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946年
6月
1947年
夏
国民党军队进中原解放区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中原解放区
转战
陕北
孟良崮战役
战略防御
内容
一
二
三
战略进攻
战略决战
战略追击
四
胜利之因
主要内容
重
点
南京
武汉
“蒋介石搞了个黄河战略,一个拳头打山东,一个拳头打陕北,……可他没想到,自己的两个拳头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呢,……紧紧拖住他这两个拳头,然后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毛泽东
思考1:为什么能挺进大别山?
思考2:为什么要挺进大别山?
20万
40万
战略进攻
一、战略进攻
依据材料,分析战略决战具备了哪些条件?
二、战略决战
当解放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的时候,……这时国民党军的总兵力仍有 365 万人, 其中正规军 198万人,但这些部队大多是重建的,或经受过严重打击的,士气不高,战斗力不强。它们被人民解放军分别钳制在东北、华北、西北、中原、华东 5 个战场上,大部分只能担任守备任务,可作战略机动的兵力已寥寥无几。在整个国民党统治区,无论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出现了严重危机。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已上升到 280 万人,其中正规军 149 万人。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国民党军士气不高,战斗力不强。
2.国民党军战略机动兵力少,被动防御。
3.国民党统治区出现严重政治、经济危机。
4.人民解放军兵力增加。
战役名称 时间 指挥者 参战部队 歼敌 解放区域
辽沈 战役
淮海 战役
平津 战役
1948.9至
1948.11
林彪 罗荣桓
东北人民解放军
47万
东北全境
1948.11至
1949.1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振林等
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
55万
长江中下游以北
1948.11至
1949.1
林彪 、 罗荣桓、聂荣臻
东北人民解放军和华北人民解放军
52万
华北全境
二、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示意图
1.比一比:三大战役中哪个最早?
2.说一说:三大战役中分别有哪些重要的歼敌地点?
3.算一算:三大战役共歼敌多少人?
二、战略决战
1948年底到1949年初,为和平解放北平,中国共产党进行了艰苦的但卓有成效的劝说、策反、和谈,对象从敌对的一般军官到“剿总”司令。……这一切努力,其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使北平城内的文化古迹免于战火,能够完整保存下来。
——李建平《北平和平解放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材料中的“剿总”司令是谁?
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放北平,主要目的是什么?
二、战略决战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 朱德《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 朱德《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南京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
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1927—1949)
三、战略追击
1946年
6月
1947年
夏
1948年
9月
1948年
11月
1949年
1月
1949年
4月23日
国民党军队进中原解放区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南京解放
中原解放区
淮海
战役
平津
战役
辽沈
战役
南京
解放
挺进大别山
战略防御
战略进攻
战略决战
战略追击
1949年
10月1日
新中国成立
材料: 三大战役的胜利同样离不开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斗争艺术。……如辽沈战役先打锦州,截断了东北敌军向关内的退路,形成关门打狗之势;淮海战役毛泽东制定了“中间突破、分段歼敌”的方针,……平津战役中,……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毛泽东领导的三大战役及其当代启示》
从材料中,你能看出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吗?
中国共产党的决策英明(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能力)
四、胜利之因
王克勤 (革命烈士)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1947年7月10日,王克勤率领全排从定陶北门攻城。……登城时,敌人的炮弹炸伤了他的右肋,从云梯上摔了下来。……但是王克勤坚决不下火线,忍着剧痛顽强地指挥全排继续战斗,并打退敌人四次反扑。登城突破成功后,他又亲自发出了登城信号弹。……因伤势过重,在护送医院的途中光荣牺牲。 ——定陶党史
王克勤在战斗中表现出了一种什么精神?
“……我们对于他这种为人民立功不顾一切奋勇杀敌的牺牲精神和高尚品质,表示无限的崇敬。” ——刘伯承、邓小平悼唁王克勤同志
四、胜利之因
安徽阜阳人,五岁那年,父亲因拖欠租子(地租)被地主打断腿,爬回家没几天就死了。他家的房子被地主顶了租,母亲带着他和弟弟流浪讨饭。
十七岁那年,被抓到国民党军队里。因为担心母亲和弟弟,他逃过三次,每次被抓回来都打个半死。
——王树增《解放战争》
王克勤的悲惨经历是哪些因素造成的?
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国民党反动统治
王克勤 (革命烈士)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四、胜利之因
1.如何看待当时中国土地占有情况?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对土地政策做了怎样的调整?
2.《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于何时?在何地实行?规定将什么人的土地没收?没收的土地如何分配?
3.农民在土地改革过程中,分得了什么?
四、胜利之因
“(中国)内战战场的真正分界,是在这样两种不同的地区中间;一种是农民给自己种地,另一种是农民给地主种地”,这“不但决定国共两党的前途,而且将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 ——《中国的土地改革》
材料中的“农民给自己种地”“农民给地主种地”分别指哪一地区?你如何理解“将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
解放区、国民党统治区
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
解放区农民送亲人参军
农民踊跃支援前线
四、胜利之因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 民工 543万人
担架 30.5万副
大小车 88万辆
牲畜 76.7万头
船只 8500只
筹粮 9.6亿斤
挑子 20.6万副
材料一:淮海战役结束后不久,斯大林就在一次军事会议上发表看法:“60万战胜80万,奇迹,奇迹。”
材料二
根据材料二,说说材料一中所述奇迹创造的原因。
人民群众的支持
四、胜利之因
国统区的饥民
反饥饿反内战游行
胜利之思:是谁推动了历史的车辆滚滚向前?
是中国共产党?
还是毛泽东?
还是……?
国统区的饥民
反饥饿反内战游行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毛泽东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毛泽东
胜利之思:是谁推动了历史的车辆滚滚向前?
1.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是什么?
2.人民在解放战争中获得了哪些方面的解放?
人
民
解
放
经济上:
政治上:
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内容
一
二
三
战略进攻
战略决战
战略追击
四
胜利之因
挺进大别山
三大战役
南京解放
人民支持
谢
谢
聆
听
作用
①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