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吉林省吉林市第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物理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吉林省吉林市第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物理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6-20 11:52:13

文档简介

吉林省吉林市第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物理试卷
1.(2024八下·吉林开学考)下列选项是对各物理量的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光的传播速度为
B.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C.一块橡皮的质量约为10kg
D.一支未用过的2B铅笔的长度约为15mm
2.(2024八下·吉林开学考)关于下列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霜”的形成属于凝固现象
B.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属于汽化现象
C.“露”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
D.水的温度在80℃时一定不会出现沸腾现象
3.(2024八下·吉林开学考)如图所示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
A.邮票在透镜中放大了
B.屏幕上的手影
C.山在水中的倒影
D.铅笔好像在水面处弯折了
4.(2024八下·吉林开学考)如图所示,小球沿一曲面滚动,间隔相等时间所拍摄的照片,由图可知(  )
A.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B.小球做变速直线运动
C.小球的速度先变大后变小 D.小球的速度先变小后变大
5.(2024八下·吉林开学考)人眼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如图所示表示的是来自远处的光经小丽眼球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小丽的视力良好 B.小丽是远视眼
C.应利用凸透镜矫正 D.应利用凹透镜矫正
6.(2024八下·吉林开学考)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关系图线,由图可知A,B,C种物质的密度和水的密度之间的关系是(  )
A.且 B.且
C.且 D.且
7.(2024八下·吉林开学考)如图所示,扬声器发声时小纸片上下跳动,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
8.(2024八下·吉林开学考)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物块A的长度是   cm。
9.(2024八下·吉林开学考)“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学现象,其形成原理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解释。成语“杯弓蛇影”中的“影”是由于   形成的;“立竿见影”中的“影”是由于   形成的;“毕业合影”中的“影”是由于   形成的。
10.(2024八下·吉林开学考)坐在汽车里的人看到路旁的树向后运动,这是以   为参照物的,同乘一辆车的乘客说自己是静止的,是以   为参照物的(选填:“汽车”或“地面”)。
11.(2024八下·吉林开学考)小明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3m处照镜子,若他以1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则他在镜中的像将   平面镜,像相对于小明的速度为   m/s。
12.(2024八下·吉林开学考)烧杯里放少量的碘,对烧杯稍微加热,碘没有熔化,而是直接变成了紫色碘蒸气。停止加热,碘没有液化;而是直接变成固态碘,并有一部分附着在烧杯内壁上。实验过程中,碘先发生的是   现象,后发生的是   现象。
13.(2024八下·吉林开学考)冬天暴露在室外的自来水管很容易被冻裂,这是因为水凝固成冰时,质量   ,密度变小,体积   ,会把自来水管撑裂。(均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14.(2024八下·吉林开学考)有A、B两个实心物体,A的质量是B的2倍,B的体积是A的体积的三分之一,则A的密度与B的密度之比是   。
15.(2024八下·吉林开学考)有经验的渔民在用鱼叉叉鱼时,不会直接叉向看到的鱼,这是由于当光从   射向   时,发生折射,我们看到的是鱼变   的虚像。(选填“高”或“低”)
16.(2024八下·吉林开学考)一支医疗队伍乘坐的专车总长为15m,以54km/h的速度匀速行驶。途中车上一医护人员通过计时观察,发现自己通过一条隧道的时间为2min。求:
(1)该隧道的长度;
(2)所乘坐的专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的时间是多少秒?
17.(2024八下·吉林开学考)小明在根雕展上看到一个实心香樟木雕刻成的作品重4t。小明找来一个同样材料制成的实心小球,测得质量为4.8g,体积为。请问:
(1)香樟木的密度是多大?
(2)该根雕作品的总体积是多少?
18.(2024八下·吉林开学考)舞台上,演员们正在静止的汽车里表演,为了使观众感觉车压在向前行驶,车窗外布景上的画面要向后移动,请解释这是为什么?
19.(2024八下·吉林开学考)清晨透过草叶上的露珠可以看清下面细小的叶脉,请解释其中的道理。
20.(2024八下·吉林开学考)医生给病人检查时,常把一把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为什么?
