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期中全真模拟数学卷(原卷版 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期中全真模拟数学卷(原卷版 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11-01 08:19:3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期中全真模拟卷
数 学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二次根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B. C. D.
2.下列各命题的逆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
A.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B.如果,那么
C.若,则 D.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3. 已知点的坐标为,则点关于轴的对称点坐标为(  )
A. B. C. D.
4.已知:一次函数y=kx+b (k≠0)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则一次函数y=-bx+kb的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5.下列计算不正确的是(  )
A. =±2 B. =9
C. =0.4 D. =-6
6.下列各组数为边长的三角形中,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5,12,13 B.5,6,8 C.6,8,12 D.8,10,12
7.下列语句错误的是(  )
A.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B.
C.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 D.任何一个正数都有两个平方根
8.若(n为正整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①;
②;
③.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9.如图,将三角形纸片ABC沿AD折叠,使点C落在BD边上的点E处.若BC=8,BE=2.则AB2﹣AC2的值为(  )
A.4 B.6 C.10 D.16
10.为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某校举办校园科技节活动,八年级同学进行了机器人行走性能试验.在试验场地有A,B,C三点顺次在同一笔直的赛道上,甲、乙两机器人分别从A,B两点同时同向出发,历时8分钟同时到达C点,乙机器人始终以60米/分的速度行走,如图是甲、乙两机器人之间的距离y(米)与它们的行走时间x(分钟)之间的函数图象,若前3.5分钟甲机器人的速度不变,则出发(  )分钟后两机器人最后一次相距6米.
A.6 B.6.4 C.6.8 D.7.2
11.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沿同一条公路相向而行,相遇时甲、乙所走路程的比为 ,甲、乙两车离AB中点C的路程 千米 与甲车出发时间 时 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B两地之间的距离为180千米
B.乙车的速度为36千米 时
C.a的值为
D.当乙车到达终点时,甲车距离终点还有30千米
12.为增强学生体质,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学校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抖空竹”引入阳光特色大课间 下面左图是某同学“抖空竹”时的一个瞬间,小聪把它抽象成右图的数学问题:已知 , , ,则 的度数是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3.已知点P、Q在一次函数的图象上,且,则m的取值范围是   
14.在△ABC中,∠A+∠B=90° ,则△ABC是   三角形。
15.△ABC中, ∠C=90°,若BC=12,AB=13,则AC=   
16.已知 ,则    .
17.如图,直线 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和点B,点C、D分别为线段AB、OB的中点,点P为OA上一动点,PC+PD值最小时点P的坐标为   .
18.化简二次根式 的结果是   .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66分)
19.已知y是关于x的函数: .
(1)当 , 为何值时,是一次函数;
(2)当 , 为何值时,是正比例函数.
20.如图,在 中, , , 平分 .
(1)求 的度数.
(2)延长 至 ,使 ,求证: .
21.台风是一种自然灾害,它以台风中心为圆心在周围上百千米的范围内形成极端气候,有极强的破坏力,如图,有一台风中心沿东西方向 由 行驶向 ,已知点 为一海港,且点 与直线 上的两点 , 的距离分别为 , ,又 ,以台风中心为圆心周围 以内为受影响区域.
(1)求 的度数.
(2)海港 受台风影响吗?为什么?
(3)若台风的速度为20千米/小时,当台风运动到点 处时,海港 刚好受到影响,当台风运动到点 时,海港 刚好不受影响,即 ,则台风影响该海港持续的时间有多长?
2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经过点A(0,1)、B(﹣2,0).
(1)求直线l所对应的函数表达式.
(2)若点M(3,m)在直线l上,求m的值.
23.已知y是关于x的一次函数,如表列出了部分对应值:
0 1
1 4
(1)求此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求a,b的值.
24.甲、乙两车分别从 两地同时出发,甲车匀速前往 地,到达 地立即以另一速度按原路匀速返回到 地;乙车匀速前往 地,设甲、乙两车距 地的路程为 (千米),甲车行驶的时间为 (时), 与 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1)求甲车从 地到达 地所用的时间;
(2)求甲车到达 地时乙车距A地的路程;
(3)求甲车返回前甲、乙两车相距 千米时,甲车行驶的时间.
