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2.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04 09:21:58

文档简介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2024九上·路北月考)英国的租地农场出现得最早,也最典型。……土地所有者、租地农场主、雇工之间彼此签订契约,按规定的比例分配产品。据估计,16世纪,英国贵族从他出租的土地所得租金与同一块土地承租者用农场经营所得收入的比是1:10。由此可知租地农场(  )
A.出现的背景 B.引起的社会矛盾
C.变化的过程 D.得以发展的原因
2.(2024九上·路北月考)13、14世纪,西欧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富商巨贾还投资乡村,置办田产,采用新的生产经营方式。他们与贵族联姻或成为官员,抬高自己的身份,政治权利也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上述内容表明(  )
A.城市兴起 B.市民阶层力量壮大
C.富农兴起 D.城市经济繁荣
3.(2024九上·路北月考)《神曲》描绘了地狱像一个大漏斗,共9层,里面是形形色色的罪人(主教、僧侣、教皇等),受到各种酷刑折磨。该作品(  )
A.表达了统治阶级的情感与理想
B.总结了作者详细的生活经验
C.抨击了教士生活的贪婪与腐朽
D.批判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和社会陋习
4.(2024九上·路北月考)《蒙娜丽莎》成功塑造了佛罗伦萨一位商人妻子的妇女形象。画家结合希腊古典主义庄重、典雅的表现规范,以柔和细腻的笔调,描绘了迷人的微笑,将光影与空间有机结合,使得画面和谐、统一。对于该画作的历史价值解读正确的是(  )
A.保存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遗产
B.反映了西欧封建庄园的社会风貌
C.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审美追求
D.见证了意大利城市工商业的繁荣
5.(2024九上·路北月考)12世纪后,人们重新发现了古希腊的这些学说,《天文学大成》中也论证了地球是一个球形,因此当时有些人相信地球是圆的,探险家哥伦布就怀着这样的信念而想要开辟去印度的新航道。材料主要说明新航路的开辟得益于(  )
A.商业的促进 B.航海技术的进步
C.对黄金的追求 D.地圆学说的促进
6.(2024九上·路北月考)在人类挑战自然的新航路开辟中,其船队在航行途中能够欣赏到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三处风光的是(  )
A.迪亚士船队 B.达·伽马船队
C.哥伦布船队 D.麦哲伦船队
7.(2024九上·路北月考)下图是三角贸易示意图,其中②处船上运输的应该是(  )
A.廉价商品和枪支弹药 B.黄金白银
C.生产原料 D.黑人奴隶
8.(2024九上·路北月考)“17世纪是荷兰的世纪,它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有‘海上马车夫’之称。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立,凭借雄厚的资本和以政府为后盾,垄断了东方的香料贸易。18、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英国殖民贸易的鼎盛时期正是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时期。”材料表明
A.殖民掠夺是西方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唯一手段
B.殖民地人民不具有反抗意识
C.殖民掠夺促进了西方国家的发展
D.荷兰最早成为“日不落帝国”
9.(2024九上·路北月考)“1500年左右,大西洋的开放,……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的人则意味着灾难。”下列不属于“灾难”的是(  )
A.增加资本积累 B.丧失精壮劳力
C.沦为殖民地 D.土著居民遭屠杀
10.(2024九上·路北月考)詹姆士一世把自己置于法律之上的至高地位,认为国王是人间的统治者,神圣不可侵犯。这表明(  )
A.詹姆士一世遵从“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
B.议会制度基本确立
C.詹姆士一世实行君主专断政策
D.征税权掌握在国王手中
11.(2024九上·路北月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国王处于“临朝不理政”,且不能随意中止法律的地位。这可用于说明当时英国(  )
A.君主制度废除 B.王权受到限制
C.推行民主共和制 D.实行三权分立
12.(2024九上·路北月考)下面美国独立战争进程示意图中“★”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A.《独立宣言》 B.第二届大陆会议
C.《权利法案》 D.波士顿倾茶事件
13.(2024九上·路北月考)历史学家钱乘旦认为,“美国对来自母国的观念、制度和方式加以创造性地转化,逐渐建成了一个与母国不完全相同的社会”。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美国(  )
A.创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B.建立了联邦制共和国
C.传播了自由民主思想 D.选择了资本主义道路
14.(2024九上·路北月考)他是一位成功的军事领袖,领导美国人民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总统。“他”指的是(  )
A.克伦威尔 B.华盛顿 C.罗伯斯庇尔 D.杰斐逊
15.(2024九上·路北月考)“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们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别外,不得有其他差别。”(摘自《人权宣言》)结合所学,可知该“宣言”(  )
A.反对公民拥有私有财产 B.认为所有公民没有差别
C.主张法律面前公民平等 D.受《拿破仑法典》影响
16.(2024九上·路北月考) 拿破仑亲自督促民法典的起草工作,在参政院召开的107次讨论会中,他直接主持了55次。这体现了拿破仑(  )
A.维护封建专制 B.坚守共和政体
C.重视法制建设 D.对抗反法联盟
17.(2024九上·路北月考)18世纪中期,英国工厂主要分布在水流湍急的乡村。1780年到1830年间,工厂从乡村转移出来,逐渐集中到城市和交通便捷之处。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石油能源的大规模使用 B.自然环境的急剧变化
C.改良蒸汽机的推广应用 D.农村人口的大量迁徙
18.(2024九上·路北月考)资本家通过使用机器进行大批量生产,将生产资料和工人集中在一起,并实行细致的分工,建立了有生产纪律和管理制度的生产组织形式。此现象说明(  )
A.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B.手工工场的集中生产
C.现代工厂制度的建立 D.集体农庄的劳作方式
19.(2024九上·路北月考)某文献写道:“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此处“掘墓人”是指(  )
A.庄园农奴 B.市民阶层 C.黑人奴隶 D.无产阶级
20.(2024九上·路北月考)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广泛吸取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共同创造了富有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
A.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产物 B.是唯一科学的理论
C.促使工人运动产生 D.是前人思想的总结
21.(2024九上·路北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3、14世纪,资本主义已经出现在意大利沿海城市,到16世纪又陆续出现在西欧其他国家。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为此,他们便不得不借用基督教神学的对立物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世俗的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材料一所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材料中“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指的是当时流行的哪一思潮?
