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老师《黄河》一课点评
一、本节课的优点有以下几点。
1.教师对课标把握准确,对教材的重难点处理到位。能对教材进行合理科学的处理,构建清晰的知识结构网络。
2.教师能充分利用地图引导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读图、析图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贯穿课堂的始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张老师能摆脱传统的学生被动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其通过自己的读图和析图去获得知识。在这节课中教师针对黄河中游多泥沙的原因的分析及治理这个难点,提出问题:黄河的泥沙来自何处?为什么?这个问题难度较大,针对学生个人的力量难以回答的很全面,张老师通过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来完成,让学生分析、讨论,集思广益、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
4.多媒体录像辅助教学——激发兴趣,推陈出新。通过录像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这节课中我用录像黄河景观导课,让学生去感受那种磅礴的气势,陶冶情操,激发爱国主义热情。通过地上河"视频、课件动画演示黄河"地上河"的形成过程,学生就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突破了重、难点。
5.联系乡土地理,课堂气氛活跃。张老师这节课多次联系将乐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活跃。符合“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这一课标要求。
二、课堂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1)学生通过自学能学会的问题教师讲得过多。处理黄河的黄河概况时,教师讲得太多,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以至于到了最后在黄河的治理时学生用的时间少,分析不透,不利于难点的解决。
(2)课堂容量过大,展现的知识点过多,学生思维时间不足。例如:黄河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就没必要单独做为一知识点来讲评了。这样就不使学生感到知识点过多,产生厌烦心理。
评课教师:将乐县教师进修学校 廖宝华
《黄河》教学设计
将乐四中 张 春 指导教师:廖宝华
一、设计理念
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结合《新课程地理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独立阅读和使用地理图象的要求,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打破封闭的教学模式,创设宽松,开放的教学情境,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使之具备良好的读图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和湖泊》第二课时《黄河》一课为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读图了解黄河源流概况(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知道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现存问题及治理黄河的关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并提出基本的治理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通过黄河治理的案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学情与教材分析
学情:八年级学生由于具备了学习地理的一般方法,具有了一定的读图和析图的能力,同时学生学过《河流和湖泊概况》一课,对河流的学习方法有了了解,为学习本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学生对我国的母亲河黄河或多或少已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本节课我先请学生谈谈关于黄河已了解多少,学生已知的内容就无需重复讲解,对于部分内容只要教师再强调或练习巩固即可。但学生对于本课提及的地上河的成因的分析及产生的危害和治理的分析,还不够具体和深入,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进一步探究完成。
教材分析:《黄河》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与湖泊》的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在学习了我国河湖概况之后,教材着重介绍了我国两条重要的河流:黄河和长江,但是两条河流学习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黄河侧重于水患的治理而长江侧重于水利的开发,但两节课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并应当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黄河的概况,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和治理开发黄河所取得的成就
2、教学难点:“地上河”的成因、黄河的治理
六、教学过程
教学
流程
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课前
播放《黄河颂》(配图像,音乐)
在已学习了《河流》和《长江》章节的基础上,小结河流的分析方法。
创设情境。
培养自主学习。
构想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没有完全按照教材的框架进行教学,而是对教材进行了重组,给自己和学生留下更大的空间来探究问题,在教学上我设计了四大板块。
导入
新课
讨论李白的《将进酒》中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揭示了什么地理含义;犯了哪两个常识性的错误。(简要介绍水循环,为高中地理学习打下伏笔)要想知道黄河之水哪里来,又流到哪里去?(导入新课)
幽默的语句,使学生马上进入课堂情景,欲擒故纵,调动学生的求欲。
探
究
新
课
知
黄
河
一、黄河概况我知道。
1、展示收集的资料
2、 给出黄河水系图,由学生分小组自主探究黄河概况。在学生汇报时教师适时地配以课件展示
3、小结黄河概况
活动一: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建立空间观念,使学生对黄河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
颂
黄
河
二、你言我语黄河颂。
1、提问:黄河对我们有什么贡献?我在学生回答时课件展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壶口瀑布、、龙羊峡、等景观图
2、角色转换:假如你是一个水电站建设专家,你应该把水电站建在黄河的哪些河段,才能充分发挥黄河的水能资源。课件展示有关黄河水电站建设的图片。
活动二:采用发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陶冶情操。与语文学科相联系。
然后转折:黄河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哺育着两岸的人们,我们亲切地称她为"母亲河",然而近些年来却有人称她为"害河",这又是为什么呢?引入下一板块的学习。
忧
黄
河
