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光的反射1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光的反射1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3-07 20:39:18

文档简介

4.光的反射
设计意图:
本课教学是上一节课的延续,同样是研究光的传播特点。不同的是这节课是研究光在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会怎样。
光的反射现象学生是熟悉的。学生们经常玩这样的游戏,用一块小镜子或者金属的文具盒在太阳下晃动,把反射光投射到天花板上或其他物体上。不少学生还会制作多种反光玩具,如潜望镜、万花筒等等。本课教学活动就是在学生的这种基础上展开的。
本课重点指导学生认识反射现象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教学活动从用手表把太阳光反射到天花板的活动开始,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顺势引入光的反射的概念,方法简单,学生投入。“照亮目标”共有三个小的活动,让学生再次通过类似的现象,发现其共同点。这三个活动也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逐渐增加难度,层层递进,让学生在不断的挑战中产生兴趣。从而加深学生对光的反射现象的认识。
对于光的反射现象学生比较有经验,教科书的三个活动操作起来不困难,关键是让学生在通过前面的分析之后,为三个活动画出光的传播路线。这能使他们对光碰到镜面会被反射,以及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有更好的理解。
日常生活中常听到学生用到“折射”这个名词,但是他们对折射并不理解,认为只要是转折的光线就是折射。因此也有可能学生会认为“用手表把太阳光反射到天花板”活动中看到的现象是光的折射现象。上课时明确告诉学生这是反射,而不是折射,并在交流分析中时刻提醒学生注意是光的反射。
了解光反射的运用时,不仅要求学生知道不少生活器具运用了光的反射,而且多次要求画出光的路线图,这对学生理解是有好处的。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
(2)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3)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
2.过程与方法:
(1)按照说明正确进行实验操作。
(2)简易潜望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难点:
认识光的反射及运用。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手电筒、小镜子、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材料(画有观察孔和镜子位置的卡纸、相应尺寸的镜子)。
教师演示:有关光反射的图片或课件、潜望镜模型的成品和半成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老师走到窗边,把手表放到太阳光下让阳光反射到天花板上、墙壁上,并不停的晃动,问:大家看,这是什么?(学生可能会说:这是太阳的光)
2.上节课我们学了光是直线传播的。外面的太阳光怎么会照到天花板上,而且光圈还在晃动呢?(因为老师的手表)手表怎么会让太阳光照到本来照不到的地方呢?(学生可能会说:光的折射)
3.你为什么认为这是光的折射?(因为光照到手表折过来了)【课件第3页】
4.哦,原来是这样啊,你们能不能把光照到天花板经过的路线把他画出来呢?
5.学生画光线经过的线路图。
6.请同学把画的展示一下(投影)
7.【课件第4页】你们和他的想法一样吗?光是直线传播的,现在怎么转弯了呢?(当我们用手表的面挡住光的去路时,我们发现光改变了传播方向。)【课件第5页】
8.【课件第5页】光碰到手表表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不是叫折射)。揭题:光的反射
9.你们发现反射了之后的光是怎么传播的呢?(直线传播的)【课件第6页】
二、照亮目标
1.【课件第7页】打开手电筒的开关,让光从上往下照射桌子上的书。根据学过的知识思考:光是怎样照亮书的?
【课件第7页】不改变手电筒的位置,把书本立起来,这时,怎样让手电筒的光照射到书本上呢?
2.请小组讨论方法,并在图中画出光的传播路线,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3.交流方法(实物投影),交流时提问:你们这样想的依据是什么?学生评价实验方法。(在交流过程中要提醒学生规范科学用语,比如,反射)
4.【课件第7页】同学想的办法到底行不行呢?请领取材料试一试。
5.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并参与活动。
6.交流实验现象。
7.刚才的任务对你们来说太简单了,要不要来点难度大点的挑战?
