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3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课件】(53页)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3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课件】(53页)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01 17:2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3张PPT)
文化交流与传播
历 史
选择性必修3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第 5 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是衣冠不整吗?
印度教要求在修行时要尽可能少穿衣服,参加宗教活动时要穿“净衣”,即没有针线接缝的衣服,女装称纱丽,男装称托蒂。
是否似曾相识?
唐朝的汉服为和服和朝鲜服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对鸟羽情有独钟?
印第安人独特的羽冠,用最凶猛的鸟的尾部长羽做成,象征着勇敢、美貌与财富。同时,印第安人认为鸟是灵魂的象征,通过羽毛,可与神灵对话。
【探究思考】观看下图,分析体现了什么特点?
导入新课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时空史观
公元前1500年左右
公元前6世纪
5世纪
4世纪
2世纪
7世纪
12世纪
16世纪
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
印度出现在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佛教产生
史诗《摩柯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大约定型于2-4世纪
印度教开始兴起
古代印度文化已在东南亚产生了广泛影响
朝鲜半岛居民修建瞻星台
《三国史记》完成
12世纪以后日本逐渐形成武士道
印第安文化 毁灭
目录: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一、古代印度文化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三、美洲印第安文化
时空坐标
古代印度包括今天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广大地区。
1、地理位置:
古代印度并不是一个国家的名称,而是一个地理概念
哈拉帕文化时期
年代约为公元前2350-前1750年,是南亚次大陆的青铜时代文化。哈拉帕文化因其主要城市遗址哈拉帕而得名,分布中心在印度河流域。
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化存在于4000多年前,考古学家在哈拉帕遗址中发现了2500多枚有文字的印章,上面的文字被称为“印章文字”。人们从这些印章上发现了500多个文字符号,虽然这些文字符号还不能被释读,但它们是古代印度早期文化的典型代表。
哈拉帕文明
摩亨佐·达罗文明
古印度的历史发展进程
一、古代印度文化
哈拉帕文化时期
孔雀帝国
约前324年-约前188年,是古印度第一个基本统一的奴隶制帝国。在阿育王统治期间,印度古代奴隶制君主专制的集权统治达到顶峰,佛教兴盛并开始向外传播。
笈多帝国
公元320-500年,是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印度教逐渐成为主要宗教,《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也是在这一时期编成。
吠陀时代
年代为前1500-前600年,指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并将这一时段的史料保留在《吠陀》中,故称作“吠陀时代”。这一时期,婆罗门教和种姓制度形成。
列国时代
年代为前600-前400年,是古印度国家普遍发展的时期,也是列国分立、并由分立逐渐走向统一的时代,史称"列国时代"。这一时期产生了早期佛教。
古印度的历史发展进程
古代印度包括今天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广大地区。
1、地理位置:
雅利安人南迁
雅利安人自称“出身高贵的人”,是操印欧语的白种人,最初生活在黑海附近,以游牧为生。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0世纪,雅利安人逐步占有印度河、恒河流域,征服了该地区原有的土著居民,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国家,取代了印度原有的文明,并逐步建立了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一、古代印度文化
年代约为公元前2350-前1750年,是南亚次大陆的青铜时代文化。哈拉帕文化因其主要城市遗址哈拉帕而得名,分布中心在印度河流域。
“吠陀时代”
雅利安人建立国家
孔雀王国:佛教
笈多帝国:印度教
种姓制度
婆罗门教
2、文化成就:
⑴宗教:
A.种姓制度与婆罗门教
一、古代印度文化
婆罗门教、佛教、印度教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建立国家,形成婆罗门教和种姓制度。
2、文化成就:
⑴宗教:
A.种姓制度与婆罗门教
【探究思考】种姓制度有何特点、实质和理论基础?
①贵贱分明;②职业世袭;③法律、宗教地位不平等;
④种族内部通婚制
材料:低贱种姓的人如果用身体的某一部分伤害了高级种姓的人,就必须将那一部分肢体斩断;如果是首陀罗辱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而高级种姓人的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
——《摩奴法典》
一、古代印度文化
特点:
实质:
材料:雅利安移民非常清楚自己与黑皮肤的土著居民在肤色上的差别,他们将土著居民称为达塞人,即奴隶。由于雅利安人具有强烈的种族优越感,他们极力阻止与受他们鄙视的臣民混合,因而,发展起四大世袭种姓的制度。 ——《全球通史》
保护奴隶主贵族特权的等级制度。
婆罗门教、佛教、印度教
2、文化成就:
⑴宗教:
A.种姓制度与婆罗门教
一、古代印度文化
基础:
评价:
婆罗门教、佛教、印度教
①有利于维持统治及社会安定;
②激化社会矛盾,延缓社会发展进程;
③为佛教的产生提供了机遇。
婆罗门教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与宗教基础。
【探究思考】种姓制度与婆罗门教有何关系?