21.(2024八下·吉林开学考)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OB为反射光线,请作出入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方向。
22.(2024八下·吉林开学考)请在图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3.(2024八下·吉林开学考)请在图中画出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24.(2024八下·吉林开学考)下表为探究“海波晶体熔化规律”实验时记录的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32 36 40 44 48 48 52 56 60
(1)由数据可知,4~5分钟,海波是以   态存在;
(2)实验中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其中“适当”的含义是:试管装有海波粉末的部分要   在水中,但不能触碰烧杯底和壁;
(3)海波熔化的特点是要   ,但温度   。
25.(2024八下·吉林开学考)(1)如图,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   ,实验时,若有普通透明玻璃和茶色玻璃可供选择,则应选择   玻璃;
(2)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A蜡烛,然后在玻璃板后面移动未点燃的B蜡烛,发现A蜡烛的像与蜡烛B完全重合,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实验过程中,蜡烛A的像用光屏承接不到,说明蜡烛A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26.(2024八下·吉林开学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各元件摆放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恰好在光屏中心呈现清晰的烛焰的像。
(1)保持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动,把蜡烛放在刻度尺的10cm刻度处,可在蜡烛和透镜间合适位置添加一个焦距适当的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仍能在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若不添加眼镜,适当向   移动光屏,也可承接到一个清晰的像;
(2)当把蜡烛移到30cm刻度处时,适当移动光屏,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能再次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因为   。
27.(2024八下·吉林开学考)如图甲所示是“测量盐水密度”实验中,使用托盘天平的情景,请你指出存在的两处错误:
(1)   ,   ;
(2)纠正错误后,当加上最小砝码后,发现指针最终静止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这时待测物体的质量   (填“小于”、“等于”或“大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接下去的操作应是   ,直到天平横梁平衡,此时天平右盘中所加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然后将盐水倒入量筒中30mL,喜次测得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是45.4g,则所测盐水的密度是   ;
(3)若测量盐水体积读数时俯视,视线没有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则当次液体体积测量值偏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质量及其特性;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A.光在真空中速度为,故A不符合题意;
B.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故B符合题意;
C.一块橡皮的质量约为10g,故C不符合题意;
D.一支未用过的2B铅笔的长度约为15c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根据生活常识判识选项
1、熟悉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质量,如一枚鸡蛋为50g,中学生质量为50kg,一块橡皮的质量约为10g
2、熟悉生活重常见的温度,如体温为37℃,令人舒适的温度为24℃,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3、识记生活中常见的长度、中学生身高160cm,课桌80cm,一支未用过的2B铅笔的长度约为15cm,
4、识记生活中常见的速度、心跳一分钟70次,走路的速度1.2m/s光在真空中速度为
2.【答案】C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升华及升华吸热;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解答】A.“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故A错误;
B.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是升华现象,故B错误;
C.“露”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故C正确;
D.当气压较低时,水的温度在80℃时会出现沸腾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物态变化、气压和沸点的关系判识选项
液化为气态变为液态会释放热量,如水蒸气、露珠
凝华为气态直接变为固态,会释放能量,如雾凇、霜
升华为固态直接变为液态,会吸收能量,如雪人变小
气压和沸点: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3.【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解答】A.通过放大镜看到放大的物体,属于光的折射现象,A错误;
B.墙上的之所以有影子属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B错误;
C.水中的倒影,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C正确;
D.铅笔在水面处“折断”,属于光的折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 根据光的折射、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判识选项
1、光的反射: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中,遇到反射面,将一部分光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常见例子有:平面镜反射,湖面反射
2、光的折射:光经过不同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的现象,如:海市蜃楼、彩虹的形成、岸面看水水变浅
3、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实例有影子的形成、日食、小孔成像、激光校准等
4.【答案】C
【知识点】机械运动
【解析】【解答】AB、据图可知,小球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AB错误
C、小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先变大后变小球的速度先变大后变小,C符合题意,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物体的速度判识选项