材料二 18世纪法国主要思想家的代表著作及其思想主张。
思想家 代表著作 主要思想主张
伏尔泰 《哲学通信》 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神权,倡导自由、平等的权利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天赋人权,提倡分权制衡的原则
卢梭 《社会契约论》 反对封建王权,倡导人民主权,让公民参与国家管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上述三位思想家的主张有哪些相同点?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图一与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于哪一年发生?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4)上述材料、问题表明促进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2.(2024九上·路北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克伦威尔在内战中成为议会军的统帅,为打败王军立下赫赫战功,有很高的声望,内战结束后自然掌握了共和国的最高权力,但他同样凌驾于议会之上。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军官们争权夺势,政局动荡不安。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决定恢复斯图亚特王朝,但要求以承认议会的权力为条件。
威廉和玛丽加冕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梳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历的阶段。
材料二 法国大事年表(1789年—1804年)
时间 历史事件
1789年7月14日 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
1789年8月26日 颁布《人权宣言》
1792年 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794年7月 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
1795年 拿破仑成功平定保王党武装叛乱
1799年 拿破仑发动政变
1804年 拿破仑称帝
(2)根据材料二,概括法国资产阶级通过哪些手段来推翻和改变旧的社会制度。
材料三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有许多来自法国的志愿者参加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战争。这些志愿者帮助美国取得了独立和自由后,回到依然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下的祖国。……当凯旋的志愿者们无比兴奋地宣传美国时,也预示着法国将有一场巨变发生。正如当时法国一家报纸所说:“在帮助美国13州夺取自由之时,我们也在为夺取自己的自由做准备。”
——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3)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之间的关系。(答两点即可)
材料四 列宁说:“资产阶级革命面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扫除、摒弃并破坏旧社会的一切桎梏。任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这个任务,也就是完成了它所应做的一切:加强资本主义的发展。”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谈谈你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认识。
23.(2024九上·路北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欧洲的经济发展史来看,直到中世纪的晚期,新的生产方式,如手工工场,逐渐得到了发展,商业资本也因此得到了迅猛发展。这在西方史学家眼中,被称为“前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这些东西在我国历史上也有,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
——孟彦弘《中国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前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
材料二 从17世纪中期起,英国已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1662年成立了欧洲第一个正式科学研究机构——英国皇家学会,1665年出版了科学技术刊物《皇家学会哲学学报》。科学家们开始致力于自然科学特别是实验科学的研究,并从事机械装置和动力机械的发明和改进。
——摘编自李月琴《探因索源——“英国工业革命”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事件开启了工业革命的进程?材料二中图A所示交通工具的发明者是谁?
材料三 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上所有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大工业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平民百姓有机会享受过去帝王将相也想象不到的文明、舒适生活。但是,工业化逐渐、而且不可挽回地改变了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最突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两难局面。
——摘编自张跃发《近代文明史》
(3)根据材料三,归纳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重要影响。并据材料二、三,谈谈它对当今社会发展有怎样的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16世纪,英国贵族从他出租的土地所得租金与同一块土地承租者用农场经营所得收入的比是1:10。”可知,租地农场之所以发展的原因是租地农场和土地所有者签订的契约,按规定分配产品,D项正确;
11世纪后,庄园经济逐步衰落,农奴大量出逃,这才是租地农场出现背景,排除A项;
材料没有涉及到租地农场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但是租地农场之下确实存在各种矛盾,排除B项;
材料没有涉及到租地农场变化过程,材料主要讲了,租地农场之所以发展的原因,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掌握租地农场的实质。
2.【答案】B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13、14世纪,西欧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受到王室、教会的特许状和城市法的保护。他们与贵族联姻或成为官员,抬高自己的身份,政治权利也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这些变化表明手工业者、商人等城市居民在社会中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 ,市民阶层力量壮大,B项正确;
从10世纪起,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与题干“13、14世纪”不符,排除A项;
富农是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之一,与题中“西欧城市中”不符,排除C项;
材料的内容是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没有体现城市经济的繁荣,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欧社会结构正在发生的改变的相关史实。
3.【答案】C
【知识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曲》是他的长篇诗作,作者借梦游三界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把许多主教、僧侣甚至教皇都打入地狱,C项正确;
该作品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感情与理想,排除A项;
该作品没有总结作者详细的生活经验,批判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和社会陋习,排除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文艺复兴运动相关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4.【答案】C
【知识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人物达·芬奇的代表作,这幅画以现实人物为主题,描绘了迷人的微笑,展现了人性的光辉,成功塑造了一位充满自信、摆脱了中世纪宗教及禁欲主义束缚的妇女形象 ,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审美追求,C项正确;
保存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遗产,与题干中“结合希腊古典主义庄重、典雅的表现规范”不符,排除A项;
庄园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与题干中“……佛罗伦萨……商人妻子”等信息不符,排除B项;
题干中只是一位妇人画像,无法体现城市工商业的繁荣,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5.【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天文学大成》中也论证了地球是一个球形……有些人相信地球是圆的,探险家哥伦布就怀着这样的信念而想要开辟去印度的新航道”可知,材料主要说明地圆学说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D项正确;
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商业的促进,排除A项;
题干材料没有涉及航海技术的进步,排除B项
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对黄金的追求,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以新航路开辟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6.【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519年,麦哲伦从西班牙出发,开展环球探险。麦哲伦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于1522年返回欧洲。这是人类第一次完成的环球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创举。这次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中的重要事件。故D符合题意;
迪亚士船队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无法欣赏到太平洋和印度洋风光,排除A;
达 伽马船队绕过好望角到达亚洲的印度,无法欣赏到太平洋风光,排除B;
哥伦布船队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新大陆,无法欣赏到太平洋和印度洋风光,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7.【答案】D