【婆罗门教】
主要经典:“四吠陀”《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阿达婆吠陀》
核心教义:种姓制度
意义: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与宗教基础
婆罗门教为种姓制度披上了一件神圣的外衣
材料:婆罗门教在种姓制度下维护了等级秩序和奴隶主贵族(婆罗门、刹帝利)阶层利益,有利于维持统治及社会安定。但也制造种姓隔离,导致了社会矛盾加剧,延缓社会发展进程;为日后佛教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今天种姓制度虽被废除,但种姓观念在印度民众中根深蒂固,严重阻碍了当今印度社会的和谐发展。
2、文化成就:
材料1: 刹帝利、吠舍、首陀罗都对婆罗门的傲慢和不劳而获强烈不满。反对婆罗门维护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佛教便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佛祖释迦摩尼反对婆罗门的种姓制度,强调梵我不二,苦身修行。主张四姓平等,取消种姓制度。佛教便由此兴盛起来。特别是在孔雀王朝阿育王的倡导下,佛教发展到了极盛时期。
——吴永平《印度文化的特点及其精神支柱》
一、古代印度文化
婆罗门教
佛教
婆罗门至上
众生平等
婆罗门阶级
刹帝利/吠舍
维护种姓制度和婆罗门特权
维护奴隶主特权,麻痹人民
VS
材料2: 从公元3世纪下半叶开始,佛教就开始不断向古印度境外传播,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宗教,而在印度本土则由于公元8~到9世纪以后印度教的兴盛,以及外族频繁的入侵,特别是伊斯兰教徒的武力征服,不少僧侣被杀戮,很多重要的寺庙和文物遭到破坏,因此印度佛教开始衰微,到13世纪初趋于消亡,直到19世纪后才稍有复兴。
2、文化成就:
⑴宗教:
②佛教:
产生时间:
创立者:
原 因:
主 张:
影响:
公元前6世纪。
①公元前6世纪,印度社会矛盾尖锐;
②人们对种姓制度与婆罗门教不满;
“众生平等” 忍耐顺从
乔达摩·悉达多即释迦摩尼
反对婆罗门特权
维护统治,麻痹人民
冲击了种姓制度,有利于社会稳定,但也消磨了反抗意识。
一、古代印度文化
2、文化成就:
⑴宗教:
③印度教:
4世纪,在古代婆罗门教的基础上兴起。其教义为种姓制度。
④伊斯兰教:13-16世纪统治印度的王朝德里苏丹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材料:印度教诞生于印度笈多王朝统治时期(320—730),它在婆罗门教的基础上进行了革新并且与佛教相互借鉴。印度教在印度笈多王朝统治时期得到发展,此后逐渐壮大,并趁势排斥和同化印度佛教。它把创造神梵天、破坏神湿婆、保护神毗湿奴视为三大主神,宣扬世袭等级制度、坚定相信轮回转世。它减少了婆罗门教的许多烦琐仪式,打破婆罗门在宗教中的垄断特权,适当提高了首陀罗的地位,既减少了下层百姓的反抗,又迎合了上层的需要。受到印度社会各个阶层的欢迎,迅速崛起.
