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初中科学浙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天气与气候单元提高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初中科学浙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天气与气候单元提高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0-26 18:25:26

文档简介

初中科学浙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天气与气候单元提高卷
一、单选题
1.(2023八上·德清期末)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等造成的损害。下列自然灾害中,不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
A.寒潮 B.台风 C.沙尘暴 D.地震
2.(2024八上·嘉兴期末)如图为某同学自制的“自动喂水器”模型。先用一矿泉水瓶装满水,倒置于水盆中,盆中水被食用后,瓶口慢慢露出水面,空气会逐渐进入瓶中,水就会慢慢流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瓶内水上方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B.瓶内水上方的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C.若在瓶底开一孔,瓶中水不会流出
D.瓶内水位保持一定的高度是大气压作用的结果
3.(2024八上·杭州竞赛)如图所示,两端开口的弯管,左管插入水银槽中,右管有一段为 h的水银柱,中间封有一段空气。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弯管左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为 h
B.若把弯管向上移动少许,则管内气体体积增大
C.若把弯管向下移动少许,右管内的水银柱沿管壁上升
D.若环境温度升高,右管内的水银柱沿管壁上升
4.(2023八上·拱墅期末)关于大气层的分析和理解错误是(  )
A.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B.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天气的变化不可能存在
C.对流层最显着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D.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平流层
5.(2024八上·瑞安开学考)如图所示是轿车车顶的外掀式天窗。在轿车行驶时,将天窗后面微微向上打开,形成一个凸面,这样做可以使车内空气流通的原因是(  )
A.天窗外空气流速快,汽车内部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B.天窗外空气流速慢,汽车内部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C.天窗外空气流速快,汽车内部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D.天窗外空气流速慢,汽车内部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6.(2023八上·温州期末)如图①和②是战国时期的青铜汲酒器取酒要经历的过程,要完成这两个过程,手指的操作分别是(  )
A.①摁住方孔②摁住方孔 B.①摁住方孔②松开方孔
C.①松开方孔②摁住方孔 D.①松开方孔②松开方孔
7.如图甲所示气缸中上下活塞横截面积SA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不动
D.由于内外气体的压强大小不变,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34
8. 在元旦游艺晚会上,小科同学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排在一条线上的三个碗,中间碗内放一个乒乓球,当用小管向球斜上方吹气,乒乓球将(  )
A.仍静止 B.运动到左碗 C.运动到右碗 D.无法确定
9.烧瓶里装了半瓶水加热至沸腾。接着,用软木塞把瓶口塞紧,并把烧瓶翻过来,这时水已经停止沸腾。然后把碎冰碴撒在烧瓶底上,如图所示,这时瓶内的水又重新沸腾起来了。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底部热的水跑到上面,所以水再次沸腾了
B.冰把热量传给了水,所以水再次沸腾了
C.瓶内的气压变小,所以水再次沸腾
D.瓶内的气压变大,所以水再次沸腾
10.(2024八上·临海期末)以下与压强知识相关的实验中,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实验中纸片没有掉下来,是因为纸片被“粘”住了
B.乙图为吸盘式挂钩,挂钩能吸住不能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C.丙图对着漏斗使劲向下吹气,乒乓球一定会掉下来
D.丁图实验,向外抽气,刚停止沸腾的水会再次沸腾
11.(2024八上·临海期末) 2023年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最后穿过的地球大气层是(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
12.(2024八上·余姚期末)如图所示是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完成的托里拆利实验,原来玻璃管竖直,后来让玻璃管倾斜,水银充满全管,有关尺寸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玻璃管倾斜后,水银对玻璃管上端有压强
B.外界大气压强等于76cm高水银柱所产生压强
C.玻璃管竖直时,上端无水银的部分肯定是真空
D.玻璃管倾斜后,若不慎将上端碰出一小孔,则水银会向上喷出
13.(2024八上·吴兴期末)以下所示事例中,不能作为支持证据验证“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是(  )
A.中间喷水,纸船相互靠拢 B.水平吹气,水从玻璃管上端喷出 C.飞机机翼做成图示形状 D.用吸管将饮料吸入口中
A.A B.B C.C D.D
14.(2024八上·吴兴期末)工业制糖中,常用沸腾的方法除去糖汁中的水分。为了使糖在沸腾时不变质,沸腾的温度要低于100℃(温度过高,糖会变焦)。为此,在运用沸腾法去除糖汁水分时,应当采取(  )
A.使糖汁液面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
B.用文火(小火焰)慢慢加热
C.用猛火加热,减少加热时间
D.使糖汁液面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
15.(2024八上·舟山期末)如图所示是我国东部某座大山南北坡的年降水量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  )
A.山的北坡比南坡多雨
B.山的南坡是背风坡,北坡是迎风坡
C.此地降水量的变化主要是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D.在一定高度内,年降水量随地势的升高而增加
16.(2024八上·舟山期末)2023年12月15日舟山寒潮大风来袭,气温骤降。下列关于舟山天气、气候叙述正确的是(  )
A.舟山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B.夏季主要受到从太平洋吹来的季风影响
C.冬季主要灾害性的天气除了寒潮,还有台风
D.舟山地区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
二、填空题
17.(2024八上·武义期末)图1是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示意图,图2是对流层空气对流运动示意图。
(1)飞机主要飞在大气层中图1所示的   (填字母“a”“b”“c”或“d”)层,约90%的臭氧集中于这一层;
(2)图2中A处空气流动的方向   (填“向上”或“向下”);
(3)图2中甲地气温低形成高压区,多   (填“晴朗”或“阴雨”)天气。
18.(2024八上·期末) 为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某中学课外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制作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他们首先向一个大水槽里灌满水,然后松开铁夹,水流入a、b两管,稳定后,a管中水面的高度为h1,b管中水面的高度为h2,则h1   (填“>”“<”或再拔掉软木塞,水流出的过程中,请你画出a、b两管中水面的大致高度。   
19.(2024八上·南浔期末)神舟的回家之路,情牵着神州大地。10月31日7时21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在中国空间站出差5个月的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辞别浩瀚星河,踏上回家之路。约50分钟后,飞船返回舱成功降落在东风着陆场。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完美收官。
(1)神舟飞船返回地球是依次经过大气的外层、暖层、中间层、平流层和   ,最后返回到地球。
(2)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下列现象仍然存在的是____(选填字母)。
A.狂风暴雨 B.明亮的流星 C.火山喷发 D.蓝天白云
20.(2024八上·鄞州期末)小宁从家乡宁波到高原地区旅游,发现随身携带的食品袋鼓起来了,如图1所示。这是因为海拔高度升高,大气压   填“变大”或“变小”导致的。如图2所示,用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得当地大气压等于   m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如果在此地烧水,水沸腾时的温度   100℃。(填“>”“<”或“=”)
图1 图2
21.(2021八上·平阳月考)右图所示是轿车车顶的外掀式天窗。在轿车行驶时,将天窗的前面关闭,后面微微向上打开,车顶形成一个凸面,这样可以   (填“增大”或“减小”)空气的流速,使天窗开口处的气压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车内的气压,这有利于保持车内空气清新。
22.(2024八上·吴兴期末)读广州和哈尔滨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描述的是两地的   (“天气”或“气候”)
(2)根据气温和降水情况分析判断B为   (选填“哈尔滨”或“广州”)。
(3)两城市降水量月份分配的共同点是:降水集中在   季。
23.(2021八上·温州期末)利用大气压原理解释现象时,有同学经分析后概括出以下思维模型:
(1)思维模型中的“?”处应填   。(选填“开放”或“密闭”)
(2)中医拔火罐时,先用点燃的棉球加热火罐,再将火罐平贴于皮肤,不一会儿压强差使皮肤向罐内凸起。根据思维模型,火罐平贴于皮肤后通过   的方式减小罐内气压。
三、实验探究题
24.(2024八上·温州月考)大气压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但大气压的发现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如图呈现了一些科学家们为发现大气压做出的贡献。
(1)帕斯卡实验中高海拔地区的水银柱高度   760毫米(选填“>”、“<”或“=”);
(2)托里拆利实验中水银液面会下降并留出一段真空,有反对者认为:正是因为管内水银蒸发变成水银蒸气才使得液面下降。为反驳这一观点,帕斯卡又分别用酒精和水重做了托里拆利实验。如果反对者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该实验应该出现的现象是   ;
(3)伽利略用水柱的高度标度大气压,托里拆利用水银柱的高度标度大气压,下列说法中支持“水银比水更适合用来标度大气压”的观点有____;(可多选)
A.水银呈银白色,可以清晰地观察水银柱上升的高度
B.水银蒸气有毒,长时间暴露在水银环境中会导致脑损伤和死亡
C.水银的比热容小,吸收相同热量时温度变化明显,测量精确度高
D.水银的密度较大,相同气压下水银柱上升的高度更小,便于携带
25.(2024八上·临海期末)科学源于生活,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往往隐含着科学道理。
【生活现象】①一只略有凹陷的乒乓球放进一杯热水中,乒乓球会鼓起来恢复球形;
②压缩一段封闭在注射器内的空气,发现越压缩越费力。
小明对上述现象非常感兴趣,于是想探索其中奥秘。
【提出问题】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建立猜想】猜想一: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大小可能与温度有关;
猜想二: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大小可能与体积有关。
