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01 10:1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课程标准:
认识20世纪交通运输新变化对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意义
本节重点:
陆海空交通的发展、主要是20世纪以来水陆空交通的发展变化。
本节难点:
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突出交通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一、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新的交通设施
世界
中国
19c80s
德本茨三轮汽车
1903
美莱特飞机
1908
美福特T汽车
1964
日本商运高铁
1932
德第一条高速
1994
英法海底隧道
1949
汽车工业发展
1982
第一条沪嘉高速
2008
19c70s
宽体客机成主流
1919
欧洲
定期
国际
航班
1950
第一
家航
空公

首次交付出口船舶
1988
京津
高铁
通车运营
2014
承接海外高铁
2020
高铁运营里程世界第一
①陆、海、空全面发展;
②发展阶段不平衡:主要集中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
③发展区域不平衡:中国起步晚,发展快。
思考:根据时间轴回答现代交通设施的特点是什么?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
1.陆上交通—
回顾:汽车是在哪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
谁被称为“世界汽车之父”?
1908年生产的福特T型车
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量产车,它的生产是当时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与管理的典范
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1958年,毛泽东在中南海观看中国制造的
第一辆小轿车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汽车工业
回顾一五计划的成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卡尔·本茨
第二次工业革命
福特汽车公司由于推行生产流水线(推动量产,使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汽车售价由1910年的950美元下降到1924年的290美元,福特汽车也迅速得到普及,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科技进步促进汽车产业发展
B.汽车的设计日益人性化
C.美国政府大力发展汽车产业
D.垄断组织控制产品生产
A
通车之初的科隆——波恩高速公路
汽车工业的发展推动着道路的建设,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在哪里?
新中国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是
在何时何地建成的?
1988年建成的上海嘉沪高速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出现
二战后在各国广泛发展
德国
高速公路路建设
到2020年底,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超过15.5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1990年建成通车的沈阳到大连高速公路是
中国内地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高速公路
1.陆上交通—-
思考:高速公路的特点是什么?
专供汽车行驶;分向、分车道;公路全封闭。
高速公路发展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
材料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公路建设的投资主体由过去单一的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转变为中央和地方政府交通主管部门、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外各类经济实体等。投资方式由过去单一的地方政府公共投资转变为中央地方联合投资、中外合资合作,以及外商独资等多种形式。公路建设投资规模不断扩大,1984年公路建设投资仅22.8亿元,截至2017年底,公路建设投资完成21 253亿元,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77.4万千米。高速公路遍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形成全国高速公路网。世界银行对此做出评价:在构建现代化高标准的国家公路网、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和促进社会团结方面,中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摘编自徐丽、贺菲菲等《缓解制约 支撑发展——收费公路的前世今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特点。
起步晚;发展快,成就巨大;
投资主体多元;投资形式多样。
材料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公路建设的投资主体由过去单一的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转变为中央和地方政府交通主管部门、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外各类经济实体等。投资方式由过去单一的地方政府公共投资转变为中央地方联合投资、中外合资合作,以及外商独资等多种形式。公路建设投资规模不断扩大,1984年公路建设投资仅22.8亿元,截至2017年底,公路建设投资完成21 253亿元,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77.4万千米。高速公路遍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形成全国高速公路网。世界银行对此做出评价:在构建现代化高标准的国家公路网、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和促进社会团结方面,中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高速公路发展的意义。
提高了公路通行能力和运输效率,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推动了改革开放进程; 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
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发展。
必背清单(1)
1978年,邓小平出访日本乘坐新干线
“东海道新干线”—世界上
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
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建设高铁?
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
中国进入高铁时代
高速铁路
1.陆上交通—-
2020年底,中国高铁通车运营里程达3.8万千米,稳居世界第一。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
2014年7月25日,由中国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条高铁土耳其的伊安高铁二期工程顺利通车。该工程全长158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通车后,乘列车由安卡拉到达伊斯坦布尔(庞蒂克区)的时间由此前的8小时缩短为3.5小时。此工程是中国在境外承揽实施的第一个电气化高铁项目,并完全采用欧标和规范建设,对推动中国高铁“走出去”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摘编自“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
中国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条高铁—伊安高铁二期(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安卡拉)
中国高铁在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创新,整体技术领先世界。
中国高铁积极“走出去”,在众多国家开展高铁项目。
中国高铁---中国一张名片
青藏铁路通车后的2006年至2015年,青海省GDP由641亿元增长到2417亿元,西藏自治区GDP由342亿元增长到1026.39亿元,年均增速均保持在10%以上。尤其是2015年,西藏自治区GDP突破千亿元大关,增长11%,增速位居全国第一,是青藏铁路通车前的4倍。
——《天路”架起雪域金桥 写在青藏铁路通车十周年之际 》
青藏铁路是一条具有战略意义的铁路;
改变了青藏高原交通不畅的局面;
促进了青海西藏两省区经济发展;
推动了各民族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
有利于维护了国家统一。
P78探究:中国为什么要克服万难建设青藏铁路?
