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试卷
1.(2024七上·双城开学考)读一读,写一写。
(1)一顿fān xiāng dǎo guì 之后,女孩失望地yī wēi 在妈妈身旁,妈妈耐心的对她jiě shì 着。一旁的爸爸默默地zhěng lǐ 着散落一地的shū jí 。
(2)腊八节。中国传统节日,日期是每年的农历 。
(3)根据解释写出“腊”字的形近字并组词。
①暂时使用别人的财物等或暂时把财物等给别人使用。
②不正确,与实际不符,交叉。 。
③重视或感到遗憾。
④捕捉禽兽。
【答案】(1)翻箱倒柜;偎依;解释;整理;书籍
(2)十二月初八或 腊月初八
(3)借款;借用;错误;珍惜;可惜;捕猎;狩猎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历法;字体书写
【解析】【分析】(1)本题是一道拼音转汉字的题目,要求将给出的拼音转换为对应的汉字。解题时,首先需要仔细辨认每个拼音的音节,然后根据音节在脑海中搜索对应的汉字。例如,“fān xiāng dǎo guì”对应的汉字是“翻箱倒柜”,这是一个常用的成语,表示彻底地搜寻或翻动东西;“yī wēi”对应的汉字是“偎依”,表示亲昵地紧靠着;“jiě shì”对应的汉字是“解释”,表示说明、阐述;“zhěng lǐ”对应的汉字是“整理”,表示收拾、归置;“shū jí”对应的汉字是“书籍”,表示装订成册的图书。
(2)本题是一道填空题,要求填写腊八节的日期。解题时,首先需要了解腊八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日期是固定的。根据常识和记忆,腊八节的日期是农历十二月初八,也可以称为腊月初八。因此,将这两个日期中的任意一个填入空格即可。
(3)本题是一道形近字组词的题目,要求根据给出的解释写出“腊”字的形近字并组词。解题时,首先需要理解每个解释的含义,然后根据含义在脑海中搜索与“腊”字形近且意义相符的汉字,并组成词语。例如,“暂时使用别人的财物等或暂时把财物等给别人使用”对应的形近字是“借”,组成的词语有“借款”“借用”;“不正确,与实际不符,交叉”对应的形近字是“错”,组成的词语有“错误”;“重视或感到遗憾”对应的形近字可以是“惜”,组成的词语有“珍惜”“可惜”(虽然“惜”与“腊”在字形上不完全相似,但在此情境下是较为合理的选择);“捕捉禽兽”对应的形近字是“猎”,组成的词语有“捕猎”、“狩猎”。
故答案为:(1)翻箱倒柜;偎依;解释;整理;书籍;(2)十二月初八或 腊月初八;(3)借款、借用 ;错误;珍惜、可惜;捕猎、狩猎。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拼音转汉字的能力,这是语文学习中的基础技能之一。解题时需要注意拼音的准确发音和对应汉字的准确书写。同时,本题也考查了学生对常用成语和词汇的掌握程度。在解题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辨认拼音,准确搜索对应汉字,避免出现错别字或同音字混淆的情况。
(2)本题考查的是对中国传统节日腊八节日期的了解。解题时需要注意日期的准确性和格式的正确性。同时,本题也考查了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和记忆。在解题过程中,学生需要准确记忆腊八节的日期,避免出现错误或遗漏的情况。
(3)本题考查的是形近字组词的能力,这是语文学习中的一项重要技能。解题时需要注意形近字的准确性和词语的合理性。同时,本题也考查了学生对汉字形近字和词语搭配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在解题过程中,学生需要准确理解解释的含义,搜索与“腊”字形近且意义相符的汉字,并组成合理的词语。同时,也需要注意避免同音字或形近字混淆的情况。
2.(2024七上·双城开学考)读一读,选一选。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晃动 晃眼 B.喷香 喷出 C.尽快 尽管 D.处理 好处
【答案】C
【知识点】形近字字音
【解析】【分析】题是一道读音辨析题,要求从四个选项中选出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解题时,首先需要明确每个选项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然后进行比较分析。
A选项中,“晃动”的“晃”读huàng,表示摇摆不定的意思;“晃眼”的“晃”读huǎng,表示光线强烈耀眼,使人眼花。因此,A选项中两个加点字的读音不同。
B选项中,“喷香”的“喷”读pèn,表示香气扑鼻的意思,这是一个口语中的常用读音,但在标准普通话中不常见;“喷出”的“喷”读pēn,表示液体、气体等受压力而射出。因此,B选项中两个加点字的读音也不同。
C选项中,“尽快”和“尽管”的“尽”都读jǐn,分别表示尽可能快地做某事和表示让步的连词,虽然意思不同,但读音相同。因此,C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D选项中,“处理”的“处”读chǔ,表示处置、办理的意思;“好处”的“处”读chù,表示地方或位置的意思。因此,D选项中两个加点字的读音也不同。
综上所述,通过比较每个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可以得出答案是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汉字读音的辨析能力。解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明确每个选项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这是解题的基础。
注意区分多音字的读音和用法,避免混淆。
仔细比较每个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找出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
此外,本题也提醒我们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积累汉字读音的知识,掌握多音字的读音和用法,以便在解题时能够准确判断。同时,也要注意拓展迁移,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3.(2024七上·双城开学考)朗读“为是其智弗若与”应该读出 的语气:“曰:非然也”应该读出 的语气。
A.反问 B.疑问 C.否定 D.肯定
【答案】A;D
【知识点】语速与语调;停顿与节奏;重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语气的理解和把握。在朗读古文时,准确地把握句子的语气对于理解文章的情感和意境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看“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人家吗?”。从句子结构上看,这是一个反问句,通过疑问的形式来表达一种肯定或否定的观点,这里实际上是在否定“其智弗若”的可能性,即认为智力不是造成差异的原因。因此,在朗读时,应该读出反问的语气,表现出对“其智弗若”这一观点的质疑和反驳,所以选择A项“反问”。
接着,我们来看“曰:非然也”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是这样的”。从句子内容上看,这是一个明确的否定回答,否定了前面的问题或观点。在朗读时,应该读出肯定的语气,表现出对“非然”这一观点的坚定和自信,所以选择D项“肯定”。
综上所述,通过对句子结构和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准确地把握句子的语气,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故答案为:A 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古文句子语气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理解句子意思:首先,要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这是把握语气的基础。
分析句子结构:其次,要分析句子的结构,特别是要注意句子中的反问、疑问、肯定、否定等语气词和句式特点。
对比选项:最后,要将分析出的语气与选项进行对比,找出最符合句子语气的选项。
此外,本题也提醒我们在朗读古文时,要注意语气的把握,通过语气来传达文章的情感和意境。同时,也要注意积累古文中的常见语气词和句式特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古文的语气。在拓展迁移方面,可以将这种对语气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运用到其他古文或现代文的阅读中,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4.(2024七上·双城开学考)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合适的一项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 B.中庭/地白/树栖鸦
C.中庭地/白树/栖鸦 D.中庭/地/白树/栖鸦
【答案】B
【知识点】停顿与节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朗读节奏的划分能力。在划分诗句节奏时,我们需要考虑诗句的意义、语法结构以及诗歌的韵律等因素。
首先,我们来看选项A:“中/庭地白/树栖鸦”。这种划分将“中庭”这一完整名词拆分开来,不符合语法结构,同时“地白”与“树栖鸦”之间也没有明显的语义分隔,因此不合适。
接着看选项B:“中庭/地白/树栖鸦”。这种划分将“中庭”作为一句,表示地点;“地白”作为一句,描绘了地面的景象;“树栖鸦”作为一句,描绘了树上的景象。这样的划分既符合语法结构,又清晰地表达了诗句的意义。
再来看选项C:“中庭地/白树/栖鸦”。这种划分将“中庭地”作为一个整体,但“中庭”已经是一个完整的名词,再加上“地”显得冗余;同时“白树”也不是一个合理的词汇,因此这种划分不合适。
最后看选项D:“中庭/地/白树/栖鸦”。这种划分过于细碎,将“地白”这一完整描绘地面的景象拆分开来,同时“白树”依然不是一个合理的词汇,因此也不合适。
综上所述,通过对诗句意义、语法结构以及诗歌韵律的综合考虑,我们可以得出答案是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朗读节奏的划分能力。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理解诗句意义:首先要理解诗句的整体意义,这是划分节奏的基础。
分析语法结构:其次要分析诗句的语法结构,特别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汇的搭配和组合方式。
考虑诗歌韵律:最后还要考虑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特点,确保划分出的节奏既符合语法结构,又能体现出诗歌的韵律美。