时至当代,今天依然有超过80%的民众信仰印度教,信众超过11亿,是印度第一大宗教。
一、古代印度文化
小结:婆罗门教、佛教、印度教都是印度土生土长的宗教。伊斯兰教为外来宗教。
①印章文字——古代印度早期文化的代表;
2、文化成就:
(2)文字:
②梵文——古代印度最有代表性的文字;
③巴利文——书写佛经
巴利语(Pālibhāsā)是南传佛教经典使用的语言。巴利语虽然早已不通用了,但是靠了佛经而保存了下来,是锡兰(今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地方的佛教圣典及其注疏等所用的语言
一、古代印度文化
印章文字
印度最早的文字
存在于4000多年前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创制古代印度最有代表性的文字
梵文
佛陀时代摩揭陀国一带的大众语
巴利文
①诗歌总集:《梨俱吠陀》
2、文化成就:
(3)文学:
②《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定型于2—4世纪,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
《摩诃婆罗多》成书时间约公元前4世纪,这部史诗以印度列国纷争时代为背景,描写婆罗多族的两支后裔居楼百子和般度五子为争夺王位而进行的战争。
《罗摩衍那》是印度古代两大梵文叙事诗之一,成书于2世纪,史诗以罗摩和妻子悉多的悲欢离合为故事主线,表现了印度古代宫廷内部和列国之间的斗争。作品中神猴哈奴曼拥有四脸和八手,帮助罗摩战胜了强敌,救出妻子。成为印度教神话中家喻户晓的角色。
一、古代印度文化
《梨俱吠陀》与后来三部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阿达婆吠陀》)被后世合称为“四吠陀”。——古代印度祭司们使用的经书,也是歌颂神明的诗集。
《梨俱吠陀》,是《吠陀》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是印度最古老的一部诗歌集。内容包括神话传说、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描绘与解释,以及与祭祀有关的内容,是印度现存最重要、最古老的诗集,也最有文学价值
【探究思考】结合材料和所学,说明《摩诃婆罗多》对研究印度历史的史料价值。
《摩诃婆罗多》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的生活和文化成就,对于研究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和宗教信仰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艺术多与宗教有关,佛塔、石柱和石窟是佛教艺术的代表
2、文化成就:
(4)艺术:
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
(5)数学:
桑奇大塔
阿旃陀石窟
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包括“0” 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
“0”的起源深受佛教大乘空宗的影响。其梵文名称为Sunya,汉语音译为“舜若”,意译为“空”。
“0”的这一特殊符号就反映了“一切皆空”这一命题所留下的痕迹。
一、古代印度文化
台基四周有四个守卫四方的守兽:东方是象、南方是马、西方是牛,北方是狮。
雄狮下面中心处是具有古老印度教色彩的法轮;两边的守兽象征具有悠久历史的农业以及坚定不移的决心和毅力。
阿育王石柱 印度国徽
【问题探究】古代印度文化特点及成因
材料一:大自然的毁灭力量给予古代印度居民不可磨灭的印象,在人还无力战胜自然控制自然之时,这种恐惧情绪自然地表现为宗教性的崇拜,将各种自然现象人格化、神奇化起来,想象他为各种的神,于是出现了各种神话和传说。
——摘编自雷海宗《世界古代史纲要》
材料二:公元前9世纪恒河中游开始得到迅猛发展,取代印度河,成为印度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心。那里雨量充沛,光照时间长,树木参天,经冬不凋,自然界这种浓郁得过剩的生命力,启发了土著民对生命不死轮回问题的思考。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一、古代印度文化
【问题探究】古代印度文化特点及成因
1.特点:
2.成因:
一、古代印度文化
宗教性;多样性;包容性;辐射性
(1)印度文化的宗教色彩浓厚,与其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①灾害频繁,使得人们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神的信仰特别强烈
②恒河流域草木常青引发了印度先民对生命不死轮回的思考
(2)外来民族频繁入侵,外来文化的影响
(3)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变动;
(4)文化创造者文化活动;
材料2 (公元前119年)骞……因分遣副使。使……身毒(古印度的别称)……及诸旁国。
——摘编自《史记》
★史料实证: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概述古印度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材料1 印度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是很突出的,它的影响很大……中国的佛教就是从印度传来的,然后又通过朝鲜传到了日本,影响了日本文化。印度文化的影响向南,包括越南、柬埔寨、老挝。所有的东南亚,泰国、缅甸不言而喻,受影响的还有印度尼西亚。我说的影响,不仅是指宗教的影响,还包括印度文学、艺术和哲学。