【知识点】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三角贸易是指17-18世纪欧美商人以廉价工业品运到非洲换取奴隶,把黑奴运到美洲卖掉,再从美洲购回生产原料,制成商品再运到非洲以换取奴隶的循环贸易活动。依据题文信息,②所处的行程是从非洲到美洲,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三角贸易的认识。
8.【答案】C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17世纪是荷兰的世纪,……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立,凭借雄厚的资本和以政府为后盾,垄断了东方的香料贸易。18、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英国殖民贸易的鼎盛时期正是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时期。”可得出,荷兰和英国的发展都与殖民掠夺有关。C项正确;
殖民掠夺不是西方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唯一手段,排除A项;
殖民地人民不具有反抗意识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
西班牙最早成为“日不落帝国”,荷兰没有成为“日不落帝国”,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殖民掠夺促进西方国家的发展的相关史实。
9.【答案】A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内容“1500年左右,大西洋的开放,…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的人则意味着灾难。”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让欧洲人占据了大片殖民地,掠夺了大量财富,将这些财富转变为资本原始积累。而选项B丧失精壮劳力、C沦为殖民地和D土著居民遭屠杀属于新航路给其它地方的人带来的灾难。
故答案为A。
【点评】重点识记新航路开辟的内容与影响。本题难度适中。
10.【答案】C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詹姆士一世把自己置于法律之上的至高地位,认为国王是人间的统治者”和所学知识可知,詹姆士一士实行独裁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C项正确;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原则,排除A项;
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制度基本确立,排除B项;
光荣革命之前,英国国王实行独裁专制,掌握征税权,征税权包括在独裁专制中,也就是C包括D选项含义,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史实。
11.【答案】B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国王处于‘临朝不理政’,且不能随意中止法律的地位”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开始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因此材料所述国王处于“临朝不理政”,且不能随意中止法律的地位体现了这时期王权受到限制,B项正确;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逐渐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推翻了君主专制体制,但没有废除君主制度,排除A项;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逐渐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而不是民主共和制,排除C项;
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国王权力受到限制,没有涉及三权分立相关的信息,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2.【答案】A
【知识点】《独立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宣言列举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种种暴政,号召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独立宣言》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A项正确;
1775年,北美13个殖民地的代表聚集费城,召开了第二届大陆会议,排除B项;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排除C项;
波士顿倾茶事件是1773年,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美国独立战争的相关史实。
13.【答案】B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美国对来自母国的观念、制度和方式加以创造性地转化,逐渐建成了一个与母国不完全相同的社会”和所学可知,美国独立战争后,颁布了1787年宪法,宪法根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
A项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逐渐确立起来,不符合题意;
B项建立了联邦制共和国最能体现题干观点,符合题意;
C项传播了自由民主思想没有体现“美国对来自母国的观念、制度和方式加以创造性地转化”,不符合题意;
D项英国、法国等国也选择了资本主义道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及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美国1787年宪法的相关史实。
14.【答案】B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领导美国人民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和所学知识可知,“他”是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他领导了独立战争,最终带领美国人民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B项正确;
1649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英国建立了共和国,克伦威尔担任护国主,实行独裁专制,排除A项;
罗伯斯庇尔是法国大革命期间的人物,排除C项;
杰斐逊起草了《独立宣言》,为美国法制建设奠定基础,同时杰斐逊也是美国开国元勋之一,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注意区分华盛顿和林肯的功绩。
15.【答案】C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们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别外,不得有其他差别”和结合所学可知,法国大革命时期通过《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题干说明《人权宣言》主张法律面前公民平等,C项符合题意;
A:题干未体现反对公民拥有私有财产,A项不符合题意;
B:认为所有公民没有差别与题干“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别外”不符,B项不符合题意;
D:1789年通过《人权宣言》,1804年《拿破仑法典》颁布实施,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人权宣言》,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6.【答案】C
【知识点】拿破仑与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拿破仑亲自督促民法典的起草工作,在参政院召开的107次讨论会中,他直接主持了55次”可以看出,拿破仑督促民法典的起草,且召开多次会议,以及亲自参与,这体现了拿破仑重视法制建设。
A项维护封建专制错误,材料中的《民法典》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打击的是封建专制,不符合题意;
B项坚守共和政体材料没有涉及,无法得出其是否坚守共和政体的结论,且拿破仑最后称帝,并没有坚守共和政体,不符合题意;
C项重视法制建设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D项对抗反法联盟题干材料不能体现,材料没有涉及军事行为,无法看出拿破仑对抗反法联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拿破仑主持制定的民法典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拿破仑主持制定的民法典的相关史实。
17.【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8世纪中期,英国工厂主要分布在水流湍急的乡村……逐渐集中到城市和交通便捷之处”和所学可知,1785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使工业生产摆脱了对自然资源和地域空间的依赖,逐渐集中到城市和交通便捷之处,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
A项石油作为能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与题干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题干强调的原因是动力的变化,并未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不符合题意;
C项改良蒸汽机的推广应用是出现题干变化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D项农村人口的大量迁徙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业革命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知道瓦特蒸汽机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从此,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
18.【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时期,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使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资本家将生产资料和工人集中在一起,通过使用机器进行大批量生产,并实行细致的分工和严格的管理,建立了现代工厂制度,C项正确;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是指17—18世纪欧美国家通过革命和改革,逐步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的过程,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
13世纪西欧的商人不仅向雇佣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排除B项;
集体农庄的劳作方式,与题干“资本家通过使用机器进行大批量生产”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现代工厂制度建立的相关史实。