(1)小明作出猜想一是基于生活现象    (选填“①”或“②”)。
(2)【获取证据】小明为了验证猜想二,他找来一个注射器和一个气压传感器,在注射器里密封了30mL空气(不计注射器活塞重力和摩擦,大气压强p=1.0×105Pa),并与传感器密封连接,接上数据采集器,如图所示,然后缓缓推动活塞,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1 2 3 4 5
体积(mL) 30 25 20 15 10
压强(×105Pa) 1 1.2 1.5 2.0 3.0
【得出结论】小明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3)【交流评价】给自行车轮胎充气,可能会出现爆胎现象。能否用上述结论解释该现象并说明理由。   
26.(2024八上·鄞州期末)小明用2mL的注射器、量程为0~10N的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粗略测量大气压的值。
步骤一: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步骤二:如图所示安装好器材,水平向右缓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被拉动
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2N。
步骤三: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有效长度为4.00cm,由此可算出注射器的横截面积S
步骤四:算出大气压强值为 ▲ Pa。
同组的小华分析了影响实验结果的可能因素后,对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1)步骤四中算出大气压强值为   Pa。
(2)步骤一未完全排出注射器中的空气,会导致测量出的大气压强值   。(填“偏大”或“偏小”)
(3)取下橡皮帽,重复步骤二的操作,读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3N由此可知,此时活塞所受到的   (填“摩擦力”或“大气压力”)为0.3N。
27.(2024八上·吴兴期末)在自主学习探究过程中,某同学利用带拉环的吸盘、弹簧测力计、水、刻度尺来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具体实验步骤是:
①将蘸水的塑料吸盘按在光滑水平板面上,并多次挤压吸盘;
②用弹簧测力计钩着吸盘挂钩缓慢往上拉,直到吸盘脱离板面;
③记录刚拉脱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0=47N,即为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大小;
④再量出吸盘与水平板面的接触面积S=5cm2;
⑤计算出大气压。
(1)步骤①中“将吸盘蘸水”和“多次挤压吸盘”,目的是   
(2)根据上述实验计算所测得的大气压的值是   Pa
(3)若按图乙中的两种方式进行实验,实验器材和步骤均相同,示数分别为F1、F2,小明认为F0=F1=F2,小明得出此结论的依据   。而实际测量过程中发现F0>F1>F2,小明忽略了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8.(2023八上·宁海期中)材料一: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认为真空是不存在的。
材料二:托里拆利在1643年做了如图实验:把一端封闭的长玻璃管装满水银倒置在一个敞口的水银槽里,水银从玻璃管顶部下降了一段距离后,液面不再下降,高度总保持距槽中水银面29.5英寸(76厘米左右)。
针对托里拆利实验有人提出了水银柱上方应该是真空的结论,反对者提出了疑问。
(1)一些反对者认为上方并不真空,而是充满了水银蒸汽,水银柱下降的原因就在于一部分水银的蒸发,托里拆利实验使水银减少。为了反驳这一观点,帕斯卡同时拿出酒和水,询问反对者:用酒和水做托里拆利实验,酒柱与水柱哪个液面下降得更多
反对者们认为酒的液面下降得更多,原因是   。但是实验现象却是水柱液面下降得更多。
(2)另一些反对者认为,由于管内遗留了少量空气,才使水银液面下降,所以管内并不真空。帕斯卡利用1米左右长、很多不同直径的玻璃管进行托里拆利实验,如果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就可以反驳反对者们的观点。
(3)下列关于科学本质及科学发现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有____。
A.公元1646年前,所有人都赞同亚里士多德提出“真空不存在”的观点
B.科学实验中要努力得到和前人一样的实验结论
C.科学发现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D.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四、解答题
29.(2024八上·温州期末)自然界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之中,但又具有相对稳定性.稳定与变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跨学科概念.
(1)生物体为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需要对外界刺激作出生理和行为上的改变,来保持内部环境的稳定.如人体体温恒定的维持.严寒环境下(图甲),人体维持体温恒定的措施有   .(写出一点即可)
(2)溶液中晶体溶解的速度和结晶的速度相同,溶质质量保持不变,则溶液处于平衡状态.如图乙中的硫酸铜溶液.若要打破平衡,使其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写出一点即可)
(3)全球水量保持稳定,但局部地区水量可能发生变化.研究发现青海湖的储水量在近20年中不断增大(图丙).据此推测该区域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大小关系为   .
30.(2024八上·舟山期末)“拔火罐”是我国传统医疗的一种手段。如图所示,医生先用点燃的酒精棉加热罐内的空气,随后迅速把火罐倒扣在保要治疗的部位,冷却后火罐便紧贴在皮肤上。已知大气压为1.0x105Pa,火罐开口部位的面积约为10cm2,罐内空气冷却至室温时其压强为9.0x104Pa,若不计火罐的重力。
(1)求室温时罐内空气对皮肤的压力。
(2)治疗结束,医生只需将火罐拨动一下,让空气进入火罐,可以   (选填“减小”或“增大”)罐内气压,火罐就可以方便取下。
(3)通常情况下,人体承受的大气压并不小,但人体不会有异常的反应,是因为   。
31.(2024八上·武义期末)如图a,小华家的高压锅出气孔横截面积为10mm2。小华不慎丢失了锅的限压阀,当他到商店购买时售货员告诉他,生产这个锅的厂家提供的限压阀有两种,孔径相同,质量分别为100g和60g。(说明:当外界气压为1×105Pa时,该锅内最高温度达到115℃)
(1)高压锅的工作原理与图   (填“甲”或“乙”)相同;
(2)根据图b中锅内水的沸点与锅内气压的关系图像,当外界气压为1×105Pa时,锅内气体压强最高可达   Pa;
(3)请你根据说明书给出的数据,通过计算说明小华应该买哪一种限压阀。
32.(2024八上·杭州竞赛)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如图①是甲、乙两地的大气运动示意图,   地为阴雨天气;
(2)如图②所示的离心式水泵起动前要向泵壳内装满水,在动力带动下,叶轮高速旋转时,泵壳里水会被旋转的叶轮甩到出水管里。水被甩出时,转轴附近就形成了一个   ,外面的水就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推开底阀通过进水管进入泵壳;
(3)读我国浙江某日的天气图,丙地冷锋过境后的天气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 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问接的损害。它是自然灾害中的原生灾害之一。一般包括天气、气候灾害和气象次生、衍生灾害。
【解答】A:寒潮是指大范围的强烈冷空气活动。会带来剧烈的降温、霜冻、大风等天气,它属于气象灾害,故A不符合题意。
B:台风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热带气旋。常伴有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它属于气象灾害,故B符合题意。
C: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的总称,是荒漠化的标志。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具有突发性和持续时间较短特点的概率小危害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属于气象灾害,故C不符合题意。
D:地震是由地球内部变动引起的地壳震动。它属于地质灾害,故D符合题意。
所以选:D。
2.【答案】D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矿泉水瓶中能形成水柱,是由于外部压强等于内部压强。即外界大气压的大小等于瓶内气压和水压之和。
【解答】AB.倒放在盆景盘中塑料瓶有空气进入后,外界大气压的大小等于瓶内气压和水压之和,所以瓶中水面上的空气压强小于大气压强。AB错误。
C.若在瓶底开一孔,则瓶内外气压相平衡,则瓶中水就会流出直至瓶中水面与盆景中水面相平。C错误。
D.瓶口被浸没,瓶内水位保持一定的高度没有流出,是大气压作用的结果。D正确。
故答案为:D。
3.【答案】B
【知识点】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解析】【分析】对右管中的水银受力分析知,管中气体压强比大气压强高hcmHg,则可知道弯管左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弯管上下移动,封闭气体温度和压强不变,体积不变;环境温度升高,气体压强不变,封闭气体体积增大,则右管内的水银柱沿管壁上升。
【解答】解:A. 对右管中的水银受力分析知,管中气体压强比大气压强高hcmHg,所以弯管左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为h.故A正确。
B. 弯管上下移动,封闭气体温度和压强不变,体积不变。故B错误。
C. 封闭气体温度和压强不变,体积不变。所以弯管向下移动少许,则右管内的水银柱沿管壁上升。故C正确。
D. 环境温度升高,气体压强不变,封闭气体体积增大,则右管内的水银柱沿管壁上升。故D正确。
故选:B。
4.【答案】D
【知识点】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大气层分层的知识和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 A.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变化,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天气的变化需要结合大气中的垂直运动和凝结作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对流层对流作用强烈,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雷电主要是分布在对流层,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5.【答案】A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体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流速小的位置压强大。
【解答】天窗前闭后开,在车顶形成一个凸面,加大了车顶空气的流速,使天窗开口处的气压小于车内的气压,则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车内污浊的空气被自动“抽出”,从而保持车内空气清新,故BCD错误,A正确。
故答案为:A。
6.【答案】B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根据大气压强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①中,摁住方孔,将汲酒器从酒中取出时,外界大气压强大于酒精产生的压强,则可以托住酒精不会流出。当汲酒器到达碗上方时,松开方孔,此时酒精液面上作用上大气压强,此时酒精产生的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强,因此酒精会流出到碗中。
故选B。
7.【答案】B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以活塞A、B及刚性细杆为研究对象,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受力分析;然后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物体受力情况判断是否移动。
【解答】甲图中,以活塞A、B及刚性细杆整体为研究对象,向下受到大气对活塞A的压力FA,受到自身的重力G,向上受到大气对活塞B的压力FB,三个力平衡,所以列出等式:FA+G=FB,所以FA<FB。
乙图中,仍然以活塞A、B及刚性细杆整体为研究对象,向右受到大气对活塞B的压力FB,向左受到大气对活塞A的压力FA,因为FA<FB,所以二力不平衡,向右的力较大,则活塞相对原位置向右移动。