——张光璘、李铮编《季羡林论印文化》
一、古代印度文化
(1)对东南亚:
(2)对中国:
(3)对世界:
3、影响:
①公元前后,古代印度文化开始传播到东南亚。
②5世纪时,印度文化在东南亚产生了广泛影响。
③佛教文化渗入东南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④巴利文对东南亚国家的文字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文艺等产生深刻影响
①佛教发展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②发明0在内的数字,发展为阿拉伯数字。
一、古代印度文化
古代印度文化的影响
充满佛教元素的泰国舞蹈
老挝大部分男人小时都当过和尚
缅甸乡间孩童集体出家盛大仪式
吴哥窟
一、古代印度文化
有学者认为:“古代印度的思维和我们极为不同,他们不记历史,不重书写,他是口传神话和故事的海洋,却是文字记载历史的荒漠。整个印度中世纪史主要是靠中国的求法僧法显等人的记载照亮的。他的塔、石柱、石窟等文学艺术表现形式和内容,以及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都渗透着因果思想的影响。”该学者旨在说明(  )
A.他的记载仅照亮了印度的文学艺术 B.整个印度中世纪史是由中国求法僧记载
C.古代印度文化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 D.古代印度文明呈现多样性和包容性特征
2.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性。如表述正确的是( )
A.两河流域地区制定了世界首部太阳历 B.古代希腊城邦的典型特征是小国寡民
C.古代埃及地区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 D.古代印度诞生了著名的洪水方舟传说
3. 古代印度的一项制度规定: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低等级的人没有资格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这一制度( )
A.巩固了佛教的社会地位 B.维护了贵族的统治秩序
C.催生了灿烂辉煌的文化 D.适应了专制集权的需要
4.有印度学者认为,印度生活在多层面中,不同世纪并存在我们的土地上,印度有些地区和世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有些地方还固守着传统。印度社会民主制度与宗教传统、寺庙与科学基地、理性与迷茫都是那么对立地、难以理解地交织在一起,
这是印度文化奇异的景观”。这反映印度文化最突出的特点是( )
A.传统性0与现代性结合 B.本土性与世界性结合
C.宗教性与科学性结合 D.多样性与包容性结合
前1122—前194
箕子朝鲜
前194—前107年
卫满朝鲜
前57—688年
三国时代
918年—1392年
高丽王朝
1392年—1910年
朝鲜王朝
公元前57年到公元668年之间占据辽东和朝鲜半岛的三个国家高句丽、百济、新罗。7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直到1910年统治结束,进入日本统治时期(1910—1945),之后是南北分治时代(1945——)。
1、古代朝鲜文化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链接纲下】
(1)新罗时代:
(2)高丽王朝:
(3)朝鲜王朝:
(4)维护独立
7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14世纪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
10世纪,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
16世纪日本丰臣秀吉派军侵略朝鲜,中朝军民历经7年取得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
1、古代朝鲜文化
(1)文化成就
瞻星台遗址,建于634年,
现位于韩国庆州。是东亚现存最古天文台
《三国史记》(谚文: )是一部记述朝鲜半岛三国新罗、百济、高句丽历史的高丽官修正史。于1145年(高丽仁宗二十三年)由金富轼等以文言文编撰,采纪传体。共50卷,计《新罗本纪》12卷,《高句丽本纪》10卷,《百济本纪》6卷,《年表》3卷,《志》9卷,《列传》10卷。是朝鲜现存的最古史书。
谚文是一种参考借鉴汉字方体形态的方块拼音文字。
类别 时间 成就
金属 公元前5世纪前后
天文学 7世纪
历史学 12世纪
15世纪
文字 15世纪
音乐舞蹈
①出现了青铜器,后有了铁器
②修建瞻星台。
③《三国史记》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史书。
④《高丽史》仿照中国史书的编写体例
⑤朝鲜世宗创制朝鲜文字“谚文
⑥源远流长,特色鲜明。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冶铁
公元前5世纪前后,出现了青铜器,稍后有了铁器
◎和顺大谷里青铜器
1、古代朝鲜文化
(2)中朝文化交流
①佛教、道教和儒学从中国传入朝鲜。
②朝鲜的典章制度、文字、学术文化和风俗习惯都受到中国的影响;
③学习汉字,创造本民族文字;
④仿照中国的史书体例编写历史,如《高丽史》;
互相影响
中国
朝鲜
半岛
交流互鉴
⑤南北朝时期朝鲜半岛的乐舞传入中国。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朝鲜徐直修画像
(朝鲜)衣冠制度,悉同乎中国,故曰诗书礼乐之邦、仁义之国也,而箕子始之,岂不信哉?
——《东国通鉴》
东坡冠
右衽
汉字
从右图能找出哪些中朝交流的例证?