19.【答案】D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材料中明显反映的是《共产党宣言》,反映出工业革命的发展为资产阶级创造了掘墓人,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这是指无产阶级,选项D正确;
A.庄园农奴主要是反对封建地主阶级,排除;
B.市民阶层不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排除;
C.黑人奴隶反映的是美国的奴隶主,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还要搞清楚工业革命的影响。
20.【答案】A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广泛吸取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可知,马克思主义既有理论来源,也有实践经验,因此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与实践的产物,A项正确;
“唯一”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
马克思主义是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无法说明促使工人运动产生,排除C项;
马克思主义是广泛吸取了人类优秀的思想成果,而不仅是对前人思想的总结,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诞生,要求具备阅读、理解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运用的能力。
21.【答案】(1) 文艺复兴运动。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生活哲学,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的人生观,即“人文主义”思想。
(2) 共同点:反对封建专制;宣传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和民主等思想。
(3) 1848年、1871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巴黎公社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指导;巴黎公社成立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4) 思想解放。
【知识点】文艺复兴;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
【解析】【分析】(1)原因:结合材料一“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可知这个事件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14-16世纪的意大利,解放了思想,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思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指的是当时流行的人文主义思潮,人文主义思潮,推崇以人为中心,宣扬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人性自由。
(2)相同点:根据材料二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自由、平等”,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天赋人权”,卢梭“反对封建王权,倡导人民主权”,可知,他们三者都反对君主专制,都是启蒙运动时期的重要人物,17、18世纪,法国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他们宣扬的自由平等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3)年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起草的《共产党宣言》颁布;1871年法国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巴黎公社。
联系:结合所学知识可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推动工人运动发展,为巴黎公社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指导,同时巴黎公社成立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4)主要因素:结合材料一“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可知,文艺复兴推动了思想解放;结合材料二“18世纪法国主要思想家的代表著作及其思想主张”,可知法国启蒙运动推动了思想解放;结合材料三“《共产党宣言》”可知,马克思主义诞生促进了思想解放。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艺复兴出现的原因、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以及主要成就、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等知识。
22.【答案】(1) 建立共和国——克伦威尔独揽大权——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光荣革命”。
(2) 武装起义;立法;建立资产阶级阶级政权。
(3) 法国人民支援了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战争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4)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发展了资本主义;革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时代要求,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与发展趋势;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答其中一点即可)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1)阶段:根据材料一“克伦威尔……内战结束后自然掌握了共和国的最高权力,但他同样凌驾于议会之上……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决定恢复斯图亚特王朝……”和结合所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知识可知,1649年英国宣布为共和国,然而共和国的权力落在了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军队手中,议会尊称他为“护国主”,克伦威尔独揽大权。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激起了人民的反抗。1688年,英国议会作出决定:废黜詹姆士二世,邀请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入住英国,史称“光荣革命”。
(2)手段:根据材料二“……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颁布《人权宣言》……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可得出,武装起义、立法、建立资产阶级阶级政权。
(3)关系:根据材料三“……有许多来自法国的志愿者参加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战争……”可得出,法国人民支援了美国独立战争;根据材料三“……‘在帮助美国13州夺取自由之时,我们也在为夺取自己的自由做准备’”可得出,美国独立战争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4)认识: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四“……资产阶级革命面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扫除、摒弃并破坏旧社会的一切桎梏……加强资本主义的发展”可得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发展了资本主义;根据材料一、二、三和结合所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知识,可以从革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时代要求,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与发展趋势、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等角度作答。(答其中一点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787年美国宪法、法国大革命、《人权宣言》、第一次工业革命等相关史实。
23.【答案】(1) 表现:手工工场得到发展;商业资本迅速发展。
(2) 原因:英国成为欧洲的科技中心;科学研究机构和科学刊物的推动;科学家关心社会对技术的需求,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答其中两点即可)
事件: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发明者:斯蒂芬森。
(3) 影响;改变了社会上所有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答其中三点即可)
启示:加强科技创新,走科技兴国战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生态环境恶化等带来的挑战;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依法治理污染;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答其中一点即可)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表现:根据材料一“……新的生产方式,如手工工场,逐渐得到了发展,商业资本也因此得到了迅猛发展”可得出,手工工场得到发展,商业资本迅速发展。
(2)原因:根据材料二“从17世纪中期起,英国已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可得出,英国成为欧洲的科技中心;根据材料二“……1662年成立了欧洲第一个正式科学研究机构——英国皇家学会,1665年出版了科学技术刊物《皇家学会哲学学报》……”可得出,科学研究机构和科学刊物的推动;根据材料二“……科学家们开始致力于自然科学特别是实验科学的研究,并从事机械装置和动力机械的发明和改进”可得出,科学家关心社会对技术的需求,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答其中两点即可)
事件:根据所学工业革命的知识可知,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发明者:根据材料二中图A和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知识可知,1825年,由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实验成功,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到来。
