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作者:八音魔琴
将相和
司马迁
连环画将相和
京剧将相和
走近作者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所创作的《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请大家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并记下所用的时间。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提示:记录的时间是指把握课文内容、读懂课文的时间,而不是目光扫过文字的时间。
初读课文
检测阅读效果
(1)速读课文用时( )分( )秒。
(2)读完课文你了解了哪些内容?和同学分享你的收获。
③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这句话是( )
A.蔺相如对廉颇说的 B.蔺相如对门客们说的
C.蔺相如对赵王说的
B
①《将相和》的故事发生在( )
A.春秋时代 B.战国时代 C.秦朝
②渑池会上,蔺相如要求秦王( )
A.击缶 B.鼓瑟 C.唱歌
B
A
(3)根据课文内容选择。
“将”
“相”
“和”
廉颇
蔺相如
和好
将是谁?相是谁?
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我会读
bì chén lìn qiǎng nuò huà zuì lián
璧 臣 蔺 强 诺 划 罪 廉
dǐ yù cí rǔ shàn qīng xuē páo抵 御 辞 辱 擅 卿 削 袍
强
划
削
词语表
无价之宝 召集 大臣 商议
解决 完好无缺 称赞 商量
允诺 典礼 得罪 胆怯 示弱 拒绝 职位 同心协力
1.战国时,秦国很强( )大。
强
qiánɡ
qiǎnɡ
jiànɡ
多音字
强迫
强大
强壮
勉强
倔强
2.他这次考试应该能勉强( )及格。
3.他有些倔强( )。
qiánɡ
qiǎnɡ
jiànɡ
2.夜幕降临,赵老爷子划( )船离开了小岛。
1.秦王把允诺划( )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
划
huá
huà
多音字
计划
划归
划船
划算
huà
huá
削
削铅笔
xiāo
1.秦国削( )弱了赵国的势力。
xuē
多音字
削弱
剥削
削皮
2.我会自己削( )铅笔。
xiāo
xuē
贡献
献出
诺言
许诺
字典
词典
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你能找到对应段落,并给每个故事取一个小标题吗?
将相和
完璧归赵
渑池会面
负荆请罪
(1—9)
(10—14)
(15—17)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这是三个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又有怎样的联系?
起因
时间发展顺序
发展
小结:课文的三个故事,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前两个故事的结果是最后一个故事的起因。讲故事时不能颠倒顺序。
完璧归赵
战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因各诸侯国之间连年战争,被称为“战国”。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秦国是最强的一个。秦国地处函谷关以西,其余六国在函谷关以东。赵国的东面是富强的齐国,西面是强大的秦国。
背景简介
--
完璧归赵
起因:
经过:
结果:
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
蔺相如机智勇敢斗秦王。
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读1-9段 完璧归赵的故事,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完璧归赵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写了一封信给赵王,说是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起因
和氏璧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玉,在它流传的数百年间,被奉为“天下所共传之宝”。又称和氏之璧、荆虹、和璧、和璞(pú),相传秦始皇得到和氏璧后,命玉工将宰相李斯书写的“受命于天 既寿永昌”八个篆字雕刻在和氏璧上,做皇帝的玉印。这样,和氏璧就成了国玺(xǐ),代代相传。传到后唐大将石敬瑭(táng)之手后,石敬瑭献给了契(qì)丹人,从此之后国玺失传。
完璧归赵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如果秦国提出用璧换城,我国却不答应,那理亏的是我们。如果我们把和氏璧给了秦国,秦国却不给我们十五座城池,那理亏的就是他们。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池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来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完好无缺地送回来。”
为什么要“想了一会儿”?
为什么要“想了一会儿”?
说明蔺相如进行慎重考虑(思考),也说明这个问题很棘手。
完璧归赵
请同学们阅读第六自然段,理解蔺相如的话有几层意思?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
如果秦国提出用城换璧,我国却不答应,那是理亏的是我们。如果我们把和氏璧给了秦国,秦国却不给我们十五座城,那理亏的是他们。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完好无缺地送回来。
如果秦国提出用城换璧,我国却不答应,那是理亏的是我们。如果我们把和氏璧给了秦国,秦国却不给我们十五座城,那理亏的是他们。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完好无缺地送回来。
三层意思:
①是否应该答应秦国提出的要求。
②表明蔺相如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③针对秦王的情况随机应变,决定和氏璧的结果。
几层意思?
如果秦国提出用城换璧,我国却不答应,那是理亏的是我们。如果我们把和氏璧给了秦国,秦国却不给我们十五座城,那理亏的是他们。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完好无缺地送回来。
从这四个如果中你体会到蔺相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蔺相如连用四个如果,将问题分析的全面透彻,这说明蔺相如的勇敢是建立在充分思考后的谨慎行事的基础之上的。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勇有谋、深谋远虑的人。
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挺身而出
完璧归赵
在这句话中,你看出了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
完璧归赵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在这句话中,你看出了什么?
秦王并没有用城换璧的意思
蔺相如看到这情景是怎么做的?
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从这句话你读出了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
蔺相如察觉到秦王根本没有诚意拿城换璧,故意说璧上有瑕疵,巧妙的将和氏璧要回手中,这一言行充分表现了他的机智、勇敢。
语言描写
完璧归赵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怒发冲冠,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愤怒得头发竖起来,顶起了帽子。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蔺相如真的要把脑袋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吗?
目的是把璧送回赵国,不是真撞:如果秦王强逼,他也会撞的
蔺相如拿着璧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
这段话中有什么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怒发冲冠,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就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语言、动作、神态
捧
退
靠
站
撞碎
不畏强权、机智勇敢
怒发冲冠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怒发冲冠,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完璧归赵
我们可以从这里看出蔺相如的什么特质?
勇敢无畏,才智过人,为国家利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语言描写
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
隆重的典礼
蔺相如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请同学们接着读第8自然段。
一是为了赢得把和氏璧送回赵国的时间。
二是还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秦王用城换璧的事是真是假。
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
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我才能交出来。”
秦王这下慌了,秦王和蔺相如做了一个什么约定?
蔺相如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请同学们接着读第8自然段。
一是为了赢得把和氏璧送回赵国的时间。
二是还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秦王用城换璧的事是真是假。
还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
做事考虑周全的人。
蔺相如反复思量,觉得秦王还是不会信守承诺,一到客舍,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
足智多谋、办事果断
蔺相如把璧送回了赵国,到了典礼的那一天,蔺相如是怎么说的?
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璧送回赵国了。
听了蔺相如的前半句话,你是秦王你会怎么做?
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璧送回赵国了。
如果您有诚
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马上派人把璧送来,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得罪强大的秦国呢?我知道欺骗了您是死罪,您可以杀了我,但请好好考虑我的话。
一个假设句,“如果……”正是这句话,保全了和氏璧,也保护了自己,可谓步步为营,有勇有谋。
蔺相如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机智勇敢、随机应变、勇于牺牲、英勇无畏、足智多谋……)
胆识过人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