故答案为:B。
8.【答案】C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解答】当用小管向乒乓球斜上方吹气时,上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小,乒乓球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力差,所以会上升。
当乒乓球上升后,其右侧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左侧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所以乒乓球会运动到右侧(只有斜向上吹气时才会如此)。
由上述可知选项A、B、D的说法都不正确。
故答案为:C。
9.【答案】C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水停止沸腾后。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然后把碎冰渣撒在朝天的烧瓶底上,会看到烧瓶中的水重新沸腾。因为把碎冰渣撒在朝天的烧瓶底上时,瓶内气体温度突然降低,瓶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气压减小,瓶内液面上方气压减小,导致沸点降低,所以水重新沸腾起来的。
故答案为:C。
【解答】从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角度来分析,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10.【答案】D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A.根据纸片没有掉下来就是因为受到外界大气压对纸片向上压力的作用进行解答;
B.大气压的存在能够解释很多现象,这些现象有一个共性:通过某种方法,使设备的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出现了这种现象;
C.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飞机的机翼利用了这一原理;
D.液体的沸点与液体表面的气压有关,气压越小、沸点越低。
【解答】A.杯口朝下时,由于杯内没有空气只有水,而杯内水柱产生压强远小于外界的大气压,故纸片就被大气压给“顶”住了,故A错误;
B.吸盘要固定在墙壁上,需要先用力挤压塑料吸盘,把盘内的空气挤出,然后吸盘就被外界的大气压紧压在了墙壁上,能证明大气压强存在,故B错误;
C.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乒乓球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乒乓球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乒乓球受到向上的压强大于向下的压强,乒乓球不会掉下来,故C错误;
D.向外拉活塞,试管内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水再一次沸腾,可知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1.【答案】A
【知识点】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
【解答】地球大气层自地面到高空依次分布着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所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依次穿过高层大气、平流层和对流层,即最后穿过的地球大气层是对流层,故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2.【答案】D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在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取决于外界大气压的大小,在正常测量时,外界大气压不变,水银柱的高度差就不会改变。
【解答】 由图知,玻璃管竖直时,水银柱高为76cm,倾斜后水银高为74cm。
A.大气压不变,仍能支持76cm的水银柱,而倾斜后水银充满全管,水银高为74cm,水银柱产生压强减小,所以水银对玻璃管上端有压强,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由图知,玻璃管竖直时,水银柱高为76cm,所以外界大气压强等于76cm高水银柱所产生压强,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玻璃管倾斜后能够充满全管,说明上端无水银的部分肯定是真空,若不是真空,管内水银不会充满全管,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玻璃管倾斜后,上端碰出一小孔,试管上端也存在大气压强,管内水银在重力作用下会下降,而不会向上喷,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3.【答案】D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是:流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解答】 A.中间喷水,两纸船中间的水流速大压强小,而两纸船的外部水流速小压强大,两船受到两边向内的压力差,所以纸船相互靠拢,故A不合题意;
B.从横管左端向管内吹气时,竖管上端的空气流速快、压强小;而竖管下端的大气压较大,从而形成了向上的压强差,所以水从竖管上端喷出,故B不合题意;
C.飞机的机翼做成上凸下平的形状,飞机飞行时,机翼上方气流比下方气流的流速快,下方空气的压强大于上方空气的压强,从而使机翼获得了向上的升力,故C不合题意。
D. 用吸管将饮料吸入口中 ,吸管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强,于是饮料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被压入口中,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4.【答案】A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分析】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根据沸点和气压的关系作出解答。
【解答】要降低水的沸点,可以降低水上方气体的压强,压强减小,沸点就会降低;缩短加热的时间和降低加热炉火的温度都不能降低水的沸点。
故答案为:A。
15.【答案】D
【知识点】降水的季节变化及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地形地势因素和人类活动等。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这就是形成一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的主要原因。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
【解答】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降水。读图可知,这种降水量的变化主要是受地形的影响,山的南坡降水多,是迎风坡,北坡降水少,是背风坡,故ABC错误;迎风坡在一定高度内,降水量随地势的升高而增加,而背风坡在一定高度内,降水量随地势的升高而减少,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6.【答案】B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影响气候的因素;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等。各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是造成世界各地气温不同的主要原因。
舟山群岛四面环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凉,温和湿润,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6℃左右,最热8月,平均气温25.8~28.0℃;最冷1月,平均气温5.2~5.9℃。常年降水量927~1620毫米。
【解答】 A、舟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A错误。
B、夏季主要受到从太平洋吹来的季风影响,B正确。
C、台风主要出现在夏季,C错误。
D、舟山地区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季风,D错误。
故答案为:B。
17.【答案】(1)b
(2)向上
(3)晴朗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天气预报与天气图
【解析】【分析】考查大气分层的特点,气压高低和天气的关系。abcd分别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
【解答】(1)飞机在平流层,气流平稳,适合飞机飞行,同时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因为臭氧层吸收大量光,所以答案为b;
(2)2在暖气流处,热空气是上升的,所以答案为向上;
(3)高压区气流向下,温度升高,水汽不易凝结,多晴朗天气,所以答案为晴朗。
18.【答案】=;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液体的流速与压强有关,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解答】由图可知,拔掉软木塞前a管和b管上端开口,底部连通,二者与水槽构成了连通器,因此稳定后两管水面等高。拔掉软木塞后,水会向外涌出,由于b管底部较细,水的流速较大,产生的压强小,所以b管水面比a管水面低。
故答案为:=;
19.【答案】(1)对流层
(2)C
【知识点】大气的温度;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1)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
(2)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厚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解答】(1)地球大气层自地面高高空,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所以神舟飞船返回地球是依次经过大气的外层、暖层、中间层、平流层和对流层,最后返回到地球。
(2)A、狂风暴雨的由于对流层大气的对流运动形成的,所以没有大气层,不可能形成狂风暴雨,故错误。
B.明亮的流星是流星体与大气大气的剧烈摩擦形成的光斑,所以没有大气层,不可能形成流星现象,故错误。
C.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和地球大气无关,所以没有大气层,火山喷发仍然发生,故正确。
D.蓝天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折射作用形成的,白云是水蒸气凝结形成的,所以没有大气层,不可能形成蓝天白云,故错误。
故选:C
20.【答案】变小;750;<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变化规律解答;
(2)大气压强等于玻璃管内外水银柱的高度差;
(3)比较大气压强的大小,从而确定水的沸点变化。
【解答】(1)小宁从家乡宁波到高原地区旅游,发现随身携带的食品袋鼓起来了,如图1所示。这是因为海拔高度升高,大气压变小导致的。
(2)如图2所示,用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得当地大气压等于750m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
(3)标准大气压强为760mm汞柱,因此此时大气压强小于标准气压,则水沸腾时的温度<100℃。
21.【答案】增大;小于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液体和气体都称为流体,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在轿车行驶时,将天窗的前面关闭,后面微微向上打开,车顶形成一个凸面,随着车子行使,上方的空气流速增大,而空气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因此天窗开口处的气压小于车内气压。
故答案为:增大;小于
22.【答案】(1)气候
(2)广州
(3)夏
【知识点】降水的季节变化及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是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全国普遍高温,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地区递减。
2、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气温、湿、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