◎世宗大王1446年创制训民正音又称“谚文”。
◎《直指心体要节》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金属活字本
◎朝鲜乐舞传入中国
弥生时代:(前300-250):倭奴国;
古坟时代(250-592)大和统一;
飞鸟时代(592-710)大化改新;天皇制形成;
奈良时代(710-794)
平安时代(794-1192)(镰仓幕府)
幕府时代, 武士阶层崛起(武士道); 镰仓时代(1185—1333)
室町时代(1336-1573)
战国时代(1467-1615)
安土桃山时代(1573-1603)
江户时代(1603-1867)
明治维新时代(1867-1912)
大正时代(1912-1926)昭和时代(1926-1945)(二战)
【时空定位】
2、古代日本文化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古代日本文化主要得益于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和融合。日本吸收中国文化是多方面的、长期的历史过程。汉字和汉文、儒学、律令制度和佛教是日本吸收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正是在“中国文明的巨大影响下,到公元4至5世纪就渡过了野蛮阶段,进入了文明阶段”。
(1)成就
1)信仰:
①古代日本人认为,太阳、海、河、山、龟、蛇等都有神灵,
应该加以崇拜,神道逐渐发展。
②7世纪天皇制度形成。为巩固权力,天皇自称太阳神后裔
2、古代日本文化
神道教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日本大和民族和琉球族的本土宗教,大和神道最初以自然崇拜为主,属于多神信仰,视自然界各种动植物为神祇。也赋予各代天皇神性。特别崇拜作为太阳神的皇祖神──天照大神。7世纪,天皇自称是太阳神(天照大神)的后裔,“万世一系”。 神道教也逐渐变成天皇统治臣民的有力武器。

神 道
▲天照大神画像
(1)成就
1)信仰:
武士道
12世纪后,武士阶层崛起,神道融合佛教等文化,形成了武士道。
2、古代日本文化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随着武士阶层崛起,神道融合北传佛教等文化,逐渐形成武士道。武士所遵守的道德原则被称为“武士道”,其核心是忠、仁、勇。德川幕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为武士道思想增添了儒家伦常观念,强调武士的责任和义务。武士道精神,是日本封建社会中武士阶层的道德规范以及哲学。
在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之后,武士道经历了一次畸变。武士道作为传统封建制度的精神规范,却在日益法西斯化的国家军队中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成为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
“花数樱木,人数武士”

武士
2、日本文化
(1)成就
《万叶集》是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相当于中国的《诗经》。收录自4世纪至8世纪中叶的长短和歌共计四千五百余首。它以中国诗歌的题材,形式和分类方法为借鉴,采用汉字作注音符号,收编了部分汉诗,同时直接反映“遣唐使”来唐情况的诗歌,是中日友好交往和中国文学对日本古代文学发生影响的证明。
《源氏物语》是由日本平安时代女作家紫式部创作的长篇小说。描写了贵族光源氏的及其子薰君在官场上的升降浮沉、生活中的悲欢离合。作品语言优美含蓄,是一部日本古典文学杰作。
1)文学:
诗歌集《万叶集》和小说《源氏物语》享誉世界文坛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2.日本文化
(1)成就
3) 建筑:
材料1 唐朝建筑对日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时至今日,在日本还保存着大量的唐朝建筑遗迹,从中我们依然能够看到那个富丽堂皇的大唐。现存的东大寺、西大寺、大安寺、兴福寺、唐招提寺等古建筑仍俨然唐风,其建筑为木构架,用斗拱,采取封闭式的建筑布局,也属于中国木建筑体系。
法材料2 法隆寺又称斑鸠寺,据传始建于607年的佛教木结构寺庙,是日本最古老的建筑形式,是木质建筑的杰作。它标志着艺术史和宗教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中国佛教建筑与日本文化的融合。
法隆寺是日本古代建筑的代表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法隆寺中的五重塔
类似楼阁式塔,但塔内没有楼板,平面呈方形,塔高31.5米,是日本最古老的塔。属于中国南北朝时代的建筑风格。
2、日本文化
(1)成就
4) 绘画:
大和绘、浮世绘
大和绘:日本10世纪前后产生的民族绘画。以贵族的日常生活为题材,追求及时行乐的唯美主义情趣,采用浓艳的色彩,具有华丽的特征。画在隔扇和屏风上