(3)影响;根据材料三“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上所有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可得出,改变了社会上所有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根据材料三“……大工业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可得出,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根据材料三“……平民百姓有机会享受过去帝王将相也想象不到的文明、舒适生活……”可得出,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根据材料三“……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最突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可得出,造成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答其中三点即可)
启示: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二“……科学家们开始致力于自然科学特别是实验科学的研究,并从事机械装置和动力机械的发明和改进”、材料三“……工业化逐渐、而且不可挽回地改变了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加强科技创新,走科技兴国战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生态环境恶化等带来的挑战;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依法治理污染;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等角度作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 1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2024九上·路北月考)英国的租地农场出现得最早,也最典型。……土地所有者、租地农场主、雇工之间彼此签订契约,按规定的比例分配产品。据估计,16世纪,英国贵族从他出租的土地所得租金与同一块土地承租者用农场经营所得收入的比是1:10。由此可知租地农场(  )
A.出现的背景 B.引起的社会矛盾
C.变化的过程 D.得以发展的原因
【答案】D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16世纪,英国贵族从他出租的土地所得租金与同一块土地承租者用农场经营所得收入的比是1:10。”可知,租地农场之所以发展的原因是租地农场和土地所有者签订的契约,按规定分配产品,D项正确;
11世纪后,庄园经济逐步衰落,农奴大量出逃,这才是租地农场出现背景,排除A项;
材料没有涉及到租地农场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但是租地农场之下确实存在各种矛盾,排除B项;
材料没有涉及到租地农场变化过程,材料主要讲了,租地农场之所以发展的原因,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掌握租地农场的实质。
2.(2024九上·路北月考)13、14世纪,西欧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富商巨贾还投资乡村,置办田产,采用新的生产经营方式。他们与贵族联姻或成为官员,抬高自己的身份,政治权利也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上述内容表明(  )
A.城市兴起 B.市民阶层力量壮大
C.富农兴起 D.城市经济繁荣
【答案】B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13、14世纪,西欧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受到王室、教会的特许状和城市法的保护。他们与贵族联姻或成为官员,抬高自己的身份,政治权利也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这些变化表明手工业者、商人等城市居民在社会中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 ,市民阶层力量壮大,B项正确;
从10世纪起,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与题干“13、14世纪”不符,排除A项;
富农是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之一,与题中“西欧城市中”不符,排除C项;
材料的内容是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没有体现城市经济的繁荣,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欧社会结构正在发生的改变的相关史实。
3.(2024九上·路北月考)《神曲》描绘了地狱像一个大漏斗,共9层,里面是形形色色的罪人(主教、僧侣、教皇等),受到各种酷刑折磨。该作品(  )
A.表达了统治阶级的情感与理想
B.总结了作者详细的生活经验
C.抨击了教士生活的贪婪与腐朽
D.批判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和社会陋习
【答案】C
【知识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曲》是他的长篇诗作,作者借梦游三界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把许多主教、僧侣甚至教皇都打入地狱,C项正确;
该作品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感情与理想,排除A项;
该作品没有总结作者详细的生活经验,批判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和社会陋习,排除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文艺复兴运动相关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4.(2024九上·路北月考)《蒙娜丽莎》成功塑造了佛罗伦萨一位商人妻子的妇女形象。画家结合希腊古典主义庄重、典雅的表现规范,以柔和细腻的笔调,描绘了迷人的微笑,将光影与空间有机结合,使得画面和谐、统一。对于该画作的历史价值解读正确的是(  )
A.保存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遗产
B.反映了西欧封建庄园的社会风貌
C.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审美追求
D.见证了意大利城市工商业的繁荣
【答案】C
【知识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人物达·芬奇的代表作,这幅画以现实人物为主题,描绘了迷人的微笑,展现了人性的光辉,成功塑造了一位充满自信、摆脱了中世纪宗教及禁欲主义束缚的妇女形象 ,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审美追求,C项正确;
保存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遗产,与题干中“结合希腊古典主义庄重、典雅的表现规范”不符,排除A项;
庄园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与题干中“……佛罗伦萨……商人妻子”等信息不符,排除B项;
题干中只是一位妇人画像,无法体现城市工商业的繁荣,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5.(2024九上·路北月考)12世纪后,人们重新发现了古希腊的这些学说,《天文学大成》中也论证了地球是一个球形,因此当时有些人相信地球是圆的,探险家哥伦布就怀着这样的信念而想要开辟去印度的新航道。材料主要说明新航路的开辟得益于(  )
A.商业的促进 B.航海技术的进步
C.对黄金的追求 D.地圆学说的促进
【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天文学大成》中也论证了地球是一个球形……有些人相信地球是圆的,探险家哥伦布就怀着这样的信念而想要开辟去印度的新航道”可知,材料主要说明地圆学说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D项正确;
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商业的促进,排除A项;
题干材料没有涉及航海技术的进步,排除B项
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对黄金的追求,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以新航路开辟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6.(2024九上·路北月考)在人类挑战自然的新航路开辟中,其船队在航行途中能够欣赏到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三处风光的是(  )
A.迪亚士船队 B.达·伽马船队
C.哥伦布船队 D.麦哲伦船队
【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519年,麦哲伦从西班牙出发,开展环球探险。麦哲伦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于1522年返回欧洲。这是人类第一次完成的环球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创举。这次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中的重要事件。故D符合题意;
迪亚士船队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无法欣赏到太平洋和印度洋风光,排除A;
达 伽马船队绕过好望角到达亚洲的印度,无法欣赏到太平洋风光,排除B;
哥伦布船队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新大陆,无法欣赏到太平洋和印度洋风光,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7.(2024九上·路北月考)下图是三角贸易示意图,其中②处船上运输的应该是(  )
A.廉价商品和枪支弹药 B.黄金白银
C.生产原料 D.黑人奴隶
【答案】D
【知识点】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三角贸易是指17-18世纪欧美商人以廉价工业品运到非洲换取奴隶,把黑奴运到美洲卖掉,再从美洲购回生产原料,制成商品再运到非洲以换取奴隶的循环贸易活动。依据题文信息,②所处的行程是从非洲到美洲,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三角贸易的认识。
8.(2024九上·路北月考)“17世纪是荷兰的世纪,它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有‘海上马车夫’之称。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立,凭借雄厚的资本和以政府为后盾,垄断了东方的香料贸易。18、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英国殖民贸易的鼎盛时期正是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时期。”材料表明
A.殖民掠夺是西方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唯一手段
B.殖民地人民不具有反抗意识
C.殖民掠夺促进了西方国家的发展
D.荷兰最早成为“日不落帝国”
【答案】C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17世纪是荷兰的世纪,……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立,凭借雄厚的资本和以政府为后盾,垄断了东方的香料贸易。18、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英国殖民贸易的鼎盛时期正是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时期。”可得出,荷兰和英国的发展都与殖民掠夺有关。C项正确;