25.定义:两边的平方和与这两边乘积的差等于第三边平方的三角形叫做“和谐三角形”。如图1在△ABC中,若AB2+AC2-AB·AC=BC2,则△ABC是“和谐三角形”。
(1)等边三角形一定是“和谐三角形”,是   命题(填“真”或“假”)。
(2)若Rt△ABC中,∠C=90°,AB=c,AC=b,BC=a,且b>a,若△ABC是“和谐三角形”,求a:b:c。
(3)如图2,在等边三角形ABC的边AC、BC上各取一点D、E,且AD FG。
①求证:AD=CE
②连接CG,若∠GCB= CABD,那么线段AG、FE、CD能否组成一个“和谐三角形” ?若能,请给出证明;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26.课堂上学习了勾股定理后,知道“勾三、股四、弦五”.王老师给出一组数让学生观察:3、4、5;5、12、13;7、24、25;9、40、41;…,学生发现这些勾股 数的勾都是奇数,且从 3 起就没有间断过,于是王老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解决.
(1)请你根据上述的规律写出下一组勾股数:11、   、   ;
(2)若第一个数用字母a(a为奇数,且a≥3)表示,那么后两个数用含a的代数式分别怎么表示?小明发现每组第二个数有这样的规律 , , ……,于是他很快表示了第二数为 ,则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第三个数为   ;
(3)用所学知识证明你的结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期中全真模拟卷
数 学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二次根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最简二次根式
【解析】【解答】解:A:,不是最简二次根式,不符合题意;
B:,是最简二次根式,符合题意;
C:,不是最简二次根式,不符合题意;
D:,不是最简二次根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即可求出答案.
2.下列各命题的逆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
A.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B.如果,那么
C.若,则 D.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答案】C
【知识点】真命题与假命题
【解析】【解答】解:A、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的逆命题是: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逆命题是真命题,故A不符合题意;
B、 如果,那么的逆命题是:如果a=b,那么,逆命题是真命题,故B不符合题意;
C、 若,则的逆命题是:若,则,当a=0时不成立,逆命题是假命题,故C符合题意;
D、相等的角是对顶角的逆命题是:对顶角相等,逆命题是真命题,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交换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就得到原命题的逆命题,再逐一判定即可。
3. 已知点的坐标为,则点关于轴的对称点坐标为(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
【解析】【解答】解:∵点P的坐标为(2,3),
∴点P关于x轴的对称点坐标为(2,-3).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解答即可.
4.已知:一次函数y=kx+b (k≠0)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则一次函数y=-bx+kb的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一次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一次函数y=kx+b(k≠0)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k<0,b<0
∴对于一次函数y=-bx+kb
∴一次函数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确定k和b的取值,再根据新函数的解析式即可得到其经过的象限。
5.下列计算不正确的是(  )
A. =±2 B. =9
C. =0.4 D. =-6
【答案】A
【知识点】平方根;立方根及开立方
【解析】【解答】解:A.=2,计算错误;
B.=9,计算正确;
C.=0.4,计算正确;
D.=-6,计算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开平方和开立方的性质分别进行计算,得到答案即可。
6.下列各组数为边长的三角形中,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5,12,13 B.5,6,8 C.6,8,12 D.8,10,12
【答案】A
【知识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解析】【解答】解:A、52+122=13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
B、52+62≠8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
C、62+82≠12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
D、82+102≠12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A.
【分析】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分别求出两较短边的平方和与最长边的平方是否相等,若相等即是.
7.下列语句错误的是(  )
A.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B.