【课件第8页】不改变手电筒的位置,我们能想办法照亮阴影里的玩具吗?画出所采用的办法及光的传播路线,小组讨论。
8.找同学到黑板前展示自己的方法及思路,学生评价。
9.学生实验。
10.交流实验现象。
11.通过刚才的三个实验,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呢?(入射光线的角度变了,反射光线的角度也会变,而且两个角度是一样的。有入射的光线,才会有反射的光线,它们都是直线传播的。)
三、光的反射的运用
1.我们平时经常在看书写字,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能清楚地看到书本上文字和图案呢?你能不能把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画? 学生画光路图后交流。【课件第9页】
2.平时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到了光的反射?
(汽车后视镜、五官科医生用的额镜、盘山公路转弯处用的镜子、潜望镜。)【课件第10页】
3.这些仪器是怎样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的?试着画出光的路线图。
4.交流画的光路图。(实物投影)
3.照明灯上为什么要装灯罩?教室的墙壁为什么要涂成白色? 【课件第11页】
4.光的反射不仅广泛运用到生活和生产中,甚至还能解决高科技领域的问题。你们知道我们人类是怎样准确地测量出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的吗?我们来了解一下。【课件第12页】
5.同学了解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光的反射,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帮助,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反射现象都给我们带来方便呢?请你举例说说。
四、制作潜望镜
1.【课件第13页】前面同学说了潜望镜也是用到了光的反射原理做的,想想是很好玩的哦,想不想亲自动手做一个呢?
2.潜望镜到底如何制作呢?请看书本32页图。
3.能不能按照这样的方法做一个潜望镜?做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材料:两面一样大的小方镜和一块硬纸板。
制作过程【课件第14页】   (1)在纸板上划出三条平行线,像图中所表示的一样,每条线之间的距离都是7.5厘米。
(2)用刀子沿着虚线划一个痕迹(注意不要划透)。然后,利用桌边折一下,这样就做成一个长方形的盒子,用透明胶把它粘好。   
(3)用白胶布把小镜子像下图中那样粘好(要使小镜子和长纸盒之间的交角等于45°)。两面小镜子平行对好。这样,一个潜望镜就做成了。
4.制作潜望镜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镜子斜度要45度角,两块平面镜要相对,挖的两个孔方向要相反)
  五、课后拓展
思考:【课件第15页】知道这是什么吗?同学们喜欢玩的万花筒为什么能看到那么美丽的图案?回去想一想,有条件可以动手做一个。
板书设计:
4.光的反射
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不是叫折射)。
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凸镜 凹镜
光的路线图 光的路线图
教学反思:
《光的反射》这节课是上一节课的延续,同样是研究光的传播,所不同的是这节课是研究光在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会怎么样。对于本课,我把它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科学概念: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
过程与方法:按照说明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学会画光的传播路线。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如果只通过照亮小球的三个活动来探究光的反射的概念,学生可能会知道这是运用了光的反射的原理,但对于光的反射的概念他们了解的还不够深,对于光的传播的路线也不一定知道,因此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对教材进行了处理,教学活动从用手表把太阳光反射到天花板的活动开始,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顺势引入光的反射的概念,方法简单、学生投入。“照亮目标”共有三个小的活动,让学生再次通过类似的现象,发现其共同点。这三个活动也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逐渐增加难度,层层递进,让学生在不断的挑战中产生兴趣。通过三个活动加深学生对光的反射现象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对于画光的传播路线的认真指导是必须的。必须让学生掌握光的传播是直线的,反射光和入射光是不能分离的,大致了解反射角和入射角是一样的。
课件20张PPT。光的反射小学科学(科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目 录● 激 趣 引 入● 照 亮 目 标● 运用光的反射● 制作潜望镜● 课 后 拓 展天花板 当光碰到手表面挡住光的去路时,光改变方向,被反射回去。 光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 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照明灯上为什么要装灯罩?
●教室的墙壁为什么要涂成白色? 月球离我们有多远,这是一个无法用尺子测量的难题。
当美国宇航员于1969年和1971年登上月球时,科学家利用光的反射原理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在月球上安置了几面特殊的镜子(激光反射器)。地球上的科学家向镜子发射光,然后根据光速计算出地球到月球的准确距离是384403千米。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