殖民掠夺不是西方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唯一手段,排除A项;
殖民地人民不具有反抗意识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
西班牙最早成为“日不落帝国”,荷兰没有成为“日不落帝国”,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殖民掠夺促进西方国家的发展的相关史实。
9.(2024九上·路北月考)“1500年左右,大西洋的开放,……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的人则意味着灾难。”下列不属于“灾难”的是(  )
A.增加资本积累 B.丧失精壮劳力
C.沦为殖民地 D.土著居民遭屠杀
【答案】A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内容“1500年左右,大西洋的开放,…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的人则意味着灾难。”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让欧洲人占据了大片殖民地,掠夺了大量财富,将这些财富转变为资本原始积累。而选项B丧失精壮劳力、C沦为殖民地和D土著居民遭屠杀属于新航路给其它地方的人带来的灾难。
故答案为A。
【点评】重点识记新航路开辟的内容与影响。本题难度适中。
10.(2024九上·路北月考)詹姆士一世把自己置于法律之上的至高地位,认为国王是人间的统治者,神圣不可侵犯。这表明(  )
A.詹姆士一世遵从“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
B.议会制度基本确立
C.詹姆士一世实行君主专断政策
D.征税权掌握在国王手中
【答案】C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詹姆士一世把自己置于法律之上的至高地位,认为国王是人间的统治者”和所学知识可知,詹姆士一士实行独裁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C项正确;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原则,排除A项;
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制度基本确立,排除B项;
光荣革命之前,英国国王实行独裁专制,掌握征税权,征税权包括在独裁专制中,也就是C包括D选项含义,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史实。
11.(2024九上·路北月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国王处于“临朝不理政”,且不能随意中止法律的地位。这可用于说明当时英国(  )
A.君主制度废除 B.王权受到限制
C.推行民主共和制 D.实行三权分立
【答案】B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国王处于‘临朝不理政’,且不能随意中止法律的地位”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开始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因此材料所述国王处于“临朝不理政”,且不能随意中止法律的地位体现了这时期王权受到限制,B项正确;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逐渐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推翻了君主专制体制,但没有废除君主制度,排除A项;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逐渐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而不是民主共和制,排除C项;
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国王权力受到限制,没有涉及三权分立相关的信息,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2.(2024九上·路北月考)下面美国独立战争进程示意图中“★”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A.《独立宣言》 B.第二届大陆会议
C.《权利法案》 D.波士顿倾茶事件
【答案】A
【知识点】《独立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宣言列举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种种暴政,号召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独立宣言》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A项正确;
1775年,北美13个殖民地的代表聚集费城,召开了第二届大陆会议,排除B项;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排除C项;
波士顿倾茶事件是1773年,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美国独立战争的相关史实。
13.(2024九上·路北月考)历史学家钱乘旦认为,“美国对来自母国的观念、制度和方式加以创造性地转化,逐渐建成了一个与母国不完全相同的社会”。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美国(  )
A.创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B.建立了联邦制共和国
C.传播了自由民主思想 D.选择了资本主义道路
【答案】B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美国对来自母国的观念、制度和方式加以创造性地转化,逐渐建成了一个与母国不完全相同的社会”和所学可知,美国独立战争后,颁布了1787年宪法,宪法根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
A项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逐渐确立起来,不符合题意;
B项建立了联邦制共和国最能体现题干观点,符合题意;
C项传播了自由民主思想没有体现“美国对来自母国的观念、制度和方式加以创造性地转化”,不符合题意;
D项英国、法国等国也选择了资本主义道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及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美国1787年宪法的相关史实。
14.(2024九上·路北月考)他是一位成功的军事领袖,领导美国人民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总统。“他”指的是(  )
A.克伦威尔 B.华盛顿 C.罗伯斯庇尔 D.杰斐逊
【答案】B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领导美国人民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和所学知识可知,“他”是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他领导了独立战争,最终带领美国人民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B项正确;
1649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英国建立了共和国,克伦威尔担任护国主,实行独裁专制,排除A项;
罗伯斯庇尔是法国大革命期间的人物,排除C项;
杰斐逊起草了《独立宣言》,为美国法制建设奠定基础,同时杰斐逊也是美国开国元勋之一,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注意区分华盛顿和林肯的功绩。
15.(2024九上·路北月考)“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们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别外,不得有其他差别。”(摘自《人权宣言》)结合所学,可知该“宣言”(  )
A.反对公民拥有私有财产 B.认为所有公民没有差别
C.主张法律面前公民平等 D.受《拿破仑法典》影响
【答案】C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们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别外,不得有其他差别”和结合所学可知,法国大革命时期通过《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题干说明《人权宣言》主张法律面前公民平等,C项符合题意;
A:题干未体现反对公民拥有私有财产,A项不符合题意;
B:认为所有公民没有差别与题干“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别外”不符,B项不符合题意;
D:1789年通过《人权宣言》,1804年《拿破仑法典》颁布实施,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人权宣言》,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6.(2024九上·路北月考) 拿破仑亲自督促民法典的起草工作,在参政院召开的107次讨论会中,他直接主持了55次。这体现了拿破仑(  )
A.维护封建专制 B.坚守共和政体
C.重视法制建设 D.对抗反法联盟
【答案】C
【知识点】拿破仑与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拿破仑亲自督促民法典的起草工作,在参政院召开的107次讨论会中,他直接主持了55次”可以看出,拿破仑督促民法典的起草,且召开多次会议,以及亲自参与,这体现了拿破仑重视法制建设。
A项维护封建专制错误,材料中的《民法典》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打击的是封建专制,不符合题意;
B项坚守共和政体材料没有涉及,无法得出其是否坚守共和政体的结论,且拿破仑最后称帝,并没有坚守共和政体,不符合题意;
C项重视法制建设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D项对抗反法联盟题干材料不能体现,材料没有涉及军事行为,无法看出拿破仑对抗反法联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拿破仑主持制定的民法典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拿破仑主持制定的民法典的相关史实。
17.(2024九上·路北月考)18世纪中期,英国工厂主要分布在水流湍急的乡村。1780年到1830年间,工厂从乡村转移出来,逐渐集中到城市和交通便捷之处。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石油能源的大规模使用 B.自然环境的急剧变化
C.改良蒸汽机的推广应用 D.农村人口的大量迁徙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8世纪中期,英国工厂主要分布在水流湍急的乡村……逐渐集中到城市和交通便捷之处”和所学可知,1785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使工业生产摆脱了对自然资源和地域空间的依赖,逐渐集中到城市和交通便捷之处,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
A项石油作为能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与题干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题干强调的原因是动力的变化,并未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不符合题意;
