寒山寺传来的阵阵钟声。
以动景衬静景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品读诗句
孤独
凄凉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体会诗情
张继 湖北襄阳人
枫桥 位于江苏苏州
避难江南,途径枫桥
个人遭遇,家国命运
体会诗情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枫桥夜泊》和《山居秋暝》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山居秋暝
枫桥夜泊
相同点
唐代
写景、月
动静结合
情景交融
不同点
不同点
向往隐逸
五言律诗
傍晚景色
明月
孤寂忧愁
七言绝句
深夜
月落
体会诗情
所见:月落 江枫 渔火
所闻:乌啼 钟声
枫桥夜泊
课堂小结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