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句子专题特训营——修辞(3)(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句子专题特训营——修辞(3)(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01 09:4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句子专题特训营——修辞(3)
1.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
B.我深深闭了柴门,伫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在风雨里哆嗦。
C.纤纤的生灵,枝条已经慌乱,桃花一片一片地落了,大半陷在泥里,三点两点地在黄水里打着旋儿。
D.(我)一边让雨湿着我的头发,一边吟些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甚至想去田野悠悠地踏青呢。
2.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比喻)
B.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夸张)
C.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借代)
D.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
3.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夸张、比喻)
B.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比喻)
C.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引用)
D.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反语)
4.下列对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比喻)
B.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拟人)
C.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一—是的,遮不住的!(反复)
D.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夸张)
5.下列对修辞手法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它那含泪的眼睛流露出悲苦和恐怖的神情。”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传神地表现出小狗委屈害怕的状态。
B.“木柴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围观人聚集之快,从而反映了当时民众精神上无聊的状态。
C.“就连那手指头也像是一面胜利的旗帜。”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明受伤的手指头在赫留金看来是要求赔偿的证据。
D.“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本句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门可罗雀的萧条景象,反映了当时典型的社会环境。
6.对下列句子中有关修辞手法及效果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
A.运用对偶,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眷念、热爱之情。
B.运用对偶,结构相似,构成了一个又一个有意味的特写画面,境界优美。
C.运用排比,语势忧伤、舒缓、柔和,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D.运用排比,形成逐渐增强的气势,语言连贯,抒发了强烈的感情。
7.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互文修辞的一项是( )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8.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
B.我深深闭了柴门,伫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在风雨里哆嗦。
C.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又偏苦涩涩地笑着。
D.我突然看见那树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9.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航船,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小伙伴们驾船技术之高超、船行速度之快。
B.“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运用比兴的修辞手法,渲染了欢乐的气氛,表达了诗人重回延安的无限喜悦之情。
C.“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三个动词层层递进,真切地写出人们听鼓时的心理感受,可见腰鼓所释放出的力量之大。
D.“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大地人格化,展现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景象。
10.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拟人)
B.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引用)
C.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对偶)
D.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听别人的故事一样。(比喻)
11.下面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母亲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劳动人民,才是中国历史的创造者。
D.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12.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有一种爱,它不张扬;有一种爱,它不善表达;有一种爱,它不能轻易被人读懂。
(2)人生就像一次旅行,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旅途中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
(3)人心齐,泰山移。只要团结一心,天大的困难我们也能战胜。
(4)海笑了,海羞了,朝着沙滩探出冰凉而又晶润的手。
A.排比 比喻 夸张 拟人
B.拟人 排比 比喻 夸张
C.比喻 拟人 夸张 排比
D.排比 夸张 比喻 拟人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辨析。A.由“委屈”“弯了头”“紧抱着身子”可知,运用拟人的修辞;B.由“哆嗦”可知,运用拟人的修辞;C.由“生灵”“慌乱”可知,运用拟人的修辞;D.由“一边吟些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可知,运用引用的修辞;故选D。
2.答案:A
解析:A项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拟人。
3.答案:C
解析:A.正确;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那些“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的丑态.B.正确;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樱花”比作“绯红的云”;C.错误;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鲁迅对反动文人的讽刺和厌恶;D.正确,运用反语写出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故选C。
4.答案:D
解析:“笑”字赋予海燕以人的情态,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5.答案:B
解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不是比喻。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修辞手法及其效果的能力。结合句子中的三个“在那……”可知,这里运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我的欢笑”“我捉过蚱蜢”“有我的手印”这些都是作者对故乡的回忆,语言连贯,气势强烈。回顾课文,根据句子所在段落中的“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可知,这里强烈抒发了“我”对家乡深深的怀恋以及热爱之情。故选D。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互文手法的能力。A项互文,将军和壮士们从军多年,经过千百次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得胜而归。C项互文,“理云鬓”和“帖花黄”同是“当窗”“对镜”做的。D项互文,明月仍是秦汉时的明月,边关仍是秦汉时的边关,以此来映衬物是人非。故选B。
8.答案:B
解析:A、C、D三项都运用了比喻修辞。A项“人世”比作“大书”;C项“瓣片儿”比作“纸”;D项“花苞”比作“指示灯”。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9.答案:B
解析:本句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杜甫川”“柳林铺”“红旗”以人的情绪和行为。
10.答案:D
解析:D.有误,“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听别人的故事一样”一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故选D。
11.答案:C
解析:ABD.使用了比喻修辞方法;C.没有使用,“像母亲这样的劳动人民”表示列举。故选:C。
12.答案:A
解析:(1)句中“有一种爱”反复出现三次,每一句用分号相隔,很典型的排比修辞。(2)句将“人生”比作“一次旅行”,故是比喻修辞。(3)句“人心齐,泰山移”“只要团结一心,天大的困难我们也能战胜”典型的夸张修辞。(4)句“笑”“羞”“探”“手”,将海赋予了人的动作和情感,采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