物体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S/t,据题可知,相同时间内,小球通过的路程先变大后变小球的速度先变大后变小,所以 小球的速度先变大后变小
5.【答案】D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晶状体折射能力过强,所以该眼睛属于近视眼,需要近视眼镜(凹透镜)矫正,ABC错误,D正确,故选D。
【分析】根据近视眼、远视眼判识选项
远视眼,光线汇聚作用较弱,需要凸透镜(对光线具有汇聚作用)进行矫正
近视眼对光线汇聚作用较强,需要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进行矫正。
6.【答案】D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密度公式可知,B的密度为60g/60cm3=1g/cm3=ρ水,物质C的密度大于B的密大于物质A的密度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根据密度公式判识选项
密度公式为ρ=m/v,所以题目中B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C的密度大于B的密度,A的密度小于B的密度
7.【答案】振动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 发声的物体在 振动综上第1空、振动
【分析】根据声音的产生填空
声音产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8.【答案】0.1cm;3.40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刻度尺分度值为0.1cm。物块A的长度是3.40cm。
综上第1空、0.1cm;第2空、3.40
【分析】根据刻度尺的使用填空
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刻度尺要注意量程和分度值,中学设计的刻度尺,分度值为0.1cm,读书时要估计到分度值后一位
9.【答案】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杯弓蛇影中的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立竿见影中的影,指的是光沿直线传播,毕业合影中的影是由于光折射会聚形成的。
综上第1空、光的反射;第2空、光的直线传播;第3空、光的折射
【分析】 根据光的折射、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判识选项
1、光的反射: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中,遇到反射面,将一部分光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常见例子有:平面镜反射,湖面反射
2、光的折射:光经过不同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的现象,如:海市蜃楼、彩虹的形成、岸面看水水变浅
3、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实例有影子的形成、日食、小孔成像、激光校准等
10.【答案】汽车;汽车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 坐在汽车里的人看到路旁的树向后运动,这是以 自己或者汽车作为参照物, 同乘一辆车的乘客说自己是静止的,是以 汽车做参照物综上第1空、汽车;第2空、汽车
【分析】根据物体相对运动填空
物体相对运动:物体与参照物运动状态不一致,所以物体相对参照物运动,物体与参照物运动状态不一致,所以物体相对参照物静止
11.【答案】靠近;2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人他以1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他在镜中的像将以1m/s的速度面镜。即像相对于小明的速度为2m/s。
综上第1空、靠近;第2空、2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填空
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等大、物像等距、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成虚像
12.【答案】升华;凝华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吸热
【解析】【解答】对烧杯稍微加热,碘直接变成了紫色碘蒸气 ,所以碘发生升华, 停止加热,碘蒸气直接变成固态碘 ,发生凝华综上第1空、升华;第2空、凝华
【分析】根据升华和凝华填空
凝华为气态直接变为固态,会释放能量,如雾凇、霜
升华为固态直接变为液态,会吸收能量,如雪人变小
13.【答案】不变;变大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 冬天暴露在室外的自来水管很容易被冻裂,这是因为水凝固成冰时,质不变,但是密度变小,根据m=ρv可知,体积变大
综上第1空、不变;第2空、变大
【分析】根据密度公式m=ρv填空
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所以当水变成冰时,质量不变,体积变大
14.【答案】2:3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 A的质量是B的2倍,B的体积是A的体积的三分之一 ,由得,
综上 第1空、2:3
【分析】根据密度公式填空
密度的计算:公式为m=ρv,据题目可知 ,A的质量是B的2倍,B的体积是A的体积的三分之一 ,据此计算密度之比
15.【答案】水;空气;高
【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 有经验的渔民在用鱼叉叉鱼时,不会直接叉向看到的鱼,这是由于当光从 水中射向空气中时,会产生折射,看到的鱼是高的虚像
综上第1空、水;第2空、空气;第3空、高
【分析】根据光的折射和折射规律填空
折射规律:光从空气中传播到水中,折射光线会偏向法线,光从水中射向空气中,折射光线会远离法线
光的折射:光经过不同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的现象,如:海市蜃楼、彩虹的形成、岸面看水水变浅
16.【答案】【解答】解:(1)由得,该隧道的长度为
(2)由得,所乘坐的专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的时间是
答:(1)该隧道的长度为1800m;
(2)所乘坐的专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的时间是121秒。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 专车以54km/h的速度匀速行驶 通过一条隧道的时间为2min ,根据计算该隧道的长度
(2)专车通过的流程为隧道的长度与专车长度之和由计算所乘坐的专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的时间
17.【答案】【解答】解:(1)香樟木的密度
(2)根雕总质量m总=4t=4×103kg
该根雕作品的总体积
答:(1)香樟木的密度是0.8×103kg/m3;
(2)该根雕作品的总体积是5m3。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 实心香樟木质量为4.8g,体积为。 根据密度公式ρ=m/v计算 香樟木的密度
(2) 实心香樟木雕刻成的作品重4t ,根据密度公式v=m/ρ计算根雕作品的总体积
18.【答案】这是利用了运动的相对性,汽车是静止的,要使观众感觉车在向前行驶,车窗外布景上的画面要向后移动,观众和布景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以布置为参照物时,观众感到是汽车在运动.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分析】根据物体相对运动简答