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和第二长的铁路隧道——英法海底隧道在1999年正式通车。
航运技术进一步提高,突出表现在航海雷达使用和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发展;
1960年,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
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东风号”
1978年前,中国造船业主要是为国防建设服务,此后逐渐融入市场。1982年,中国首次按国际标准建造并交付了出口船舶,中国造船企业正式进入世界造船市场。
2.海上交通—-
航运技术进一步提高
阅读教材P75,概括20世纪海上交通进步的表现,并总结中国造船业发展的特点。
特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造船业逐渐融入市场,发展迅速。
航海雷达是装在船上用于航行避让、船舶定位、狭水道引航的雷达
海事卫星通行系统 是利用通信卫星作为中继站的一种船舶无线电通信系统
船舶制造呈现出大型化、专业化、高速化、自动化多种趋势。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
思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造船业的特点是什么?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设计的“飞行者1号”成功升空,飞机时代开始了。
1919年德国生产的
全金属民航客机
二.航空的发展
(1)世界航空的发展----飞机的发明
时间 航线发展与飞机的改进
宽体客机成为空中运输的主流,
空中通道把人类带入前所未有的快捷时代。
美国开通从洛杉矶到旧金山的航线---世界上第一条空中航线
定期的国际航班在欧洲开通
飞机的材质由布质和木质转变为金属,活塞式螺旋桨飞机为喷气式飞机所代替,技术进步让飞机提升了速度、 载量和航距。
20世纪上半期
20世纪70年代开始
1919年
1914年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76,梳理20世纪航空业的发展历程,完成表格。
1951年,国内航线旅客吞吐量还不到2.4万人。
2019年,民航旅客运输量已经达到6.6亿人次。
北京大兴机场
二.航空的发展
2017年国产C919大飞机首飞成功,表明中国航空制造领域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
(2)中国航空业发展
中国航空先驱--冯如
1950年新中国第一家航空公司
——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
闻军用利器,莫飞机若,
誓必身为之倡,
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
苟无成,毋宁死
(1)国家、民族的独立,党和政府的重视、政策鼓励;
(2)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实力的增强;(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 (4)经济实力的增强; (5)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创新进取。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明确提出首先要创造一些基本条件恢复交通运输。经过3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期,修复了被破坏的交通运输设施设备,恢复了水陆空运输……
1978年,改革开放揭开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交通运输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中国政府把交通运输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放开交通运输市场、建立社会化融资机制方面进行开创性探索,积极扭转交通运输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被动局面。
1992年,中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交通运输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白皮书
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新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的原因。
必背清单(2)
P76【学思之窗】
探究:中国的民航领导体制在1980年前的特点及其原因。
1.领导体制变动频繁;
2.总体上是军队领导为主、政企合一、半军事化的行业,基本实行军事供给制。
当时计划经济体制;航空资源紧张。
特点:
原因:
探究: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特点、成因及其影响分别是什么?