教师适时地播放视频 “黄河泥沙来源”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凌汛等灾害的图片及影片。“地上河”视频、课件动画演示黄河"地上河"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了解地上河的成因和危害。
以图片、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形象生动,突破难点。
救
黄
河
学生以黄河治理专家的身份分析黄河各河段的危机、原因(强调有自然和人为因素)并提出治理方案。
播放影片“黄河小浪底工程”,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
课堂
总结
课堂
延伸
长话
短说
1、要求学生长话短说,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对本节课的内容加以概括,让学生七嘴八舌地谈这节课的收获。教师展示板书内容。
2、调查本地河流――“金溪河”问题,并提出可行的治理方案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制作一份手抄报。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七、板书设计
一、知黄河
1、发源地、注入的海洋、干流长度。
2、划分黄河上、中、下游的河口、桃花峪及所在省区。
3、支流渭河和汾河。
4、干流流经的行政区、阶梯、地形区和干湿地区。
5、各河段的水文特征
二、颂黄河
1、提供水能,在黄河的上中游修建了很多水电站。
2、提供水源,引黄灌溉发展农业生产。
3、黄河塑造了华北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三、忧黄河
流经地区
忧患
上游
荒漠化、凌汛
中游
水土流失严重
下游
地上河、黄河决口、断流、凌汛
1、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下游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
四、救黄河
上游:兴建水利枢纽,开展水土保持
中游:种草种树,在黄土高原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下游:加固堤坝 (治理黄河的关键中游是治沙)
八、巩固练习
读黄河水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 山,注入 海。
(2).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地分别是 和
(3).黄河之害主要在 河段“地上河”决口改道,洪水泛滥( )
A.上游?????????B.中游 C.下游 D.中下游
(4).治理黄河的关键是( )
A.修堤筑坝 B.增加灌溉面积
C.做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D.修建水利枢纽
(5).黄河流域最大的水利枢纽是( )
A.龙羊峡 B.三门峡 C.三峡 D.小浪底
2.调查家乡的母亲河—“金溪河”,为它的治理和开发提出可行的方案。
九、设计思路
本节课我本着“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走进课堂,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发挥最大的效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这一教育理念,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空间,从学生的展示中找出问题、提出问题、用全体的智慧来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所以,在教学上我设计了四大板块。知黄河(了解黄河),颂黄河(热爱黄河),忧黄河(关注黄河),救黄河(保护黄河)
十、我的反思
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这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对学生的能力培养重在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推理分析的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创新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我认为本节课的优点有以下几点。
(一)、通过读图、析图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地图引导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培养思维能力。要想使学生摆脱传统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就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其通过自己的读图和析图时间去获得知识。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贯穿课堂的始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这节课中我针对黄河中游多泥沙的原因的分析及治理这个难点,提出问题:黄河的泥沙来自何处?为什么?这个问题难度较大,针对学生个人的力量难以回答的很全面,我通过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来完成,让学生分析、讨论,集思广益、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
(三)、多媒体录像辅助教学——激发兴趣,推陈出新
通过录像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这节课中我用录像黄河景观导课,让学生去感受那种磅礴的气势,陶冶情操,激发爱国主义热情。通过地上河"视频、课件动画演示黄河"地上河"的形成过程,学生就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突破了重、难点。
(四)课堂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1、学生通过自学能学会的问题教师讲得过多。处理黄河的源流概况时,初次上课时,关于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的省区、支流及三游的划分等问题不能放手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能力,教师讲得太多,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以至于到了最后在黄河的治理时学生用的时间少,分析不透,不利于难点的解决。
2、课堂容量过大,展现的知识点过多。在处理黄河的三游的特点时,初次定稿时让学生讨论完成,但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这个问题直观性强,较简单,学生讨论完全没有必要,老师也完全没必要逐一分析,可以通过看录像,直观地展现出来,可以一笔带过,而应把重点放在“地上河”的成因及黄河的治理治理上,这样就不使学生感到知识点过多,产生厌烦心理。
课堂及课后练习
1、读黄河水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 山,注入 海。
(2).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地分别是 和
(3).黄河之害主要在 河段“地上河”决口改道,洪水泛滥( )
A.上游?????????B.中游 C.下游 D.中下游
(4).治理黄河的关键是( )
A.修堤筑坝 B.增加灌溉面积
C.做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D.修建水利枢纽
(5).黄河流域最大的水利枢纽是( )
A.龙羊峡 B.三门峡 C.三峡 D.小浪底
2、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
(1)图中反映了什么问题??????????????????????? 请判断:此河最有可能是我国的??????????? 河。
?