物体相对运动:物体与参照物运动状态不一致,所以物体相对参照物运动,物体与参照物运动状态不一致,所以物体相对参照物静止
19.【答案】透过露珠,看到露珠下的叶脉放大了,这是由于露珠相当于凸透镜,其作用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这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透镜成像特点简答透镜成像规律:物体距透镜小于一倍焦距,呈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为放大镜;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呈倒立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为投影仪;
物体大于二倍焦距,呈现倒立缩小实像,应用为照相机,人眼睛。
20.【答案】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小镜子的温度,避免口腔中的水蒸气在镜面上遇冷而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面上,使平面镜成像模糊而看不清楚。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
【解析】【分析】根据液化简答
液化为气态变为液态会释放热量,如水蒸气、露珠
21.【答案】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解析】【解答】先过折射点O垂直水面作出法线,在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画出入射光线,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水中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分析】在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折射时,水中的角度小于空气中的角度。
22.【答案】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解答】做出A、B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A'B',连接A'B',如图所示: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1、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等大、物像等距、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成虚像
2、光路图的画法: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关于平面镜对称首先作出A处小灯泡关于平面镜对称,取A处小灯泡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灯泡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A’同理做出B‘
23.【答案】
【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解答】入射光线平行主光轴折射光线过焦点。入射光线过焦点,则折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如图所示:
【分析】根据透镜的特点作图
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对光线有汇聚作用,平行光入射凸透镜会聚焦在焦点,经过光心的光线不发生偏折。
24.【答案】固液共存;全部浸没;吸热;不变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4~5分钟,海波处于熔化过程中,为固液共存态。
(2) 试管装有海波粉末的部分要全部浸没在水中,目的为均匀加热。
(3) 海波熔化的特点是要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综上第1空、固液共存;第2空、全部浸没;第3空、吸热;第4空、不变
【分析】根据熔化的特点填空
1、晶体与非晶体的识别: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2、熔化温度时间曲线识别:物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熔点),但是需要不断吸热,此阶段处于固液共存态
25.【答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茶色玻璃;相等;虚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1)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茶色玻璃透光性较差,成像更清晰。
(2) 现A蜡烛的像与蜡烛B完全重合,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相等,光屏上无法承接蜡烛A的像,所以 蜡烛A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虚像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试验填空
1、相同的蜡烛,A蜡烛点燃,B蜡烛熄灭(使用B和蜡烛A的像进行比较,判断像物大小关系),光线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观察,方便观察像的位置
2、实验步骤:将玻璃垂直于白纸,点燃蜡烛A, 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慢慢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在蜡烛B一侧放置光屏,光屏上无法成像
3、试验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为物像等大、物像等距、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成虚像
26.【答案】近视;左;一定;见解析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1)根据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把蜡烛放在刻度尺的10cm处,像距变小,若不移动透镜和光屏,则可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再放上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近视镜),仍能在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若不添加眼镜,此时适当向左移动光屏也可承接到一个缩小的实像。
(2) 当把蜡烛移到30cm刻度处时,由光路的可逆性,适当移动光屏一定能承接到像,
综上第1空、近视;第2空、左;第3空、一定;第4空、见解析
【分析】根据透镜成像规律、近视镜、填空
透镜成像规律:物体距透镜小于一倍焦距,呈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为放大镜;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呈倒立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为投影仪;
物体大于二倍焦距,呈现倒立缩小实像,应用为照相机,人眼睛。
近视眼对光线汇聚作用较强,需要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进行矫正。
27.【答案】见解析;见解析;大于;见解析;1.1×103;大
【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解答】(1)图中错误之处为: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应该遵循左物右码,且拿取砝码时应该使用镊子。