必背清单(3)
特点:
成因:
(1)陆海空都有一定的发展;
(2)受到西方列强的操控;
(3)地域之间发展不平衡。
1、缓慢的原因:
(1)由中国社会环境决定;
(2)中国缺乏资金、技术,重工业不发达;
(3)传统守旧的观念和思想的阻碍;
(4)近代社会动荡。
2、发展的原因:
(1)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
(2)中国政府的政策转变及引导;
(3)列强对中国交通的操控;
影响:
(1)近代交通变化显著。在近代,西方发明了轮船、火车、飞机并传 入中国。从而使中国的交通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
(2)交通工具的进步,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彼此距离缩短,极大促进了不同区域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
(3)新式交通运输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
三.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根据以下材料,归纳现代交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1.交通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最大便利是人流和物流时间的缩短。
整合了交通、仓储、通信、包装等行业的物流业,更快捷和精准地输送物资。
各种交通网络把世界联系成为息息相关的整体,世界成为了“地球村”。
2.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人口的增长以及市区面积的扩大,使城市居民的工作与生活更为便捷。
公共马车
地铁
公共汽车
有轨电车
史料阅读p77:从“旧城” “河流” “铁路” “电车道”可以看出,天津市的发展是随着交通工具的变迁而变化的。
3.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站名 车到分秒 车开分秒 停车分秒
三元里 — 28分15秒 —
六合路 31分25秒 31分55秒 30秒
华清街 35分20秒 36分55秒 1分5秒
青年会 40分5秒 40分50秒 45秒
怡园 45分55秒 46分35秒 40秒
六渡桥 55分45秒 56分15秒 30秒
宝善街 58分5秒 58分50秒 45秒
居仁门 1时01分20秒 1时01分45秒 25秒
硚口 1时04分30秒 —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汉口公共汽车运营调度时刻表
三.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
现代时间观念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工作时间制度的确立以及住宅区与工作区的分离,促使人们在每天近似时段乘坐公共交通,导致早晚上下班时间出现成群出行、交通拥堵等现象。
三.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
4.大众旅游的潮流出现,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三.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
1、城市交通拥堵;
2、交通事故频发环境污染;
3、噪声污染加重;
4、进一步引发能源危机。
1.交通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最大便利是人流和物流时间的缩短。
2.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人口的增长以及市区面积的扩大,使城市居民的工作与生活更为便捷。
3.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4.大众旅游的潮流出现,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背诵清单(4)
问题探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交通工具变迁情况:
年代 主要交通工具
20世纪 50年代 主要靠步行、独轮车或牛马车;人力、畜力是主力。
1950年8月1日,中国民用航空正式开航。它是十足的“新鲜事物”,当时坐飞机前,乘客都要先过秤,体重合格才能坐飞机——因为飞机小,载重能力有限,如果乘客太胖,飞机就可能出现安全事故。
20世纪 60年代 公交车并不普及,由于国内石油资源紧张,公交车顶有一个大的煤气包。1969年10月1日,北京地铁建成通车,全长23.6千米,属于战备工程,不对公众开放。
20世纪 70年代 中国有“自行车王国”的称号。自行车与缝纫机、手表并称为“三大件”,省吃俭用才买得起,而且当时购买自行车得凭票。20世纪70年代末期,永久、凤凰、飞鸽等品牌的自行车开始风靡中国。
年代 主要交通工具
20世纪 80年代 摩托车是家庭富裕的象征;公交车开始普及全国;北京出租车黄色“面的”流行;1981年9月15日,北京地铁正式对外运营
20世纪 90年代 公交车已经成为城市最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飞机还是个新鲜事物,线路和航班次数都很少
21世纪 初叶 私家车普遍,品牌众多,中国已跃居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国;出租车更新换代,混合动力、无障碍出租车上路;建设更加绿色、环保、人性化的新型交通体系;火车、高铁、地铁、轮船、飞机成为国人常见的出行方式;新能源车辆加快推广
上表能够反映我国交通变化的多种趋势,
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参考答案示例
趋势:
(1)交通工具种类由少到多。(或从单一到多元、从平面到立体等)
(2)交通工具技术不断改进,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3)交通体系越来越完备,更加绿色、环保、人性化。
说明: 新中国成立以后很长时间,由于经济发展落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人民生活水平较低,交通工具种类(或技术、或体系)单一(或技术落后、或体系不完备);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出行需求增加;科技不断进步,制造业、筑路技术进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人员流动性不断增强,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经济发展,环境恶化,人们环保意识增强;政府更加重视民生,不断提高管理职能,服务于民;经济全球化,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等。
科学技术是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力量。从“马拉火车”的天下奇观到磁悬浮列车的运行,“行行复行行”的历史面貌下,其所反映的是
①交通事业近代化的开始
②新式交通工具改变民众生活
③交通工具左右地区经济发展
④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某《英汉辞典》在解释“bus”时,列出的义项有
①公共汽车 ②火箭的一级 ③火车车厢 ④公共马车。
如果按照历史上这些含义出现的先后来编写辞条,那么正确的排序应当是
A.①③④②
B.③②①④
C.④①③②
D.④③①②
D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
该纲要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为统筹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而制定的法规。
2017年10月18日,在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首次提到要加强“交通强国”建设,这标志着建设交通强国已经由行业愿景上升为国家战略。
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国际国内互联互通、全国主要城市立体畅达、县级节点有效覆盖,有力支撑“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智能化与绿色化水平居世界前列。交通运输全面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力保障国家安全,支撑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摘自中共中央、国务院《交通强国建设纲要》
陆上交通
交通运输
的新变化
汽车工业
高速公路
高铁
世界
中国
陆海交通发展
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
小结
航空的发展
海上交通
航运技术进一步提高
飞机的发明
航空业发展
人流和物流时间的缩短
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使城市居民的工作与生活更为便捷。
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现代时间观念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大众旅游的潮流出现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