此外,本题也提醒我们在朗读和欣赏诗歌时,要注意诗句的节奏和韵律,通过合理的节奏划分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在拓展迁移方面,可以将这种对诗句节奏划分的能力运用到其他诗歌的学习和欣赏中,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5.(2024七上·双城开学考)补充词语,完成情景练习。
(1)
①五 四 ②见 知 ③跃跃
④无济 ⑤独出 ⑥ 空见
(2)词语③是AABC式的词语,这种特点的词语我知道还有 、 。
(3)形容见到一点苗头就知道发展趋向,这个词语是 (填序号)
(4)和“不足为奇”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填序号)
【答案】(1)湖;海;微;著;欲;试;于;事;心;裁;司;见
(2)栩栩如生;念念不忘
(3)②
(4)⑥
【知识点】解释;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媒体误用频率较高的成语
【解析】【分析】(1)本题要求补充完整一系列成语或短语。每个空格都需要填入一个汉字,以形成完整的、有意义的词语。
对于第1空和第2空,需要填入与“五”和“四”相搭配的词语,形成常见的成语。结合常识,可以想到“五湖四海”,因此填入“湖”和“海”。
对于第3空和第4空,成语“见微知著”符合题目要求,其中“微”和“著”分别填入第3空和第4空。
第5空和第6空,需要填入能表达“急切地想试试”的意思的词语,结合成语“跃跃欲试”,填入“欲”和“试”。
第7空和第8空,需要填入与“无济于事”相符的词语,因此填入“于”和“事”。
第9空和第10空,形成“独出心裁”这一成语,其中“心”和“裁”分别填入第9空和第10空。
第11空和第12空,需要填入与“司空见惯”相符的词语,其中“司”填入第11空,“见”填入第12空,但注意原题中“⑥11空见12”的表述可能意味着“司空”作为一个整体填入,而“见”作为另一个词的一部分(在这里是“司空见惯”的“见”),不过按照空格分隔来填写,我们依然分别填写了“司”和“见”。
(2)本题要求列举出与词语③(即“跃跃欲试”,一个AABC式的词语)具有相同特点的词语。AABC式的词语特点是前两个字相同,后两个字不同。
根据这个特点,可以想到很多类似的词语,如“栩栩如生”、“念念不忘”等。
题目要求列举出两个,因此选择了“栩栩如生”和“念念不忘”作为答案。
(3)本题要求根据给出的意思,从提供的序号中选择一个与之相符的词语。给出的意思是“形容见到一点苗头就知道发展趋向”。
结合选项,可以判断“见微知著”最符合这个意思。
因此选择了序号②作为答案。
(4)(注意:由于原题未给出具体选项,这里假设有一个选项列表,并选择一个与“不足为奇”意思相近的词语对应的序号)
本题要求选择与“不足为奇”意思相近的词语的序号。
“不足为奇”表示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平常,没有什么奇怪的。
结合选项(假设中有一个选项是“司空见惯”或其他意思相近的词语),选择与之相符的序号。
假设选择了序号①(这里假设序号①对应的是“司空见惯”或其他意思相近的词语)。
故答案为:(1)五湖四海、见微知著、跃跃欲试、无济于事、独出心裁、司空见惯;(2)栩栩如生、念念不忘;(3)② ;(4)⑥。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成语和短语的掌握情况。解题方法主要是通过记忆和联想,结合成语的固定搭配和含义来填写。技巧在于熟悉常见的成语和短语,以及它们各自的含义和用法。易错点在于可能会混淆相似的成语或短语,或者忘记某些成语的正确写法。拓展迁移方面,可以通过学习更多的成语和短语来增强这方面的能力。
(2)本题考查的是对AABC式词语的识别和列举能力。解题方法主要是通过记忆和联想,结合AABC式的特点来列举词语。技巧在于熟悉这类词语的构成方式和常见例子。易错点在于可能会混淆AABC式与其他类型的词语(如ABCD式、ABAB式等)。拓展迁移方面,可以通过学习更多的AABC式词语来增强这方面的能力。
(3)本题考查的是对成语意思的理解和选择能力。解题方法主要是通过理解题目给出的意思,然后结合选项中的成语进行匹配。技巧在于熟悉常见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易错点在于可能会混淆相似意思的成语或选择错误的成语。拓展迁移方面,可以通过学习更多的成语和它们的含义来增强这方面的能力。
(4)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和选择能力。解题方法主要是通过理解“不足为奇”的意思,然后结合选项中的词语进行匹配。技巧在于熟悉常见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以及它们之间的近义关系。易错点在于可能会混淆相似意思的词语或选择错误的词语。拓展迁移方面,可以通过学习更多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来增强这方面的能力。注意,由于原题未给出具体选项,这里的分析和点评是基于假设的。在实际答题时,应根据题目给出的具体选项进行选择。
6.(2024七上·双城开学考)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时间好比细雨,它能帮助我们洗去心灵的杂质。(仿写句子)
书籍好比 ,它能 。
(2)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改为陈述句)
(3)为了不滑下去,他不得不用两只手紧紧地抓住雄鹰的羽毛。(改为肯定句)
【答案】(1)良师;帮助我们增长知识和智慧
(2)没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
(3)为了不滑下去,他必须用两只手紧紧地抓住雄鹰的羽毛。
【知识点】套用式仿写;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
【解析】【分析】(1)本题要求仿写句子,需要保持原句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同时表达出新的、合理的意思。原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时间比作细雨,并描述了细雨对心灵的洗涤作用。在仿写时,我们需要选择一个与书籍相似的事物作为比喻对象,并描述该事物对人们精神或知识层面的积极作用。
(2)本题要求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反问句的特点是语气强烈,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但形式上使用疑问句式。在改为陈述句时,需要去掉反问语气,直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
(3)本题要求将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特点是使用了两个否定词来表达肯定的意思。在改为肯定句时,需要去掉一个否定词,使句子表达肯定的意思。
故答案为:(1)良师 ;帮助我们增长知识和智慧 ;(2)没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 (3)为了不滑下去,他必须用两只手紧紧地抓住雄鹰的羽毛。
【点评】(1)本题考查了仿写句子的能力,需要保持原句的修辞手法和结构,同时发挥想象力,表达出新的、合理的意思。在仿写时,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比喻对象,并准确描述其积极作用。
(2)本题考查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能力。在改写时,要注意去掉反问语气词和疑问句式,直接表达句子的肯定或否定意思。
(3)本题考查了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的能力。在改写时,要注意去掉一个否定词,同时保持句子的原意不变。在表达肯定意思时,要注意语气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7.(2024七上·双城开学考)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16年了。这是文章《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 作者运用了(倒叙顺叙)的手法。(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横线上)对这样写的好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文章产生悬念,引人入胜。 B.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C.强调突出文章的主题。 D.交代起因,事件直截了当。
【答案】倒叙;D
【知识点】记叙顺序
【解析】【分析】第1空,解题思路: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倒叙”和“顺叙”的定义。顺叙是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来叙述,而倒叙则是先叙述事件的某个关键部分或结果,然后再按照时间顺序回溯事件的起因和经过。通过阅读文章的开头,“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16年了。”可以看出,作者先提到了父亲被难的结果,然后再回溯到这一事件发生的16年前,因此这是典型的倒叙手法。
第2空,解题思路:对于倒叙手法的好处,我们需要分析每个选项是否正确地描述了倒叙的作用。选项A“使文章产生悬念,引人入胜”是正确的,因为倒叙通常会在文章开头揭示一个关键信息或结果,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选项B“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也是正确的,倒叙可以打破时间顺序的束缚,使文章结构更加灵活多变。选项C“强调突出文章的主题”同样正确,倒叙往往通过先揭示结果或关键部分,来强调文章想要表达的主题或情感。而选项D“交代起因,事件直截了当”则与倒叙的特点不符,因为倒叙是先果后因,并不是直接交代起因和事件,所以D选项是不正确的。
故答案为:倒序;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叙述手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在解答这类题目时,我们需要先明确“倒叙”和“顺叙”的定义和区别,然后通过阅读文章开头或关键段落,判断文章使用的叙述手法。对于倒叙手法的好处,我们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和叙述特点,逐一分析选项的正确性。同时,也需要注意避免将倒叙与顺叙混淆,以及理解倒叙在文章结构和主题表达上的重要作用。
8.(2024七上·双城开学考)日积月累。
(1)古诗词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寒食节到来,想到“春城无处不飞花, ”七夕节让我们感受到“ ,脉脉不得语”的意境。遇到坎坷,我们想到《竹石》中的“千磨万击还坚劲, ”。杜甫的《春夜喜雨》中“ , ”写出了春雨的轻盈。
(2)这一次我参加县里的诗词大赛获了奖,老师不禁引用《荀子》中的语句赞叹到:“ ”。
(3)今天我早早来到教室,想第一个完成练习题,可没想到小强的练习题已经写完一半了,真是。“ ,更有早行人”啊!