(2)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这时待测物体的质量大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此时应该采取移动游码方法使天平平衡。
由图丙可知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78.4g,量筒内盐水的质量33g,盐水的密度
(3)俯视读数液体体积测量值偏大。
综上第1空、见解析;第2空、见解析;第3空、大于;第4空、见解析;第5空、1.1×103;第6空、大
【分析】根据测量物体密度试验填空
测量物体密度试验:原理为ρ=m/v,使用的仪器为天平和量筒;
天平的使用步骤:1、调零:天平置于水平台上,将游码归零,调节平衡螺母使得指针指向刻度中央,称重:是用镊子夹取砝码,测量时为左物右码,不断调整砝码和游码重量,使得天平重新平衡;测量为左物右码,
量筒的使用:确定分度值,视线平行对准液面最低处,进行读数。
1 / 1吉林省吉林市第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物理试卷
1.(2024八下·吉林开学考)下列选项是对各物理量的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光的传播速度为
B.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C.一块橡皮的质量约为10kg
D.一支未用过的2B铅笔的长度约为15mm
【答案】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质量及其特性;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A.光在真空中速度为,故A不符合题意;
B.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故B符合题意;
C.一块橡皮的质量约为10g,故C不符合题意;
D.一支未用过的2B铅笔的长度约为15c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根据生活常识判识选项
1、熟悉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质量,如一枚鸡蛋为50g,中学生质量为50kg,一块橡皮的质量约为10g
2、熟悉生活重常见的温度,如体温为37℃,令人舒适的温度为24℃,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3、识记生活中常见的长度、中学生身高160cm,课桌80cm,一支未用过的2B铅笔的长度约为15cm,
4、识记生活中常见的速度、心跳一分钟70次,走路的速度1.2m/s光在真空中速度为
2.(2024八下·吉林开学考)关于下列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霜”的形成属于凝固现象
B.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属于汽化现象
C.“露”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
D.水的温度在80℃时一定不会出现沸腾现象
【答案】C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升华及升华吸热;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解答】A.“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故A错误;
B.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是升华现象,故B错误;
C.“露”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故C正确;
D.当气压较低时,水的温度在80℃时会出现沸腾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物态变化、气压和沸点的关系判识选项
液化为气态变为液态会释放热量,如水蒸气、露珠
凝华为气态直接变为固态,会释放能量,如雾凇、霜
升华为固态直接变为液态,会吸收能量,如雪人变小
气压和沸点: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3.(2024八下·吉林开学考)如图所示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
A.邮票在透镜中放大了
B.屏幕上的手影
C.山在水中的倒影
D.铅笔好像在水面处弯折了
【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解答】A.通过放大镜看到放大的物体,属于光的折射现象,A错误;
B.墙上的之所以有影子属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B错误;
C.水中的倒影,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C正确;
D.铅笔在水面处“折断”,属于光的折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 根据光的折射、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判识选项
1、光的反射: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中,遇到反射面,将一部分光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常见例子有:平面镜反射,湖面反射
2、光的折射:光经过不同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的现象,如:海市蜃楼、彩虹的形成、岸面看水水变浅
3、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实例有影子的形成、日食、小孔成像、激光校准等
4.(2024八下·吉林开学考)如图所示,小球沿一曲面滚动,间隔相等时间所拍摄的照片,由图可知(  )
A.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B.小球做变速直线运动
C.小球的速度先变大后变小 D.小球的速度先变小后变大
【答案】C
【知识点】机械运动
【解析】【解答】AB、据图可知,小球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AB错误
C、小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先变大后变小球的速度先变大后变小,C符合题意,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物体的速度判识选项
物体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S/t,据题可知,相同时间内,小球通过的路程先变大后变小球的速度先变大后变小,所以 小球的速度先变大后变小
5.(2024八下·吉林开学考)人眼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如图所示表示的是来自远处的光经小丽眼球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小丽的视力良好 B.小丽是远视眼
C.应利用凸透镜矫正 D.应利用凹透镜矫正
【答案】D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晶状体折射能力过强,所以该眼睛属于近视眼,需要近视眼镜(凹透镜)矫正,ABC错误,D正确,故选D。
【分析】根据近视眼、远视眼判识选项
远视眼,光线汇聚作用较弱,需要凸透镜(对光线具有汇聚作用)进行矫正
近视眼对光线汇聚作用较强,需要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进行矫正。
6.(2024八下·吉林开学考)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关系图线,由图可知A,B,C种物质的密度和水的密度之间的关系是(  )