C项改良蒸汽机的推广应用是出现题干变化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D项农村人口的大量迁徙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业革命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知道瓦特蒸汽机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从此,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
18.(2024九上·路北月考)资本家通过使用机器进行大批量生产,将生产资料和工人集中在一起,并实行细致的分工,建立了有生产纪律和管理制度的生产组织形式。此现象说明(  )
A.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B.手工工场的集中生产
C.现代工厂制度的建立 D.集体农庄的劳作方式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时期,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使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资本家将生产资料和工人集中在一起,通过使用机器进行大批量生产,并实行细致的分工和严格的管理,建立了现代工厂制度,C项正确;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是指17—18世纪欧美国家通过革命和改革,逐步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的过程,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
13世纪西欧的商人不仅向雇佣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排除B项;
集体农庄的劳作方式,与题干“资本家通过使用机器进行大批量生产”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现代工厂制度建立的相关史实。
19.(2024九上·路北月考)某文献写道:“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此处“掘墓人”是指(  )
A.庄园农奴 B.市民阶层 C.黑人奴隶 D.无产阶级
【答案】D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材料中明显反映的是《共产党宣言》,反映出工业革命的发展为资产阶级创造了掘墓人,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这是指无产阶级,选项D正确;
A.庄园农奴主要是反对封建地主阶级,排除;
B.市民阶层不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排除;
C.黑人奴隶反映的是美国的奴隶主,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还要搞清楚工业革命的影响。
20.(2024九上·路北月考)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广泛吸取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共同创造了富有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
A.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产物 B.是唯一科学的理论
C.促使工人运动产生 D.是前人思想的总结
【答案】A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广泛吸取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可知,马克思主义既有理论来源,也有实践经验,因此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与实践的产物,A项正确;
“唯一”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
马克思主义是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无法说明促使工人运动产生,排除C项;
马克思主义是广泛吸取了人类优秀的思想成果,而不仅是对前人思想的总结,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诞生,要求具备阅读、理解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运用的能力。
21.(2024九上·路北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3、14世纪,资本主义已经出现在意大利沿海城市,到16世纪又陆续出现在西欧其他国家。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为此,他们便不得不借用基督教神学的对立物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世俗的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材料一所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材料中“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指的是当时流行的哪一思潮?
材料二 18世纪法国主要思想家的代表著作及其思想主张。
思想家 代表著作 主要思想主张
伏尔泰 《哲学通信》 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神权,倡导自由、平等的权利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天赋人权,提倡分权制衡的原则
卢梭 《社会契约论》 反对封建王权,倡导人民主权,让公民参与国家管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上述三位思想家的主张有哪些相同点?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图一与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于哪一年发生?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4)上述材料、问题表明促进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案】(1) 文艺复兴运动。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生活哲学,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的人生观,即“人文主义”思想。
(2) 共同点:反对封建专制;宣传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和民主等思想。
(3) 1848年、1871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巴黎公社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指导;巴黎公社成立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4) 思想解放。
【知识点】文艺复兴;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
【解析】【分析】(1)原因:结合材料一“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可知这个事件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14-16世纪的意大利,解放了思想,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思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指的是当时流行的人文主义思潮,人文主义思潮,推崇以人为中心,宣扬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人性自由。
(2)相同点:根据材料二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自由、平等”,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天赋人权”,卢梭“反对封建王权,倡导人民主权”,可知,他们三者都反对君主专制,都是启蒙运动时期的重要人物,17、18世纪,法国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他们宣扬的自由平等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3)年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起草的《共产党宣言》颁布;1871年法国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巴黎公社。
联系:结合所学知识可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推动工人运动发展,为巴黎公社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指导,同时巴黎公社成立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4)主要因素:结合材料一“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可知,文艺复兴推动了思想解放;结合材料二“18世纪法国主要思想家的代表著作及其思想主张”,可知法国启蒙运动推动了思想解放;结合材料三“《共产党宣言》”可知,马克思主义诞生促进了思想解放。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艺复兴出现的原因、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以及主要成就、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等知识。
22.(2024九上·路北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克伦威尔在内战中成为议会军的统帅,为打败王军立下赫赫战功,有很高的声望,内战结束后自然掌握了共和国的最高权力,但他同样凌驾于议会之上。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军官们争权夺势,政局动荡不安。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决定恢复斯图亚特王朝,但要求以承认议会的权力为条件。
威廉和玛丽加冕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梳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历的阶段。
材料二 法国大事年表(1789年—1804年)
时间 历史事件
1789年7月14日 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
1789年8月26日 颁布《人权宣言》
1792年 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794年7月 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
1795年 拿破仑成功平定保王党武装叛乱
1799年 拿破仑发动政变
1804年 拿破仑称帝
(2)根据材料二,概括法国资产阶级通过哪些手段来推翻和改变旧的社会制度。