【答案】(1)寒食东风御柳斜;盈盈一水间;任尔东西南北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莫道君行早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应用性默写
【解析】【分析】(1) 对于古诗词填空部分,解题思路主要依赖于对古诗词的熟悉程度和记忆能力。首先,需要明确每个空格对应的节日或情境,然后根据这些线索回忆相关的古诗词。例如,“寒食节到来”对应的是韩翃的《寒食日即事》中的“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七夕节”则对应的是《迢迢牵牛星》中的“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遇到坎坷时想到《竹石》中的诗句,自然就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而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描写春雨轻盈的诗句则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 对于老师引用《荀子》中的语句赞叹学生获奖的情况,解题思路是首先理解老师的赞叹意图,即学生超过了老师,取得了更好的成绩。然后,根据这个意图去回忆《荀子》中相关的语句。在这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正好符合老师的赞叹之意,表示学生(青)是从老师(蓝)那里学习来的,但现在已经超过了老师。
(3) 对于“今天我早早来到教室,却没想到有人比我更早”的情境,解题思路是首先理解这个情境所表达的意思,即“以为自己是早的,但还有更早的”。然后,根据这个意思去回忆相关的谚语或俗语。在这里,“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正好符合这个情境的意思。
故答案为:(1)寒食东风御柳斜;盈盈一水间;任尔东西南北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 莫道君行早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诗词、名言警句和俗语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需要平时多加积累,对古诗词、名言警句和俗语有深入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需要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境,灵活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避免错别字和漏字,确保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此外,还可以通过多读多背、多运用等方式来加强记忆和理解。对于易错点,如古诗词中的生僻字、名言警句中的典故等,需要特别注意和记忆。在拓展迁移方面,可以将所学的古诗词、名言警句和俗语运用到写作、演讲等实际情境中,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2024七上·双城开学考)课内阅读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出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9.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日中: 孰:
“汤”在文中的意思是: 所以“赴汤蹈火”的意思可能是:
10.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子。
11.文中的两个小孩儿各抒己见,是因为第一个小孩儿是从 的角度判断的,第二个小孩儿是从 的角度判断的。
A.视觉 B.嗅觉 C.听觉 D.触觉
12.从《两小儿辩日》一文中不能悟出的道理是( )
A.应该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B.上课有时候可以想一想下课做什么游戏。
C.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
D.知识是无穷尽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
【答案】9.正午;谁;热水;走进滚烫的沸水,踩踏熊熊的烈火。形容不避艰险,奋不顾身。
10.两小儿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11.A;D
12.B
【知识点】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翻译;古今异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中关键字词的理解能力。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需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和文言文的常识进行判断。同时,也需要注意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的某些表达。易错点在于对“孰”和“汤”的准确理解,以及成语“赴汤蹈火”的准确解释。拓展迁移方面,可以将这些字词和成语运用到其他文言文中,以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的翻译能力。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需要准确理解每个字词的意思,并将其组合成通顺的现代汉语句子。同时,也需要注意句子的语序和语法结构,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易错点在于对个别字词的准确理解和翻译,以及对句子整体结构的把握。拓展迁移方面,可以将这种翻译方法运用到其他文言文中,以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需要仔细阅读文章,理解每个小孩的观点和依据,然后结合选项进行判断。同时,也需要注意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和理解。易错点在于对两个小孩判断依据的准确理解,以及对选项的准确选择。拓展迁移方面,可以将这种分析方法运用到其他类似文章中,以提高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主旨和精神的理解。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需要仔细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然后结合选项进行判断。同时,也需要注意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和理解。易错点在于对文章主旨的准确理解,以及对选项的准确选择。拓展迁移方面,可以将这种分析方法运用到其他类似文章中,以提高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同时,也可以从文章中汲取精神营养,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质疑能力。
9.日中:根据常识和文言文的阅读习惯,“日中”通常指的是一天的正午时分,即太阳升到最高点的时候。这个解释在文章中也与两小儿辩斗的内容相吻合,他们讨论的是太阳在不同时间距离人的远近。
孰:在文言文中,“孰”常用来询问人或事物,意为“谁”或“哪一个”。在这里,它出现在两小儿对孔子说的话中,表示对孔子知识渊博性的质疑,即“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汤:根据上下文,“汤”在这里指的是热水。这是因为在古代,“汤”常用来指煮沸的水,特别是在形容温度时。例如,“如探汤”即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
赴汤蹈火: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走进滚烫的沸水,踩踏熊熊的烈火,形容不避艰险,奋不顾身。结合“汤”在文中的意思,可以推断出整个成语的含义。
故答案为:正午;谁;热水;走进滚烫的沸水,踩踏熊熊的烈火。形容不避艰险,奋不顾身。
10.这句话的翻译需要理解每个字词的意思,并将其组合成通顺的现代汉语句子。其中,“两小儿笑曰”表示两个小孩笑着说,“孰为汝多知乎?”表示“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将这些字词的意思组合起来,就可以得出完整的翻译。
故答案为:两小儿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11.根据文章内容,第一个小孩是从太阳的大小来判断太阳距离的远近,即“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这是通过视觉观察得出的结论。因此,第一个空应填“A.视觉”。第二个小孩则是从太阳的温度来判断太阳距离的远近,即“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这是通过触摸感受得出的结论。因此,第二个空应填“D.触觉”。
故答案为:A D
12.A选项“应该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是文章所体现的精神之一,两个小孩敢于质疑孔子的知识渊博性,体现了独立思考和大胆质疑的精神。
B选项“上课有时候可以想一想下课做什么游戏”与文章内容无关,文章讲述的是两个小孩对太阳距离的辩论和孔子的态度,没有涉及到上课和下课的内容。
C选项“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也是文章所体现的精神之一,孔子在面对两个小孩的辩论时,没有轻易下结论,而是承认自己不能决定,这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
D选项“知识是无穷尽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同样符合文章的主旨,孔子作为博学多才的人,在面对两个小孩的辩论时也表现出了自己的不足。
因此,不能从文章中悟出的道理是B选项。
故答案为:B
(2024七上·双城开学考)课外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为丰富全县人民文化体育生活,甘南县第十二届田径运动会于2024年5月29日至2024年5月31日在兴十四村体育场举行。共设置田赛、径赛项目15个,还增设了拔河、多人双足等趣味运动会项目。
材料二:运动会的举办能够调动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实验小学对本校六年级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
性别 经常参加 不经常参加
男 38.82% 61.18%
女 29.9% 70.1%
13.阅读材料一,可以知道2024年第十二届田径运动在甘南县 举办。
14.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实验小学六年级男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比女生高。
B.实验小学六年级女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比男生低。
C.实验小学六年级男生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比女生高
D.实验小学六年级女生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比男生高。
15.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男生比例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女生比例相差
16.阅读材料二中的统计表,用一句话概括统计表中所反映的问题。
【答案】13.兴十四村
14.C
15.8.92
16.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不容乐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比例较低,尤其是女生。
