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2015年优质课人教版必修一3.1《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课件(17张ppt)+教学设计+专家点评共3份(常锁成)(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黄冈市2015年优质课人教版必修一3.1《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课件(17张ppt)+教学设计+专家点评共3份(常锁成)(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3-07 22:32:48

文档简介

专家指导意见
今天讲课的常锁成老师教学态度端正,课前能认真钻研教材,积极备课,准备课件,教具,课堂教学中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表现出了良好的教学素养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良好。在讲课中出现了很多闪光点,值得推广:   
1、注重对课本的研究。常锁成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深挖教材内容,紧密联
系生活,如在讲铁和铝能否与水反应时,引导学生回顾生活实际得出初步
假设,进而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2、注重学法指导。学生的学习,主要在自己。常锁成老师很好的起到了一个
引导者的作用,将学生引入知识的海洋,然后让学生自己在知识的海洋里
畅游。例如,在演示钠与水的反应时,并没有生搬硬套的给出结论,而是
让学生自主探究,自己得到结论。
3、注重讲练结合。这点常锁成做得特别好,只讲不练,一场空,只练不讲,
磨洋工。如何把握讲与练的尺度,这一点我们在常老师的教学中得到了一
点启示。
4、教学形式多样。课前趣味实验引入,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
探究、小组合作、演示实验、生活故事、影视素材等等,只有我们想不到
的,没有常老师用不到的,生活即化学,化学即生活,生活与化学,在常
老师的课堂里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作为青年教师,常老师的课体现了新课标的课程理念,然而,在课堂上也有一些小瑕疵,在这里直言提出来,我相信常老师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一定会越走越好。一下几点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际中多加注意:
1、板书的书写还有待加强,学会设计板书的布置。
2、新课程理念的探究思想要始终贯彻整个课堂,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应讲的
太多,把时间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课堂的设计还有待加强,钠与水的反应占的比重太大,后面的铁与水的反
应显得很紧凑,最后课堂总结也是一笔带过,显得太匆匆,有点头重脚轻。
4、课堂上语言不够精炼,口语化太多,语言控制的不够好。
5、课堂的事例应该是积极的、正面的,注意教师的引导示范性。
课件17张PPT。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钠与水的反应观察现象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设计实验提示:
1、观察钠与溶液的变化
2、是否有气体生成
3、反应是否有热量变化
4、钠与水的相对位置关系设计实验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观察现象钠与水的反应保存在煤油中
密度比水小反应放热,熔点低导热剂反应剧烈,产生了气体设计实验观察现象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钠与水的反应根据对现象的理解,猜想可能的产物,说出依据。设计实验观察现象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钠与水的反应检验NaOH滴加酚酞溶液变红检验H2点燃氢气泡爆鸣声钠与水的反应设计实验观察现象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2Na+2H2O=2NaOH+H2↑钠与水反应产生了氢氧化钠和氢气小结浮 芙 蓉 又 想 红小结滴水生火钠献功,
密度较小也易熔。
浮熔游响液变红,
油水混合上下动。镁与水的反应镁与冷水镁与热水几乎无气泡
溶液不变红滴加酚酞 滴加酚酞结论:
镁与冷水反应很缓慢,镁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 有气泡
溶液 变红铁与冷水和热水反应吗?水蒸气的发生装置水蒸气与铁粉的反应检验产生的气体123科学探究铁与水蒸气反应装置的探究铁与水蒸气反应变成黑色粉末气体有爆鸣声铁粉失去光泽GrowthStartJump升华 拓展基础还原性强弱顺序: Na>Mg>Fe金属与水反应规律金属越活泼,其单质还原性越强小结 冷水热水水蒸气不反应趁热打铁1、钠与水反应时的现象与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A、钠的熔点低
B、钠的密度小
C、钠的硬度小
D、有强还原性C思维迁移铁可以将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钠能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吗??谢谢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学习,初步掌握金属与水的化学反应实质,能描述金属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能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2)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学习,初步掌握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学习,学会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法,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
重要作用。  (2)学生通过学习,锻炼利用实验现象、实践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学习,学会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和保持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树立与人合作的意识。  (2)学生通过对金属的相关性质进行实验现象分析,归纳金属的性质,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钠与水反应现象的解释;铁与水反应装置的探究。
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以及作出相应的结论。 教学方法:
情景设计、实验探究、分析、归纳、问题驱动、小结。
教学过程:
【导入】滴水生火(将包裹着钠的棉花放在石棉网上,滴水点燃棉花)
【过渡】滴水生火的原理就蕴含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金属与水的反应中。
【提出问题】为什么将水滴在钠上棉花就点燃了呢?
【设计实验】演示取钠的操作,再与水反应。(阅读课本49页,注意从哪些方面观察实验)
【观察实验】浮:钠浮在水面上→密度比水小→保存在煤油中
熔: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揭秘课前实验)→钠钾合金作原子堆的导热剂
游:小球四处游动→反应剧烈,产生了气体
响:在水面发出嘶嘶的响声→反应剧烈,产生了气体
【作出假设】根据对现象的理解,猜想可能的产物,说出依据。(可能的角度:从氧化还原角度,从金属活动性顺序角度)
【实验验证】检验氢氧化钠:滴加酚酞
检验氢气:向装有煤油和水的大试管中加入一小块金属钠,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肥皂水中点燃。
【得出结论】2Na+2H2O=2NaOH+H2↑
【小结】通过探究实验的五个基本步骤,我们研究了钠与水的反应,为了便于大家对反应现象的记忆,联系到生活中的芙蓉姐姐,我想到了一句话概括钠与水的实验现象:芙蓉又想红(浮熔游响红)。对于钠与水的反应,我们可以归纳为四句话:滴水生火钠献功,密度较小也易熔。浮熔游响液变红,油水混合上下动。
【过渡】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我们知道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将酸中的氢离子还原成氢气。钠与水反应的实质也是将水中的氢离子还原成氢气。通过钠与水的反应,是不是表明其他金属也能与冷水直接反应产生氢气呢?科学规律的得出要建立在大量实验基础上,我们依旧用实验来探究。
【实验】镁与冷水、热水的对比反应。
【现象】滴加酚酞,镁与冷水反应后溶液不变红,镁与热水反应后溶液变红
【结论】镁与冷水反应很缓慢,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过渡】镁是较活泼金属都只能与热水反应,那么铁与冷水和热水能反应吗?化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学科,联系生活中的淬火,我们知道这个过程中铁和水蒸气发生了反应。
【科学探究】阅读课本50页,完成科学探究1,设计实验装置图(学生充分讨论,画出简易实验装置图,学生互评,教师适当点评,展示几种装置的图片)
【实验】按照课本图3-8实验装置图进行改进实验
【实验现象】铁粉失去光泽,变成白色粉末,产生的气体在肥皂泡中点燃有爆鸣声。(完成课本表格)
【结论】铁与水蒸汽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了四氧化三铁和氢气。
【小结】结合钠与水、镁与水、铁与水反应的三个反应方程式,学生小结规律,教师补充:还原性强弱顺序是钠>镁>铁,进一步验证了金属活动性顺序与单质还原性的关系,从而总结出金属与水反应的规律。
【趁热打铁】练习
【课外迁移】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比如铁可以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那么,钠能否也可以将三氯化铁中的铁置换出来呢?
【板书】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