浮世绘,即日本传统的风俗绘画(版画),是日本江户时代兴起的一种独特的民族艺术,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艺术。主要描绘人们日常生活、风景和演剧,表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百态和流行时尚,被称为江户时代的“百科全书”。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2、日本文化
(2)中日文化交流
日本人借用汉字的楷体笔画和草体,分别创制了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
①日本文字: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平假名,起源于汉字草书
片假名,起源于汉字楷书
公元前1世纪,汉字就经由辽东、朝鲜传入日本的九州、福冈等地,成为当时日本唯一的正式文字。此后日本在仿制铜镜时,也开始仿制汉字铭文。8世纪中叶,日本人根据日本语言的发音,借用汉字的楷体笔画和草体,分别创制了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
日本 唐朝
政治 中央:二官八省(太政官相当于尚书省、八省实际上是唐三省、六部、九寺中某些部门的综合) 地方:国、郡、里 中央:三省六部制(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吏、户、礼、兵、刑、工)
地方:州县制
经济 班田收授法、租庸调制 均田制、租庸调制
②中国制度、儒学、佛教等影响日本文化发展
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日本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日本有著名的“三道”,即茶道、花道和书道。茶道最早是由中国唐朝贞观年间传到日本的,日本人称:“中国是日本茶道的故乡。”花道最早来源于中国隋朝的佛堂供花,并融合了本土文化,成为日本人修养身心的重要环节。日本人称书法为书道,源于唐代佛教传入日本之后。
古代日本文化——唐风洋溢
(2)中日文化交流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中华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货币
唐代仕女
日本和服
服装
和同开珎与开元通宝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日本并不是简单的复制唐文化,而是在维护日本的传统文化和习惯的基础上,对吸收来的文化进行适合自己国情的改造和创造,从而形成并发展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民族文化。
(2)中日文化交流
1、政治:
2、文化:
3、思想:
4、宗教:
【认知深化】
儒家文化圈:中国制度和文化对古代周边国家的影响
日本、朝鲜模仿中国的制度,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指导思想;
日本、朝鲜、越南分别以汉字为基础创造了自己的文字。
在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乃至家庭和个人生活等多方面均把儒家思想奉为正统思想,贯彻和恪守儒家思想,尊奉孔子为圣人,在日常生活中尊奉孔子的教导,建立孔庙,按时祭祀孔子。
中国道教等的传入深刻影响了当地文化的发展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5.世界名著《源氏物语》完成于l1世纪初,在英、德、法等国有脍炙人口的译本,著作开头提到皇上晨夕披览《长恨歌》画册,在第八回的花宴上,源氏公子穿的是白地彩纹中国薄绸常礼服。这可以用来说明( )
A.日本文学蕴含有中国元素 B.中国文化艺术传入到欧洲
C.古代朝鲜吸收了中华文化 D.印度文学受到唐文化影响
6.某学者认为:每种外来文化都被日本文化吸收,成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只要外来文化有助于日本进步,就把它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事实来接受。这种态度造成了“和魂汉才”的观念。“和魂汉才”反映了( )
A.日本文明的中国化 B.儒家文明的日本化
C.中国文明的日本化 D.日本文明的儒家化
材料 在世界上众多的远古文明中,玛雅文明是最富有浪漫色彩的。然而,它却在500年前像谜一样消失了,大约在10世纪,高耸的金字塔,庄严的神殿,精美的纪年石碑,发达的水利沟渠系统,以及那些象形文字、历法、宗教……这些累累硕果都掩埋在了丛林之中、泥土之下。
——摘编自赵刘阳、程垫丰、王智力《“失落”的文化遗产——玛雅文明》
★☆☆美洲印第安文化含义: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与其他大陆几乎处于相互隔绝状态的美洲的印第安人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其中,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最具代表性。
▲古玛雅城市遗址
▲印加马丘比丘城遗
三、美洲印第安文化
三、美洲印第安文化
1、地理环境及代表
①美洲独立发展,隔绝状况。
③代表文化: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印加文化
