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综合题专项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综合题专项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11-01 17:4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十二章 二次函数综合题 专项练
一、解答题
1.如图,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和原点O.P为二次函数图象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并与直线交于点C.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当点P在直线的上方时,
①当的长最大时,求点P的坐标;
②当时,求点P的坐标.
2.已知,如图抛物线与轴交于点,与轴交于,两点,点在点左侧.点的坐标为,.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点是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个动点,当的值最小时,求点的坐标.
(3)若点是线段下方抛物线上的动点,求四边形面积的最大值.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与轴交于点,与轴交于点,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两点,且与轴的负半轴交于点,动点在直线下方的二次函数图象上.
(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连接,设的面积为,求的最大值.
4.如图所示,抛物线与x轴交于两点,与y轴交于点C.直线l与抛物线交于A,D两点,与y轴交于点E,点D的坐标为.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与直线l的解析式;
(2)若点P是抛物线上的点且在直线l上方,连接,求当面积最大时点P的坐标及该面积的最大值.
5.如图,抛物线与x轴相交于A、B两点,与y轴相交于点.

(1)求抛物线的对称轴及k值;
(2)求点A和点B的坐标;
(3)抛物线的对称轴上存在一点P,使得的值最小,求此时点P的坐标.
6.顶点为且过原点的抛物线,如图所示.
(1)求其解析式.
(2)动矩形的顶点B、C在抛物线上,A、D在x轴上,设,矩形的周长为l,求l随t变化的函数关系式.若l有最值,求之,否则说明理由.
7.如图,若b是正数,直线与y轴交于点A;直线与y轴交于点B;抛物线的顶点为C,且L与x轴右交点为D.
(1)若,求b的值,并求此时L的对称轴与a的交点坐标;
(2)当点C在l下方时,求点C与l距离的最大值;
(3)设,点分别在l,a和L上,且是的平均数,求点与点D间的距离;
(4)在L和a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的边界上,把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称为“美点”,分别直接写出和时“美点”的个数.
8.如图①,抛物线与轴交于点和点,与轴交于点,点是抛物线的顶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点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位于点上方的一动点,是否存在以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拓展设问:点为平面内一点,直线上方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使得以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交于A、B两点(A在B的左侧),其顶点为P,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H.
(1)求点A、P的坐标;
(2)连接,点D是该二次函数图象第四象限上的动点,过D作轴于点E,点F是x轴上一点,是否存在以点D、E、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全等?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0.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分别交于点,与轴交于点,为抛物线上的两点.
(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当两点关于抛物线对称轴对称,是以点为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时,求点的坐标;
(3)设的横坐标为,的横坐标为,试探究: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请求出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1)
(2)
(1)解:设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和原点O.
,解得,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2)解:①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解得,
直线的解析式为,
过点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
点P的坐标为,点C的坐标为,

当时,的长最大,即有,

②当时,
即,


解得(舍去)或,

2.(1)
(2)
(3)
(1)解:∵点B的坐标为,,
∴,,
即点,代入得,
解得,
则抛物线的解析式;
(2)解:由抛物线的解析式得对称轴为,,
∵点是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个动点,
∴,
∵点B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为点A,
∴的值最小为,如图,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将点,代入得,
解得,则,当时,,
故当的值最小时,点;
(3)解:过点D作直线轴,交于点E,交x轴于点F,过点C作于点G,如图,
设点,则点,得,

∵,
∴当时,,
3.(1)
(2)最大为,
(1)解:在直线上,当时,,当时,,
∴,,
∵二次函数经过点B、C,
∴ ,
解得:,
∴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2)如下图所示,过点D作轴,交直线BC与点M,设点,则,
∵点D在抛物线上,
∴当M的坐标为,
∵点D在下方,
∴的长度为,
∵,
∵,
∴,
∴,
∴,
∵,,
∴S是以t为自变量的二次函数,且开口向下,顶点坐标为
∴当时,最大,且最大值为,
故S的最大值为1.
4.(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直线l的解析式为;
(2)的面积的最大值为,点P的坐标为
(1)解∶∵抛物线与x轴交于两点,
∴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点在抛物线上,
∴,
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直线l经过,
设直线l的解析式为,
则,
解得,
∴直线l的解析式为.
(2)如图所示,过点P作轴交于点K.

设,则.
∵,
∴当的值最大时,的面积最大.

