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历史七上第1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历史七上第1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02 14:4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教材分析
本课为初中中国古代史的开篇第一课。本课简要介绍了我国境内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活动,包括早期的人类如何生活、他们使用的工具、居住的地点、生活方式及社会结构等。我国远古时代文化遗址遍及南北,十分丰富。本课首先从整体上介绍了我国境内较为典型的占人类——元谋人、郧县人及蓝田人,然后较为细致地叙述了因发现头盖骨化石而闻名世界的北京人及掌光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会靠采摘和狩猎为生的山顶洞人。“北京人”是本课的。本课从北京人的发现、制造和使用工具等方面,勾画了北京人的生活状况。北京人是早期人类的典型代表,它的发现对古人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教学内容涉及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知识较多,需要教师把握好重点。
核心素养
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通过对史料的分析,探讨人类演化过程。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地图、文物图片及相关文字史料的分析,掌握我国远古人类(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培养读图、识图及分析文字史料的能力。(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观察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头部的区别,了解山顶洞人的生活相较于北京人的生活的进步之处,并能通过相关史料分析进步的原因。(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3)道中国是世界上文明起源地之一,了解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活年代。
(2)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体质特征及其生活状况。
难点
(1)制作和使用工具、学会用火在人类演进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2)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
教学突破
由于本课内容距离今天的现实非常遥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
学生对远古人类生活的认识主要来自考古工作者的研究和发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大量运用考古实物的图片及其反映远古人类生活的想象图,增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对历史课堂充满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用图,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或想象“北京人的群居生活”,加深学生对原始文化有关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并通过小组学习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这一问题,提升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教师要掌握好评价的尺度,认真对待各种观点,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做到既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及时对可能出现的不合情理倾向进行引导。
教学设想.
针对七年级学生所处年龄段自我表现欲强、思维活跃的特点,教师可多用图片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历史的兴趣·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图片、阅读史料、获取信息,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可采用师生探究法、小组互助法、讲述法、启发式教学法,指导学生课前预习,通过分析归纳、分组讨论等方法获取知识。教师将相关考古发现以图片的形式展示,让学生通过图片,形成对古人类遗址概貌的认识,让学生对古人类有更加深刻形象的理解,以避免枯燥的说教。对难以理解的内容,教师主要采用讲述法,进行精彩的点拨,让学生能够对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知道最早的人类是怎样产生的吗
以下为学生回答预设。
生1:女娲造人。
生2:盘古开天辟地。
……
师:“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要到哪里去 ”这三个问题被称为人类终极三问,这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很多人沿着长长的时间线回头追溯,去寻找答案,越追越远,进入到没有文字记录、只能靠物证和推理的历史时期,我们把那段时间称为“史前时期”。本课,我们将用最短的篇幅,去讲述人类史上这段最长的时期
【设计意图】激趣引入,感受历史的悠久,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授新课
1.我国境内的古人类
师:到底人类是怎么来的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告诉我们,人类是进化而来的。如果达尔文的观点成立,那么又出现问题了,古猿是如何进化为人类的 人与猿之间有什么区别 下面我们就一起从中国古人类的身上去寻找答案。
(1)请在“中国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中标出元谋、蓝田、郧阳三个地点,并找出在这些地方分别有什么考古发现及其所属年代
以下为学生回答预设。
生1:元谋人遗址发现两颗门齿化石,距今约170万年
生2:蓝田人遗址发现了一个完整的头骨化石,距今约160万年。
生3:郧县人遗址发掘出3个头骨化石,距今约100万年。
……
师追问:你从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中了解到古人类遗址分布有何特点
生:古人类遗址主要集中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师追问:原始人类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生存环境
学生讨论、交流、分享,教师进行适当补充。
师:在遥远的过去,中华大地上就生活着众多的古人类,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多元化特征)。这些原始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黄河、长江、珠江,可指出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即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地方。