②印第安人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
玛雅文明
阿兹特克文明
印加文明
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印加人在宗教上是多神崇拜。玛雅人崇拜的大多是与其物质利益紧密相关的自然神。创造之神伊查姆·纳是最重要的神。在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的信仰中,太阳神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玛雅文化和阿兹特克 文化中的羽蛇形象
玛雅文明中的
玉米神雕像
阿兹特克神话中的
烈日之神“托纳蒂乌”
印加神话中的
太阳神“印蒂”
2、具体内容
三、美洲印第安文化
玛雅羽蛇神金字塔
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玛雅古城奇琴·伊察,建于9世纪,高约30米,共9层,上有神庙,被誉为玛雅文化最后和最伟大的庙宇。金字塔每面有91级台阶,加上神庙的1级台阶,整座金字塔共有365级台阶,代表一年365天。
阿兹特克太阳神金字塔
印加阿卡帕纳金字塔
印第安人修筑的金字塔是美洲文明的历史见证,为研究美洲文明提供了可信的素材。这些遗址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对于研究美洲文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
祭祀神灵、观察天象
2、具体内容
三、美洲印第安文化
宗教(多神崇拜):
文字:
历法:
其他
发明了“玛雅历”(太阳历)
知道零的概念创造出20进制
2、具体内容
①崇拜的大多是自然神;
②建造了金字塔,用于祭祀神庙、观察天象
创造了独特的文字
玛雅人是美洲唯一留下文字记录的民族,他们的文字非常奇妙,呈方块图形,由很多图画和符号组成,属象形文字。它既有象形,也有会意,也有形声,是一种兼有意形和意音功能的文字。记载了玛雅人的宗教神话、祈祷文、历史、天文、历象等,是少数迄今为止尚未被全部破译的古代文字之一。
玛雅文字“虎”
玛雅历以365天为一年,一年18个月,每个月20天,剩下的5天是“禁忌日”。
现行公历,一年以365.2425日计算,玛雅历以365.2420日计算。而根据天文学家计算,一年应该是365.2422日。玛雅历的误差为每年0.0002天,换算成秒仅为每年17.28秒。可见,玛雅历的准确性超越了公历。
玛雅人知道“零”的概念,还以手和脚的20个指头作为计算的基础,创造出20进位制。玛雅人很早就创造了位值制的记数系统,具体记数方式又分两种:第一种叫横点记数法;第二种叫头形记数法。横点记数法以一点表示1,以一横表示5,以一贝形符号表示0,但不是0符号。1-9的记数方法和中国筹算法极为相似。
三、美洲印第安文化
(1)玛雅文化
2、具体内容
(2)印加文化
①宗教:太阳神
②文字:结绳记事
太阳神庙是印加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帝王帕恰库提统治时建造,供奉太阳神因蒂,是印加帝国最神圣的地方。
③历法:还制定了太阳历和太阴历;
印加人根据太阳投影,计算出了一个太阳年的周期——3a65又6小时,由此制定了太阳历。这个时间与现代的公历一模一样,可见计算的精确。此外,印加人把每次出现新月算作一个月份的开始,每年12个月,称作太阴年,据此制定的历法称为太阴历,一年364天。
马丘比丘天文台
结绳记事
三、美洲印第安文化
2、具体内容
(2)印加文化
印加人的外科手术非常发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早在5000多年前,印加人已经掌握了难度极大的开颅手术。印加人甚至开发出了一种最基本的外科手术麻醉剂,使用药用植物以及古柯叶、野烟叶和玉米啤酒来镇静病人。
印加古道是印加帝国在1438-1532年期间沿着安第斯山脉修建的山路,全长二、三千公里,是当时统治者传达政令、印加人生产生活和进行贸易的交通动脉,其中大部分古道存在于秘鲁境内。
④建造长达数千米的驿道和宏达的太阳
⑤会使用麻醉剂,能进行人体解剖
三、美洲印第安文化
阿兹特克人采用天然铜锻造铜器,还会使用图画文字记录重要事件。他们制作的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银首饰都非常精美。
阿兹特克陶像
阿兹特克石刻
阿兹特克人的图画文字
阿兹特克石刻
阿兹特克金饰
①宗教:太阳神
2、具体内容
(3)阿兹特克文化
②文字:图画文字记事
③手工业:天然铜锻造铜器、陶器、石雕等
三、美洲印第安文化
角度 玛雅文化 印加文化 阿兹特克文化
宗教 (多神 崇拜)
文字
历法
其他
图画文字
无文字,结绳记事
发明了“玛雅历”
(太阳历)
知道零的概念
创造出20进制
太阳历与太阴历
修筑驿道,使用麻醉剂,进行人体解剖
天然铜锻造铜器、制作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银首饰
2.印第安文化:
崇拜的大多是自然神
太阳神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建造了金字塔,用于祭祀神庙、观察天象
创造了独特的文字
三、美洲印第安文化
【探究思考】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美洲印第安文化的特点?