【解答】(1)图中所描述的是两地的气候。
(2)从两幅气温曲线图可以看出,A,B两地中一月气温低于0℃的是A,气温年较差较大的是A,A图是温带季风气候,应为我国哈尔滨,B图为广州。
(3)城市降水量月份分配的共同点是:降水集中在夏季。
23.【答案】(1)密闭
(2)降低温度
【知识点】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封闭气体的压强与气体体积,质量和温度的关系解答;
(2)拔火罐平贴于皮肤后,形成一个封闭空间,则里面空气的质量和体积都不会发生改变,只能通过降低温度的方式减小罐内气压,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封闭气体的气压,随体积的增大而减小,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随质量的减小而减小,则“?”处为密闭。
(2)根据思维模型,火罐平贴于皮肤后通过降低温度的方式减小罐内气压。
24.【答案】(1)<
(2)酒精液面下降更多
(3)A;D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解析】【分析】(1)大气压与海拔高度有关,海拔越高,大气压越小;
(2)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现象;
(3)从水银的密度大分析托里拆利用水银柱的高度标度大气压。
【解答】 (1)海拔越高,大气压强越小,如果登上高山山顶重做托里拆利实验,大气压支持的水银柱高度将小于760毫米;
(2)如果反对者的观点正确,酒精比水更容易蒸发,酒精的液面下降得更多,而事实正好相反,反对者的观点是错误的;
(3)水银比水更适合用来标度大气压的主要原因是水银的密度大,比水的密度大十几倍,相同气压下水银柱上升的高度更小,所制成的气压计长度更短些,气压计便于携带;水银呈银白色,可以清晰地观察水银柱上升的高度,
故选AD。
25.【答案】(1)①
(2)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压强与体积成反比(写有关得1分)
(3)不能,因为气体质量发生改变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1)气体的压强和气体的温度、质量、体积有关,分析气体压强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应注意运用控制变量法;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出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3)空气可以压缩,给车轮胎充气时,气体质量增大。
【解答】(1)猜想一: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大小可能与温度有关,小明作出猜想一是基于把一只略有凹陷的乒乓球放进一杯热水中,乒乓球会鼓起来恢复球形,故选①;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当体积变为原来几倍时,压强变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因此结合实验条件可得出实验结论: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压强与体积成反比;
(3)空气可以压缩,但不能压缩为0,压缩空气有弹性;给自行车充气,可能出现爆胎的问题,是因为因为气体质量发生改变。
故答案为:(1)①;(2)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压强与体积成反比;(3)不能;因为气体质量发生改变。
26.【答案】(1)1.04×105
(2)偏小
(3)摩擦力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1) 根据公式V=SL计算出注射器的横截面积,根据公式计算出气体压强的大小;
(2)注射器内的空气会对活塞产生向外的压力,据此分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即可;
(3)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分析。
【解答】(1) 由于注射器活塞颈部用绳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应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这样相当于水平向右拉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运动时,说明此时拉力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平衡,拉力等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故记下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就是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5.2N;
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L=4.00cm,有刻度部分的容积为V=2mL,
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为,
此时大气压的数值;
(2) 步骤一未完全排出注射器中的空气,那么会对活塞产生向外的压力,此时导致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即大气压力偏小。根据可知,会导致测量出的大气压强值偏小;
(3) 取下橡皮帽,重复步骤二的操作,读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3N。此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活塞受到的摩擦力相互平衡,即二者大小相等,则此时活塞受到的摩擦力为0.3N。
27.【答案】(1)排尽吸盘内的空气
(2)9.4×104
(3)大气压向各个方向且大小相等;吸盘及弹簧测力计重力(写到吸盘即可)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1)将吸盘蘸水后按在光滑水平板面上,加强了吸盘与板面之间的密封性,防止漏气,以减小吸盘内气体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多次按压的目的是排尽空气;
(2)根据公式计算所测出的大气压;
(3)注意不同测量方式中吸盘和测力计的重力是否会对测量产生影响即可。
【解答】 (1)将吸盘蘸水后按在光滑水平板面上,加强了吸盘与板面之间的密封性,排尽空气,防止漏气,以减小吸盘内气体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已知甲图中F1=47N,吸盘的受力面积S=5cm2=5×10-4m2,
则大气压强:;
(3) 若按图乙中的两种方式进行实验,实验器材和步骤均相同,示数分别为F1、F2,小明认为F0=F1=F2,小明得出此结论的依据大气压向各个方向且大小相等;
因为吸盘和测力计也有重力,所以由图甲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0的数据将大于实际大气压力,乙图中水平拉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大气的压力刚好平衡,丙图中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小于大气的压力,则F0、F1、F2的大小关系是F0>F1>F2。
28.【答案】(1)酒精容易蒸发
(2)不同直径的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高度相同
(3)C;D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现象;
(2)大气压能够支持76cm的水银柱;
(3)科学发现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解答】(1)反对者们认为酒的液面下降得更多,原因是酒精比水更容易蒸发;
(2)大气压能够支持76cm的水银柱,用1m长的玻璃管做实验,结果不同直径的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高度相同,就可以反驳反对者们的观点;
(3)A、由题意知:从1614年开始,伽利略认为空气是有重量,他的同事兼学生托里拆利在1643年做了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故公元1646年前,所有人都赞同亚里士多德提出“真空不存在”的观点是错误的,故A错误;
B、科学实验中要努力得到和前人不一样的实验结论,因为科学要创新,故B错误;
C、科学发现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故C正确;
D.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故D正确。
故答案为:CD。
29.【答案】(1)皮肤血管收缩、增添衣物
(2)升高温度;增加溶剂等
(3)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降水
【解析】【分析】(1)根据严寒环境下人体维持体温恒定的常用措施进行分析;
(2)根据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进行分析;
(3)如果降水量小于蒸发量,那么储水量减小;否则,储水量增大,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1)严寒环境下,人体维持体温恒定的措施有穿棉衣服,带手套、棉毛等;
(2)溶液中晶体溶解的速度和结晶的速度相同,溶质质量保持不变,则溶液处于平衡状态。如图乙中的硫酸铜溶液。若要打破平衡,使其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加入溶剂水或给溶液升高温度等;
(3)全球水量保持稳定,但局部地区水量可能发生变化。研究发现青海湖的储水量在近20年中不断增大,据此推测该区域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30.【答案】(1)罐内空气冷却至室温时,其压强为9.0x10-4Pa,火罐开口部位的面积约为10cm2,则室温时罐内空气对皮肤的压力
F内=pS=9.0×104Pa×10×10-4m2=90N。
(2)增大
(3)人体周围都是空气,所以人体承受的大气压并不小,由于人体内外压强相等,所以人体不会有异常的反应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F=pS求得压力;
(2)“拔火罐”利用了大气压,大气压的存在能够解释很多现象,这些现象有一个共性:通过某种方法,使设备的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出现了这种现象,据此分析。
【解答】(1)罐内空气冷却至室温时,其压强为9.0x10-4Pa,火罐开口部位的面积约为10cm2,则室温时罐内空气对皮肤的压力
F内=pS=9.0×104Pa×10×10-4m2=90N
(2)让空气进入火罐,火罐内空气增多,气压增大,所以可以增大罐内气压。
(3)人体周围都是空气,所以人体承受的大气压并不小,由于人体内外压强相等,所以人体不会有异常的反应。
31.【答案】(1)甲
(2)1.6×105
(3)解:锅内气体压强最高可达1.6×105Pa,则限压阀产生的压强为p=0.6×105Pa
G=pS,mg=pS,
应选择限压阀质量为m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高压锅原理是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锅内气压为大气压加上限压阀产生的压强。
【解答】(1)甲图示充气,使液面气压升高,停止沸腾,说明沸点升高,是高压锅工作原理就是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故答案为:甲;
(2)根据b图, 该锅内最高温度达到115℃ 时,气压为 1.6×105 帕,故答案为:1.6×105 。
32.【答案】乙;低压区;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 (1)根据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分析解答;
(2)根据离心式水泵工作原理分析解答。
(3) 冷锋过境前的天气: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过境时的天气:出现阴天、大风、降温、雨雪,气压升高等天气(雨区在冷锋锋后);过境后的天气: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暖锋过境前的天气: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过境时的天气: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 (雨区在暖锋锋前);过境后的天气: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解答】解:(1)甲图表示气流下沉,在高压区,气流下沉到地面扩散开,它吸收水分,带来晴朗天气;乙图表示气流上升,在低压区,气流上升,表示地面的气流含水汽多,高空温度低,凝结成云,带来阴雨天气。