C.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 D.任何一个正数都有两个平方根
【答案】B
【知识点】平方根;算术平方根;实数的概念与分类;无理数的概念
【解析】【解答】A、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故符合题意;
B、 ,故不符合题意;
C、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故符合题意;
D、任何一个正数都有两个平方根,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无理数的定义,实数及其分类,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
8.若(n为正整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①;
②;
③.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答案】D
【知识点】二次根式的定义;探索数与式的规律
【解析】【解答】
当n=1时
当n=2时
当n=3时
① 正确
当n=4时
②正确
根据摸索的规律

③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给定式子分别计算出an和,n=1,2,3,4,根据的求取过程摸索和n的规律,利用裂项相消的办法计算出 ③ ,得出全部正确的结论。
9.如图,将三角形纸片ABC沿AD折叠,使点C落在BD边上的点E处.若BC=8,BE=2.则AB2﹣AC2的值为(  )
A.4 B.6 C.10 D.16
【答案】D
【知识点】勾股定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解析】【解答】解:∵将三角形纸片ABC沿AD折叠,使点C落在BD边上的点E处,
∴AE=AC,DE=CD,AD⊥BC,
∴AB2=AD2+BD2,AC2=AD2+CD2,
∴AB2﹣AC2=AD2+BD2﹣AD2﹣CD2=BD2﹣CD2=(BD+CD)(BD﹣CD)=BC BE,
∵BC=8,BE=2,
∴AB2﹣AC2=8×2=16。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出AE=AC,DE=CD,AD⊥BC,根据勾股定理得出AB2=AD2+BD2,AC2=AD2+CD2,进而根据等式的性质及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运用得出AB2﹣AC2=AD2+BD2﹣AD2﹣CD2=BD2﹣CD2=(BD+CD)(BD﹣CD)=BC BE进而代入BC,BE的值即可算出答案。
10.为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某校举办校园科技节活动,八年级同学进行了机器人行走性能试验.在试验场地有A,B,C三点顺次在同一笔直的赛道上,甲、乙两机器人分别从A,B两点同时同向出发,历时8分钟同时到达C点,乙机器人始终以60米/分的速度行走,如图是甲、乙两机器人之间的距离y(米)与它们的行走时间x(分钟)之间的函数图象,若前3.5分钟甲机器人的速度不变,则出发(  )分钟后两机器人最后一次相距6米.
A.6 B.6.4 C.6.8 D.7.2
【答案】B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
【解析】【解答】解:由图可知,甲机器人用3分钟追上乙机器人,
甲机器人速度比乙机器人快(米/分钟),
分钟时,甲机器人在乙机器人前面(米,
设4到8分钟的解析式为,将,代入得:

解得,

当时,,
解得,
故答案为:B.
【分析】先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函数解析式,再将y=6代入计算即可。
11.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沿同一条公路相向而行,相遇时甲、乙所走路程的比为 ,甲、乙两车离AB中点C的路程 千米 与甲车出发时间 时 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B两地之间的距离为180千米
B.乙车的速度为36千米 时
C.a的值为
D.当乙车到达终点时,甲车距离终点还有30千米
【答案】D
【知识点】一次函数的图象;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
【解析】【解答】解:A、A、B两地之间的距离为18×2÷ =180(千米),所以A不符合题意;
B、乙车的速度为180 ÷3=36(千米/小时),所以B不符合题意;
C、甲车的速度为180 =24(千米/小时),
a的值为180÷2÷24=3.75,所以C不符合题意;
D、乙车到达终点的时间为180÷36=5(小时),
甲车行驶5小时的路程为24×5=120(千米),
当乙车到达终点时,甲车距离终点距离为180﹣120=60(千米),所以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两车相遇时甲、乙所走路程的比为2:3及两车相遇所用时间,即可求出A、B两地之间的距离;根据乙车的速度=相遇时乙车行驶的路程÷两车相遇所用时间,进而求出乙车的速度;根据甲车的速度=相遇时甲车行驶的路程÷两车相遇所用时间即可求出甲车的速度,然后根据时间=两地之间路程的一半÷甲车的速度,进而求出a值;根据时间=两地之间路程÷乙车的速度求出乙车到达终点所用时间,再求出该时间内甲车行驶的路程,用两地间的距离与甲车行驶的路程之差即可得出结论.
12.为增强学生体质,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学校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抖空竹”引入阳光特色大课间 下面左图是某同学“抖空竹”时的一个瞬间,小聪把它抽象成右图的数学问题:已知 , , ,则 的度数是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平行公理及推论;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解答】如图所示:延长DC交AE于点F,
, , ,


故答案为:A.
【分析】延长DC交AE于点F,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再利用外角的性质得∠E=∠DCE-∠EF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3.已知点P、Q在一次函数的图象上,且,则m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
【知识点】一次函数图象、性质与系数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点P 、点Q 在一次函数 的图象上,
∴当 时,由题意可知 ,
∴y随x的增大而减小,
∴ ,
解得 ,
故答案为: .
【分析】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与系数的关系可得,再求出m的取值范围即可。
14.在△ABC中,∠A+∠B=90° ,则△ABC是   三角形。
【答案】直角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解析】【解答】解:∵∠A+∠B=90° , ∠A+∠B+∠C=180° ,
∴∠C=90°,
∴△ABC是直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直角.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出∠C=90°,得出△ABC是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出答案.