【知识点】理解概括材料主要内容;分析材料主体特征;启示、感悟、建议类;筛选新闻材料关键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信息的提取能力。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需要仔细阅读文本,找出与问题相关的信息,然后准确填写答案。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找到运动会举办地点的描述,并正确提取信息。
(2)本题考查的是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和比较能力。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需要仔细阅读统计表,准确理解每个数据所代表的含义,并进行比较和分析。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统计表中的数据,并正确判断各选项的正确性。
(3)本题考查的是对统计数据的计算和比较能力。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需要准确理解每个数据所代表的含义,并进行正确的计算和分析。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计算男生和女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差值。
(4)本题考查的是对统计数据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需要仔细阅读统计表,准确理解每个数据所代表的含义,并进行概括和分析。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概括统计表中所反映的问题,并指出问题的核心所在。
13.根据材料一中的“甘南县第十二届田径运动会于2024年5月29日至2024年5月31日在兴十四村体育场举行”这句话,可以明确知道运动会的举办地点是兴十四村。
故答案为:兴十四村
14.根据材料二中的统计表,实验小学六年级男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为38.82%,女生为29.9%;男生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为61.18%,女生为70.1%。对比这些数据,可以看出A和B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因为男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确实比女生高,女生则相反。而D选项的说法也是正确的,因为女生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比男生高。只有C选项的说法不正确,因为实验小学六年级男生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并不比女生高。
故答案为:C
15.根据材料二中的统计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男生比例为38.82%,女生比例为29.9%。要计算两者之间的差值,只需将男生比例减去女生比例,即38.82%-29.9%=8.92%。
故答案为:8.92
16.根据材料二中的统计表,可以看出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普遍较低,男生为38.82%,女生仅为29.9%。这反映出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不容乐观。同时,女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明显低于男生,这也是统计表中反映出的一个问题。
故答案为: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不容乐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比例较低,尤其是女生。
(2024七上·双城开学考)连续性文本阅读
天山美景
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了。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是雪山寒气,立刻使你感到秋天般的凉爽。蔚蓝的天空衬着矗立着的巨大的雪峰。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雪白的绸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的暗花。那融化的雪水从雪峰的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闪耀着银光。在那白雪皑皑的群峰脚下是连绵不断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无数撑天的巨伞。夕阳西下,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枝丫,在苍绿的苔藓上留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小山坡上,有一条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两岸到处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白、紫,五彩缤纷,绚丽夺目。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不用离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你最心爱的鲜花。
虽然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这时的天山更美丽呢?
17.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耸立 特别
18.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骑马走在花海中,觉得人 ,马 。
19.找出文中同诗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的情景相似的一句话。
【答案】17.矗立;格外
18.格外精神;格外矫健
19.夕阳西下,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枝丫,在苍绿的苔藓上留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知识点】近义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识别能力。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需要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并能够在文本中快速找到与之意思相近的词语。解题技巧在于熟悉词语的常见近义词,并结合文本语境进行匹配。易错点在于对词语含义的理解不够准确,导致近义词匹配错误。拓展迁移方面,可以将这种方法应用到其他文本中,提高近义词识别的准确性。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提取能力。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需要仔细阅读文章,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并能够从中提取出关键信息。解题技巧在于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并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填空。易错点在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提取的信息不准确。拓展迁移方面,可以将这种方法应用到其他文本的阅读理解中,提高信息提取的准确性。
(3)本题考查对诗句情景的理解和匹配能力。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需要准确理解诗句的含义,并能够在文本中找到与之相似的情景描述。解题技巧在于熟悉诗句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并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匹配。易错点在于对诗句的理解不够准确,或者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匹配错误。拓展迁移方面,可以将这种方法应用到其他古诗词的鉴赏和阅读理解中,提高诗句情景匹配的准确性。
17.耸立:在原文中寻找与“耸立”意思相近的词语。通过理解“耸立”意为高高地直立,我们发现“矗立”在文中用来形容雪峰高高地直立着,因此“矗立”是“耸立”的近义词。
特别:同样地,在原文中寻找与“特别”意思相近的词语。由于“特别”通常表示与众不同或超出一般,而文中“格外”一词用来形容人或马在花海中显得异常精神或矫健,因此“格外”是“特别”的近义词。
故答案为:矗立;格外
18.根据文章内容,需要填写骑马走在花海中人和马的状态。通过回顾原文,我们发现文中明确描述了“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和“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这两句话,因此可以直接提取出答案。
故答案为:格外精神;格外矫健
19.题目要求找出文中与诗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情景相似的一句话。首先,需要理解诗句的含义,即夕阳的余晖照入深林中,又照在青苔上。然后,在文中寻找与之相似的情景描述。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夕阳西下,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枝丫,在苍绿的苔藓上留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这句话与诗句所描述的情景高度吻合。
故答案为:夕阳西下,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枝丫,在苍绿的苔藓上留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20.(2024七上·双城开学考)生活中你一定经历过感动、难过、追悔莫及…,是什么事情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的感受,理清思路写下来。要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题目自拟。(习作中不能写出真实人名、校名)
【答案】略
【知识点】自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是一道命题作文题,旨在引导学生回忆并表达个人生活中深刻的情感体验。解题思路的得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情感体验的选择:首先,学生需要从自己的生活中筛选出一种印象最深的感受,如感动、难过、追悔莫及等。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对自己的经历进行回顾和反思,找出那些触动心灵的事件。
素材的整理和提炼:在确定了情感体验后,学生需要对该事件进行详细的回忆和描述。这包括事件发生的背景、经过、结果以及自己在其中的感受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整理和提炼素材,确保描述的内容既具体又富有感染力。
情感的表达:作文的核心在于情感的表达。学生需要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生动的语言,将自己的感受真实自然地呈现出来。这可以通过描写细节、刻画心理、运用比喻和拟人等手法来实现。