(2)离心式水泵起动前,为了排除内部的空气,先向泵里灌满水,这样,叶轮转动后把水甩出,使叶轮附近的地方出现一块真空区域,即该区域的大气压强非常小,而低处的水面上有大气压,且外部的压强大于泵内的压强,所以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泵中。
(3)冷锋过境后,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1 / 1初中科学浙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天气与气候单元提高卷
一、单选题
1.(2023八上·德清期末)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等造成的损害。下列自然灾害中,不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
A.寒潮 B.台风 C.沙尘暴 D.地震
【答案】D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 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问接的损害。它是自然灾害中的原生灾害之一。一般包括天气、气候灾害和气象次生、衍生灾害。
【解答】A:寒潮是指大范围的强烈冷空气活动。会带来剧烈的降温、霜冻、大风等天气,它属于气象灾害,故A不符合题意。
B:台风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热带气旋。常伴有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它属于气象灾害,故B符合题意。
C: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的总称,是荒漠化的标志。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具有突发性和持续时间较短特点的概率小危害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属于气象灾害,故C不符合题意。
D:地震是由地球内部变动引起的地壳震动。它属于地质灾害,故D符合题意。
所以选:D。
2.(2024八上·嘉兴期末)如图为某同学自制的“自动喂水器”模型。先用一矿泉水瓶装满水,倒置于水盆中,盆中水被食用后,瓶口慢慢露出水面,空气会逐渐进入瓶中,水就会慢慢流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瓶内水上方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B.瓶内水上方的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C.若在瓶底开一孔,瓶中水不会流出
D.瓶内水位保持一定的高度是大气压作用的结果
【答案】D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矿泉水瓶中能形成水柱,是由于外部压强等于内部压强。即外界大气压的大小等于瓶内气压和水压之和。
【解答】AB.倒放在盆景盘中塑料瓶有空气进入后,外界大气压的大小等于瓶内气压和水压之和,所以瓶中水面上的空气压强小于大气压强。AB错误。
C.若在瓶底开一孔,则瓶内外气压相平衡,则瓶中水就会流出直至瓶中水面与盆景中水面相平。C错误。
D.瓶口被浸没,瓶内水位保持一定的高度没有流出,是大气压作用的结果。D正确。
故答案为:D。
3.(2024八上·杭州竞赛)如图所示,两端开口的弯管,左管插入水银槽中,右管有一段为 h的水银柱,中间封有一段空气。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弯管左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为 h
B.若把弯管向上移动少许,则管内气体体积增大
C.若把弯管向下移动少许,右管内的水银柱沿管壁上升
D.若环境温度升高,右管内的水银柱沿管壁上升
【答案】B
【知识点】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解析】【分析】对右管中的水银受力分析知,管中气体压强比大气压强高hcmHg,则可知道弯管左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弯管上下移动,封闭气体温度和压强不变,体积不变;环境温度升高,气体压强不变,封闭气体体积增大,则右管内的水银柱沿管壁上升。
【解答】解:A. 对右管中的水银受力分析知,管中气体压强比大气压强高hcmHg,所以弯管左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为h.故A正确。
B. 弯管上下移动,封闭气体温度和压强不变,体积不变。故B错误。
C. 封闭气体温度和压强不变,体积不变。所以弯管向下移动少许,则右管内的水银柱沿管壁上升。故C正确。
D. 环境温度升高,气体压强不变,封闭气体体积增大,则右管内的水银柱沿管壁上升。故D正确。
故选:B。
4.(2023八上·拱墅期末)关于大气层的分析和理解错误是(  )
A.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B.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天气的变化不可能存在
C.对流层最显着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D.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平流层
【答案】D
【知识点】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大气层分层的知识和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 A.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变化,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天气的变化需要结合大气中的垂直运动和凝结作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对流层对流作用强烈,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雷电主要是分布在对流层,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5.(2024八上·瑞安开学考)如图所示是轿车车顶的外掀式天窗。在轿车行驶时,将天窗后面微微向上打开,形成一个凸面,这样做可以使车内空气流通的原因是(  )
A.天窗外空气流速快,汽车内部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B.天窗外空气流速慢,汽车内部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C.天窗外空气流速快,汽车内部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D.天窗外空气流速慢,汽车内部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答案】A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体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流速小的位置压强大。
【解答】天窗前闭后开,在车顶形成一个凸面,加大了车顶空气的流速,使天窗开口处的气压小于车内的气压,则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车内污浊的空气被自动“抽出”,从而保持车内空气清新,故BCD错误,A正确。
故答案为:A。
6.(2023八上·温州期末)如图①和②是战国时期的青铜汲酒器取酒要经历的过程,要完成这两个过程,手指的操作分别是(  )
A.①摁住方孔②摁住方孔 B.①摁住方孔②松开方孔
C.①松开方孔②摁住方孔 D.①松开方孔②松开方孔
【答案】B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根据大气压强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①中,摁住方孔,将汲酒器从酒中取出时,外界大气压强大于酒精产生的压强,则可以托住酒精不会流出。当汲酒器到达碗上方时,松开方孔,此时酒精液面上作用上大气压强,此时酒精产生的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强,因此酒精会流出到碗中。
故选B。
7.如图甲所示气缸中上下活塞横截面积SA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不动
D.由于内外气体的压强大小不变,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34
【答案】B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以活塞A、B及刚性细杆为研究对象,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受力分析;然后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物体受力情况判断是否移动。
【解答】甲图中,以活塞A、B及刚性细杆整体为研究对象,向下受到大气对活塞A的压力FA,受到自身的重力G,向上受到大气对活塞B的压力FB,三个力平衡,所以列出等式:FA+G=FB,所以FA<FB。
乙图中,仍然以活塞A、B及刚性细杆整体为研究对象,向右受到大气对活塞B的压力FB,向左受到大气对活塞A的压力FA,因为FA<FB,所以二力不平衡,向右的力较大,则活塞相对原位置向右移动。
故答案为:B。
8. 在元旦游艺晚会上,小科同学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排在一条线上的三个碗,中间碗内放一个乒乓球,当用小管向球斜上方吹气,乒乓球将(  )
A.仍静止 B.运动到左碗 C.运动到右碗 D.无法确定
【答案】C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解答】当用小管向乒乓球斜上方吹气时,上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小,乒乓球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力差,所以会上升。
当乒乓球上升后,其右侧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左侧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所以乒乓球会运动到右侧(只有斜向上吹气时才会如此)。
由上述可知选项A、B、D的说法都不正确。
故答案为:C。
9.烧瓶里装了半瓶水加热至沸腾。接着,用软木塞把瓶口塞紧,并把烧瓶翻过来,这时水已经停止沸腾。然后把碎冰碴撒在烧瓶底上,如图所示,这时瓶内的水又重新沸腾起来了。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底部热的水跑到上面,所以水再次沸腾了
B.冰把热量传给了水,所以水再次沸腾了
C.瓶内的气压变小,所以水再次沸腾
D.瓶内的气压变大,所以水再次沸腾
【答案】C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水停止沸腾后。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然后把碎冰渣撒在朝天的烧瓶底上,会看到烧瓶中的水重新沸腾。因为把碎冰渣撒在朝天的烧瓶底上时,瓶内气体温度突然降低,瓶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气压减小,瓶内液面上方气压减小,导致沸点降低,所以水重新沸腾起来的。
故答案为:C。
【解答】从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角度来分析,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10.(2024八上·临海期末)以下与压强知识相关的实验中,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实验中纸片没有掉下来,是因为纸片被“粘”住了
B.乙图为吸盘式挂钩,挂钩能吸住不能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C.丙图对着漏斗使劲向下吹气,乒乓球一定会掉下来
D.丁图实验,向外抽气,刚停止沸腾的水会再次沸腾
【答案】D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A.根据纸片没有掉下来就是因为受到外界大气压对纸片向上压力的作用进行解答;
B.大气压的存在能够解释很多现象,这些现象有一个共性:通过某种方法,使设备的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出现了这种现象;
C.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飞机的机翼利用了这一原理;
D.液体的沸点与液体表面的气压有关,气压越小、沸点越低。
【解答】A.杯口朝下时,由于杯内没有空气只有水,而杯内水柱产生压强远小于外界的大气压,故纸片就被大气压给“顶”住了,故A错误;
B.吸盘要固定在墙壁上,需要先用力挤压塑料吸盘,把盘内的空气挤出,然后吸盘就被外界的大气压紧压在了墙壁上,能证明大气压强存在,故B错误;