(2)仿照本单元前言的“年代尺”,结合教材第5页“相关史事”画一个年代尺,将从古猿到人进化的三个阶段标注在上面。然后判断:我国境内的元谋人、蓝田人及郧县人属于哪一个阶段
(3)科学家确认远古人类身份的依据是什么 彰照
参考教材第4页注释和第8页“知识拓展”回答。
(4)研读本课首页“古人类活动场景想象图”,结合考古发现,判断元谋人、蓝田人、郧县人是否有共同的赖以生存的技能,并思考:为什么称他们是人而不是猿
学生讨论后回答:他们能够制作并使用工具。
教师补充:恩格斯提出了一个著名观点“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识图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涵养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及唯物史观素养。
2.北京人
过渡:我国有百万年的人类史,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在众多的遗址中,北京人遗址是能够揭示远古人类生产、生活概况的较典型的。
(1)教师对学生进行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了解北京人生活的年代和基本生产、生活、状况。
学生依据导学提纲,自主学习课文,了解北京人遗址的发现地点、生活的年代以及基本生产、生活状况。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仔细观察图片“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复制品)”及“北京人复原头像”,指出“北京人”作为人的体质特征是什么
生:前额低平,眉骨粗壮,颧骨突起,鼻骨扁平,嘴部前伸。
师:北京人还远远不够现代人标准,根据教材第6页注释说说主要的差别在哪里。
生:脑容量小。
通过比较,得出结论:北京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和比较,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探究活动: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可我们为什么说“他”已经是人呢
以下为学生回答预设。
生1:北京人能直立行走。
生2: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生3:北京人会使用火。
生4:北京人过群居生活。一
……
师:通过探究,我们发现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但因为他们用手劳动,手足已向人靠近,这是劳动的结果。
师:设想一下,有一天,十几个北京人围追一头鹿。请问,从他们获得这头鹿到吃掉这头鹿需要哪些工具
学生交流。
师:有些工具自然界没有,怎么办
以下为学生回答预设。
生1:制造打制石器(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生2:使用天然火。
……
师:你是怎么知道他们会使用火的 你知道火的来源吗
生交流:雷电生火、森林自燃生火……
师:火给他们提供了哪些方便
生:烧烤食物、照明和御寒、驱赶野兽
师:他们是怎么知道吃熟食的 (可想象具体情景)熟食与生食相比具有哪些优点
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长期食用熟食有利于北京人体质和智力的发展。
师:北京人使用简单粗糙的工具,却要面临恶劣的环境,还要和猛兽搏斗,怎样才能增强生存的能力 能否独自生活
生:由于生活环境太险恶,只有靠集体力量才能适应自然,所以他们群居生活。
师:为什么他们要分享劳动成果?
交流后明确:环境迫使他们群居,共同劳动,自然也分享劳动果实,这是当时低下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感悟劳动和火的使用对人类产生的巨大作用。
教师小结: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北京人在内的我国境内直立人遗存的发现,对研究人类起源和古人类演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3.山顶洞人
过渡: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发现者裴文中后来专注于考古发掘和理论探究,在发现北京人之后的第二年,在同一个地方,即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中,又发现了与北京人不同的另外一群远古人类,以其居住地命名,叫做山顶洞人。
(1)对比北京人遗址和山顶洞人两处的发掘物证,判断下列各题。
①从时间上比较,他们哪个更接近今天
②从相貌上比较,他们哪个更像现代人
③能和观念上比较,他们哪个更进步
学生阅读课文后做出初步判断·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更加进步。
(2)完成教材“课后活动”第1题:完成下表,并说说与北京人相比,山顶洞人有了哪些进步。
(3)完成教材“课后活动”第2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三、总结本课
师: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了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感受到我们远古祖先同大自然作斗争的艰难。正是在这样恶劣艰苦的条件下,我们的祖先一步步地繁衍生息,不断进步。
板书设计
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教学探讨与反思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教授北京人的时候,先让学生自己找出北京人的特点,然后小组内交流,最后形成统一的观点。同时,教师注意适时引导点拨,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北京人特征的掌握。这样,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既接受了知识,又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补充资料
用火——文明的起点
历史学家认为,人类对火的利用,是文明史上的一件大事“人类对火的控制,是人类制作第一把石刀之后,在人类历史上发生的第一件大事。这一伟大创造,在人类发展史和人类文化史上,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在饮食方面,由于有了火,人们可以吃到熟食,从而防止疾病和扩大食物的来源。我国著名的儒家古书《礼记》中的《礼运篇》说:“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范金合土以为台榭宫室牖户,以炮,以燔,以亨,以炙,以为醴酪……”有了火,人们首先学会熟食,才有可能发明许多烹调方法、烹调器具,使人类有了许多美味可口的食物。在住的方面,由于有了火,人们可以用火烘烤阴冷寒湿的岩洞,使栖身地有了温暖。在用的方面,有了火,才能烧制陶器,再到熔炼铜、铁等金属器皿。火能增强人们的生存能力。人们用火把驱赶野兽,围攻野兽,烧荒种地,燃草作肥,发展狩猎、畜牧和农业,使人类不断向文明时代发展。从这一意义说,用火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起点。
- 1 -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