结构的安排:一篇好的作文还需要有清晰的结构。学生可以根据事件的发展顺序或情感的变化来安排文章的段落和层次,确保文章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注意事项: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遵守题目要求,不能透露真实的人名和校名。同时,也要注意语言的规范和表达的准确性,避免出现错别字和语法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在解题方法上,学生需要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回顾和反思,选择一种印象最深的感受进行描述。这要求学生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情感体验能力。
在写作技巧上,学生需要学会整理和提炼素材,确保描述的内容具体而生动。同时,还需要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生动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使文章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易错点在于学生可能会选择过于平淡或缺乏细节的事件进行描述,导致文章缺乏亮点和深度。此外,一些学生在情感表达上可能过于直白或矫揉造作,缺乏真实性和自然性。
1 / 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试卷
1.(2024七上·双城开学考)读一读,写一写。
(1)一顿fān xiāng dǎo guì 之后,女孩失望地yī wēi 在妈妈身旁,妈妈耐心的对她jiě shì 着。一旁的爸爸默默地zhěng lǐ 着散落一地的shū jí 。
(2)腊八节。中国传统节日,日期是每年的农历 。
(3)根据解释写出“腊”字的形近字并组词。
①暂时使用别人的财物等或暂时把财物等给别人使用。
②不正确,与实际不符,交叉。 。
③重视或感到遗憾。
④捕捉禽兽。
2.(2024七上·双城开学考)读一读,选一选。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晃动 晃眼 B.喷香 喷出 C.尽快 尽管 D.处理 好处
3.(2024七上·双城开学考)朗读“为是其智弗若与”应该读出 的语气:“曰:非然也”应该读出 的语气。
A.反问 B.疑问 C.否定 D.肯定
4.(2024七上·双城开学考)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合适的一项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 B.中庭/地白/树栖鸦
C.中庭地/白树/栖鸦 D.中庭/地/白树/栖鸦
5.(2024七上·双城开学考)补充词语,完成情景练习。
(1)
①五 四 ②见 知 ③跃跃
④无济 ⑤独出 ⑥ 空见
(2)词语③是AABC式的词语,这种特点的词语我知道还有 、 。
(3)形容见到一点苗头就知道发展趋向,这个词语是 (填序号)
(4)和“不足为奇”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填序号)
6.(2024七上·双城开学考)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时间好比细雨,它能帮助我们洗去心灵的杂质。(仿写句子)
书籍好比 ,它能 。
(2)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改为陈述句)
(3)为了不滑下去,他不得不用两只手紧紧地抓住雄鹰的羽毛。(改为肯定句)
7.(2024七上·双城开学考)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16年了。这是文章《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 作者运用了(倒叙顺叙)的手法。(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横线上)对这样写的好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文章产生悬念,引人入胜。 B.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C.强调突出文章的主题。 D.交代起因,事件直截了当。
8.(2024七上·双城开学考)日积月累。
(1)古诗词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寒食节到来,想到“春城无处不飞花, ”七夕节让我们感受到“ ,脉脉不得语”的意境。遇到坎坷,我们想到《竹石》中的“千磨万击还坚劲, ”。杜甫的《春夜喜雨》中“ , ”写出了春雨的轻盈。
(2)这一次我参加县里的诗词大赛获了奖,老师不禁引用《荀子》中的语句赞叹到:“ ”。
(3)今天我早早来到教室,想第一个完成练习题,可没想到小强的练习题已经写完一半了,真是。“ ,更有早行人”啊!
(2024七上·双城开学考)课内阅读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出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9.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日中: 孰:
“汤”在文中的意思是: 所以“赴汤蹈火”的意思可能是:
10.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子。
11.文中的两个小孩儿各抒己见,是因为第一个小孩儿是从 的角度判断的,第二个小孩儿是从 的角度判断的。
A.视觉 B.嗅觉 C.听觉 D.触觉
12.从《两小儿辩日》一文中不能悟出的道理是( )
A.应该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B.上课有时候可以想一想下课做什么游戏。
C.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
D.知识是无穷尽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
(2024七上·双城开学考)课外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为丰富全县人民文化体育生活,甘南县第十二届田径运动会于2024年5月29日至2024年5月31日在兴十四村体育场举行。共设置田赛、径赛项目15个,还增设了拔河、多人双足等趣味运动会项目。
材料二:运动会的举办能够调动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实验小学对本校六年级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
性别 经常参加 不经常参加
男 38.82% 61.18%
女 29.9% 70.1%
13.阅读材料一,可以知道2024年第十二届田径运动在甘南县 举办。
14.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实验小学六年级男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比女生高。
B.实验小学六年级女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比男生低。
C.实验小学六年级男生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比女生高
D.实验小学六年级女生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比男生高。
15.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男生比例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女生比例相差
16.阅读材料二中的统计表,用一句话概括统计表中所反映的问题。
(2024七上·双城开学考)连续性文本阅读
天山美景
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了。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是雪山寒气,立刻使你感到秋天般的凉爽。蔚蓝的天空衬着矗立着的巨大的雪峰。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雪白的绸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的暗花。那融化的雪水从雪峰的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闪耀着银光。在那白雪皑皑的群峰脚下是连绵不断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无数撑天的巨伞。夕阳西下,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枝丫,在苍绿的苔藓上留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小山坡上,有一条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两岸到处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白、紫,五彩缤纷,绚丽夺目。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不用离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你最心爱的鲜花。
虽然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这时的天山更美丽呢?
17.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耸立 特别
18.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骑马走在花海中,觉得人 ,马 。
19.找出文中同诗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的情景相似的一句话。
20.(2024七上·双城开学考)生活中你一定经历过感动、难过、追悔莫及…,是什么事情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的感受,理清思路写下来。要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题目自拟。(习作中不能写出真实人名、校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翻箱倒柜;偎依;解释;整理;书籍
(2)十二月初八或 腊月初八
(3)借款;借用;错误;珍惜;可惜;捕猎;狩猎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历法;字体书写
【解析】【分析】(1)本题是一道拼音转汉字的题目,要求将给出的拼音转换为对应的汉字。解题时,首先需要仔细辨认每个拼音的音节,然后根据音节在脑海中搜索对应的汉字。例如,“fān xiāng dǎo guì”对应的汉字是“翻箱倒柜”,这是一个常用的成语,表示彻底地搜寻或翻动东西;“yī wēi”对应的汉字是“偎依”,表示亲昵地紧靠着;“jiě shì”对应的汉字是“解释”,表示说明、阐述;“zhěng lǐ”对应的汉字是“整理”,表示收拾、归置;“shū jí”对应的汉字是“书籍”,表示装订成册的图书。
(2)本题是一道填空题,要求填写腊八节的日期。解题时,首先需要了解腊八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日期是固定的。根据常识和记忆,腊八节的日期是农历十二月初八,也可以称为腊月初八。因此,将这两个日期中的任意一个填入空格即可。
(3)本题是一道形近字组词的题目,要求根据给出的解释写出“腊”字的形近字并组词。解题时,首先需要理解每个解释的含义,然后根据含义在脑海中搜索与“腊”字形近且意义相符的汉字,并组成词语。例如,“暂时使用别人的财物等或暂时把财物等给别人使用”对应的形近字是“借”,组成的词语有“借款”“借用”;“不正确,与实际不符,交叉”对应的形近字是“错”,组成的词语有“错误”;“重视或感到遗憾”对应的形近字可以是“惜”,组成的词语有“珍惜”“可惜”(虽然“惜”与“腊”在字形上不完全相似,但在此情境下是较为合理的选择);“捕捉禽兽”对应的形近字是“猎”,组成的词语有“捕猎”、“狩猎”。