美洲印第安文化的特点:
(1)印第安人的农业生产水平很高,培育出很多其他大洲没有的农作物。 (2)在宗教上是多神崇拜。
(3)印第安文化一度繁荣。
(4)相对封闭:缺乏与其他文明的交流, 难以抵抗其他文明的冲击。
材料1:在白人踏上美洲几个世纪前,危地马拉、墨西哥和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已经拥有几乎具有一切文明特征的较高的文化。假如不是被征服的话,他们完全可以会为发展中南美自己的文化打下一个基础,这一文化可以同任何其他洲的文化相媲美。 ——[美]伯恩斯、拉尔夫著,罗经国等译《世界文明史》第3卷
材料2:虽然,由于印第安人和古代世界文明的中心相距太远,无法联系……
——李春辉《拉丁美洲史稿(上)》
★☆☆历史解释:结合材料和分析,说明美洲文化消失的原因、影响及启示。
(1)原因:
3、文化消失
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后,印第安人遭到大肆屠杀,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
①西方殖民者的侵略;
②疾病、瘟疫等灾害;
③缺少与外界的沟通和交往;
④美洲内部之间的交往有限。
1521年,西班牙殖民者埃尔南·科尔特斯用600多名西班牙人、16匹马和14门火炮征服阿兹特克。1524年,西班牙殖民者佩德罗·阿尔瓦拉多率约千名士兵,征服了当地玛雅人部族。1532年,西班牙殖民者弗朗西斯科·皮萨罗率领168名战士最终征服了拥有600万人口的印加帝国。
——整理自《全球通史》《枪炮、病菌与钢铁》等著作
三、美洲印第安文化
材料1:在白人踏上美洲几个世纪前,危地马拉、墨西哥和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已经拥有几乎具有一切文明特征的较高的文化。假如不是被征服的话,他们完全可以会为发展中南美自己的文化打下一个基础,这一文化可以同任何其他洲的文化相媲美。 ——[美]伯恩斯、拉尔夫著,罗经国等译《世界文明史》第3卷
材料2:虽然,由于印第安人和古代世界文明的中心相距太远,无法联系……
——李春辉《拉丁美洲史稿(上)》
★☆☆历史解释:结合材料和分析,说明美洲文化消失的原因、影响及启示。
(2)影响:
(3)启示:
①欧洲殖民者的入侵打断了美洲印第安文化独立发展的进程
②西班牙的殖民侵略对美洲印第安文化影响几乎是毁灭性的
③大批印第安人死于虐待、屠杀和传染性疾病,使得美洲居民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为解决种植园劳动力不足,黑奴输入)
④非洲的音乐、舞蹈等文化在美洲得到广泛传播,形成了殖民地时期拉美文化的混合结构。
当今世界,文化交流依然是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应该主动开放,学习其他民族和国家的先进文化与技术,适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三、美洲印第安文化
7.(2023·浙江·统考模拟预测)历法,是为了配合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根据天象而制订的计算时间的方法。数千年来,世界各个地区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文化,其中,历法也是一项重大的文化成就。下列古代文化中,发明了历法的是( )
①玛雅文化 ②古代印度 ③古代埃及 ④印加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考古学家指出:“从美洲印第安文明的形成时期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样漫长的时期内,没有一件实物或一篇记录足以证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确实存在着相互影响与接触。”这表明古代美洲地区的文明( )
A.相互联系,不断交往 B.各自独立,相对隔绝
C.战争不断,冲突激烈 D.多元发展,相互交融
9.(2023·浙江卷)1519年,一群西班牙殖民者闯入墨西哥中部的高原,进攻阿兹特克人国家,抵达其岛上都城特诺奇蒂特兰之际,所发现的文明令他们大受震撼。下列项中,“令他们大受震撼”的最有可能是( )
A.
B.
C.
D.
人类文化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1.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程度、形式和范围。
2.古代的文化在各国、各地区产生,面对不同的自然与历史环境,形成了早期文化多元并立的状态。
3.人类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民族文化多样性发展提供了基础。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共通性
1.世界文明的起源是多元性的,发展是多样性的。
2.文明无高下优劣之分,应尊重和理解其他文明。
3.不卑不亢、谦虚谨慎、善于学习、取长补短。
单元总结
东非:阿克苏姆、摩加迪沙等
西非:加纳、马里、桑海
南非:津巴布韦
古代非洲文明
玛雅文明
阿兹特克文明
印加文明
古代美洲文明
摩加迪沙等城市国家
加纳
马里
桑海
津巴布韦
美洲玛雅文明(BC1500-AD1697)
公元前后
4C
8C
10C
13C
14C
15C
16C
12C
美洲印加文明
美洲阿兹特克文明
阿克苏姆王国
兴起、鼎盛
本课小结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