材料三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有许多来自法国的志愿者参加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战争。这些志愿者帮助美国取得了独立和自由后,回到依然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下的祖国。……当凯旋的志愿者们无比兴奋地宣传美国时,也预示着法国将有一场巨变发生。正如当时法国一家报纸所说:“在帮助美国13州夺取自由之时,我们也在为夺取自己的自由做准备。”
——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3)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之间的关系。(答两点即可)
材料四 列宁说:“资产阶级革命面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扫除、摒弃并破坏旧社会的一切桎梏。任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这个任务,也就是完成了它所应做的一切:加强资本主义的发展。”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谈谈你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认识。
【答案】(1) 建立共和国——克伦威尔独揽大权——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光荣革命”。
(2) 武装起义;立法;建立资产阶级阶级政权。
(3) 法国人民支援了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战争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4)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发展了资本主义;革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时代要求,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与发展趋势;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答其中一点即可)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1)阶段:根据材料一“克伦威尔……内战结束后自然掌握了共和国的最高权力,但他同样凌驾于议会之上……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决定恢复斯图亚特王朝……”和结合所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知识可知,1649年英国宣布为共和国,然而共和国的权力落在了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军队手中,议会尊称他为“护国主”,克伦威尔独揽大权。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激起了人民的反抗。1688年,英国议会作出决定:废黜詹姆士二世,邀请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入住英国,史称“光荣革命”。
(2)手段:根据材料二“……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颁布《人权宣言》……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可得出,武装起义、立法、建立资产阶级阶级政权。
(3)关系:根据材料三“……有许多来自法国的志愿者参加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战争……”可得出,法国人民支援了美国独立战争;根据材料三“……‘在帮助美国13州夺取自由之时,我们也在为夺取自己的自由做准备’”可得出,美国独立战争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4)认识: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四“……资产阶级革命面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扫除、摒弃并破坏旧社会的一切桎梏……加强资本主义的发展”可得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发展了资本主义;根据材料一、二、三和结合所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知识,可以从革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时代要求,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与发展趋势、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等角度作答。(答其中一点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787年美国宪法、法国大革命、《人权宣言》、第一次工业革命等相关史实。
23.(2024九上·路北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欧洲的经济发展史来看,直到中世纪的晚期,新的生产方式,如手工工场,逐渐得到了发展,商业资本也因此得到了迅猛发展。这在西方史学家眼中,被称为“前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这些东西在我国历史上也有,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
——孟彦弘《中国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前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
材料二 从17世纪中期起,英国已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1662年成立了欧洲第一个正式科学研究机构——英国皇家学会,1665年出版了科学技术刊物《皇家学会哲学学报》。科学家们开始致力于自然科学特别是实验科学的研究,并从事机械装置和动力机械的发明和改进。
——摘编自李月琴《探因索源——“英国工业革命”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事件开启了工业革命的进程?材料二中图A所示交通工具的发明者是谁?
材料三 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上所有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大工业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平民百姓有机会享受过去帝王将相也想象不到的文明、舒适生活。但是,工业化逐渐、而且不可挽回地改变了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最突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两难局面。
——摘编自张跃发《近代文明史》
(3)根据材料三,归纳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重要影响。并据材料二、三,谈谈它对当今社会发展有怎样的启示?
【答案】(1) 表现:手工工场得到发展;商业资本迅速发展。
(2) 原因:英国成为欧洲的科技中心;科学研究机构和科学刊物的推动;科学家关心社会对技术的需求,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答其中两点即可)
事件: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发明者:斯蒂芬森。
(3) 影响;改变了社会上所有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答其中三点即可)
启示:加强科技创新,走科技兴国战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生态环境恶化等带来的挑战;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依法治理污染;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答其中一点即可)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表现:根据材料一“……新的生产方式,如手工工场,逐渐得到了发展,商业资本也因此得到了迅猛发展”可得出,手工工场得到发展,商业资本迅速发展。
(2)原因:根据材料二“从17世纪中期起,英国已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可得出,英国成为欧洲的科技中心;根据材料二“……1662年成立了欧洲第一个正式科学研究机构——英国皇家学会,1665年出版了科学技术刊物《皇家学会哲学学报》……”可得出,科学研究机构和科学刊物的推动;根据材料二“……科学家们开始致力于自然科学特别是实验科学的研究,并从事机械装置和动力机械的发明和改进”可得出,科学家关心社会对技术的需求,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答其中两点即可)
事件:根据所学工业革命的知识可知,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发明者:根据材料二中图A和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知识可知,1825年,由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实验成功,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到来。
(3)影响;根据材料三“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上所有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可得出,改变了社会上所有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根据材料三“……大工业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可得出,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根据材料三“……平民百姓有机会享受过去帝王将相也想象不到的文明、舒适生活……”可得出,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根据材料三“……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最突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可得出,造成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答其中三点即可)
启示: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二“……科学家们开始致力于自然科学特别是实验科学的研究,并从事机械装置和动力机械的发明和改进”、材料三“……工业化逐渐、而且不可挽回地改变了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加强科技创新,走科技兴国战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生态环境恶化等带来的挑战;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依法治理污染;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等角度作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