故答案为:(1)翻箱倒柜;偎依;解释;整理;书籍;(2)十二月初八或 腊月初八;(3)借款、借用 ;错误;珍惜、可惜;捕猎、狩猎。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拼音转汉字的能力,这是语文学习中的基础技能之一。解题时需要注意拼音的准确发音和对应汉字的准确书写。同时,本题也考查了学生对常用成语和词汇的掌握程度。在解题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辨认拼音,准确搜索对应汉字,避免出现错别字或同音字混淆的情况。
(2)本题考查的是对中国传统节日腊八节日期的了解。解题时需要注意日期的准确性和格式的正确性。同时,本题也考查了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和记忆。在解题过程中,学生需要准确记忆腊八节的日期,避免出现错误或遗漏的情况。
(3)本题考查的是形近字组词的能力,这是语文学习中的一项重要技能。解题时需要注意形近字的准确性和词语的合理性。同时,本题也考查了学生对汉字形近字和词语搭配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在解题过程中,学生需要准确理解解释的含义,搜索与“腊”字形近且意义相符的汉字,并组成合理的词语。同时,也需要注意避免同音字或形近字混淆的情况。
2.【答案】C
【知识点】形近字字音
【解析】【分析】题是一道读音辨析题,要求从四个选项中选出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解题时,首先需要明确每个选项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然后进行比较分析。
A选项中,“晃动”的“晃”读huàng,表示摇摆不定的意思;“晃眼”的“晃”读huǎng,表示光线强烈耀眼,使人眼花。因此,A选项中两个加点字的读音不同。
B选项中,“喷香”的“喷”读pèn,表示香气扑鼻的意思,这是一个口语中的常用读音,但在标准普通话中不常见;“喷出”的“喷”读pēn,表示液体、气体等受压力而射出。因此,B选项中两个加点字的读音也不同。
C选项中,“尽快”和“尽管”的“尽”都读jǐn,分别表示尽可能快地做某事和表示让步的连词,虽然意思不同,但读音相同。因此,C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D选项中,“处理”的“处”读chǔ,表示处置、办理的意思;“好处”的“处”读chù,表示地方或位置的意思。因此,D选项中两个加点字的读音也不同。
综上所述,通过比较每个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可以得出答案是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汉字读音的辨析能力。解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明确每个选项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这是解题的基础。
注意区分多音字的读音和用法,避免混淆。
仔细比较每个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找出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
此外,本题也提醒我们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积累汉字读音的知识,掌握多音字的读音和用法,以便在解题时能够准确判断。同时,也要注意拓展迁移,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3.【答案】A;D
【知识点】语速与语调;停顿与节奏;重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语气的理解和把握。在朗读古文时,准确地把握句子的语气对于理解文章的情感和意境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看“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人家吗?”。从句子结构上看,这是一个反问句,通过疑问的形式来表达一种肯定或否定的观点,这里实际上是在否定“其智弗若”的可能性,即认为智力不是造成差异的原因。因此,在朗读时,应该读出反问的语气,表现出对“其智弗若”这一观点的质疑和反驳,所以选择A项“反问”。
接着,我们来看“曰:非然也”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是这样的”。从句子内容上看,这是一个明确的否定回答,否定了前面的问题或观点。在朗读时,应该读出肯定的语气,表现出对“非然”这一观点的坚定和自信,所以选择D项“肯定”。
综上所述,通过对句子结构和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准确地把握句子的语气,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故答案为:A 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古文句子语气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理解句子意思:首先,要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这是把握语气的基础。
分析句子结构:其次,要分析句子的结构,特别是要注意句子中的反问、疑问、肯定、否定等语气词和句式特点。
对比选项:最后,要将分析出的语气与选项进行对比,找出最符合句子语气的选项。
此外,本题也提醒我们在朗读古文时,要注意语气的把握,通过语气来传达文章的情感和意境。同时,也要注意积累古文中的常见语气词和句式特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古文的语气。在拓展迁移方面,可以将这种对语气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运用到其他古文或现代文的阅读中,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4.【答案】B
【知识点】停顿与节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朗读节奏的划分能力。在划分诗句节奏时,我们需要考虑诗句的意义、语法结构以及诗歌的韵律等因素。
首先,我们来看选项A:“中/庭地白/树栖鸦”。这种划分将“中庭”这一完整名词拆分开来,不符合语法结构,同时“地白”与“树栖鸦”之间也没有明显的语义分隔,因此不合适。
接着看选项B:“中庭/地白/树栖鸦”。这种划分将“中庭”作为一句,表示地点;“地白”作为一句,描绘了地面的景象;“树栖鸦”作为一句,描绘了树上的景象。这样的划分既符合语法结构,又清晰地表达了诗句的意义。
再来看选项C:“中庭地/白树/栖鸦”。这种划分将“中庭地”作为一个整体,但“中庭”已经是一个完整的名词,再加上“地”显得冗余;同时“白树”也不是一个合理的词汇,因此这种划分不合适。
最后看选项D:“中庭/地/白树/栖鸦”。这种划分过于细碎,将“地白”这一完整描绘地面的景象拆分开来,同时“白树”依然不是一个合理的词汇,因此也不合适。
综上所述,通过对诗句意义、语法结构以及诗歌韵律的综合考虑,我们可以得出答案是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朗读节奏的划分能力。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理解诗句意义:首先要理解诗句的整体意义,这是划分节奏的基础。
分析语法结构:其次要分析诗句的语法结构,特别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汇的搭配和组合方式。
考虑诗歌韵律:最后还要考虑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特点,确保划分出的节奏既符合语法结构,又能体现出诗歌的韵律美。
此外,本题也提醒我们在朗读和欣赏诗歌时,要注意诗句的节奏和韵律,通过合理的节奏划分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在拓展迁移方面,可以将这种对诗句节奏划分的能力运用到其他诗歌的学习和欣赏中,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5.【答案】(1)湖;海;微;著;欲;试;于;事;心;裁;司;见
(2)栩栩如生;念念不忘
(3)②
(4)⑥
【知识点】解释;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媒体误用频率较高的成语
【解析】【分析】(1)本题要求补充完整一系列成语或短语。每个空格都需要填入一个汉字,以形成完整的、有意义的词语。
对于第1空和第2空,需要填入与“五”和“四”相搭配的词语,形成常见的成语。结合常识,可以想到“五湖四海”,因此填入“湖”和“海”。
对于第3空和第4空,成语“见微知著”符合题目要求,其中“微”和“著”分别填入第3空和第4空。
第5空和第6空,需要填入能表达“急切地想试试”的意思的词语,结合成语“跃跃欲试”,填入“欲”和“试”。
第7空和第8空,需要填入与“无济于事”相符的词语,因此填入“于”和“事”。
第9空和第10空,形成“独出心裁”这一成语,其中“心”和“裁”分别填入第9空和第10空。
第11空和第12空,需要填入与“司空见惯”相符的词语,其中“司”填入第11空,“见”填入第12空,但注意原题中“⑥11空见12”的表述可能意味着“司空”作为一个整体填入,而“见”作为另一个词的一部分(在这里是“司空见惯”的“见”),不过按照空格分隔来填写,我们依然分别填写了“司”和“见”。
(2)本题要求列举出与词语③(即“跃跃欲试”,一个AABC式的词语)具有相同特点的词语。AABC式的词语特点是前两个字相同,后两个字不同。
根据这个特点,可以想到很多类似的词语,如“栩栩如生”、“念念不忘”等。
题目要求列举出两个,因此选择了“栩栩如生”和“念念不忘”作为答案。
(3)本题要求根据给出的意思,从提供的序号中选择一个与之相符的词语。给出的意思是“形容见到一点苗头就知道发展趋向”。
结合选项,可以判断“见微知著”最符合这个意思。
因此选择了序号②作为答案。
(4)(注意:由于原题未给出具体选项,这里假设有一个选项列表,并选择一个与“不足为奇”意思相近的词语对应的序号)
本题要求选择与“不足为奇”意思相近的词语的序号。
“不足为奇”表示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平常,没有什么奇怪的。
结合选项(假设中有一个选项是“司空见惯”或其他意思相近的词语),选择与之相符的序号。
假设选择了序号①(这里假设序号①对应的是“司空见惯”或其他意思相近的词语)。
故答案为:(1)五湖四海、见微知著、跃跃欲试、无济于事、独出心裁、司空见惯;(2)栩栩如生、念念不忘;(3)② ;(4)⑥。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成语和短语的掌握情况。解题方法主要是通过记忆和联想,结合成语的固定搭配和含义来填写。技巧在于熟悉常见的成语和短语,以及它们各自的含义和用法。易错点在于可能会混淆相似的成语或短语,或者忘记某些成语的正确写法。拓展迁移方面,可以通过学习更多的成语和短语来增强这方面的能力。
(2)本题考查的是对AABC式词语的识别和列举能力。解题方法主要是通过记忆和联想,结合AABC式的特点来列举词语。技巧在于熟悉这类词语的构成方式和常见例子。易错点在于可能会混淆AABC式与其他类型的词语(如ABCD式、ABAB式等)。拓展迁移方面,可以通过学习更多的AABC式词语来增强这方面的能力。
(3)本题考查的是对成语意思的理解和选择能力。解题方法主要是通过理解题目给出的意思,然后结合选项中的成语进行匹配。技巧在于熟悉常见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易错点在于可能会混淆相似意思的成语或选择错误的成语。拓展迁移方面,可以通过学习更多的成语和它们的含义来增强这方面的能力。
(4)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和选择能力。解题方法主要是通过理解“不足为奇”的意思,然后结合选项中的词语进行匹配。技巧在于熟悉常见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以及它们之间的近义关系。易错点在于可能会混淆相似意思的词语或选择错误的词语。拓展迁移方面,可以通过学习更多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来增强这方面的能力。注意,由于原题未给出具体选项,这里的分析和点评是基于假设的。在实际答题时,应根据题目给出的具体选项进行选择。
6.【答案】(1)良师;帮助我们增长知识和智慧
(2)没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
(3)为了不滑下去,他必须用两只手紧紧地抓住雄鹰的羽毛。