15.△ABC中, ∠C=90°,若BC=12,AB=13,则AC=   
【答案】5
【知识点】勾股定理
【解析】【解答】解:∵∠C=90°,AB=13,BC=12,
∴AC==5.
故答案为:5.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C长.
16.已知 ,则    .
【答案】1
【知识点】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双重非负性)
【解析】【解答】解:∵ ,
∴x+1=0,y-2=0
解得:x=-1,y=2
∴ 1
故答案为:1.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非负性,由两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这两个数都为0可求出x,y的值,从而即可解决问题.
17.如图,直线 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和点B,点C、D分别为线段AB、OB的中点,点P为OA上一动点,PC+PD值最小时点P的坐标为   .
【答案】(-1,0)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线段的中点
【解析】【解答】解:当x=0时,
∴点B的坐标为 ;
当y=0时, ,
解得: ,
∴点A的坐标为 .
∵点C、D分别为线段AB、OB的中点,
∴点C的坐标为 ,点D的坐标为 .
取点D关于x轴对称的点E,连接CE交x轴于点P,此时PC+PD取最小值,
如图所示.
∵点D的坐标为 ,
∴点E的坐标为 .
设直线CE的解析式为y=kx+b(k≠0),
将C(-2,1),E(0,-1)代入y=kx+b,
得: ,
解得: ,
∴直线CE的解析式为 .
当y=0时, ,
解得: ,
∴点P的坐标为(-1,0).
故答案为:(-1,0)
【分析】根据题意,由一次函数的解析式计算得到点A以及点B的坐标,根据中点的性质求出点C和点D的坐标,根据PC+PD取最小值,求出点E的坐标,继而由点C和点E的坐标根据待定系数法计算得到直线EC的解析式,求出点P的坐标即可。
18.化简二次根式 的结果是   .
【答案】-
【知识点】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
【解析】【解答】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可得: ,解得: ,则原式= .
【分析】由于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必须大于0,故,根据偶次幂的非负性进而得出-(a+2)≥0,求解得出a的取值范围,然后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将二次根式化简即可得出答案。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66分)
19.已知y是关于x的函数: .
(1)当 , 为何值时,是一次函数;
(2)当 , 为何值时,是正比例函数.
【答案】(1)由 得, ,
∵ ,
∴ ,
所以, , 取任何值时是一次函数;
(2)由 得, ,
∵ , ,
∴ , ,
所以, , 时是正比例函数.
【知识点】一次函数的概念;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解析】【分析】(1)直接利用一次函数的定义进而得出|m|-2=1,以及m-3≠0求出即可;(2)直接利用正比例函数的定义进而得出|m|-2=1,以及m-3≠0,n-2=0求出即可.
20.如图,在 中, , , 平分 .
(1)求 的度数.
(2)延长 至 ,使 ,求证: .
【答案】(1)解:在 中, , ,∴ .
又∵ 平分 ,∴ 即
(2)证明:∵ , ,∴ ,∴ .
在 和 中,
∵ ,
∴ ≌ ,∴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得出∠CAB=60°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出∠CAD的度数;
(2)利用SAS判断出△ACD ≌ △ECD,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即可得出结论。
21.台风是一种自然灾害,它以台风中心为圆心在周围上百千米的范围内形成极端气候,有极强的破坏力,如图,有一台风中心沿东西方向 由 行驶向 ,已知点 为一海港,且点 与直线 上的两点 , 的距离分别为 , ,又 ,以台风中心为圆心周围 以内为受影响区域.
(1)求 的度数.
(2)海港 受台风影响吗?为什么?
(3)若台风的速度为20千米/小时,当台风运动到点 处时,海港 刚好受到影响,当台风运动到点 时,海港 刚好不受影响,即 ,则台风影响该海港持续的时间有多长?
【答案】(1)解: , , ,

是直角三角形,
∴∠ACB=90°
(2)解:海港 受台风影响,
过点 作 ,
是直角三角形,



以台风中心为圆心周围 以内为受影响区域,
海港 受台风影响.
(3)解:当 , 时,正好影响 港口,


台风的速度为 千米/小时,
(小时)
答:台风影响该海港持续的时间为 小时.
