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阳光下的影子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二、阳光下的影子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3-07 20:48:54

文档简介

2.阳光下的影子
设计意图:
本课活动和前面一课的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样是研究光和影子的关系,不过这一课的观察活动要求在阳光下进行,是对上节课在探究活动中所发现的规律在自然环境中的验证、拓展和进一步理解。本课不仅是上节课的继续,同时还为学生今后学习“时间”“宇宙”等单元的内容打下一定的基础。
教科书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第二部分:整理我们的记录。虽然学生对于光和影子非常熟悉,但真要让他们描述一天中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还是有难度的,本节课就是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并能解释古人利用影子计时的原理。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简易的日影观测仪、指南针。
教师准备:日晷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2.过程与方法:
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
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根据一天中影长变化的数据制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
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
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影子计时。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
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和如实记录数据。
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
教学重点:
研究阳光下影子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测量好物体影子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第2页]
1.请学生说说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2.从清晨到黄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不断变化,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在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说说你的推测和理由。
3.把物体的影子画在课本的图中。
4.我们的推测准确吗?让我们用实际的观测来验证吧!
(太阳在天空中位置会发生变化,影子也会变化,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备这样的概念,但是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和影子是怎样变化的,有相当多的学生无法准确描述,五年级的学生虽然在以前学习过指南针的使用,但是对于方位的概念还不是非常清楚,而准确说出方位是接下来的观察影子变化实验的前提,因此教师应及时了解,便于调整教学方案。)
二、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1.请学生思考:如果要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材料?用怎样的方法观察?
2.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得出这个实验材料应该是有一定高度,能够清晰得看见它的影子,并且可以比较容易、准确地测量出它的影子。学生讲到的物体比如铅笔、尺子等,只要实用,都可以采纳。
3. 请学生阅读书本P26“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明白观察的目的和观察记录的方法。[课件第3页]引导学生思考:
(1)木板上粘白纸有什么用途?(可以方便画出影子,便于比较、测量)
(2)为什么要先量出铅笔的影子长度?并且要每隔几分钟观察、记录一次?(这样才能发现影子变化的规律)
4. 出示日影观测仪,认识日影观测仪各部分的名称及用途。[课件第4页]
5. 教师讲解日影观测仪使用方法: [课件第5页]
(1)把日影观测仪放在阳光下,转动圆盘使指南针的南极指向圆盘上的“南”。
(2)移动影子长度尺,使柱子的影子投射在尺子的中间。
(3)利用透明尺刻度读出影子长度,利用圆盘上的刻度读出影子的方位角,同时看钟表读出时刻。
6. 提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但需要每位同学记录观测的结果。可以让各组自己选择实验器材,使用日影观测仪或自制日影观测仪。[课件第6页]
(为确保观察活动的有效进行,教师应在课前选择好观测点,提前准备好日影观测仪,复习指南针的使用方法,并且要对书本上实验的方法进行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白观察的目的和观察记录的方法。另外教材上提出的每隔10分钟观察一次间隔太久,课堂上可根据实际情况改成间隔3-5分钟观察一次。)
三、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四、整理我们的记录
1. 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观测数据。
2. 教师讲解如何把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整理成柱状图(也叫条形图):纵轴表示影长,横轴表示时间。[课件第7页]
3. 请每位学生将自己的数据整理成柱状图。
4. 对自己整理的柱状图进行分析: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时候影子最长,什么时候最短。[课件第8页]引导学生讨论得出早上太阳在东偏北,影子在西偏南。中午太阳偏南,影子就偏北。下午太阳在西偏北,影子就在东偏南。影子的长短,清晨和傍晚太阳位置最低,影子最长;正午太阳位置最高,影子最短。(学生说出太阳在东或西即可。)[课件第9页]
5. 日影观测仪[课件第10页]古人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请学生说说其中的道理。(引导学生得出影子每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五、板书设计
2阳光下的影子
影子变化柱状图:
影子的变化规律:影子早上在西,晚上在东,早晚长,中午短。
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上节课学生学习了影子的特点后,通过在室外的观察、测量活动直观感受影子的变化,探寻影子的变化规律。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对实验的顺利实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几个班中,我分别让学生使用日影观测仪、用笔自制的日影观测仪和铁架台进行观察,发现使用配套实验器材提供的日影观测仪适合在上午和傍晚时使用,在中午测量时由于铁棒太细太短,投影比较模糊,不容易观察清楚。用笔或铁架台铁杆做的日影观测仪则没有这个问题。另外,课本上的实验指导需要让学生认真阅读,在明白活动目的后参与观察。在课堂上每隔10分钟观察,时间安排不合理,可改为间隔3分钟或5分钟观察一次。多次的测量容易使学生发现影子的规律。
课件12张PPT。阳光下的影子小学科学(科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复习导入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整理我们的记录日影观测仪
从清晨到黄昏,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南北东西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思考: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观察物体影子的变化?提示:
1.白纸粘在木板上,可以画出铅笔的影子,便于比较、测量。
2.先看看太阳在什么方向,量出铅笔的影子长度,在白纸上记录。
3.每隔5分钟观察、记录一次。认识日影观测仪 日影观测仪使用方法 (1)把日影观测仪放在阳光下,转动圆盘使指南针的南极指向圆盘上的“南”。
(2)移动影子长度尺,使柱子的影子投射在尺子的中间。
(3)利用透明尺刻度读出影子长度,利用圆盘上的刻度读出影子的方位角,同时看钟表读出时刻。
整理我们的记录时间(时)影子
(厘米)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
什么时候影子最长,什么时候影子最短?  清晨和傍晚太阳位置最低,影子最长;正午太阳位置最高,影子最短。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日 晷  日晷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指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是我国古代较为普遍使用的计时仪器。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
  由于从春分到秋分期间,太阳总是在天赤道的北侧运行,因此,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上方;从秋分到春分期间,太阳在天赤道的南侧运行,因此,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的下方。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