A.且 B.且
C.且 D.且
【答案】D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密度公式可知,B的密度为60g/60cm3=1g/cm3=ρ水,物质C的密度大于B的密大于物质A的密度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根据密度公式判识选项
密度公式为ρ=m/v,所以题目中B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C的密度大于B的密度,A的密度小于B的密度
7.(2024八下·吉林开学考)如图所示,扬声器发声时小纸片上下跳动,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
【答案】振动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 发声的物体在 振动综上第1空、振动
【分析】根据声音的产生填空
声音产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8.(2024八下·吉林开学考)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物块A的长度是   cm。
【答案】0.1cm;3.40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刻度尺分度值为0.1cm。物块A的长度是3.40cm。
综上第1空、0.1cm;第2空、3.40
【分析】根据刻度尺的使用填空
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刻度尺要注意量程和分度值,中学设计的刻度尺,分度值为0.1cm,读书时要估计到分度值后一位
9.(2024八下·吉林开学考)“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学现象,其形成原理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解释。成语“杯弓蛇影”中的“影”是由于   形成的;“立竿见影”中的“影”是由于   形成的;“毕业合影”中的“影”是由于   形成的。
【答案】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杯弓蛇影中的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立竿见影中的影,指的是光沿直线传播,毕业合影中的影是由于光折射会聚形成的。
综上第1空、光的反射;第2空、光的直线传播;第3空、光的折射
【分析】 根据光的折射、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判识选项
1、光的反射: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中,遇到反射面,将一部分光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常见例子有:平面镜反射,湖面反射
2、光的折射:光经过不同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的现象,如:海市蜃楼、彩虹的形成、岸面看水水变浅
3、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实例有影子的形成、日食、小孔成像、激光校准等
10.(2024八下·吉林开学考)坐在汽车里的人看到路旁的树向后运动,这是以   为参照物的,同乘一辆车的乘客说自己是静止的,是以   为参照物的(选填:“汽车”或“地面”)。
【答案】汽车;汽车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 坐在汽车里的人看到路旁的树向后运动,这是以 自己或者汽车作为参照物, 同乘一辆车的乘客说自己是静止的,是以 汽车做参照物综上第1空、汽车;第2空、汽车
【分析】根据物体相对运动填空
物体相对运动:物体与参照物运动状态不一致,所以物体相对参照物运动,物体与参照物运动状态不一致,所以物体相对参照物静止
11.(2024八下·吉林开学考)小明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3m处照镜子,若他以1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则他在镜中的像将   平面镜,像相对于小明的速度为   m/s。
【答案】靠近;2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人他以1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他在镜中的像将以1m/s的速度面镜。即像相对于小明的速度为2m/s。
综上第1空、靠近;第2空、2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填空
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等大、物像等距、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成虚像
12.(2024八下·吉林开学考)烧杯里放少量的碘,对烧杯稍微加热,碘没有熔化,而是直接变成了紫色碘蒸气。停止加热,碘没有液化;而是直接变成固态碘,并有一部分附着在烧杯内壁上。实验过程中,碘先发生的是   现象,后发生的是   现象。
【答案】升华;凝华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吸热
【解析】【解答】对烧杯稍微加热,碘直接变成了紫色碘蒸气 ,所以碘发生升华, 停止加热,碘蒸气直接变成固态碘 ,发生凝华综上第1空、升华;第2空、凝华
【分析】根据升华和凝华填空
凝华为气态直接变为固态,会释放能量,如雾凇、霜
升华为固态直接变为液态,会吸收能量,如雪人变小
13.(2024八下·吉林开学考)冬天暴露在室外的自来水管很容易被冻裂,这是因为水凝固成冰时,质量   ,密度变小,体积   ,会把自来水管撑裂。(均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答案】不变;变大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 冬天暴露在室外的自来水管很容易被冻裂,这是因为水凝固成冰时,质不变,但是密度变小,根据m=ρv可知,体积变大
综上第1空、不变;第2空、变大
【分析】根据密度公式m=ρv填空
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所以当水变成冰时,质量不变,体积变大
14.(2024八下·吉林开学考)有A、B两个实心物体,A的质量是B的2倍,B的体积是A的体积的三分之一,则A的密度与B的密度之比是   。
【答案】2:3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 A的质量是B的2倍,B的体积是A的体积的三分之一 ,由得,
综上 第1空、2:3
【分析】根据密度公式填空
密度的计算:公式为m=ρv,据题目可知 ,A的质量是B的2倍,B的体积是A的体积的三分之一 ,据此计算密度之比
15.(2024八下·吉林开学考)有经验的渔民在用鱼叉叉鱼时,不会直接叉向看到的鱼,这是由于当光从   射向   时,发生折射,我们看到的是鱼变   的虚像。(选填“高”或“低”)
【答案】水;空气;高
【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 有经验的渔民在用鱼叉叉鱼时,不会直接叉向看到的鱼,这是由于当光从 水中射向空气中时,会产生折射,看到的鱼是高的虚像
综上第1空、水;第2空、空气;第3空、高
【分析】根据光的折射和折射规律填空
折射规律:光从空气中传播到水中,折射光线会偏向法线,光从水中射向空气中,折射光线会远离法线
光的折射:光经过不同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的现象,如:海市蜃楼、彩虹的形成、岸面看水水变浅
16.(2024八下·吉林开学考)一支医疗队伍乘坐的专车总长为15m,以54km/h的速度匀速行驶。途中车上一医护人员通过计时观察,发现自己通过一条隧道的时间为2min。求:
(1)该隧道的长度;
(2)所乘坐的专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的时间是多少秒?
