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句子专题特训营——修辞(5)(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届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句子专题特训营——修辞(5)(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01 09:49: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句子专题特训营——修辞(5)
1.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理解有误的是( )。
春天的青岛之海,是美的。
当寂静的树林悄悄朦胧出一层鹅黄,当天真的燕子开始娇羞地呃喃,青岛之海,便以她耀眼的天姿国色,吸引了纷至沓来的游人。
在和煦春风的吹拂之中,大海如同一册被打开的浅蓝色的诗集,无边无垠,一片蔚蓝。那天使般翔飞的海鸥,是诗行;那蝶翅般竞发的船只,是诗行;那自由自在、缓缓涌动的波浪,是诗行;那于阳光下湛蓝的浪丛辐射出的斑斓的光束,更是诗行……这一行行绝美的诗句,怎不令游人频频驻足,一咏三叹?
A.选文中的“娇羞地呢喃”,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现了初春时青岛之海的天真与娇羞。
B.作者把“大海”比喻成“被打开的浅蓝色的诗集”,生动地写出了在春风的吹拂下,蔚蓝色的大海广阔无边的景象。
C.作者反复运用“那……,是诗行”的句式,构成排比,强调了海面上海鸥翔飞、船只竞发、波浪涌动、光束斑斓的绝美景象带给人的美好感受。
D.结尾“怎不令游人频频驻足,一咏三叹”一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春天里青岛之海的美的强烈的赞叹之情。
2.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B.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C.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D.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3.下列语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D.闰土的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4.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反复、拟人)
B.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对偶)
C.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拟人)
D.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比喻)
5.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夸张)
B.也有解散牌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比喻)
C.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反语)
D.什么?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反问)
6.下面句子和“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B.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
C.这姑娘长得真俊,像她的妈妈一样。
D.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
7.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对偶、比喻、比拟)
B.战士们没有离开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设问)
C.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夸张)
D.我到了自家的门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比拟)
8.下列句子没有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我记得有这么一句话:“笑一笑,十年少。”
B.来个三十岁的人听相声,哈哈一乐,剩下二十了。
C.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D.秋天的枫叶,远远看上去好像一团火焰,近看又像一只只金黄的蝴蝶在树上翩翩起舞。
9.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的一项是( )
A.一眨眼工夫,我看见飞机的翅膀红了,窗玻璃红了,机舱座里每一个酣睡者的面孔红了。
B.听呀,这普彻的欢声;看呀,这普照的光明!
C.我们互相看着对方的脸,每个人的脸都泛着红光。我们感到自己像在画中。
D.云是天空的吉普赛人,它们一群群来去匆匆。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B.秋风阵阵,折扇形的黄叶落得满地都是。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到:“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
C.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
D.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11.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把一整团线都打开来,就像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
B.它马上变得活泼而神采奕奕起来,并且对我恋恋不舍。
C.一天又在他睡午觉的时候,我忽然听见他在阳台上像个大兵似的大声咒骂起来。
D.要是这时我不继续叫唤,它们就要尖声地哭了。
12.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对偶、比喻、拟人)
B.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比喻)
C.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反问)
D.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排比、拟人)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选文第②段中的“娇羞地呢喃”,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燕子人的动作和情感,写出了春燕的天真活泼及声音的动听。故A项说法错误。其余三项正确。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A.“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将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使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B.把“小草”比喻成“蚯蚓”,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把“矮松”比喻成“看护妇”,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D.没有使用任何修辞;故选D。
3.答案:D
解析:A.句中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B.句中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C.句中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D.句中未使用修辞手法。故选:D。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B.“若”是好像,“若柳絮”是“像柳絮一样”,是一个比喻句;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的修辞方式。因此,选项中没有对偶修辞;故选B。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B.构成比喻,必须是两种不相同的事物,“辫子”和“发髻”是同一种事物,所以,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从“油光可鉴”“小姑娘”等词可以看出来,是反语,用来讽刺,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讨厌、憎恨的态度;故选B。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修辞手法的掌握。题干中和“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写“老城”安适地“睡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老城的静谧。本题要求找出和题干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A选项“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运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石油工人的厉害,故排除;B选项“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写“蜜蜂”像人一样“闹着”,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和题干修辞手法相同;C选项“这姑娘长得真俊,像她的妈妈一样”没有运用修辞手法,虽然句子中有迷惑人的“像”字,但表示的是相似,而非类比,故排除;D选项“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云彩”比作“羽毛”,故排除。
7.答案:B
解析: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辨析。B.有误,本句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应为反问句;故选B。
8.答案:D
解析:A.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笑一笑,十年少”夸大了年轻的程度,突出了笑的作用大。B.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由“三十岁”变“二十岁”夸大了年龄缩短的速度,突出乐的作用大。C.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晒化”夸大了太阳炎热的程度,突出了天气非常热。D.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枫叶”比作“火焰”“蝴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枫叶的颜色和形态。综上,D项没有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答案选D。
9.答案:C
10.答案:C
11.答案:C
解析:A项为比喻,B、D项为拟人,C项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12.答案:C
解析:ACD.修辞手法正确;B.有误,是设问,不是反问。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