C.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乒乓球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乒乓球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乒乓球受到向上的压强大于向下的压强,乒乓球不会掉下来,故C错误;
D.向外拉活塞,试管内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水再一次沸腾,可知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1.(2024八上·临海期末) 2023年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最后穿过的地球大气层是(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
【答案】A
【知识点】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
【解答】地球大气层自地面到高空依次分布着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所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依次穿过高层大气、平流层和对流层,即最后穿过的地球大气层是对流层,故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2.(2024八上·余姚期末)如图所示是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完成的托里拆利实验,原来玻璃管竖直,后来让玻璃管倾斜,水银充满全管,有关尺寸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玻璃管倾斜后,水银对玻璃管上端有压强
B.外界大气压强等于76cm高水银柱所产生压强
C.玻璃管竖直时,上端无水银的部分肯定是真空
D.玻璃管倾斜后,若不慎将上端碰出一小孔,则水银会向上喷出
【答案】D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在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取决于外界大气压的大小,在正常测量时,外界大气压不变,水银柱的高度差就不会改变。
【解答】 由图知,玻璃管竖直时,水银柱高为76cm,倾斜后水银高为74cm。
A.大气压不变,仍能支持76cm的水银柱,而倾斜后水银充满全管,水银高为74cm,水银柱产生压强减小,所以水银对玻璃管上端有压强,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由图知,玻璃管竖直时,水银柱高为76cm,所以外界大气压强等于76cm高水银柱所产生压强,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玻璃管倾斜后能够充满全管,说明上端无水银的部分肯定是真空,若不是真空,管内水银不会充满全管,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玻璃管倾斜后,上端碰出一小孔,试管上端也存在大气压强,管内水银在重力作用下会下降,而不会向上喷,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3.(2024八上·吴兴期末)以下所示事例中,不能作为支持证据验证“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是(  )
A.中间喷水,纸船相互靠拢 B.水平吹气,水从玻璃管上端喷出 C.飞机机翼做成图示形状 D.用吸管将饮料吸入口中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是:流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解答】 A.中间喷水,两纸船中间的水流速大压强小,而两纸船的外部水流速小压强大,两船受到两边向内的压力差,所以纸船相互靠拢,故A不合题意;
B.从横管左端向管内吹气时,竖管上端的空气流速快、压强小;而竖管下端的大气压较大,从而形成了向上的压强差,所以水从竖管上端喷出,故B不合题意;
C.飞机的机翼做成上凸下平的形状,飞机飞行时,机翼上方气流比下方气流的流速快,下方空气的压强大于上方空气的压强,从而使机翼获得了向上的升力,故C不合题意。
D. 用吸管将饮料吸入口中 ,吸管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强,于是饮料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被压入口中,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4.(2024八上·吴兴期末)工业制糖中,常用沸腾的方法除去糖汁中的水分。为了使糖在沸腾时不变质,沸腾的温度要低于100℃(温度过高,糖会变焦)。为此,在运用沸腾法去除糖汁水分时,应当采取(  )
A.使糖汁液面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
B.用文火(小火焰)慢慢加热
C.用猛火加热,减少加热时间
D.使糖汁液面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
【答案】A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分析】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根据沸点和气压的关系作出解答。
【解答】要降低水的沸点,可以降低水上方气体的压强,压强减小,沸点就会降低;缩短加热的时间和降低加热炉火的温度都不能降低水的沸点。
故答案为:A。
15.(2024八上·舟山期末)如图所示是我国东部某座大山南北坡的年降水量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  )
A.山的北坡比南坡多雨
B.山的南坡是背风坡,北坡是迎风坡
C.此地降水量的变化主要是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D.在一定高度内,年降水量随地势的升高而增加
【答案】D
【知识点】降水的季节变化及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地形地势因素和人类活动等。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这就是形成一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的主要原因。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
【解答】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降水。读图可知,这种降水量的变化主要是受地形的影响,山的南坡降水多,是迎风坡,北坡降水少,是背风坡,故ABC错误;迎风坡在一定高度内,降水量随地势的升高而增加,而背风坡在一定高度内,降水量随地势的升高而减少,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6.(2024八上·舟山期末)2023年12月15日舟山寒潮大风来袭,气温骤降。下列关于舟山天气、气候叙述正确的是(  )
A.舟山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B.夏季主要受到从太平洋吹来的季风影响
C.冬季主要灾害性的天气除了寒潮,还有台风
D.舟山地区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
【答案】B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影响气候的因素;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等。各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是造成世界各地气温不同的主要原因。
舟山群岛四面环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凉,温和湿润,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6℃左右,最热8月,平均气温25.8~28.0℃;最冷1月,平均气温5.2~5.9℃。常年降水量927~1620毫米。
【解答】 A、舟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A错误。
B、夏季主要受到从太平洋吹来的季风影响,B正确。
C、台风主要出现在夏季,C错误。
D、舟山地区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季风,D错误。
故答案为:B。
二、填空题
17.(2024八上·武义期末)图1是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示意图,图2是对流层空气对流运动示意图。
(1)飞机主要飞在大气层中图1所示的   (填字母“a”“b”“c”或“d”)层,约90%的臭氧集中于这一层;
(2)图2中A处空气流动的方向   (填“向上”或“向下”);
(3)图2中甲地气温低形成高压区,多   (填“晴朗”或“阴雨”)天气。
【答案】(1)b
(2)向上
(3)晴朗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天气预报与天气图
【解析】【分析】考查大气分层的特点,气压高低和天气的关系。abcd分别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
【解答】(1)飞机在平流层,气流平稳,适合飞机飞行,同时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因为臭氧层吸收大量光,所以答案为b;
(2)2在暖气流处,热空气是上升的,所以答案为向上;
(3)高压区气流向下,温度升高,水汽不易凝结,多晴朗天气,所以答案为晴朗。
18.(2024八上·期末) 为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某中学课外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制作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他们首先向一个大水槽里灌满水,然后松开铁夹,水流入a、b两管,稳定后,a管中水面的高度为h1,b管中水面的高度为h2,则h1   (填“>”“<”或再拔掉软木塞,水流出的过程中,请你画出a、b两管中水面的大致高度。   
【答案】=;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液体的流速与压强有关,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解答】由图可知,拔掉软木塞前a管和b管上端开口,底部连通,二者与水槽构成了连通器,因此稳定后两管水面等高。拔掉软木塞后,水会向外涌出,由于b管底部较细,水的流速较大,产生的压强小,所以b管水面比a管水面低。
故答案为:=;
19.(2024八上·南浔期末)神舟的回家之路,情牵着神州大地。10月31日7时21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在中国空间站出差5个月的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辞别浩瀚星河,踏上回家之路。约50分钟后,飞船返回舱成功降落在东风着陆场。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完美收官。
(1)神舟飞船返回地球是依次经过大气的外层、暖层、中间层、平流层和   ,最后返回到地球。
(2)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下列现象仍然存在的是____(选填字母)。
A.狂风暴雨 B.明亮的流星 C.火山喷发 D.蓝天白云
【答案】(1)对流层
(2)C
【知识点】大气的温度;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1)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
(2)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厚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解答】(1)地球大气层自地面高高空,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所以神舟飞船返回地球是依次经过大气的外层、暖层、中间层、平流层和对流层,最后返回到地球。
(2)A、狂风暴雨的由于对流层大气的对流运动形成的,所以没有大气层,不可能形成狂风暴雨,故错误。
B.明亮的流星是流星体与大气大气的剧烈摩擦形成的光斑,所以没有大气层,不可能形成流星现象,故错误。
C.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和地球大气无关,所以没有大气层,火山喷发仍然发生,故正确。
D.蓝天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折射作用形成的,白云是水蒸气凝结形成的,所以没有大气层,不可能形成蓝天白云,故错误。
故选:C