∵,
∴当时,的值最大,最大值为.
则此时.
当时,,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点P的坐标为).
5.(1)对称轴为直线;
(2)点坐标为点坐标为
(3)点坐标为
(1)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
把代入,
得,
∴;
(2)对于,令,则,
解得,
∴点坐标为点坐标为;
(3)作点B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的对称点点A,连接,交对称轴于点,如图1,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的最小值为的长,则点即为所求;
设直线的关系式为:,把代入
得:
解得,
∴直线的关系式为,
当时,,
∴点坐标为
6.(1)
(2)当时,有最大值10.
(1)解:由题意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代入得,,
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


动矩形的顶点、在抛物线上,
,,
矩形的周长为:

当时,有最大值10.
7.(1),L的对称轴与的交点
(2)最大值为1
(3)
(4)时“美点”的个数为4040个,时“美点”的个数为1010个
(1)解:当时,,
∴,
∵,而,
∴,
∴.
∴,
∴L的对称轴,
当时,,
∴L的对称轴与a的交点为;
(2)解:∵,
∴L的顶点,
∵点C在l下方,
∴C与l的距离为,
∴点C与l距离的最大值为1;
(3)解:由题意得,即,
得,
解得或.
但,取,
对于L,当时,,即,解得,
∵,
∴右交点.
∴点与点D间的距离为.
(4)解:①当时,抛物线解析式为,
直线解析式,
联立上述两个解析式可得:,
∴可知每一个整数x的值都对应的一个整数y值,且和2021之间(包括和),共有2023个整数;
∵另外要知道所围成的封闭图形边界分两部分:线段和抛物线,
∴线段和抛物线上各有2023个整数点,∴总计4042个点,
∵这两段图象交点有2个点重复重复,
∴“美点”的个数:(个);
②当时,
抛物线解析式,
直线解析式,
联立上述两个解析式可得:,
∴当x取整数时,在一次函数上,y取不到整数值,因此在该图象上“美点”为0,
在二次函数图象上,当x为偶数时,函数值y可取整数,
可知到之间有1009个偶数,并且在和之间还有整数0,验证后可知0也符合条件,因此“美点”共有1010个.
故时“美点”的个数为4040个,时“美点”的个数为1010个.
8.(1);
(2)存在,点的坐标为或或或;
拓展设问:存在,点的坐标为或或
解:(1)抛物线与轴交于点和点,

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存在,点的坐标为或或或,理由如下:
由(1)知,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
设点,其中,
点、、,
,,,
当时,则,解得,则点或;
当时,则,解得或(负值舍去),则点;
当时,则,解得,则点;
综上,点的坐标为或或或;
拓展设问:存在,点F的坐标为或或,理由如下: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则,解得:,
∴直线的解析式为,
当时,,
∴设点的坐标为,此时,
∵,,
∴,,

①当为菱形的对角线时,如图所示:
此时,
∴,解得,
∴;
②当为菱形对角线时,如图所示:
此时,
∴,解得或(不合题意,舍去),
∴;
③当为对角线时,如图所示:
此时,
∴,解得或(不合题意,舍去),
∴;
综上,点的坐标为或或.
9.(1),
(2)存在,当点D的坐标为或时,存在以点D、E、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全等
(1)解:∵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A在B的左侧),
令,即,解得,,
∴,,
∵,
∴;
(2)解:存在,理由如下,
∵点H在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上且交于x轴,
∴,
∵,
∴,,
设点,
∵DE⊥x轴于点E,点F是x轴上一点,
∴,
∴,
∵以点D,E,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全等,
∴当时,,
∴,解得,(舍),
∴;
当时,,
∴,解得,(舍),
∴,
综上所述,当点D的坐标为或时,存在以点D、E、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全等.
10.(1)
(2)
(3)存在,最小值为
(1)解:把,代入得,
,解得,
∴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2)解:如图:
由得抛物线对称轴为直线,
∵两点关于抛物线对轴对称,
∴,
设,
∵,
∴,


整理得,,
解得,(舍去),
∴,
∴;
(3)存在,理由:
当点P、Q在x轴下方,且点Q在点P上方时,
设点,则点,设直线交轴于点,
设直线表达式为:,
代入,
得:,
解得:,
∴直线的表达式为:,
令,得
则,
则,


即存在最小值为;
当点P、Q在x轴下方,且点P在点Q上方时,
同上可求直线表达式为:,
令,得
则,
则,

即存在最小值为;
当点P、Q都在x轴上方或者一个在x轴上方,一个在x轴下方同理可求,
即存在最小值为,
综上所述,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小值,且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