(2)图中所示发生在???????? 河段,主要流经?????????? (地形区),河道变??????? ,坡度变?????????? ,流速?????????? ,泥沙沉积,河床?????????? ,形成“________________”。
?(3)河床不断升高,河水只靠人工筑堤来约束,一遇暴雨,有______危险。
?(4)此问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若要从根本上治理下游水患,必须在 (上游、中游、下游)地区加强水土保持,对黄河进行综合整治。
3、调查家乡的母亲河—“金溪河”,为它的治理和开发提出可行的方案。
课件35张PPT。黄 河第三节 河流
——(黄河) 将乐县第四中学 张 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导学:河流的学习方法 ◆河流概况 发源地、注入海洋、长度、分段
主要支流、流经行政区
流经地形区、干湿地区、年径流量水文特征 水量、水位、流量、流速、◆河流与人类关系 治理保护
开发利用汛期、含沙量、结冰期分段第三节 河流
——(黄河) 将乐县第四中学 张 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一.识黄河 黄河的概况二.颂黄河 黄河的贡献
三.忧黄河 黄河的危害
四.治黄河 黄河的治理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
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提示了什么地理含义?有哪两个常识性错误?第一站知黄河巴颜喀拉山渤海汾河渭河自主探究学习(阅读地图册P24,P25,课本P49内容):
1、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和长度、形状?
2、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河口和桃花峪(用笔圈出) ,看一看他们分别位于哪一个省区?
3、找出黄河的重要支流汾河和渭河。(所在河段,省区?)渤海读地图册P4-5:黄河流经哪些行政区?简称青 藏 高 原 内 蒙 古 高 原 黄土 高 原 华北平原 黄河流经了哪些地形区和几个阶梯?干湿区?流经第一、第二和第三阶梯黄河流经哪些干湿地区?水量如何?黄河主要流经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区。黄河流经地区降水较少,蒸发量大,所发黄河水量较小。黄河各河段特征上游:落差大,水能丰富中游:落差大,水能丰富,水量大增,河流含沙量大增下游: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上游中游下 游流经的地形区一、黄河概况我知道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渤海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汾河 渭河河口 桃花峪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第二站颂黄河黄河是世界上古老的文明发祥地之一,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提供水能2.提供水源3.塑造平原第2站 你言我语颂黄河我是黄河小水利专家:水电站布局在哪个河段?为什么布局在这?ABCDEF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青铜峡三门峡小浪底黄河水能的梯级开发上游水电站龙羊峡龙羊峡李家峡三门峡
小浪底 河南/山西中下游 水利枢纽我是小水利专家:平原的分布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 北 平 原BAC引黄灌溉 从公元前602年到公元1938年的2500多年间,黄河决口1590次,平均三年有两次决口,每次灾难都夺去千万人的生命,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害河第三站忧黄河1、读课本P51、52,讨论黄河的忧患 合作学习: 上游中游下游[大家谈]黄河的忧患思考黃河凌汛的形成河段刘
家
峡
三
门
峡 。包头。开封长江位于较低纬度地区,无结冰期。探究 :长江有没有凌汛现象?温馨小提示:凌汛就是冰坝阻塞河道、造成水位急剧上升的现象。河水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由于较高纬度河段秋冬季节封冻早,冬春季节解冻迟,容易形成冰坝,阻塞低纬度的河道来水,导致河水泛滥、河堤决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1)土质疏松 植被破坏(2)夏季多暴雨且集中 地 面“地上河”形成下游进入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水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土质疏松暴 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地势低平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河床→地上河中游下游黄河下游“地上河”形成第四站救黄河?保护植被
修建水库植树种草
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治理开发黄河加固黄河大堤治理黄河取得伟大成就:小浪底水利工程收获驿站读黄河水系图,回答下列问题: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 山,注入 海。
2.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地分别是 和 。巴顔喀拉山渤河口桃花峪3.黄河之害主要在 河段“地上河”决口改道,洪水泛滥( )
A.上游?????????B.中游 C.下游 D.中下游
4.治理黄河的关键是( )
A.修堤筑坝 B.增加灌溉面积
C.做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D.修建水利枢纽
5.黄河流域最大的水利枢纽是( )
A.龙羊峡 B.三门峡 C.三峡 D.小浪底CCD课堂延伸你一定认识这条河吧调查家乡的母亲河—“金溪河”,为它的治理和开发提出可行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