20.(2024八上·鄞州期末)小宁从家乡宁波到高原地区旅游,发现随身携带的食品袋鼓起来了,如图1所示。这是因为海拔高度升高,大气压   填“变大”或“变小”导致的。如图2所示,用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得当地大气压等于   m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如果在此地烧水,水沸腾时的温度   100℃。(填“>”“<”或“=”)
图1 图2
【答案】变小;750;<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变化规律解答;
(2)大气压强等于玻璃管内外水银柱的高度差;
(3)比较大气压强的大小,从而确定水的沸点变化。
【解答】(1)小宁从家乡宁波到高原地区旅游,发现随身携带的食品袋鼓起来了,如图1所示。这是因为海拔高度升高,大气压变小导致的。
(2)如图2所示,用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得当地大气压等于750m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
(3)标准大气压强为760mm汞柱,因此此时大气压强小于标准气压,则水沸腾时的温度<100℃。
21.(2021八上·平阳月考)右图所示是轿车车顶的外掀式天窗。在轿车行驶时,将天窗的前面关闭,后面微微向上打开,车顶形成一个凸面,这样可以   (填“增大”或“减小”)空气的流速,使天窗开口处的气压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车内的气压,这有利于保持车内空气清新。
【答案】增大;小于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液体和气体都称为流体,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在轿车行驶时,将天窗的前面关闭,后面微微向上打开,车顶形成一个凸面,随着车子行使,上方的空气流速增大,而空气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因此天窗开口处的气压小于车内气压。
故答案为:增大;小于
22.(2024八上·吴兴期末)读广州和哈尔滨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描述的是两地的   (“天气”或“气候”)
(2)根据气温和降水情况分析判断B为   (选填“哈尔滨”或“广州”)。
(3)两城市降水量月份分配的共同点是:降水集中在   季。
【答案】(1)气候
(2)广州
(3)夏
【知识点】降水的季节变化及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是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全国普遍高温,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地区递减。
2、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气温、湿、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
【解答】(1)图中所描述的是两地的气候。
(2)从两幅气温曲线图可以看出,A,B两地中一月气温低于0℃的是A,气温年较差较大的是A,A图是温带季风气候,应为我国哈尔滨,B图为广州。
(3)城市降水量月份分配的共同点是:降水集中在夏季。
23.(2021八上·温州期末)利用大气压原理解释现象时,有同学经分析后概括出以下思维模型:
(1)思维模型中的“?”处应填   。(选填“开放”或“密闭”)
(2)中医拔火罐时,先用点燃的棉球加热火罐,再将火罐平贴于皮肤,不一会儿压强差使皮肤向罐内凸起。根据思维模型,火罐平贴于皮肤后通过   的方式减小罐内气压。
【答案】(1)密闭
(2)降低温度
【知识点】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封闭气体的压强与气体体积,质量和温度的关系解答;
(2)拔火罐平贴于皮肤后,形成一个封闭空间,则里面空气的质量和体积都不会发生改变,只能通过降低温度的方式减小罐内气压,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封闭气体的气压,随体积的增大而减小,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随质量的减小而减小,则“?”处为密闭。
(2)根据思维模型,火罐平贴于皮肤后通过降低温度的方式减小罐内气压。
三、实验探究题
24.(2024八上·温州月考)大气压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但大气压的发现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如图呈现了一些科学家们为发现大气压做出的贡献。
(1)帕斯卡实验中高海拔地区的水银柱高度   760毫米(选填“>”、“<”或“=”);
(2)托里拆利实验中水银液面会下降并留出一段真空,有反对者认为:正是因为管内水银蒸发变成水银蒸气才使得液面下降。为反驳这一观点,帕斯卡又分别用酒精和水重做了托里拆利实验。如果反对者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该实验应该出现的现象是   ;
(3)伽利略用水柱的高度标度大气压,托里拆利用水银柱的高度标度大气压,下列说法中支持“水银比水更适合用来标度大气压”的观点有____;(可多选)
A.水银呈银白色,可以清晰地观察水银柱上升的高度
B.水银蒸气有毒,长时间暴露在水银环境中会导致脑损伤和死亡
C.水银的比热容小,吸收相同热量时温度变化明显,测量精确度高
D.水银的密度较大,相同气压下水银柱上升的高度更小,便于携带
【答案】(1)<
(2)酒精液面下降更多
(3)A;D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解析】【分析】(1)大气压与海拔高度有关,海拔越高,大气压越小;
(2)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现象;
(3)从水银的密度大分析托里拆利用水银柱的高度标度大气压。
【解答】 (1)海拔越高,大气压强越小,如果登上高山山顶重做托里拆利实验,大气压支持的水银柱高度将小于760毫米;
(2)如果反对者的观点正确,酒精比水更容易蒸发,酒精的液面下降得更多,而事实正好相反,反对者的观点是错误的;
(3)水银比水更适合用来标度大气压的主要原因是水银的密度大,比水的密度大十几倍,相同气压下水银柱上升的高度更小,所制成的气压计长度更短些,气压计便于携带;水银呈银白色,可以清晰地观察水银柱上升的高度,
故选AD。
25.(2024八上·临海期末)科学源于生活,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往往隐含着科学道理。
【生活现象】①一只略有凹陷的乒乓球放进一杯热水中,乒乓球会鼓起来恢复球形;
②压缩一段封闭在注射器内的空气,发现越压缩越费力。
小明对上述现象非常感兴趣,于是想探索其中奥秘。
【提出问题】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建立猜想】猜想一: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大小可能与温度有关;
猜想二: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大小可能与体积有关。
(1)小明作出猜想一是基于生活现象    (选填“①”或“②”)。
(2)【获取证据】小明为了验证猜想二,他找来一个注射器和一个气压传感器,在注射器里密封了30mL空气(不计注射器活塞重力和摩擦,大气压强p=1.0×105Pa),并与传感器密封连接,接上数据采集器,如图所示,然后缓缓推动活塞,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1 2 3 4 5
体积(mL) 30 25 20 15 10
压强(×105Pa) 1 1.2 1.5 2.0 3.0
【得出结论】小明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3)【交流评价】给自行车轮胎充气,可能会出现爆胎现象。能否用上述结论解释该现象并说明理由。   
【答案】(1)①
(2)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压强与体积成反比(写有关得1分)
(3)不能,因为气体质量发生改变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1)气体的压强和气体的温度、质量、体积有关,分析气体压强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应注意运用控制变量法;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出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3)空气可以压缩,给车轮胎充气时,气体质量增大。
【解答】(1)猜想一: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大小可能与温度有关,小明作出猜想一是基于把一只略有凹陷的乒乓球放进一杯热水中,乒乓球会鼓起来恢复球形,故选①;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当体积变为原来几倍时,压强变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因此结合实验条件可得出实验结论: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压强与体积成反比;
(3)空气可以压缩,但不能压缩为0,压缩空气有弹性;给自行车充气,可能出现爆胎的问题,是因为因为气体质量发生改变。
故答案为:(1)①;(2)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压强与体积成反比;(3)不能;因为气体质量发生改变。
26.(2024八上·鄞州期末)小明用2mL的注射器、量程为0~10N的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粗略测量大气压的值。
步骤一: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步骤二:如图所示安装好器材,水平向右缓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被拉动
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2N。
步骤三: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有效长度为4.00cm,由此可算出注射器的横截面积S
步骤四:算出大气压强值为 ▲ Pa。
同组的小华分析了影响实验结果的可能因素后,对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1)步骤四中算出大气压强值为   Pa。
(2)步骤一未完全排出注射器中的空气,会导致测量出的大气压强值   。(填“偏大”或“偏小”)
(3)取下橡皮帽,重复步骤二的操作,读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3N由此可知,此时活塞所受到的   (填“摩擦力”或“大气压力”)为0.3N。
【答案】(1)1.04×105
(2)偏小
(3)摩擦力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1) 根据公式V=SL计算出注射器的横截面积,根据公式计算出气体压强的大小;
(2)注射器内的空气会对活塞产生向外的压力,据此分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即可;
(3)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分析。
【解答】(1) 由于注射器活塞颈部用绳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应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这样相当于水平向右拉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运动时,说明此时拉力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平衡,拉力等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故记下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就是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5.2N;
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L=4.00cm,有刻度部分的容积为V=2mL,
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为,
此时大气压的数值;
(2) 步骤一未完全排出注射器中的空气,那么会对活塞产生向外的压力,此时导致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即大气压力偏小。根据可知,会导致测量出的大气压强值偏小;
(3) 取下橡皮帽,重复步骤二的操作,读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3N。此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活塞受到的摩擦力相互平衡,即二者大小相等,则此时活塞受到的摩擦力为0.3N。