【答案】【解答】解:(1)由得,该隧道的长度为
(2)由得,所乘坐的专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的时间是
答:(1)该隧道的长度为1800m;
(2)所乘坐的专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的时间是121秒。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 专车以54km/h的速度匀速行驶 通过一条隧道的时间为2min ,根据计算该隧道的长度
(2)专车通过的流程为隧道的长度与专车长度之和由计算所乘坐的专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的时间
17.(2024八下·吉林开学考)小明在根雕展上看到一个实心香樟木雕刻成的作品重4t。小明找来一个同样材料制成的实心小球,测得质量为4.8g,体积为。请问:
(1)香樟木的密度是多大?
(2)该根雕作品的总体积是多少?
【答案】【解答】解:(1)香樟木的密度
(2)根雕总质量m总=4t=4×103kg
该根雕作品的总体积
答:(1)香樟木的密度是0.8×103kg/m3;
(2)该根雕作品的总体积是5m3。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 实心香樟木质量为4.8g,体积为。 根据密度公式ρ=m/v计算 香樟木的密度
(2) 实心香樟木雕刻成的作品重4t ,根据密度公式v=m/ρ计算根雕作品的总体积
18.(2024八下·吉林开学考)舞台上,演员们正在静止的汽车里表演,为了使观众感觉车压在向前行驶,车窗外布景上的画面要向后移动,请解释这是为什么?
【答案】这是利用了运动的相对性,汽车是静止的,要使观众感觉车在向前行驶,车窗外布景上的画面要向后移动,观众和布景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以布置为参照物时,观众感到是汽车在运动.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分析】根据物体相对运动简答
物体相对运动:物体与参照物运动状态不一致,所以物体相对参照物运动,物体与参照物运动状态不一致,所以物体相对参照物静止
19.(2024八下·吉林开学考)清晨透过草叶上的露珠可以看清下面细小的叶脉,请解释其中的道理。
【答案】透过露珠,看到露珠下的叶脉放大了,这是由于露珠相当于凸透镜,其作用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这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透镜成像特点简答透镜成像规律:物体距透镜小于一倍焦距,呈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为放大镜;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呈倒立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为投影仪;
物体大于二倍焦距,呈现倒立缩小实像,应用为照相机,人眼睛。
20.(2024八下·吉林开学考)医生给病人检查时,常把一把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为什么?
【答案】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小镜子的温度,避免口腔中的水蒸气在镜面上遇冷而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面上,使平面镜成像模糊而看不清楚。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
【解析】【分析】根据液化简答
液化为气态变为液态会释放热量,如水蒸气、露珠
21.(2024八下·吉林开学考)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OB为反射光线,请作出入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方向。
【答案】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解析】【解答】先过折射点O垂直水面作出法线,在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画出入射光线,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水中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分析】在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折射时,水中的角度小于空气中的角度。
22.(2024八下·吉林开学考)请在图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答案】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解答】做出A、B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A'B',连接A'B',如图所示: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1、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等大、物像等距、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成虚像
2、光路图的画法: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关于平面镜对称首先作出A处小灯泡关于平面镜对称,取A处小灯泡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灯泡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A’同理做出B‘
23.(2024八下·吉林开学考)请在图中画出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答案】
【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解答】入射光线平行主光轴折射光线过焦点。入射光线过焦点,则折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如图所示:
【分析】根据透镜的特点作图
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对光线有汇聚作用,平行光入射凸透镜会聚焦在焦点,经过光心的光线不发生偏折。
24.(2024八下·吉林开学考)下表为探究“海波晶体熔化规律”实验时记录的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32 36 40 44 48 48 52 56 60
(1)由数据可知,4~5分钟,海波是以   态存在;
(2)实验中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其中“适当”的含义是:试管装有海波粉末的部分要   在水中,但不能触碰烧杯底和壁;
(3)海波熔化的特点是要   ,但温度   。
【答案】固液共存;全部浸没;吸热;不变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4~5分钟,海波处于熔化过程中,为固液共存态。
(2) 试管装有海波粉末的部分要全部浸没在水中,目的为均匀加热。
(3) 海波熔化的特点是要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综上第1空、固液共存;第2空、全部浸没;第3空、吸热;第4空、不变
【分析】根据熔化的特点填空