【知识点】垂线段最短及其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定理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进行判断;
(2)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ABC是直角三角形,进而利用三角形面积得出CD的长,进而得出海港C是否受台风影响;
(3)利用勾股定理得出ED以及EF的长,进而得出台风影响该海港持续的时间.
2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经过点A(0,1)、B(﹣2,0).
(1)求直线l所对应的函数表达式.
(2)若点M(3,m)在直线l上,求m的值.
【答案】(1)解:设直线l的解析式为y=kx+b,
∵直线l经过点A(0,1)、B(﹣2,0),
∴ ,解得 ,
∴直线l所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 ;
(2)解:∵点M(3,m)在直线l上,

【知识点】一次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的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点A以及点B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函数表达式即可;
(2)将点M的坐标代入直线解析式求出m的值即可。
23.已知y是关于x的一次函数,如表列出了部分对应值:
0 1
1 4
(1)求此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求a,b的值.
【答案】(1)解:设此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当时,;时,.
据此列出方程组,
解得,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2)解:把代入,得到.
把代入得出,得出,解得:.
..
【知识点】一次函数的图象;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
【解析】【分析】(1)设此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kx+b,将x=1、y=1;x=0、y=-2代入求出k、b的值,进而可得对应的函数关系式;
(2)将x=-1代入关系式中可得a的值,将y=4代入可得b的值.
24.甲、乙两车分别从 两地同时出发,甲车匀速前往 地,到达 地立即以另一速度按原路匀速返回到 地;乙车匀速前往 地,设甲、乙两车距 地的路程为 (千米),甲车行驶的时间为 (时), 与 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1)求甲车从 地到达 地所用的时间;
(2)求甲车到达 地时乙车距A地的路程;
(3)求甲车返回前甲、乙两车相距 千米时,甲车行驶的时间.
【答案】(1)解:设甲车匀速前往B地的函数表达式为 ,
把 代入得: ,
解得 ,
所以 ,
把 代入得 ,
解得 ,
故甲车从A地到达B地所用的时间为 小时;
(2)解:设乙车从B地开往A地的函数表达式为 ,
把 代入得: ,
解得: ,
所以 ,
由(1)知,甲车到达B地所用时间为 小时,即此时乙车行驶了 小时,
所以此时乙车距A地的路程为: (千米);
(3)解:①甲,乙两车相遇前相距 千米: ,
解得: ,
②甲,乙两车相遇后相距 千米: ,
解得: ,
故甲车返回前甲、乙两车相距 千米时,甲车行驶的时间为 小时或 小时.
【知识点】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图象提供的数据,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y甲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进而将y=300代入即可求出答案;
(2)根据函数图象中的数据可以求得乙车从B地开往A地的函数表达式,由(1)知,甲车到达B地所用时间,即此时乙车行驶的时间, 把这个时间代入乙车从B地开往A地的函数表达式计算即可求解;
(3)由题意可分两种情况讨论求解: ①甲,乙两车相遇前相距 千米;②甲,乙两车相遇后相距 千米 根据“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列方程解答即可.
25.定义:两边的平方和与这两边乘积的差等于第三边平方的三角形叫做“和谐三角形”。如图1在△ABC中,若AB2+AC2-AB·AC=BC2,则△ABC是“和谐三角形”。
(1)等边三角形一定是“和谐三角形”,是   命题(填“真”或“假”)。
(2)若Rt△ABC中,∠C=90°,AB=c,AC=b,BC=a,且b>a,若△ABC是“和谐三角形”,求a:b:c。
(3)如图2,在等边三角形ABC的边AC、BC上各取一点D、E,且AD FG。
①求证:AD=CE
②连接CG,若∠GCB= CABD,那么线段AG、FE、CD能否组成一个“和谐三角形” ?若能,请给出证明;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答案】(1)真
(2)解:∵Rt△ABC中,∠C=90°,AB=c,AC=b,BC=a
∴AB2=AC2+BC2即a2+b2=c2,
△ABC是“和谐三角形”,
当a2+b2-ab=c2时,则-ab=0(不符合题意);
当a2+c2-ac=b2时,则a2+a2+b2-ac=b2,
2a2-ac=0即a(2a-c)=0
∵a≠0
∴c=2a
∴a2+b2=4a2
解之:b=a.
∴a:b:c=a:a:2a=1: :2;
当b2+c2-bc=a2时,则b2+c2-bc=c2-b2.