【知识点】套用式仿写;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
【解析】【分析】(1)本题要求仿写句子,需要保持原句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同时表达出新的、合理的意思。原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时间比作细雨,并描述了细雨对心灵的洗涤作用。在仿写时,我们需要选择一个与书籍相似的事物作为比喻对象,并描述该事物对人们精神或知识层面的积极作用。
(2)本题要求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反问句的特点是语气强烈,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但形式上使用疑问句式。在改为陈述句时,需要去掉反问语气,直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
(3)本题要求将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特点是使用了两个否定词来表达肯定的意思。在改为肯定句时,需要去掉一个否定词,使句子表达肯定的意思。
故答案为:(1)良师 ;帮助我们增长知识和智慧 ;(2)没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 (3)为了不滑下去,他必须用两只手紧紧地抓住雄鹰的羽毛。
【点评】(1)本题考查了仿写句子的能力,需要保持原句的修辞手法和结构,同时发挥想象力,表达出新的、合理的意思。在仿写时,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比喻对象,并准确描述其积极作用。
(2)本题考查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能力。在改写时,要注意去掉反问语气词和疑问句式,直接表达句子的肯定或否定意思。
(3)本题考查了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的能力。在改写时,要注意去掉一个否定词,同时保持句子的原意不变。在表达肯定意思时,要注意语气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7.【答案】倒叙;D
【知识点】记叙顺序
【解析】【分析】第1空,解题思路: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倒叙”和“顺叙”的定义。顺叙是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来叙述,而倒叙则是先叙述事件的某个关键部分或结果,然后再按照时间顺序回溯事件的起因和经过。通过阅读文章的开头,“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16年了。”可以看出,作者先提到了父亲被难的结果,然后再回溯到这一事件发生的16年前,因此这是典型的倒叙手法。
第2空,解题思路:对于倒叙手法的好处,我们需要分析每个选项是否正确地描述了倒叙的作用。选项A“使文章产生悬念,引人入胜”是正确的,因为倒叙通常会在文章开头揭示一个关键信息或结果,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选项B“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也是正确的,倒叙可以打破时间顺序的束缚,使文章结构更加灵活多变。选项C“强调突出文章的主题”同样正确,倒叙往往通过先揭示结果或关键部分,来强调文章想要表达的主题或情感。而选项D“交代起因,事件直截了当”则与倒叙的特点不符,因为倒叙是先果后因,并不是直接交代起因和事件,所以D选项是不正确的。
故答案为:倒序;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叙述手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在解答这类题目时,我们需要先明确“倒叙”和“顺叙”的定义和区别,然后通过阅读文章开头或关键段落,判断文章使用的叙述手法。对于倒叙手法的好处,我们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和叙述特点,逐一分析选项的正确性。同时,也需要注意避免将倒叙与顺叙混淆,以及理解倒叙在文章结构和主题表达上的重要作用。
8.【答案】(1)寒食东风御柳斜;盈盈一水间;任尔东西南北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莫道君行早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应用性默写
【解析】【分析】(1) 对于古诗词填空部分,解题思路主要依赖于对古诗词的熟悉程度和记忆能力。首先,需要明确每个空格对应的节日或情境,然后根据这些线索回忆相关的古诗词。例如,“寒食节到来”对应的是韩翃的《寒食日即事》中的“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七夕节”则对应的是《迢迢牵牛星》中的“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遇到坎坷时想到《竹石》中的诗句,自然就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而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描写春雨轻盈的诗句则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 对于老师引用《荀子》中的语句赞叹学生获奖的情况,解题思路是首先理解老师的赞叹意图,即学生超过了老师,取得了更好的成绩。然后,根据这个意图去回忆《荀子》中相关的语句。在这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正好符合老师的赞叹之意,表示学生(青)是从老师(蓝)那里学习来的,但现在已经超过了老师。
(3) 对于“今天我早早来到教室,却没想到有人比我更早”的情境,解题思路是首先理解这个情境所表达的意思,即“以为自己是早的,但还有更早的”。然后,根据这个意思去回忆相关的谚语或俗语。在这里,“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正好符合这个情境的意思。
故答案为:(1)寒食东风御柳斜;盈盈一水间;任尔东西南北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 莫道君行早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诗词、名言警句和俗语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需要平时多加积累,对古诗词、名言警句和俗语有深入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需要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境,灵活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避免错别字和漏字,确保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此外,还可以通过多读多背、多运用等方式来加强记忆和理解。对于易错点,如古诗词中的生僻字、名言警句中的典故等,需要特别注意和记忆。在拓展迁移方面,可以将所学的古诗词、名言警句和俗语运用到写作、演讲等实际情境中,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答案】9.正午;谁;热水;走进滚烫的沸水,踩踏熊熊的烈火。形容不避艰险,奋不顾身。
10.两小儿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11.A;D
12.B
【知识点】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翻译;古今异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中关键字词的理解能力。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需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和文言文的常识进行判断。同时,也需要注意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的某些表达。易错点在于对“孰”和“汤”的准确理解,以及成语“赴汤蹈火”的准确解释。拓展迁移方面,可以将这些字词和成语运用到其他文言文中,以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的翻译能力。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需要准确理解每个字词的意思,并将其组合成通顺的现代汉语句子。同时,也需要注意句子的语序和语法结构,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易错点在于对个别字词的准确理解和翻译,以及对句子整体结构的把握。拓展迁移方面,可以将这种翻译方法运用到其他文言文中,以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需要仔细阅读文章,理解每个小孩的观点和依据,然后结合选项进行判断。同时,也需要注意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和理解。易错点在于对两个小孩判断依据的准确理解,以及对选项的准确选择。拓展迁移方面,可以将这种分析方法运用到其他类似文章中,以提高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主旨和精神的理解。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需要仔细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然后结合选项进行判断。同时,也需要注意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和理解。易错点在于对文章主旨的准确理解,以及对选项的准确选择。拓展迁移方面,可以将这种分析方法运用到其他类似文章中,以提高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同时,也可以从文章中汲取精神营养,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质疑能力。
9.日中:根据常识和文言文的阅读习惯,“日中”通常指的是一天的正午时分,即太阳升到最高点的时候。这个解释在文章中也与两小儿辩斗的内容相吻合,他们讨论的是太阳在不同时间距离人的远近。
孰:在文言文中,“孰”常用来询问人或事物,意为“谁”或“哪一个”。在这里,它出现在两小儿对孔子说的话中,表示对孔子知识渊博性的质疑,即“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汤:根据上下文,“汤”在这里指的是热水。这是因为在古代,“汤”常用来指煮沸的水,特别是在形容温度时。例如,“如探汤”即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
赴汤蹈火: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走进滚烫的沸水,踩踏熊熊的烈火,形容不避艰险,奋不顾身。结合“汤”在文中的意思,可以推断出整个成语的含义。
故答案为:正午;谁;热水;走进滚烫的沸水,踩踏熊熊的烈火。形容不避艰险,奋不顾身。
10.这句话的翻译需要理解每个字词的意思,并将其组合成通顺的现代汉语句子。其中,“两小儿笑曰”表示两个小孩笑着说,“孰为汝多知乎?”表示“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将这些字词的意思组合起来,就可以得出完整的翻译。
故答案为:两小儿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11.根据文章内容,第一个小孩是从太阳的大小来判断太阳距离的远近,即“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这是通过视觉观察得出的结论。因此,第一个空应填“A.视觉”。第二个小孩则是从太阳的温度来判断太阳距离的远近,即“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这是通过触摸感受得出的结论。因此,第二个空应填“D.触觉”。