1、晶体与非晶体的识别: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2、熔化温度时间曲线识别:物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熔点),但是需要不断吸热,此阶段处于固液共存态
25.(2024八下·吉林开学考)(1)如图,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   ,实验时,若有普通透明玻璃和茶色玻璃可供选择,则应选择   玻璃;
(2)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A蜡烛,然后在玻璃板后面移动未点燃的B蜡烛,发现A蜡烛的像与蜡烛B完全重合,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实验过程中,蜡烛A的像用光屏承接不到,说明蜡烛A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答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茶色玻璃;相等;虚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1)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茶色玻璃透光性较差,成像更清晰。
(2) 现A蜡烛的像与蜡烛B完全重合,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相等,光屏上无法承接蜡烛A的像,所以 蜡烛A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虚像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试验填空
1、相同的蜡烛,A蜡烛点燃,B蜡烛熄灭(使用B和蜡烛A的像进行比较,判断像物大小关系),光线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观察,方便观察像的位置
2、实验步骤:将玻璃垂直于白纸,点燃蜡烛A, 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慢慢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在蜡烛B一侧放置光屏,光屏上无法成像
3、试验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为物像等大、物像等距、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成虚像
26.(2024八下·吉林开学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各元件摆放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恰好在光屏中心呈现清晰的烛焰的像。
(1)保持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动,把蜡烛放在刻度尺的10cm刻度处,可在蜡烛和透镜间合适位置添加一个焦距适当的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仍能在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若不添加眼镜,适当向   移动光屏,也可承接到一个清晰的像;
(2)当把蜡烛移到30cm刻度处时,适当移动光屏,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能再次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因为   。
【答案】近视;左;一定;见解析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1)根据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把蜡烛放在刻度尺的10cm处,像距变小,若不移动透镜和光屏,则可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再放上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近视镜),仍能在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若不添加眼镜,此时适当向左移动光屏也可承接到一个缩小的实像。
(2) 当把蜡烛移到30cm刻度处时,由光路的可逆性,适当移动光屏一定能承接到像,
综上第1空、近视;第2空、左;第3空、一定;第4空、见解析
【分析】根据透镜成像规律、近视镜、填空
透镜成像规律:物体距透镜小于一倍焦距,呈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为放大镜;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呈倒立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为投影仪;
物体大于二倍焦距,呈现倒立缩小实像,应用为照相机,人眼睛。
近视眼对光线汇聚作用较强,需要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进行矫正。
27.(2024八下·吉林开学考)如图甲所示是“测量盐水密度”实验中,使用托盘天平的情景,请你指出存在的两处错误:
(1)   ,   ;
(2)纠正错误后,当加上最小砝码后,发现指针最终静止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这时待测物体的质量   (填“小于”、“等于”或“大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接下去的操作应是   ,直到天平横梁平衡,此时天平右盘中所加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然后将盐水倒入量筒中30mL,喜次测得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是45.4g,则所测盐水的密度是   ;
(3)若测量盐水体积读数时俯视,视线没有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则当次液体体积测量值偏   。
【答案】见解析;见解析;大于;见解析;1.1×103;大
【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解答】(1)图中错误之处为: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应该遵循左物右码,且拿取砝码时应该使用镊子。
(2)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这时待测物体的质量大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此时应该采取移动游码方法使天平平衡。
由图丙可知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78.4g,量筒内盐水的质量33g,盐水的密度
(3)俯视读数液体体积测量值偏大。
综上第1空、见解析;第2空、见解析;第3空、大于;第4空、见解析;第5空、1.1×103;第6空、大
【分析】根据测量物体密度试验填空
测量物体密度试验:原理为ρ=m/v,使用的仪器为天平和量筒;
天平的使用步骤:1、调零:天平置于水平台上,将游码归零,调节平衡螺母使得指针指向刻度中央,称重:是用镊子夹取砝码,测量时为左物右码,不断调整砝码和游码重量,使得天平重新平衡;测量为左物右码,
量筒的使用:确定分度值,视线平行对准液面最低处,进行读数。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