∴c=2b则a=b
∵b>a
∴不符合题意,舍去.
∴a:b:c=a:a:2a=1: :2;
(3)解:①证明
∵△BGF是和谐三角形,BG>FG,
∴BF2+FG2-BF·FG=BG2
∵BG⊥FG,
∴BG2=BF2-FG2,
∴BF2+FG2-BF·FG=BF2-FG2 ,
∴2FG2-BF·FG=0,
∴FG= BF
∴∠FBG=30° ,
∴∠BFG=60°,
∴∠ABD+∠BAF=60°
∵△ABC是等边三角形,
∴AB=AC,∠BAD=∠ACE=60°
∴∠BAF+∠CAE=60°
∴∠ABD=∠CAE
在△ABD和△CAE中,
∴△ABD≌△CAE ,
∴AD=CE
②能, ∵AC=BC,AD=CE,
∴AC-AD=BC-CE,
∴CD=BE
∵∠GCB=∠ABD=∠CAE ,
∴60°-∠GCB= 60°-∠CAE ,
∴∠ACG=∠BAF
在△ABF和△CAG中,
∴△ABF≌△CAG,
∴AG=BF,
∴线段AG、EF、CD组成的三角形即为△BEF
∵∠BGF=90°,∠BFG =60°,
∴BF= 2FG
∵BF2= BG2+ FG2,
∴BF2+ EF2- BF·EF
=BG2+FG2 +EF·(EF-2FG)
=BG2+ FG2 +(FG+EG)·(EG- FG)
= BG2 +FG2+ EG2- FG2
=BG2+EG2
= BE2
∴△BFE是和谐三角形,
∴线段 AG、EF、CD能组成一个和谐三角形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
【解析】【解答】解:(1)∵等边△ABC,
∴AB=BC=AC
∵AB2+AC2-AB·AC=BC2+BC2-BC2=BC2,
∴等边△ABC是“和谐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一定是“和谐三角形”,是真命题.
故答案为:真.
【分析】(1)利用等边三角形的三边相等,可知AB=BC=AC,就可证得AB2+AC2-AB·AC=BC2,可得到等边三角形一定是“和谐三角形”。
(2)利用勾股定理可得到a2+b2=c2,再分情况讨论:当a2+b2-ab=c2时,则-ab=0(不符合题意);当a2+c2-ac=b2时,可以推出c=2a,利用勾股定理可证得b=a.,由此可求出a,b,c的比值;当b2+c2-bc=a2时,可以推出a=b,由已知b>a,排除此种情况;
(3)①根据 △BGF是和谐三角形,BG>FG,可证得BF2+FG2-BF·FG=BG2 ,再利用勾股定理可证得 BG2=BF2-FG2, 就看推出FG与BF的数量关系,由此可求出∠BFG=60°,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以推出∠ABD=∠CAE;然后利用ASAS证明△ABD≌△CAE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证得结论;②利用已知条件易证CD=BE,∠ACG=∠BAF,利用ASA△ABF≌△CAG,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证得AG=BF,线段AG、EF、CD组成的三角形即为△BEF,可推出BF= 2FG,可得到BF2+ EF2- BF·EF= BE2,可证得△BFE是和谐三角形。
26.课堂上学习了勾股定理后,知道“勾三、股四、弦五”.王老师给出一组数让学生观察:3、4、5;5、12、13;7、24、25;9、40、41;…,学生发现这些勾股 数的勾都是奇数,且从 3 起就没有间断过,于是王老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解决.
(1)请你根据上述的规律写出下一组勾股数:11、   、   ;
(2)若第一个数用字母a(a为奇数,且a≥3)表示,那么后两个数用含a的代数式分别怎么表示?小明发现每组第二个数有这样的规律 , , ……,于是他很快表示了第二数为 ,则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第三个数为   ;
(3)用所学知识证明你的结论.
【答案】(1)60;61
(2)
(3)解:∵ ,
∴ ,
又∵a是奇数,且a≥3,
∴a、 、 三个数组成勾股数
【知识点】勾股数;探索数与式的规律
【解析】【解答】解”(1)根据题意可知下一组勾股数为11、60、61;
( 2 )根据题意可得规律5= ,13= ,25= …,
则可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出第三个数为: ;
【分析】(1)根据题意得到下一组勾股数是11、60、61;(2)由规律得到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出第三个数为(a2+1)÷2.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