故答案为:A D
12.A选项“应该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是文章所体现的精神之一,两个小孩敢于质疑孔子的知识渊博性,体现了独立思考和大胆质疑的精神。
B选项“上课有时候可以想一想下课做什么游戏”与文章内容无关,文章讲述的是两个小孩对太阳距离的辩论和孔子的态度,没有涉及到上课和下课的内容。
C选项“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也是文章所体现的精神之一,孔子在面对两个小孩的辩论时,没有轻易下结论,而是承认自己不能决定,这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
D选项“知识是无穷尽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同样符合文章的主旨,孔子作为博学多才的人,在面对两个小孩的辩论时也表现出了自己的不足。
因此,不能从文章中悟出的道理是B选项。
故答案为:B
【答案】13.兴十四村
14.C
15.8.92
16.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不容乐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比例较低,尤其是女生。
【知识点】理解概括材料主要内容;分析材料主体特征;启示、感悟、建议类;筛选新闻材料关键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信息的提取能力。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需要仔细阅读文本,找出与问题相关的信息,然后准确填写答案。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找到运动会举办地点的描述,并正确提取信息。
(2)本题考查的是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和比较能力。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需要仔细阅读统计表,准确理解每个数据所代表的含义,并进行比较和分析。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统计表中的数据,并正确判断各选项的正确性。
(3)本题考查的是对统计数据的计算和比较能力。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需要准确理解每个数据所代表的含义,并进行正确的计算和分析。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计算男生和女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差值。
(4)本题考查的是对统计数据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需要仔细阅读统计表,准确理解每个数据所代表的含义,并进行概括和分析。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概括统计表中所反映的问题,并指出问题的核心所在。
13.根据材料一中的“甘南县第十二届田径运动会于2024年5月29日至2024年5月31日在兴十四村体育场举行”这句话,可以明确知道运动会的举办地点是兴十四村。
故答案为:兴十四村
14.根据材料二中的统计表,实验小学六年级男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为38.82%,女生为29.9%;男生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为61.18%,女生为70.1%。对比这些数据,可以看出A和B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因为男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确实比女生高,女生则相反。而D选项的说法也是正确的,因为女生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比男生高。只有C选项的说法不正确,因为实验小学六年级男生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并不比女生高。
故答案为:C
15.根据材料二中的统计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男生比例为38.82%,女生比例为29.9%。要计算两者之间的差值,只需将男生比例减去女生比例,即38.82%-29.9%=8.92%。
故答案为:8.92
16.根据材料二中的统计表,可以看出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普遍较低,男生为38.82%,女生仅为29.9%。这反映出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不容乐观。同时,女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明显低于男生,这也是统计表中反映出的一个问题。
故答案为: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不容乐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比例较低,尤其是女生。
【答案】17.矗立;格外
18.格外精神;格外矫健
19.夕阳西下,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枝丫,在苍绿的苔藓上留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知识点】近义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识别能力。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需要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并能够在文本中快速找到与之意思相近的词语。解题技巧在于熟悉词语的常见近义词,并结合文本语境进行匹配。易错点在于对词语含义的理解不够准确,导致近义词匹配错误。拓展迁移方面,可以将这种方法应用到其他文本中,提高近义词识别的准确性。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提取能力。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需要仔细阅读文章,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并能够从中提取出关键信息。解题技巧在于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并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填空。易错点在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提取的信息不准确。拓展迁移方面,可以将这种方法应用到其他文本的阅读理解中,提高信息提取的准确性。
(3)本题考查对诗句情景的理解和匹配能力。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需要准确理解诗句的含义,并能够在文本中找到与之相似的情景描述。解题技巧在于熟悉诗句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并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匹配。易错点在于对诗句的理解不够准确,或者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匹配错误。拓展迁移方面,可以将这种方法应用到其他古诗词的鉴赏和阅读理解中,提高诗句情景匹配的准确性。
17.耸立:在原文中寻找与“耸立”意思相近的词语。通过理解“耸立”意为高高地直立,我们发现“矗立”在文中用来形容雪峰高高地直立着,因此“矗立”是“耸立”的近义词。
特别:同样地,在原文中寻找与“特别”意思相近的词语。由于“特别”通常表示与众不同或超出一般,而文中“格外”一词用来形容人或马在花海中显得异常精神或矫健,因此“格外”是“特别”的近义词。
故答案为:矗立;格外
18.根据文章内容,需要填写骑马走在花海中人和马的状态。通过回顾原文,我们发现文中明确描述了“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和“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这两句话,因此可以直接提取出答案。
故答案为:格外精神;格外矫健
19.题目要求找出文中与诗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情景相似的一句话。首先,需要理解诗句的含义,即夕阳的余晖照入深林中,又照在青苔上。然后,在文中寻找与之相似的情景描述。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夕阳西下,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枝丫,在苍绿的苔藓上留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这句话与诗句所描述的情景高度吻合。
故答案为:夕阳西下,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枝丫,在苍绿的苔藓上留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20.【答案】略
【知识点】自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是一道命题作文题,旨在引导学生回忆并表达个人生活中深刻的情感体验。解题思路的得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情感体验的选择:首先,学生需要从自己的生活中筛选出一种印象最深的感受,如感动、难过、追悔莫及等。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对自己的经历进行回顾和反思,找出那些触动心灵的事件。
素材的整理和提炼:在确定了情感体验后,学生需要对该事件进行详细的回忆和描述。这包括事件发生的背景、经过、结果以及自己在其中的感受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整理和提炼素材,确保描述的内容既具体又富有感染力。
情感的表达:作文的核心在于情感的表达。学生需要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生动的语言,将自己的感受真实自然地呈现出来。这可以通过描写细节、刻画心理、运用比喻和拟人等手法来实现。
结构的安排:一篇好的作文还需要有清晰的结构。学生可以根据事件的发展顺序或情感的变化来安排文章的段落和层次,确保文章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注意事项: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遵守题目要求,不能透露真实的人名和校名。同时,也要注意语言的规范和表达的准确性,避免出现错别字和语法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在解题方法上,学生需要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回顾和反思,选择一种印象最深的感受进行描述。这要求学生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情感体验能力。
在写作技巧上,学生需要学会整理和提炼素材,确保描述的内容具体而生动。同时,还需要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生动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使文章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易错点在于学生可能会选择过于平淡或缺乏细节的事件进行描述,导致文章缺乏亮点和深度。此外,一些学生在情感表达上可能过于直白或矫揉造作,缺乏真实性和自然性。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