27.(2024八上·吴兴期末)在自主学习探究过程中,某同学利用带拉环的吸盘、弹簧测力计、水、刻度尺来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具体实验步骤是:
①将蘸水的塑料吸盘按在光滑水平板面上,并多次挤压吸盘;
②用弹簧测力计钩着吸盘挂钩缓慢往上拉,直到吸盘脱离板面;
③记录刚拉脱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0=47N,即为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大小;
④再量出吸盘与水平板面的接触面积S=5cm2;
⑤计算出大气压。
(1)步骤①中“将吸盘蘸水”和“多次挤压吸盘”,目的是   
(2)根据上述实验计算所测得的大气压的值是   Pa
(3)若按图乙中的两种方式进行实验,实验器材和步骤均相同,示数分别为F1、F2,小明认为F0=F1=F2,小明得出此结论的依据   。而实际测量过程中发现F0>F1>F2,小明忽略了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答案】(1)排尽吸盘内的空气
(2)9.4×104
(3)大气压向各个方向且大小相等;吸盘及弹簧测力计重力(写到吸盘即可)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1)将吸盘蘸水后按在光滑水平板面上,加强了吸盘与板面之间的密封性,防止漏气,以减小吸盘内气体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多次按压的目的是排尽空气;
(2)根据公式计算所测出的大气压;
(3)注意不同测量方式中吸盘和测力计的重力是否会对测量产生影响即可。
【解答】 (1)将吸盘蘸水后按在光滑水平板面上,加强了吸盘与板面之间的密封性,排尽空气,防止漏气,以减小吸盘内气体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已知甲图中F1=47N,吸盘的受力面积S=5cm2=5×10-4m2,
则大气压强:;
(3) 若按图乙中的两种方式进行实验,实验器材和步骤均相同,示数分别为F1、F2,小明认为F0=F1=F2,小明得出此结论的依据大气压向各个方向且大小相等;
因为吸盘和测力计也有重力,所以由图甲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0的数据将大于实际大气压力,乙图中水平拉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大气的压力刚好平衡,丙图中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小于大气的压力,则F0、F1、F2的大小关系是F0>F1>F2。
28.(2023八上·宁海期中)材料一: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认为真空是不存在的。
材料二:托里拆利在1643年做了如图实验:把一端封闭的长玻璃管装满水银倒置在一个敞口的水银槽里,水银从玻璃管顶部下降了一段距离后,液面不再下降,高度总保持距槽中水银面29.5英寸(76厘米左右)。
针对托里拆利实验有人提出了水银柱上方应该是真空的结论,反对者提出了疑问。
(1)一些反对者认为上方并不真空,而是充满了水银蒸汽,水银柱下降的原因就在于一部分水银的蒸发,托里拆利实验使水银减少。为了反驳这一观点,帕斯卡同时拿出酒和水,询问反对者:用酒和水做托里拆利实验,酒柱与水柱哪个液面下降得更多
反对者们认为酒的液面下降得更多,原因是   。但是实验现象却是水柱液面下降得更多。
(2)另一些反对者认为,由于管内遗留了少量空气,才使水银液面下降,所以管内并不真空。帕斯卡利用1米左右长、很多不同直径的玻璃管进行托里拆利实验,如果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就可以反驳反对者们的观点。
(3)下列关于科学本质及科学发现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有____。
A.公元1646年前,所有人都赞同亚里士多德提出“真空不存在”的观点
B.科学实验中要努力得到和前人一样的实验结论
C.科学发现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D.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答案】(1)酒精容易蒸发
(2)不同直径的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高度相同
(3)C;D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现象;
(2)大气压能够支持76cm的水银柱;
(3)科学发现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解答】(1)反对者们认为酒的液面下降得更多,原因是酒精比水更容易蒸发;
(2)大气压能够支持76cm的水银柱,用1m长的玻璃管做实验,结果不同直径的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高度相同,就可以反驳反对者们的观点;
(3)A、由题意知:从1614年开始,伽利略认为空气是有重量,他的同事兼学生托里拆利在1643年做了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故公元1646年前,所有人都赞同亚里士多德提出“真空不存在”的观点是错误的,故A错误;
B、科学实验中要努力得到和前人不一样的实验结论,因为科学要创新,故B错误;
C、科学发现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故C正确;
D.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故D正确。
故答案为:CD。
四、解答题
29.(2024八上·温州期末)自然界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之中,但又具有相对稳定性.稳定与变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跨学科概念.
(1)生物体为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需要对外界刺激作出生理和行为上的改变,来保持内部环境的稳定.如人体体温恒定的维持.严寒环境下(图甲),人体维持体温恒定的措施有   .(写出一点即可)
(2)溶液中晶体溶解的速度和结晶的速度相同,溶质质量保持不变,则溶液处于平衡状态.如图乙中的硫酸铜溶液.若要打破平衡,使其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写出一点即可)
(3)全球水量保持稳定,但局部地区水量可能发生变化.研究发现青海湖的储水量在近20年中不断增大(图丙).据此推测该区域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大小关系为   .
【答案】(1)皮肤血管收缩、增添衣物
(2)升高温度;增加溶剂等
(3)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降水
【解析】【分析】(1)根据严寒环境下人体维持体温恒定的常用措施进行分析;
(2)根据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进行分析;
(3)如果降水量小于蒸发量,那么储水量减小;否则,储水量增大,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1)严寒环境下,人体维持体温恒定的措施有穿棉衣服,带手套、棉毛等;
(2)溶液中晶体溶解的速度和结晶的速度相同,溶质质量保持不变,则溶液处于平衡状态。如图乙中的硫酸铜溶液。若要打破平衡,使其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加入溶剂水或给溶液升高温度等;
(3)全球水量保持稳定,但局部地区水量可能发生变化。研究发现青海湖的储水量在近20年中不断增大,据此推测该区域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30.(2024八上·舟山期末)“拔火罐”是我国传统医疗的一种手段。如图所示,医生先用点燃的酒精棉加热罐内的空气,随后迅速把火罐倒扣在保要治疗的部位,冷却后火罐便紧贴在皮肤上。已知大气压为1.0x105Pa,火罐开口部位的面积约为10cm2,罐内空气冷却至室温时其压强为9.0x104Pa,若不计火罐的重力。
(1)求室温时罐内空气对皮肤的压力。
(2)治疗结束,医生只需将火罐拨动一下,让空气进入火罐,可以   (选填“减小”或“增大”)罐内气压,火罐就可以方便取下。
(3)通常情况下,人体承受的大气压并不小,但人体不会有异常的反应,是因为   。
【答案】(1)罐内空气冷却至室温时,其压强为9.0x10-4Pa,火罐开口部位的面积约为10cm2,则室温时罐内空气对皮肤的压力
F内=pS=9.0×104Pa×10×10-4m2=90N。
(2)增大
(3)人体周围都是空气,所以人体承受的大气压并不小,由于人体内外压强相等,所以人体不会有异常的反应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F=pS求得压力;
(2)“拔火罐”利用了大气压,大气压的存在能够解释很多现象,这些现象有一个共性:通过某种方法,使设备的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出现了这种现象,据此分析。
【解答】(1)罐内空气冷却至室温时,其压强为9.0x10-4Pa,火罐开口部位的面积约为10cm2,则室温时罐内空气对皮肤的压力
F内=pS=9.0×104Pa×10×10-4m2=90N
(2)让空气进入火罐,火罐内空气增多,气压增大,所以可以增大罐内气压。
(3)人体周围都是空气,所以人体承受的大气压并不小,由于人体内外压强相等,所以人体不会有异常的反应。
31.(2024八上·武义期末)如图a,小华家的高压锅出气孔横截面积为10mm2。小华不慎丢失了锅的限压阀,当他到商店购买时售货员告诉他,生产这个锅的厂家提供的限压阀有两种,孔径相同,质量分别为100g和60g。(说明:当外界气压为1×105Pa时,该锅内最高温度达到115℃)
(1)高压锅的工作原理与图   (填“甲”或“乙”)相同;
(2)根据图b中锅内水的沸点与锅内气压的关系图像,当外界气压为1×105Pa时,锅内气体压强最高可达   Pa;
(3)请你根据说明书给出的数据,通过计算说明小华应该买哪一种限压阀。
【答案】(1)甲
(2)1.6×105
(3)解:锅内气体压强最高可达1.6×105Pa,则限压阀产生的压强为p=0.6×105Pa
G=pS,mg=pS,
应选择限压阀质量为m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高压锅原理是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锅内气压为大气压加上限压阀产生的压强。
【解答】(1)甲图示充气,使液面气压升高,停止沸腾,说明沸点升高,是高压锅工作原理就是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故答案为:甲;
(2)根据b图, 该锅内最高温度达到115℃ 时,气压为 1.6×105 帕,故答案为:1.6×105 。
32.(2024八上·杭州竞赛)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如图①是甲、乙两地的大气运动示意图,   地为阴雨天气;
(2)如图②所示的离心式水泵起动前要向泵壳内装满水,在动力带动下,叶轮高速旋转时,泵壳里水会被旋转的叶轮甩到出水管里。水被甩出时,转轴附近就形成了一个   ,外面的水就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推开底阀通过进水管进入泵壳;
(3)读我国浙江某日的天气图,丙地冷锋过境后的天气是   。
【答案】乙;低压区;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 (1)根据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分析解答;
(2)根据离心式水泵工作原理分析解答。
(3) 冷锋过境前的天气: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过境时的天气:出现阴天、大风、降温、雨雪,气压升高等天气(雨区在冷锋锋后);过境后的天气: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暖锋过境前的天气: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过境时的天气: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 (雨区在暖锋锋前);过境后的天气: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解答】解:(1)甲图表示气流下沉,在高压区,气流下沉到地面扩散开,它吸收水分,带来晴朗天气;乙图表示气流上升,在低压区,气流上升,表示地面的气流含水汽多,高空温度低,凝结成云,带来阴雨天气。
(2)离心式水泵起动前,为了排除内部的空气,先向泵里灌满水,这样,叶轮转动后把水甩出,使叶轮附近的地方出现一块真空区域,即该区域的大气压强非常小,而低处的水面上有大气压,且外部的压强大于泵内的压强,所以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泵中。
(3)冷锋过境后,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1 / 1